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明]给朱元璋当义子的那些年(历史同人)——醉酒花间

时间:2023-12-22 09:03:09  作者:醉酒花间
  只要换了名字,神仙说的英年早逝的就不是他儿子。
  同理,他只认他自己,神仙后头提到的他都不认。
  和他没有关系!
  【明朝第三位皇帝,洪武帝朱元璋的第四子,年号永乐,史称永乐大帝。】
  【洪武三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就藩北平,洪武二十三年率军招降北元乃儿不花。朱元璋去世后,建文帝意欲削藩,与朝臣密谋铲除诸王。前有湘王自焚,齐王、代王、岷王被废,朱棣为求自保遂于北平起兵,建文四年攻破应天即皇帝位。】
  【朱棣登基后继续实行削藩,设内阁东厂稳固统治,迁都北京疏浚运河,五次亲政蒙古,积极经营边疆,派郑和下西洋弘扬国威,并编修《永乐大典》流传后世。但他五征漠北出兵安南皆耗费巨大国力,削藩削的不彻底也为日后汉王叛乱埋下伏笔。】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在北征返师途中病逝,享年六十五岁,庙号太宗,葬于长陵,后嘉靖时期改庙号成祖。】
  【总结:难得一见的藩王造反成功选手,朱元璋看在他的成就的份儿上也得原谅他抢了他侄子的皇位,牛逼。】
  朱棣挠头,“我那么厉害的吗?”
  旁边正在打闹的其他兄弟对视一眼,立刻转移目标换人群殴。
  你丫的有本事造反还眼睁睁看着兄弟们遭罪,是亲兄弟吗?
  沐青:???
  你们打架的理由是不是不太对?
  但是再一想这群臭小子平时是什么德性,因为这事儿打起来也不奇怪。
  朱标无视闹成一团的弟弟们,自己给自己倒杯酒压压惊,“还好还好,幸好四弟靠得住,不然我儿子可能真把爹打下来的基业拱手让出去了。”
  神仙寥寥几句说的简单,里面透露出来的消息可不简单。
  什么叫被读书人给忽悠瘸了?不就是文人掌控朝堂甚至将皇帝玩弄于鼓掌之中吗!
  文人有傲骨,但不是每个文人都有傲骨,要是朝堂真的成了读书人的一言堂,看看前头宋朝是什么情况就知道了。
  大明的江山是一刀一剑打下来的,蒙古人北逃不代表他们不会添乱,南边西边甚至海上都不能掉以轻心,真要把武力给废了,中原十有八九又会成为待宰的羔羊。
  身为皇帝没有主见是大忌,宁肯乾纲独断也决不能是个耳根子软的人。
  很不巧,只从神仙说的那几句中他就能推出来他儿子是什么人。
  幸好他现在的儿子都被教导的不错,就算他没等到继位就中道崩殂也不怕。
  嗨呀,再喝口酒压压惊。
  【明朝第四位皇帝朱高炽,永乐大帝长子,母为徐达之女仁孝文皇后,年号洪熙。】
  【朱高炽在洪武二十八年被立为燕王世子,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期间,朱高炽和徐后留在北平守城,以万人抵抗李景隆五十万之众,永乐二年被立为皇太子。】
  【永乐年间,朱棣数次北征,朱高炽皆留守监国,其弟朱高煦、朱高燧得宠于朱棣,朱棣一度有更换太子之意,后来发现朱高煦、朱高燧串通宦官图谋不轨才作罢。】
  【永乐二十二年,朱高炽即位,在位期间息兵养民修整武备,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洪熙元年,朱高炽病逝,享年四十八岁,庙号仁宗,葬于献陵。】
  【总结:仁胖胖的成就不在洪熙年间,而在永乐年间,朱棣北征他负责内政,永乐盛世的功劳怎么着都得分他点。还有就是,吃太胖了不好,工作压力再大也得注意体重。】
  马皇后睁大眼睛,震惊的声音都有些发颤,“哪一年病逝?”
  朱元璋也有些恍惚,“洪熙元年。”
  夫妻俩对视一眼,眼里的震惊如出一辙。
  洪熙元年病逝的话,也就是说他满打满算也才当了不到两年的皇帝,如果是头一年底即位后一年初去世,就只在位了几个月。
  听神仙的意思这孩子是吃太胖了才会病逝,不是,孩子吃的胖当爹的就不知道管管?哪有皇帝就知道出去打仗把内政都留给儿子处理的道理?
  看把孩子给委屈的,都吃成大胖子了!
  他还因为偏心想换继承人,哪儿来的脸?
  没有大儿子在后方给他主持内政稳定朝堂,他能那么大喇喇的出去打仗吗?
  老朱对四儿子的所作所为很不满意,功是功过是过,不管开疆拓土的功劳多大,那边的四儿子到了地底下也得挨上一顿再说。
  朱棣很委屈,他是他,神仙口中的那个朱棣又不是他,他现在连儿子都没有,这时候瞪他是不是早了点儿?
