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穿越之夫子科举日常(穿越重生)——无棋

时间:2024-01-14 09:39:01  作者:无棋
  马鸣沟众人听完,惊得全都傻站在原地。
  周夫子考中了会试会元?
  周夫子考中了会是会元!
  周夫子是会试第一名,是京城会试的第一名啊!
  这……这这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宋豆丁高兴的上蹿下跳,恨不得跑到屋顶上大喊,“我夫子是会试会元,会试会元!”
  其他小孩这次也不拦着了,都跟在宋豆丁屁.股后面跑,在欣阳书院到处嚷嚷,“周夫子是会元!”
  “周夫子是京城会元!”
  “周夫子只差一个殿试状元,便能成为三元及第之人!”
  宋卫风收到周自言亲自写给他的报喜信。
  【吾弟卫风,幸不辱命,会试头名。】
  【乡试似乎快到了,京城景好人好,只是缺了你……还有那几个吵闹的孩子,甚是寂寞。】
  【县城是好,但千般风景皆是流烟。卫风,莫忘了你我之间的约定,你定要来京城寻我。我等你。沿窗听雨,日夜不眠,聊寄相思。】
  周大哥这是怕他不愿意去京城了么?
  如此担心,如此挂念的模样,真是可爱。
  宋卫风轻笑,把这封信仔细收好,从枕下拿出那条属于周自言的绶,放在手中细细摩擦,“京城繁华,周大哥……你也千万要等着我才是。”
  三月末,四月初,梨花朵朵盛开,如白雪一般挂在枝头。
  会试通过了共三百名贡士。
  在殿试这一天,三百名贡士全都穿着袍服冠靴,站在皇城宝嘉殿外的丹陛上。
  所谓丹陛,就是殿外门前的台阶。
  然后这三百名贡士回按照会试的排名位列两队。
  单名在东队,双名在西队。
  殿试由当朝陛下亲自出题,于皇城宝嘉殿考一场制策。
  当天考完,当天交卷。
  鸿胪寺的官员提前设置好两处黄案。
  一处在殿内东边,一处在殿外丹陛正中间。
  銮仪卫设卤簿,守着敬宣帝站在殿里侧,由一道帘幕挡着。
  所谓卤簿,正是陛下出行的仪仗行头。
  所以哪怕贡士们不认识敬宣帝,只要见到这样的卤簿也能知道此刻站在那里的人是谁。
  在陛下两侧,另有两道帘幕。
  两道帘幕之后,是穿着朝服的王公百官。
  他们全都坐于帘幕之后,背着手等待新晋贡士进殿答题。
  如此大的排场,胆子小的贡士已经开始双腿打颤,额头冒汗。
  可时间不等人,鼓乐齐鸣后,鸣鞭开考。
  张翰林从殿内黄案取出考题,再由刘大人放到丹陛黄案上。
  所有贡士此时都要齐齐向敬宣帝行跪礼。
  礼毕后,刘大人率众发放题纸。
  三百名贡士跪下,双手接过题纸,依次进入宝嘉殿,坐于殿内的试桌后,开始答题。
  殿试文章有固定的格式。
  周自言深吸一口气,提笔再草稿纸上写下:“臣对、臣闻。”
  不管文章写得如何,‘臣对’和‘臣闻’,都是不能擅自更改的开头二字,所以可以提前写下这四个字。
  殿内座位安排也是按照会试排名来的,所以周自言这个会元,就坐在第一排第一个。
  可以说是最接近皇帝的宝座。
  如此近的距离,只隔着一道帘幕。
  只要敬宣帝愿意,也能透过帘幕看到周自言在做什么。
  同样的,周自言也能感受到敬宣帝放到自己身上,那灼热的目光。
  不对,好像有三道目光。
  正前方有一道敬宣帝的目光,周自言左侧好像还有一道。
  周自言用余光看去,豁,林范集。
  而剩下那道,便是右侧的张翰林,还有刘大人。
  “……”
  若不是现在正在殿试,周自言那是真想用袖子挡住自己的脸。
  因为他发现,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越来越多了。
  想想也是,左右侧帘幕后的观看者,有一大半都是他的同僚。
  天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谁能不认识他?
  此刻看到在宝嘉殿里看到正在写策论的同僚,哪个人不多看两眼?
  周自言恍惚觉得,他好像听到了几声惊呼。
  “我是不是看错了……那名会元,怎的长得那么像……”
  “……不错,我觉得也像……”
  “小声些,陛下都没说话,你们议论什么?”
  周自言在心里默念几声对不住,然后静下心神,开始仔细阅读殿试题目。
  是生是死,是成是败,就在今天一场考试了!
