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在大秦当完美太子(历史同人)——无字惊鸿

时间:2023-12-30 14:31:58  作者:无字惊鸿
  “父亲当真不想自己寿与天齐,一直坐镇大秦?”
  秦王政失笑:
  “朕在太子心中权欲就这么重吗?”
  扶苏想了想,摇头。他看了一眼周围的臣民,凑到父亲耳边压低声音说了两句。
  接下来的话不好叫旁人听见。
  在他看来,这个世界原本的秦王政如何想的不好说,但手把手将他养大的父亲却不是那样的性子。
  他的阿父只是想做出一番事业,想要大秦国祚永存。至于是他自己当皇帝、还是他的子孙后代当皇帝,只要大秦能一直好好的,父亲都不在意。
  扶苏也希望父亲能早日歇下担子好好休息一番,一直当皇帝那也太累了。
  治国又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搞定的,哪怕是大权在握多年的帝王,每次遇到大麻烦也不可能随便处理,都是要殚精竭虑仔细斟酌各方利弊的。
  因为朝局永远在变化,这不是做题,题干类似就能无脑套用以前的公式。
  扶苏伸手摸了摸父亲的鬓角:
  “胡麻还是要坚持吃,父亲如今还未生白发,真好。”
  上一世父亲称帝时头发都半白了,看起来比如今苍老得多。
  他有些见不到父亲变老,唯恐那日又一觉醒来得到噩耗。只有父亲一直保持年轻,扶苏才能安下心来。
  伤感的气氛结束在阴嫚人未到声先到的咋咋呼呼中:
  “大兄大兄!你有没有空?”
  扶苏一秒恢复冷淡:
  “又干什么?”
  妹妹自从来了齐地就彻底野了,而且格外闹人。以前还有别的兄弟姐妹陪她闹腾,现在只剩一个大兄,她就只能来闹她大兄。
  秦王政失笑,催促太子去陪妹妹玩耍。
  如今他这个父亲还力壮,用不着太子耗费太多精力帮他处理国事。孩子们还是要活泼一些的好,趁着年轻,他想让扶苏多出去走一走玩一玩。
  阴嫚也是得到了父亲的授意,这才总缠着大兄不放。这次不知是又寻到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她总能找到新乐子。
  扶苏虽然嫌弃妹妹烦人,但是当小姑娘真的撒娇要他陪,他还是答应了下来。
  妹妹孤身一人在外头行走,想来也是害怕的。需要父兄陪伴不过是人之常情,他还不至于冷血到不管不顾。
  正好父亲也说想安安静静看一会儿书,不让他陪着。闲着也是闲着,就陪小姑娘走一走好了。
  等人远去,秦王政才松了口气。
  方才差点就被爱子看出来了,幸好在修仙这事上他着意伪装了多年,才没有露馅。
  秦王政权欲没有外人以为的那么重,之所以会沉迷修仙,自然有别的原因。
  当年因着各地反贼不断作乱,始皇帝为了保证社稷安稳不得不选择巡游,以此震慑宵小。可巡游本就辛苦,还要在途中处理国事,太子如何能放心?
  所以留在咸阳监国的太子便劝说父亲把大部分政务留在咸阳,让儿子代他处理。
  如此,父亲在外便能轻省一些了。
  第一次巡游的时候一切都好,但第二次回来后始皇帝发现了不对劲。爱子看起来憔悴了许多,还不如他这个在外头走了一圈的人精神。
  逼问过侍从之后才知道,原来太子因为操劳生过一场重病。太子不让他们说,严加审阅了所有传出咸阳的消息,愣是瞒到了巡游结束才露馅。
  从这次起,扶苏的身体就开始恶化。
  可实际上所谓的生病,在仔细查验过后发现并不是单纯的病症。那次分明就是太子中了毒,这才坏了身子。
  六国余孽屡次刺杀始皇帝不得,便把主意打到了大秦储君的头上。
  始皇帝年岁已高,必然活不了多少年,与其杀他不如去杀他的继承人。秦朝这个烂摊子没有能君接手,始皇一死还不是他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咸阳原本在多年治理下还算铁桶一块,然而随着始皇帝出巡,扶苏担忧父亲的安危增派了许多人手,咸阳这里便出现了漏洞。
  有心算无心,险些真把扶苏给害了。
  再后来扶苏又生了一场重病,这次就是当真生病了。中毒损伤了他的身体,随便一场风寒都能酿成大病。
  第二次巡游时始皇其实就见过徐福了,但当时他对寻仙兴趣不大。他有优秀的继承人,不是很需要长生不老。
  历史上这一年他派徐福出海寻仙山,但在同人文的世界里,这件事被拖延到了次年第三次巡游。
  出现这样的差别,正是因为第三次巡游时始皇帝忧心太子。后续他采纳了卢生等方士的真人修仙之说,也是因此。
  太子的身体已经很差了,不知道能支撑多久。这是他心爱的孩子,他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对方英年早逝。
  除却亲情方面的顾虑之外,还有就是大秦确实需要能掌控局势的统治者。长生不老药若是能够寻来,就可以解决这两大燃眉之急。
  古时人们寻仙,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医疗解决不了问题,不得不寄托在虚无缥缈的仙神之上。
  始皇帝自此开始了服用丹药和避世修炼的日常。
