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明]给朱元璋当义子的那些年(历史同人)——醉酒花间

时间:2023-12-22 09:03:09  作者:醉酒花间
  四川、云南、广西能反抗,朝廷的兵马就不会反击?
  察罕帖木儿想了想,除非他死了,要不然他肯定不会放弃手上已经打下来的地盘。
  朱元璋在北方能犹如入无人之境,那就说明他十有八九已经死了。
  问题来了,他咋死的?
  察罕帖木儿正在孛罗帖木儿争夺晋冀,打着打着猛不丁知道自己过不了几年就会死,还死的那么仓促,心情是相当的暴躁。
  就算他有个好继承人也压不下这种暴躁。
  孛罗帖木儿这个继承人对答失八都鲁来说也是个相当优秀的继承人,但是那又如何,答失八都鲁人没了继承人再优秀他也见不着。
  朝廷做的太过分,连天上的神仙都看不下去,降下神迹来让他们及时自救,他们总不能不给神仙面子。
  朝廷想跑就跑,起义军想打就打,他什么都不管,从此自成一方势力旁人有能奈他如何?
  男子汉大丈夫绝不认输,谁都别想让他当逃兵。
  他觉得孛罗帖木儿那兔崽子也是这么想的。
  地盘还是自家的好,跟着朝廷逃回草原没前途,不如分开单干。
  答失八都鲁的死和朝廷脱不了干系,孛罗帖木儿如今和他争的那么厉害,足以证明那兔崽子眼里已经没有朝廷,就算他想不开要北逃,最终当家做主的是皇帝还是孛罗帖木儿还说不准。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答失八都鲁暴病而亡,没准儿就是被朝廷那些脑子里全是水的家伙给气死的,说孛罗帖木儿和朝廷之间有杀父之仇完全不为过。
  察罕帖木儿仔细想了想,有些微妙的觉得孛罗帖木儿跟着朝廷北逃对他来说好像不是坏事。
  兔崽子回草原和皇帝争高低,山西河北就没人再给他捣乱,没人给他捣乱,他就能趁势统一北方和朱元璋划江而治。
  自古以来想北伐者甚众,成功的却寥寥无几。
  神仙说的老朱开国称帝的事情还没发生,现在他还活着,只要他活着,朱元璋打江北就不会有神仙说的那么容易。
  九个月打到大都,当他是死的不成?
  嘿,他就不死。
  他好吃好喝好好活着,争取活的比朱元璋还长。
  察罕帖木儿暗戳戳希望孛罗帖木儿脑袋进水跟着皇帝一起北逃,可惜孛罗帖木儿脑袋没进水。
  皇帝走的时候没和他打招呼,他凭什么跟着皇帝一起北逃,以为他和他爹一样好欺负吗?
  他爹忠君爱国,结果呢,被朝中一群傻X玩意儿生生气死。
  他没在皇帝跑的时候使绊子已经很给朝廷面子,还想让他带着大军一路护送,做梦去吧。
  朝廷命他镇守大同拱卫大都,现在皇帝带着朝臣跑了,大都没有皇帝那就他说了算。
  他傻了才会跟着皇帝回草原上找虐。
  他有实力和察罕帖木儿叫板,甚至可能一统北方,再不济和察罕帖木儿隔山对峙,不管是什么结果都比跟着皇帝退回草原好。
  朱元璋都能当皇帝,他怎么着也比朱元璋强吧?
  孛罗帖木儿搓搓下巴,想想神仙描述的朱元璋,又心虚的把刚才那句话撤回。
  比不过比不过,他不和老朱比。
  反正情况就是这样,皇帝跑了大都就是他的,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咳咳、大都没皇帝他就是无冕之王,江南那边正乱着,他要做的是守住现有的地盘顺便从察罕帖木儿手里抢点新地盘再把时不时来捣乱的刘福通给打回去。
  仅此而已。
  至于一看情况不对扭头就跑的皇帝,管他去死。
  皇帝和漠北的宗亲关系并不好,他能当上皇帝便是权臣宗亲争斗的结果,在大都还好些,跑回漠北老家人家留守漠北的宗王还不乐意呢。
  在中原吃香的喝辣的的时候想不起来他们,被中原人赶出来的时候又想起来他们了,哪儿有那么好的事。
  他不回漠北,要是察罕帖木儿那老东西跟着朝廷一起回漠北的话,他不介意接收那老东西留下的地盘。
  孛罗帖木儿和察罕帖木儿对朝廷的跑路视而不见,各自坚守阵地并期待对方脑子进水跟着朝廷北逃他好接收地盘成为北方的老大。
  当俩人打着同样的主意时,注定谁的梦想都成不了真。
  铁锅帝走的干脆,孛罗帖木儿二话不说占了大都继续和察罕帖木儿打擂台,除了没有时不时找事儿的朝廷之外,一切和他们走之前没有区别。
  可见朝廷已经没落到何种地步。
  江南的各个势力震惊完也没什么动作,他们和漠北隔着老远,就算想做什么也鞭长莫及,不如先稳住身边。
  而此时万众瞩目的朱元璋朱大帅,他想的就远了。
  老朱:呵,跑也是白跑,早晚连蒙古草原一起打下来。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打天下更不能心急,朱元璋梳理完现在的情况后没急着继续扩张地盘,而是分批找他的兄弟们谈心,顺便派人去张士诚方国珍那儿敲打。
  张士诚和方国珍早早臣服,徐寿辉那边和陈友谅内讧,二者都分不出精力扩张地盘,因此势力远不如神仙提到的那么大,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打下来易如反掌。
  可惜意外发生了。
  天机天机,知道的人少是天机,全天下都知道就不叫天机了。
  幸好神仙提起他时没有把他往死里责怨而是觉得他当皇帝当的不错,要是神仙义正言辞的说他当皇帝如何如何不好,那才是真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当然现在的情况也没好哪儿去,但是和全天下都知道他当皇帝当的稀烂相比,还是现在这样更好。
  虽然现在的情况乱的一塌糊涂,虽然整个江南所有势力都可能集火他,虽然江北那边可能也会暗戳戳想弄死他,但是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神仙说他是个好皇帝,天下的百姓肯定向着他。
  得民心者得天下,神仙这神来一笔说他好比他自己怎么宣传都有用。
  文人的笔杆子有用吧,让他们和神仙比试试,一百个文人写一辈子都比不过神仙一句话有用。
  朱大帅艰难的稳住心态,努力将事情往好处想。
  实在是不自欺欺人没办法了,他不把自己安慰好怎么去整顿那群下属?怎么破开这九死一生的局?