 
 
第108章 
  殿试虽然只考一场, 但按照规矩,一场殿试需考八题以内。
  至于具体是多少,全看当朝陛下是什么想法。
  只是不能超过八道题。
  毕竟时间有限, 出的题太多了, 只会扰乱贡生们。
  周自言展平题目,一道一道阅读过去。
  原来敬宣帝就出了四道题, 道道都是策论时政。
  殿试之前的主考官皆是朝廷官员,虽是主考官, 但在出题方面也不敢越过皇帝去,所以束手束脚。
  来到殿试,出题人正是陛下自己,那可不就随便写了么!
  所以周自言就看到了这样四道题。
  第一道题:【朕与大臣共理天下,孰为最?朕今以为大臣有不听者, 欲以闻, 宜何以用?】
  翻译一下, 便是在问‘朕和大臣共同治理天下,那这天下到底算谁的?朕现在觉得有些大臣不听话,想让他们听皇帝的话, 该用什么办法?’。
  “……嘶。”周自言看着这第一道题,忍不住搓搓手腕虎口。
  他实在怀疑, 敬宣帝出题的时候是不是喝大了, 不然怎么一上来就问这么尖锐的问题?
  这天下是谁的天下?
  若是放在以前,若是放在现代,周自言肯定会回答,这是人民的天下, 就算你是皇帝,那也不过是国家的代理治理人, 要是没了人民,算个锤子皇帝。
  可这里是古代,此题只有一个答案,那便是皇家的天下。
  “……”周自言笔尖蘸墨,在心中组织语言。
  若是以前……若是以前!
  他是锋芒毕露,言辞尖锐的。
  可经历过罢官后,他觉得自己应该变得圆滑一些。
  周自言想定主意,拿过草稿纸,写下第一个字‘臣’。
  他又顿住了。
  是要圆滑一些,可就一定要抛弃自己固定的思想,变成像芸芸众生一般的人么?
  他是来自现代的周自言,不是大庆土生土长的读书郎。
  他受到的教育是‘公平’‘透明’‘尊重’……
  这些都是组成他这个人的基本规则。
  正因为他有这样不同于古代的思想,才让他有了现在一身的虚名。
  他费劲回到京城,不就是想用自己的思想和学问,影响更多的人,让他们和自己一样,努力让大庆变的更好。
  如果从这一刻开始,他改变自己的想法,那他还是‘周自言’么?
  所以……不要改了吧!
  周自言提着笔尖,垂下眼睫,“……嗯。”
  不改。
  以民为重,轻对皇权,这才是他周自言。
  但他确实可以变得圆滑一些。
  大不了,就在文章末尾加两句‘此皆臣一人之心,其迹未必对也’。
  敬宣帝坐在帘幕后方,看到周自言踌躇半晌终于开始动笔,他摆摆手,让旁边持扇的宫女们停下,径自带着随身公公走出帘幕。
  他先是走到左侧,林范集看到敬宣帝的眼神,心中了悟,小步迈出自己眼前的帘幕,跟在敬宣帝身后。
  两个人背着手,从左侧帘幕后走到大殿末尾,由最后一名贡生开始看起。
  整场殿试,敬宣帝其实最喜欢天子巡监这一会。
  看着三百名贡生低着头奋力书写,他心中时有宽慰之情。
  每次殿试都能选出这么多年轻俊才,足以证明他治下的大庆,不说人人都富足安康,但也应该能算是一个平安顺遂国家。
  他做皇帝,为的不就是这点追求么。
  敬宣帝背着手,一个一个贡生往前走。
  这三百名贡生里,好些孩子都是前朝大臣家的孩子,每年过年都跟着家中长辈来宫里为他祝年,他都有印象。
  有几位贡生的爹娘都是朝中仪仗的重臣,就是不知道这几个孩子,能不能子承父业,与他们爹娘一样为大庆效力。
  敬宣帝穿着宫里所制的厚底官靴,地步摩擦在冰凉的地面,有小小的骚乱声。
  在落针可闻的宝嘉殿里分外明显。
  殿试极为重要,堪称是科举最后的生死线,是以所有贡生都格外紧张。
  此时听着敬宣帝发出的小声音,哪怕这个声音小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们也忍不住心中颤颤,扰乱思绪。
  但他们又不敢说什么。
  毕竟……那可是陛下!谁敢说什么?
  只能听着这样的小声音,祈求自己能耐下心神,继续写文章。
  可有那心态实在太差的贡生,只顾着心中烦乱,完全忘记自己要写什么,只能无能地抓着头,表情痛苦。
  完了玩了,怎么就在殿试的时候静不下心来呢!