  老朱离的远只是瞪两眼,其他小子们可离的近,他们本来就在打闹,这下连理由都不用找了,接着刚才那顿继续胖揍。
  朱棣:???
  人干事?
  老虎不发威真把他当病猫了是吧,群殴就群殴,他一个人可以殴一群!
  沐青幽幽叹了口气,扭头看向旁边的沐英,“哥,他们几个是不是到了出去历练的年纪?”
  如此精力旺盛,天天在家闷着除了打架也没别的事儿可干,这样不行。
  沐英笑笑,“爹准备在年后统一册封,册封过之后就让弟弟们去封地。”
  朱标撇撇嘴,“要我说爹就是太紧张他们了,早几年就该把他们弄出去,看看现在都皮成什么样子了,爹还在上面坐着呢都挡不住他们胡闹。”
  唉,不像他,他教儿子那叫宽严有济,比他们爹强多了。
  朱文正搓搓胳膊,“你去爹跟前把这话再说一遍。”
  朱标坐的笔直,“我不。”
  他又不傻,才不会上赶着找打。
  【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朱瞻基,朱高炽之子,早年深得祖父永乐帝的喜爱,于永乐九年被立为皇太孙,且跟随永乐帝北征,洪熙元年仁宗死后,朱瞻基即位,年号宣德。】
  【宣德元年,朱瞻基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提升内阁地位,“三杨”内阁成为明朝宰辅的榜样,他们主政期间,内阁精简高效配合完美,大明的国力持续向着鼎盛发展,对内停止用兵,对外进行第七次郑和下西洋,边防安定、吏治清明、经济蓬勃,与其父仁宗统治期间合称“仁宣之治”。】
  【朱瞻基在位期间蠲免税粮、复业流民、赈灾救荒,在稳定明朝统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他减免田赋时常只是说说,并没有落到实处。他喜欢斗蛐蛐,喜爱程度堪称疯魔,时人称“太平天子,促织皇帝”。除此之外,他还在宫中设内书堂教小内使读书,自此宦官开始通晓文墨,司礼监掌印及秉笔太监之权渐重。】
  【宣德十年正月,朱瞻基病逝,享年三十六岁,庙号宣宗,葬于景陵。】
  【总结:和他爹一样都是个好皇帝,百姓安居乐业比什么都好,他们爷儿俩能让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就是胜利。还有就是,好像从他开始,明朝的皇帝就开始有点小爱好了。啧,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老朱眉头一皱,“不太对,情况不太对,让宦官有权算怎么回事,这娃前边看着还挺好,怎么后头还让宦官干政?”
  马皇后的脸色也不太好,“才三十六岁就没了,怎么比他爹他爷爷还年轻?”
  “看神仙的评价,这娃除了爱玩蛐蛐和任用宦官之外别的干的还不错。”朱文正点点头,他想的没那么复杂,神仙说的对,百姓安居乐业比什么都好,别的不重要。
  朱标摇摇头,“文正哥,皇帝英年早逝,继承人的年纪必定不会太大,主少国疑,八成会生乱。”
  沐英一脸慎重,“标弟说的对。”
  沐青低头喝茶,不掺和他们的讨论。
  要不人家是青史留名的大人物呢,只这个敏锐程度就比普通人高出一大截。
  皇帝英年早逝,接下来的确生乱了,但是却不是主少国疑,而是另一种乱法。
  【明朝的第六位皇帝朱祁镇,宣德皇帝朱瞻基长子,母为孝恭章皇后孙氏,年号正统、天顺。】
  停下打闹的少年们席地而坐,“前面都只有一个年号,怎么到这个就变成了两个?”
  沐青握紧酒杯,心里已经开始骂骂咧咧。
  当然是因为他从瓦剌留学回来又当了一次皇帝!
  【宣德十年,朱祁镇正式即位,次年改年号正统,宣德皇帝英年早逝,朱祁镇即位时年仅八岁,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操持,任用“三杨内阁”主理朝政。】
  【正统八年,朱祁镇正式亲政,因宠信王振导致宦官专权,正统十四年,王振为邀功讨宠怂恿皇帝率军亲征,不料大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皇帝被瓦剌俘虏,史称“土木之变”。】
  所有人:!!!
  “皇帝被瓦剌俘虏?!”
  奇耻大辱!
  元廷被赶出中原后退居塞北,瓦剌部趁势摆脱蒙古可汗的控制,大漠东西的蒙古族由此呈三足鼎立之势。
  一个是东边由元室后裔统领的鞑靼,一个是西边瓦剌,还有就是兀良哈三部。
  兀良哈三部早已臣服,瓦剌和鞑靼却还在苟延残喘。
  鞑靼号称元室正统,瓦剌这些年强大起来胃口越来越大,为了在正统的名号上压鞑靼一头尽力搜寻同样被视为正统的薛禅汗忽必烈的后裔。
  找不到也没关系,他们有阿里不哥的后裔在。
  都是成吉思汗的后裔,谁当大汗不是大汗?
