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三国]谋士升职攻略(历史同人)——这个懒人没起

时间:2024-02-17 14:09:26  作者:这个懒人没起
  崔钧比较直爽,回答说:“大家说你这个司徒有铜臭味儿。”顺便说一下,崔钧,字州平,他就是诸葛亮的好友崔州平。
  就这样,崔烈创造了一个典故“铜臭”。他提议弃掉凉州,竟然得到许多官员的附和。
  幸好朝中还有明白人,傅燮立即挺身而出,“陛下,凉州是大汉西面的门户,优质战马的产地。当年高祖刚刚平定天下,就让郦商去占领陇右。武帝开疆拓土,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当时的舆论认为:这是切断了匈奴的右臂。假如任由叛军占据凉州,养得兵强马壮,随时占据三辅地区,兵临洛阳城下,到时候朝廷还能安生吗?假如崔烈不懂这一点,说明他极其愚蠢。如果他知道还要提出这种建议,那就是他不忠,该杀!”
  刘宏听完,也意识到凉州绝对不能放弃。可以让大将军何进挂帅,攻打韩遂。这是一举两得的美事——要是打赢了,正好为朝廷消灭反贼,收复凉州。万一打输了,刘宏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削掉何进的兵权,立小儿子刘协为太子。
  刘宏:刘协长得像朕,跟朕一样天纵奇才。哪像那个刘辩,看着就举止轻浮,面目可憎。如果不是朕生产制造的,早就让他有多远滚多远了。
  何进虽然不太聪明,但皇帝对他是什么态度,对他的外甥刘辩是什么态度,他能感觉到。如果何进乖乖的听话离开京师,他外甥的皇位就没啦。所以他以招募士兵、筹措军费为借口,赖在京城不肯走。
  荀彧十分同情刘辩,每日里开着小号伍君豪陪刘辩读书。刘辩在民间长大,若论皇家威仪,那确实没有。但他也算得上勤奋务实,是个好学生。
  然而拜师的事,却是一波三折。先是皇帝刘宏觉得伍君豪这种“侠以武乱禁”的剑客,不配成为皇子的老师。
  紧接着,大将军何进麾下的一堆大佬,比如袁绍、曹操、何颙、陈琳、荀攸等等,每次谈论起当世俊杰,必然绕不过“王佐之才”荀彧,因此何进跟何皇后建议,让刘辩拜荀彧为师。陛下不是说刘辩轻浮吗?那就和当世礼仪最标准的大才子学一学,总能学到几分。
  荀彧万万没想到他最大的竞争对手居然是他自己,哭笑不得。
 
 
第20章 
  其实荀彧只是尽力做好分内的事,治理汝南郡。但因为黄巾贼流窜劫掠,各地的情况都不太好,衬托之下,就显得汝南、颍川仿佛世外桃源。
  别的郡县,官员赴任,经常还没走到地方,半路上就被黄巾、流寇、山贼、强盗给劫杀了。
  汝南和颍川曾经是黄巾之乱的重灾区,现在却成为黄巾别部、山贼流寇的禁区。荀彧组织基层官吏,由官兵配合,普查本地的二十七万九千六百五十户百姓。每十户就推举一位保长,保长负责了解这十户人家的人口、收入来源、生活状况,有问题随时上报。
  因此流动人口特别显眼,除非隐入深山,做好跟老虎、野猪、毒蛇、毒虫搏斗的准备,否则无论在哪里落脚,都会被保长找上门。哪怕只是小偷小摸,一踏入汝南郡的地盘,都会立即被百姓举报。以至于黄巾、贼寇、强盗、小偷根本没法躲藏在荀彧治下。
  新任的颍川太守,是个标准的清谈名士,就是每天看看书、弹弹琴、开开座谈会,总之,绝对不干实事的那种。所以当初阴修和荀彧在颍川实施的各项政策,一样没改,全部正常运转,因此颍川郡的治安也不错。
  上个月,宛城附近的黄巾别部盯上了相对富庶的颍川郡,八万人一路烧杀抢掠,朝着阳翟城行进,所过之处,犹如蝗虫过境,寸草不生。颍川太守麾下只有三千名郡兵,于是上报天子,并且派出幕僚四处求援。
  然而“邻居”们大多自身难保,爱莫能助。将军们也成了咸鱼,打仗一点都不积极,因为他们拼死拼活地浴血奋战。到了该论功行赏的时候,皇帝刘宏封张让等十二位中常侍为列侯。
  没错,在皇宫里陪着陛下吃喝玩乐的大宦官集体封侯,他们这些真正的功臣,得到的赏赐却少得可怜,就皇甫嵩和朱儁封侯了,但很快又因为得罪宦官,被削减食邑。护军司马傅燮战功赫赫,就因为上疏弹劾宦官,没有得到任何封赏。大功臣王允更惨,差一点被张让活活整死。三军将士的心中拨凉拨凉的。
  于是,有人鼓动名将皇甫嵩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带兵杀入洛阳,屠尽宦官。
  名士许攸联络曹操、冀州刺史王芬等豪杰,密谋要废掉天子刘宏。
  曹操果断拒绝:开什么玩笑?几个官场的边缘人物,要权没权,要兵没兵,居然想废立皇帝?