  但他不许太子随意学他。
  东西是否有用还未可知,若是太子乱吃东西反而让身体雪上加霜,那就得不偿失了。
  左右还有徐福出海,到时候寻回长生药,太子的身体就能立时好起来,不必现在就用丹药和修炼续命。
  这件事始皇帝谁都没说,他怕事情不顺利会叫太子失望。
  当初没说,现在就更不会说了。要是让扶苏知道一切的因由在他身上,扶苏必然愧疚。
  作者有话要说:
  注①出自《吕氏春秋·为欲篇》
 
 
第111章 运势转变
  其实当初扶苏也怀疑过父亲为何突然沉迷修仙,试探过是否是因为自己的缘故。但始皇帝却否认了,还说是他自己留恋人世。
  当时始皇帝确实看着十分苍老,常年操劳也没有好好保养,四十多岁的人仿佛已经步入老年。
  扶苏见父亲情绪稳定,没有焦急之色。多番试探无果后,只得信了。
  始皇刻意去研究了燕昭王那等当真沉迷寻仙的国君,都是如何行事的。学着他们的样子宠信方士,竭力伪装成寻常迷信之人的模样。
  可人是很难一直没有疏漏的,好几次险些被太子看出端倪来。所幸不久之后卢生就提出了避世修行的法子,建议始皇帝不要让旁人知晓自己的行踪。
  这种操作对于寻常帝王来说就是找死,臣子都见不到皇帝了,你还指望他们继续忠心吗?
  总会有人生出野望,偷偷架空皇帝的。
  有些人这么干,大权还握在自己手里,是人家厉害。其他有样学样的,基本都把自己坑进去了。
  而且有的皇帝只是不上朝,不代表臣子完全见不到他。和卢生提出的这种连丞相都不许窥探帝踪相比,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始皇帝到底不是寻常帝王。
  哪怕不见臣民,哪怕所有奏折都要经过层层关卡才送入他手边,他也有自信把控朝堂,镇压住一切有异心的人。
  但他有本事,并不代表这样的操作是没问题的。
  臣子习惯了长期见不到陛下,哪天陛下驾崩了,左右之人只要有心隐瞒,就能顺利瞒天过海长达数月,甚至篡改遗诏。
  历史上始皇帝驾崩后就立即被这个大坑给反噬了。
  要不是当时他身边还有个李斯,如果单单只有赵高的话,你猜赵高会不会假装始皇还在,然后自己掌控皇帝权柄?
  ——最后那几年始皇帝都开始有些喜怒无常了,很多事情做出来臣子们都不觉得奇怪。就算露馅了赵高也不怕,再扯个借口伪造遗嘱就是了。
  不过李斯在也没什么用,赵高换了个委婉的方式,把胡亥这个傀儡皇帝推上去,照样达成了目的。
  当然,同人文中的始皇帝敢做这么危险的事情,底气可比正史上的始皇帝足多了。
  毕竟他还有个优秀的太子在。
  太子对父亲太过了解,不会被这些小人的手段蒙蔽。
  始皇帝当时隐约察觉到了卢生有问题,但他并不是十分确定。
  卢生到底是当真为了获取利益才这样忽悠皇帝的,还是他与六国余孽或者是与赵高之类有异心的臣子勾结,才会提出这样的建议,一时半会儿也说不好。
  于是始皇帝将计就计同意了这个提议。
  一来,他有太子稳固朝局,短时间内不怕出问题。
  二来,他想死马当活马医,万一这种修行方式真的有效果,能救儿子呢?
  三来,他被太子盯得太紧了,险些被识破。再这样下去迟早露馅,不见太子正好可以协助他隐瞒真相。
  四来,他顺着卢生的意思避世,就可以行钓鱼之策。若谁真和卢生勾结,定然会抓住机会叛乱,他便可顺藤摸瓜清理一番了。
  然而最后的结果却是卢生确实没和谁勾结。
  他甚至都没等过去几年,就因为担心自己炼出的复合药因不曾试药就献给帝王、此举违背秦朝律法,会被捉拿治罪,干脆逃之夭夭了。
  始皇帝:……
  感觉防备了个寂寞,卢生竟然真就是个单纯的方士。
  始皇帝甚至开始怀疑,卢生提出避世的法子,是为了给自己的复合丹药打掩护。旁人见不到皇帝,自然就不知道皇帝吃的丹药是复合药方炼制的,也不会知道他卢生犯法了。
  卢生逃走后,始皇帝因为他诽谤自己捉拿了许多在咸阳城中妖言惑众的其余方士,还有一些则是刻意散播谣言的六国探子。其中大部分都是被抓后互相检举,一并牵连出来的。
  他将这些人关押在咸阳牢狱中,而后又在太子的劝说下把人送去边境修长城。
  太子说的对,这些人都是男丁,杀了可惜。不如拉去干苦力,还能废物利用。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扶苏和正史上公子扶苏的区别。
  《史记》记载历史上这些人被抓后“皆阬之咸阳”,并且广而告之,警告天下人不要学他们。之后“益发谪徙边”,也就是贬职之后发配边疆。
  但是正史上的始皇帝遭到了公子扶苏的劝阻,扶苏认为这样的惩罚太重了,会导致人心不稳。希望父亲为了治下安稳,可以减轻一些处罚。
  除此之外,扶苏还提到了“远方黔首未集”,说的是边境的庶民还没有彻底归附大秦。
  扶苏的意思很有可能是把这么一群妖言惑众的人送去边境,恐怕会反而给他们创造了煽动人心的最佳条件。
  同人文中的太子扶苏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但他更在意父亲的感受。既然父亲为了这些人大动肝火,那他肯定不能劝父亲轻拿轻放。
  凭什么轻拿轻放呢?