  瓦剌扶持阿里不哥的后裔夺走汗位,但是没几年又被汗位又被鞑靼给抢了回去,两边你来我往打了得有五六年,最近瓦剌的领主乌格齐哈什哈以可汗政治腐败、杀弟夺妃为由举兵弑汗,并试图扶持阿里不哥后裔坤帖木儿继承汗位,从而彻底掌控蒙古各部的实权。
  瓦剌一家独大不是好事儿,三足鼎立或者两家分庭抗礼都行,唯独不能只剩下一家。
  只剩下一家,等他们回过劲儿来必定会南侵。
  朝廷不知道也就算了,得到消息后再忙也要腾出手来推一把被打压的鞑靼,两边势均力敌才能打的有来有回,最好两败俱伤,反正不能一家独大。
  神仙那里什么情况,这才过去多少年,怎么大明的皇帝能让瓦剌给俘虏了?
  耸人听闻!难以置信!怎么可能呢?!
  朱元璋惊的直接站了起来,不敢相信他的后代里能出现这么个“人才”。
  【土木之变后,朱祁镇为了活命再瓦剌进攻北京城的时候在城下叫门,孙太后联合兵部侍郎于谦扶持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赢得北京保卫战胜利,将险些半路夭折的大明救了回来。】
  观众们:▼-▼
  为瓦剌叫门,可把他能耐死了。
  还有什么一起说吧,他们能承受得住。
  【提到朱祁镇,就要连他弟朱祁钰一起说。】
  【明朝第七位皇帝朱祁钰,史称明景帝、景泰帝、明代宗,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母为贤妃吴氏。】
  【朱祁钰在朱祁镇即位后被封为郕王,正统十四年土木之变,朱祁钰临危受命监国并于九月初六日登基,次年改年号景泰,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
  朱元璋冷笑一声,“合该如此,一个皇帝没了还有另外一个,大明的江山岂能因为皇帝被俘就拱手让人?”
  堂堂皇帝被瓦剌俘虏,他老朱家就没丢过那么大的人。
  【朱祁钰即位后通过北京保卫战使明王朝转危为安,之后任用贤能励精图治努力稳定时局,就在社会逐渐安定局势趋向好转之时,瓦剌把被俘的朱祁镇放了回来。】
  朱文正骂骂咧咧,“放回来?他还有脸回?”
  旁边的沐英附和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瓦剌真是好打算,把人放回来,原本好转的局面肯定又得乱。”
  兄弟俩对视一眼,心里的意思一模一样:直接死在外面多好。
  可惜没死。
  【朱祁镇回朝后,被朱祁钰安置于南宫。景泰八年一月,朱祁钰生病,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及太监曹吉祥等迎朱祁镇复位,史称“夺门之变”。朱祁钰被降为郕王软禁在西苑,当年二月崩于西苑,年近二十八岁。】
  【景泰帝是一位承前启后力挽狂澜有功于国计民生的贤明之君,但是他即位后废掉侄儿储位改立自己儿子、在朱祁镇回京后恋权囚禁兄长等事也颇受诟病。】
  【朱祁镇复位后下诏唾骂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废其帝号,在其死后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并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明朝迁都北京之后,这是仅有的一个没有被葬入帝王陵寝的明朝皇帝。】
  【总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永乐迁都后唯一一个没有被葬入皇陵的皇帝,被文臣集团放弃的倒霉蛋,岂是一个惨字了得。】
  戾,明显的不能再明显的恶谥,连一点遮掩都没有,就表示朱祁钰终身为恶。
  朱樉气不打一处来,“我要是他我也不让朱祁镇复位,他能被瓦剌抓一次,谁敢说不会有第二次?”
  弟弟们同仇敌忾附和道,“就是就是,那个朱祁镇还给瓦剌叫门,他怎么还有脸回来?”
  他们要是被敌人俘虏,要么想办法杀出一条生路要么自杀,绝对不会给家里添麻烦,活人可以当人质威胁大明,死人可不能。
  艹,更气了!
  再把老四揍一顿。
  朱棣:???
  【朱祁镇复位称帝,改元天顺,可惜之后却事事不顺。他发动大明版的“莫须有”杀少保于谦、名将范广,迫害景泰一朝的忠良功臣,重用夺门之变中助他复位的宦官曹吉祥等人,听信谗言流放郭登、袁彬,重用门达、逯杲等奸臣,民间流民爆发起义,数十万流民揭竿而起,导致明朝自景泰时期恢复的国力再度受创。】
  【天顺八年,朱祁镇病逝,享年三十八岁,庙号英宗,葬于裕陵。】
  【死前难得干了件好事,废除了宫妃殉葬制度。】
  【总结:著名的土木堡战神,叫门天子,瓦剌留学生,真不知道老朱家前几代代代战神怎么出了他这么个鬼才。】
  “怎么出了他这么个鬼才?!”朱棣听到这里已经不想反抗了,直接躺在地上撒泼,“他是亲生的吗?啊?我怎么会有那么离谱的后代?这不合理!”
  还杀忠臣!还用奸臣!还惹得数十万流民揭竿而起!
  狗东西不知道他们家的皇位是怎么来的吗?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