  天下乱哄哄,最终,唯有汝南太守荀彧组织了四千人马,迎击黄巾别部,保卫家乡。
  颍川太守十分佩服荀彧的勇气,但不抱任何希望。毕竟这位王佐之才练兵转转转、晕倒一片的笑话,已经传遍了大汉十三州,外加京师。四千个笑话,迎战八万黄巾,怎么看都是去送菜的。
  所以,兵临城下的时候,颍川太守站在城头,以一种不怕死的架势,中气十足地破口大骂:“何物等流?(你是什么东西?)犯上作乱,无君无父,禽兽也!我哔……”
  先锋吕布:“……”他甲胄染血,攥紧掌中的长矛①,忍住了挽弓搭箭的冲动。如果城上这位老兄不是颍川太守,他早就一箭射过去了。
  穿着小兵的皮甲,腰佩环首长刀,混在吕布亲兵队中的戏璕:“……”
  计吏郭图上前两步,小声地提醒颍川太守:“府君,这些人举着官兵的旗帜,旗语的意思是全军停止前进,他们不是来攻打城池的。”混吃等死的太守麾下,大多幕僚都是酒囊饭袋,能看懂旗语的也只有郭图了。
  时下没什么靠谱的通讯设备,行军打仗的时候需要发号施令,不可能全靠喊,怎样才能让士兵第一时间收到将军的命令呢?一般情况下,击鼓进攻,鸣金收兵。另外,有旗语、以及鼓点节奏的变化来配合传令。军用旗帜有将旗、五色令旗、牙旗、联络旗等等,比如前方发现敌军,举白旗示警传讯。据说“围魏救赵”的孙膑就是一位擅长使用旗语的军师。
  吕布示意亲兵高举“将旗”,扬声道:“某乃五原吕布,是汝南太守荀府君麾下的兵曹掾。”
  他生得器宇轩昂,穿着玩家为他量身打造的紫金狻猊甲,骑着并州骏马,神威凛凛,颇有大将风范。旗帜、称号可以造假,但这种气场,黄巾贼根本伪装不出来。
  郭图眼尖,从城楼上往下看,发现吕布的士兵个个刀锋染血,人和战马都疲惫不堪,仿佛一口气跑了八百里似的。军中有几个熟人——郭氏豢养的游侠儿、戏璕的亲兵,还有……戏璕?这几位看起来稍微整洁一些。
  “府君,是援兵!”
  这时,颍川太守也注意到城下士兵的惨状,一挥手,铁索吱吱作响,城上的吊桥被放下来,横跨在护城河上。
  吕布和戏璕领兵顺着吊桥入城,就听见颍川太守感动、且同情的声音:“黄巾贼猖獗,一时战败了也没关系,城中粮草充足,咱们坚守待援。朝廷不管哪里,都不会不管颍川郡!”