  这些人胆敢污蔑父亲,那就都别想好过!
  所以扶苏私底下赞同了父亲将人派去边郡的想法。
  担忧他们去边郡煽动民心,那就派人严加看管,不许他们接触庶民。
  人心不安定就用别的法子安定,不是说他这个仁厚的长公子被寄予厚望吗?那就利用他的名望来安抚庶民。
  最后扶苏和父亲联手做了一场戏。
  始皇帝还记得当时的场景。
  他先提出了要直接将这些方士都腰斩弃市,太子便站出来劝说父亲以德服人,再给他们一次将功赎罪的机会。
  直接处死太便宜他们,啊不是,太凶残了,会叫庶民不安。不如把他们送去边郡修长城,还能顶替一部分服徭役的庶民,让那些庶民能减少些工作量。
  始皇帝于是做出不太高兴的样子,但还是采纳了太子的提议。
  消息传出去之后,庶民们知道了太子仁德爱民,只要秦二世上位他们就能有好日子过。于是大家对生活重新燃起了盼头,也不再想着闹事了。
  反贼们则看到了帝王与太子“不和”,仿佛有了可乘之机。
  后续被这个错误消息坑到沟里就是后话了。
  值得一提的是,《说文解字》一书中曾写过:阬,閬也。閬,门高也。
  意思就是说“阬”就是“閬”的意思,而“閬”则指的是高高的门,也可以引申为高墙。
  所以《史记》中的“阬之咸阳”应该是关在咸阳的高墙里的意思,即关入咸阳的牢狱之中。搭配后面记载的发配边疆,是一个完整的逻辑。
  这与汉朝许多恶意抹黑的记录歪曲成的“坑杀”完全不是一个意思,如果都坑杀了,哪里还能有后面的发配边疆?
  坑杀这个说法最初来自西汉初年某部小说类型的作品,经过两汉四百多年的不断借鉴和演变,从一开始的坑杀方士又变成了坑杀儒生。
  甚至最初的故事原型,和始皇帝都没什么关系,是其他时代的事情。
  好在今生大约是不会再出现大批量处置方士的事情了,也不会再给旁人抹黑始皇的机会。
  咸阳的方士们不是因为秦王不信修仙之说干脆都去别处另谋高就了,就是去骊山陵帮忙修建陵墓了。
  有太子派的人盯着,哪有方士敢胆大包天地议论君王?
  秦王政现在唯一的烦恼就是——没了避世的方法,他要怎么继续瞒天过海。
  天天和爱子待在一起,充满了暴露的风险。前世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他不想再提,他希望扶苏一直保持如今心无负担的开怀。
  要不,给太子多找点事情转移注意?
  不等秦王政想出合适的法子,他倒是先行发现太子好像不再提此事了。似乎那日真的就是心血来潮问了一句,见父亲坦荡就信了这番说辞。
  太子不提,秦王政乐得糊弄过去。
  只要不提这些,他就没有暴露的可能,太子总不能从别的事上推测到他在这件事上的想法。
  射鲛的准备工作在几日后完成,秦王政意气风发地来到了海涯之上。这里已经搭好了弓弩,还有数百将士随时准备协助他射杀大鲛。
  扶苏仔细观察过附近,确定海涯很高,大鲛就算撞击崖壁也伤不到父亲,这才放下心来。
  秦王政的注意力都放在大鲛上,这鲛比前世那头还大些。想要单纯靠弓弩击杀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不过岸边架设的也不仅只有弓弩。
  之前他们在楚地时曾留下暗手去制造神迹,以火药的巨响辅助石雕,伪造成神兽雕像横空出世的假象。
  如今火药也被带来了琅琊,虽然热武器的研发不是太顺利,但如今拿来稍微用一用还是不成问题的。
  这次又不需要携带完整的鲛尸回咸阳,哪怕它被火药炸得坑坑洼洼,也无所谓。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