  朱元璋以为他接下来面对的处境是内忧外患,内部人心惶惶,外部敌人群起而攻之,再有朝廷的垂死挣扎,接下来的一段日子会是他们起事以来最艰难的日子。
  具体可以参考当年脱脱百万大军围攻高邮。
  他甚至可能比当时的张士诚还要艰难。
  蒙古人退出中原是好事,但是难保没有打着等中原内乱再坐收渔翁之利的主意。
  老张当年投降无路只能硬着头皮死扛,他现在是连身边人都不能相信。
  然而事实却和他想的很有出入。
  张士诚和方国珍等人着急忙慌派使臣过来送信,话里话外都是他们一颗红心绝不转弯,指哪儿打哪儿让干什么干什么,不求朱大帅对他们多好,稍微比神仙说的好一点,让他们的子侄兄弟继续效力,以后封不了公爵好歹也混个侯爵当。
  被他喊回来谈心开会的兄弟们更是各个出乎他的意料,谁回来都先打听他儿子最近怎么样,吃的可好?睡的可香?府里有没有安排八九十来个艺术精湛的大夫随时待命?
  一个个的看他儿子跟看命根子似的,又不是他们儿子他们急什么?
 
 
第96章 
  朱元璋原本想的是给他给兄弟们讲道理, 结果人到跟前却反了过来变成一群弟兄围着他说之以情晓之以理。
  什么兄弟之间有什么话敞开了说,什么大哥你稍微大方一点别让他们过的那么紧巴毕竟豁出去性命造反不是为了吃糠咽菜的,什么要是大哥实在不愿意他们也不介意以后肯定绷紧皮绝不贪污受贿, 什么孩子不能逼太紧尤其是嫡长子一定得精心教养。
  吧啦吧啦一大堆, 根本不给他留说话的空。
  一拨说完还有另一拨, 掏心掏肺表忠心的有,战战兢兢认错表示以后绝对不嚣张跋扈的有,甚至还有上来就抱着他的大腿嚎啕大哭说以后不打仗了要去学医的。
  连字都认不全学个屁的医,赶紧回军营好好带兵打仗去。
  不管怎么说,这些还没有真正拿到从龙之功的弟兄们还没有神仙口中的目无王法唯利是图,如今的反应着实让他松了口气。
  神仙提到的将来血流成河,不说标儿病逝的契机, 他们双方也都有问题。
  如今这各打五十大板, 咳咳, 他挨十下弟兄们挨九十下, 这事儿说开了就算过去了,他们还是战场上可以托付姓名的好兄弟。
  只是淮西勋贵这边轻拿轻放,文人那边却不好收场。
  神仙说的不错,他为了尽快稳定局势对各地世家大族很是优待,大族在地方盘踞多年,势力盘根错节早就拧成一股绳, 他们的利益轻易碰不得。
  文人心大,他们只想上头的皇帝是个摆设,一切事情都由他们商量着来, 平时没事儿结党营私吵吵架, 一旦触及他们共同的利益便会一致对外。
  他们想把所有好处都占完,可世上没有那么好的事情。
  出力打天下的是他们, 那些地方大族凭什么觉得他们会把辛苦打下来的天下拱手相让?
  治理天下需要读书人,却不代表没有这波读书人没法治理天下。
  实在不行的话,杀一波重新培养一波,狠是狠了点儿,至少短时间内新提拔上来的那些不敢有小心思。
  朱大帅已经打下来那么多地盘,这些问题他不是没有看到,只是本来想着等打完天下再慢慢解决文官的事情,睁只眼闭只眼想着战事为重,现在问题挑明放到明面上,他想睁只眼闭只眼都不行。
  他一直以为李善长和他一条心,结果最让他没法处置的就是老李。
  常遇春亡于军中他能理解,廖永忠被儒生忽悠他能想到,蓝玉嚣张跋扈他也不意外,唯有李善长,这人从打滁州时投奔他,是名副其实的大明第一开国功臣,他还有什么不满意?