  戏璕:“……”他们哪点像打了败仗的军队?让吕布进城修整,是为了宰颍川太守的牛羊,犒劳荀彧的军队。
  戏璕回头一看,哦,可能是吕布的马奔跑速度太快,兵临城下以后,探马没有在附近发现敌军,戏璕就偷懒,不曾继续约束吕布,后边的骑兵队形有些乱了,还有把头盔跑掉的,看着有点像在逃命的样子。
  吕布险些暴走:“布岂是败军之将?荀府君已经击溃黄巾别部。”
  颍川太守简直惊掉下颌:“荀文若打了胜仗?”所以不是王佐之才练兵的方法太离谱,而是他们没眼光?
  吕布:废话,有布在,必胜!
  吕布骄傲:“阳翟一战,斩首五千四百七十三名蛾贼②,俘虏六万。有数千黄巾贼残部,向着夏亭城的方向逃窜,府君可以派兵追击。”
  颍川太守顿时会意:荀文若的意思是——打黄巾贼的功劳,见者有份,真是大汉好邻居。
  他正心花怒放的时候,戏璕解开皮甲,露出里边的儒生装束,拱手作揖:“府君能否提供一批粮草,用来安置流民?另外,能否借一批书佐、文吏,和在下一同收编战俘?多多益善,‘王佐之才’管吃管住,还有赏钱。六万战俘,皆是青壮劳动力,颍川和汝南平分。他们能在颍川落户,重获新生,必定对府君感恩戴德。”
  颍川太守明白了,这是要他也出点血,破财买名声。不过没关系,他心情好,可以出钱粮,也可以出人手。既然要破费,干脆再大方一些,杀牛宰羊,犒劳友军,以后他再求援,“邻居”都抢着来。还能给荀文若留个好印象。
  那些跟戏璕一起回到军营,协助荀彧登记户口的官吏,被玩家制作的特色美食惊呆了,就连军粮都很好吃,比如速食八宝粥、肉罐头、鱼罐头、压缩饼干、炒麦面等等,皆是他们没见过的好东西。
  颍川太守惊奇地发现:他派去替荀彧办事的幕僚,全部胖了一整圈,还重金挖了荀彧军中的伙夫(炊事员),来颍川开酒楼、带学徒。
  就这样,荀彧麾下士兵的战斗力,让他一雪前耻,又得三万人口。
  百姓为他创作歌谣,四处传唱——“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荀君兮复安居。”
  今年被举孝廉的士子,大多成为三署郎,也就是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统领的郎官。他们已经在朝廷实习了一段时间,到了该外放的时候。
  大家挤破头,都想去汝南郡或者颍川郡担任县令、县尉之类的官职。
  听说不仅东西好吃,人身安全也有保障。
  可惜县令、县尉总共就那么几个名额。最后,连书佐、刀笔吏的人数都超出了编制,还有世家子弟给荀彧写信,表示想来开开眼界,没有职位不是问题,他可以免费效劳,管吃管住就行。
  荀彧正在写回信,书童思齐前来禀报:“郎君,出事了!孔融孔文举先生在颍川书院讲学,因为学术之争,和韩先生打起来。郭奉孝劝架,他人懒嘴毒少礼仪,把孔先生给气晕了。”
  荀彧抬头,眸中一片清冷的雪光似被暖阳融合,亮晶晶。
  思齐怀疑他在心中暗笑。
  话说孔融晕过去,又被救醒,他指着郭嘉的鼻子,大声呵斥:“竖子!无赖!得理不饶人!”
  郭嘉唇角的弧度更张扬了几分,“原来孔先生还知道自己不占理呢?”
  孔融:简直活活气死,似乎找错了吵架的对象,这臭小子的嘴巴真毒,吃蝎子、蜈蚣长大的吧?