  “……”敬宣帝看到这样的贡生,忍不住摇摇头。
  这才什么时候,就这么沉不住气,将来肯定也担不起什么大责任,算了。
  敬宣帝每走过一个贡生,都要停一停。
  那名贡生感觉到身旁有人后,悄悄看到那点明黄色,左胸腔立刻开始怦怦乱跳。
  糟了,陛下……陛下停到我的桌案前了!
  我、我我我我是不是哪里写得不好,陛下是不是对我十分失望?
  乱七八糟的想法充斥在贡生脑袋里,完全静不下来。
  等敬宣帝离开,贡生才发现,自己已经濡湿整片额头。
  太恐怖了,太吓人了……苍天保佑让他殿试一次通过吧,再来一次他怕是要晕倒在宝嘉殿上。
  敬宣帝逛了一圈,总算走到周自言这边。
  左右两侧的大臣都屏息凝神,想看看陛下是否会停在这名会元身旁。
  其他注意着敬宣帝的考生也忍不住抬起头,他们很想看看会元会不会像他们一样抖如筛糠?
  谁知,敬宣帝一步未曾停留,越过了会元,去到下一个人身旁。
  那名贡生许是没想到敬宣帝这么早就来到自己身边,吓了一跳,差点从座位上蹦起来。
  “……”
  死一般的寂静传递在左右两侧帘幕之后。
  借着帘幕遮挡,许多大臣开始小声交谈。
  其中张翰林和刘大人被逼问的最多。
  “张翰林,你可真能瞒啊?这到底怎么回事,你就和我们交个底儿怎么了?”
  说话的大臣揪着张翰林的官帽长翅,数落张翰林不厚道。
  张翰林扶着自己的官帽,冷瞥这人一眼,“别扯,别扯!那会儿可是在会试,我怎么敢胡乱说话,万一惹怒陛下怎么办。难不成你想与老夫一起去苦寒之地流亡天涯?”
  “可这到底怎么回事!”
  “是啊,不是说他被发配边疆了么?这就是所谓的发配边疆?不是做会试会元了么!这算哪门子的发配边疆!”
  有大臣突然翻了个白眼,揣着袖子道:“我说,你们还真信了陛下的话?发配边疆?就算咱们几个老伙计被发配边疆,那小子都不可能被发配边疆,闹呢!”
  “说得也是……陛下待他从来就极为宽厚,不然他也不可能年纪轻轻就走到二品官职。”另一名大臣摸摸胡子,突然道,“哎哟,这小子本来不就是三元及第么,这是干什么,再来考一次?他是不是脑子晕住了。”
  “谁知道他在想什么,今年这帮贡生实在倒霉。”
  刘大人右拳捶左掌,指着宝嘉殿里第二名贡生道:“坏了,那不是林相公家的孙子么,从前年就放话说要三元及第,结果现在已经失了一个会元……”
  林相公从以前就和那人不对付,现在怕是要算上孙子的仇了。
  张翰林觉得不是什么大事,“……没事,左右林相公和那小子已经是世仇了,不过是让孙子辈再记恨一轮而已,小子皮糙肉厚,不怕。”
  周自言这人也是厉害,惹了老的,又惹了小的。
  现在好了,祖孙两代,全都和他一个人有愁怨,真是行的!
  所有大臣想着之前二人争吵的场景,纷纷掩袖轻笑。
  那小子虽然是个怪才,可不得不承认,有他在,他们这几个人再上朝,总能多几分趣味。
  顾大望也在这一侧帘幕后,他并未参与这些同僚们的谈话。
  他比这些人更早得知周自言的存在,只是一直没有去打扰他。
  现在他终于可以确定,这位旧友,是真的回来了。
  不仅回来了,还要再拿一遍三元及第,像以前那样重登辉荣。
  ……顾司文现在是不是和他关系挺好的?
  顾大望握着座椅手背,在脑海中思索。
  老友以前一心扑在政务上,不爱教学生,所以名下一个弟子都没有。
  但他听说老友现在想留在国子监做夫子。
  这样的话,家里那两个小子不就可以跟着老友学习了?
  凭老友的本事,教两个小崽应该没什么问题……搞不好他们老顾家也能出一个三元及第的才俊!
  顾大望沉浸在自己美好的幻想中,殊不知他的旧友刚写完第一道题,又在第二道题上卡住了。
  第二题,【岁皆有税,奈何府库、军资总不见充?刍粮马临缺资,何不时至乎?】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