  胡惟庸是李善长一手提拔上来的,他干的事情李善长肯定一清二楚,老李明知道胡惟庸要造反却假装不知道,这是什么道理?
  还是说,胡惟庸造反背后暗中推动的人就是他?
  朱元璋不确定是哪个,但是他心里却更偏向后者。
  胡惟庸自知活命的可能几乎没有,早在神迹消失时便弃官而逃。他很清醒,这种事情不能指望上头心慈手软觉着事情还没到那一步就放了他,蓝玉能逃过一劫,他绝无被轻拿轻放的可能。
  当官有风险,搞事需谨慎,官位和小命相比还是小命重要,赶紧跑吧。
  胡惟庸这些年一直在基层打转,削尖了脑袋往上钻也没钻上去,他能轻轻松松一走了之,李善长却不行。
  老李自投奔红巾军开始就一直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老朱时不时亲自出去带兵打仗,那时他就留下来坐镇后方,可以说是真的把身家性命都交到他手上。
  神仙说他将来不安分他并不意外,毕竟他所求的是青史留名,不拘皇位上坐着的是谁,只要身侧有他李善长的位置就行。
  如果上头的皇帝让他不满意,他未必不会像神仙说的那样暗中推波助澜。
  只是知道归知道,真摆在明面上还真不好处理。
  朱元璋还不是那个心狠手辣说杀就杀的洪武帝,李善长也还没到冷眼看戏作壁上观的地步,俩人面对面枯坐一天,最终也没说出一句话。
  放放不得,用用不得,神仙啊神仙,您老人家真是让人难办。
  俩人相顾无言之后不久,李善长的职位就只剩下闲职,平时干什么都有人盯着,可以说是变相软禁了起来。
  刘福通亲自来到应天府,听到这边最近发生的各种事情啧了一声,他还以为老朱多凶残呢,就这?
  让他来处理的话,别管李善长以前多大功劳,涉及造反一律杀无赦。
  不行,老朱不行,还得他来指导指导。
  老刘本人出现在应天府,着实把朱元璋吓了一跳。
  说实话,虽然他奉龙凤为正朔,但是两边的联系却并不多,换句话说就是,他们联络全靠书信,谁都没见过谁。
  更尴尬的是,老朱现在名义上还是小明王封的吴国公。
  刘福通杀气腾腾来到应天,总不能是趁他没打完天下先把他干掉。
  这要是奔着杀人来的怎么着也不能只带这么几个人,就这么过来妥妥得被反杀,老刘这是干啥来了?
  刘福通亲自来到应天府肯定不是为了交恶,他这人良心不多,但是怎么着还算有点,神仙说朱元璋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还能亲率大军去救他,虽说他自己战死,但是至少保住了小明王的性命。
  至于后面小明王溺死,老朱跟着背了口大黑锅,他就大人有大量不计较了。
  老朱当皇帝他可以支持,但是有一点,他得去北边继续打蒙古人。
  蒙古朝廷故意放洪水冲了他家祖宅,他不把蒙古人的祖坟给刨了怎么对得起被洪水冲走的列祖列宗?
  还有小明王,老韩死的早,他这个当叔的不可能放任小明王被害死,老朱最好管好手底下的人,真要弄出来人命他就也能拼命。
  如果当时他还活着的话。
  朱元璋:额……
  小明王的安全他可以保证,但是蒙古人的祖坟可不太好找。
  不管怎么说,没打起来就是好事。
  老朱试探着继续发兵,发现事情没有像他预想的那样往坏处发展,犹豫再三还是把神仙之前透露的关于北伐的事情告诉了刘福通。
  老刘听后久久无言,最终只是骂了一句难怪这家伙那么关注毛贵,还时不时就给他接济送粮,合着神仙的心早就偏过来了,这还争什么争。
  他继续打蒙古人去了,记得继续给他供应粮草就行。
  皇帝带着大臣逃到漠北,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这俩大军阀却没走,那俩家伙不撤,光皇帝跑了对北方的局面几乎没有影响,该打还是得打。
  不把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打趴下将来北伐怎么办?
  啧,他说什么来着,这天下没他不行。
  刘福通来去匆匆,让周边一群希望他和老朱打起来好看热闹的家伙很是失望。
  尤其是隔壁陈友谅,他觉得他和朱元璋的处境差不多,神仙说他杀了徐寿辉自立,朱元璋虽说没杀刘福通,但韩林儿的死总归和他有关,背黑锅也是有关。
  没道理徐寿辉最近看他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到老朱那里洒洒水就没事儿了。
  不是,老刘好歹是龙凤政权的实际当家人,这也太好打发了吧。
  幸好老刘不知道周边看热闹的家伙们私底下怎么编排他,不然他走了也得杀个回马枪把说他坏话的人教训一顿。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