 
 
第21章 
  更让孔融郁闷的是,他只不过瞪了郭嘉一眼,韩融立刻像老母鸡护崽似的,挡在郭嘉身前,手杖触地。“是文举(孔融)动手在先,怨不得我的弟子出言不逊。”
  郭嘉从韩先生的背后探出脑袋,肆无忌惮地做了一个鬼脸。
  孔融只觉得胸腔里仿佛烧着一锅开水,不断地翻滚沸腾,火气冲得太阳穴突突乱跳:“是元长(韩融)先骂我不材,无用!”这是孔融的心病,去年,他因为“无用”没办好上司交代的事,失业了。
  孔融先前是司徒杨赐的幕僚。黄巾之乱的时候,何进被封为大将军,一人之下的高官。杨赐让孔融替他向何进贺喜。
  孔融拿着名帖,来到大将军府门口,发现百官都来恭贺何进升官,院子里已经排起了长龙。只有少数高官显贵、名士俊杰可以得到通报,提前进入厅堂之中。孔融四岁就因为让梨出名了,他自信满满地把名帖递给门卫。
  谁知这门卫碰巧没听过孔融的大名,也可能听过,但是未曾留下深刻的印象。门卫抬手朝门边一指,示意孔融去排队。
  没有得到任何优待,孔融不乐意,一把抢回名帖,转身就走。何进查看来客名单,发现公卿百官之中,唯有司徒杨赐不曾派人拜贺。杨赐也很委屈,觉得孔融无用,没把事情办好。孔融干脆辞职不干了。
  所以韩先生说孔融无用,他才会怒气上头,推了韩先生一把。然后他就被韩先生用手杖敲了头。
  郭嘉发出一声轻笑:“韩先生是夸您。这是《庄子》中的典故,‘不材之木,终其天年。无用之用,终为大用。’韩先生祝您长寿,将来有大用,您怎么反倒发怒呢?”
  不材之木,终其天年。(郭嘉口述版)
  从前有一个木匠,要去齐国。路过曲辕这个地方,看见一棵被村民当作神社的大栎树。这棵栎树有十丈粗,树冠大到能够遮蔽数千头牛,树梢高临山巅。观赏大树的人群像赶集似的来来去去。木匠却只顾着赶路,看都不看一眼。
  木匠的徒弟仰望着大树,惊呼:“师父,师父,这颗树多大呀!我做木匠这么久,从来没见过如此壮美的大树!师父,您不看看吗?”
  木匠不屑地回答说:“算了,不要再说它了!这是一棵无用的树,长得高大又如何?做成船定会沉没,做成棺椁定会很快腐朽,做成器具定会很快毁损,做成房门定会流脂而不合缝,做成房梁定会被虫子蛀蚀。这种不能取木材的树。什么用处也没有!”
  徒弟们只好按捺住欣赏大树的心思,跟着木匠离开。
  这天晚上,木匠睡到半夜,突然在睡梦中被敲醒了。
  其实他也分不清这到底是不是梦境,只见一位白须白发的长者拄着手杖走过来,用手杖敲着他的头说:“醒醒,你这蠢东西!”
  木匠被敲懵了,“老人家,您找我有什么事呀?”
  “咳咳,我就是被你评价毫无用处的那颗树。”
  木匠吓了一跳,呦呵!老树精来找麻烦了!
  老树精一边举着手杖敲打木匠的脑门,一边讲道理:“你说谁没用?你拿那些普通的木材和我相比?哼!你以为的有用,对我来说才是无用!”
  “那些果树,果实一旦成熟,就会被打落在地。收完果子以后,它们的枝干也要遭受摧残,大的枝干被砍断,小的树枝被折下来。就是因为它们能结出鲜美可口的果实,这才招来了祸患,一生受苦。因此不能终享天年,早早地夭折。万事万物莫不是如此。”
  “我寻求无用的方法已经很久很久了,枝干弯曲有树瘤,就不会被当成木材砍伐,制作成各种器皿,因此保全了性命,在人群熙熙攘攘的地方活了上千年!你认为的无用,恰恰是我最大的用处,长寿的诀窍。”
  “村民在树下乘凉,旅人在树下歇脚,孩童在树下嬉戏,不是很惬意吗?怎么能说我没用呢?只用木匠的眼光来衡量一棵树,这是多么的狭隘!”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