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祖宗诶!选妃呢?历史作弊器来喽(BL同人)——馒头豆沙包

时间:2024-02-19 15:33:25  作者:馒头豆沙包
  大宋,重文轻武。
  作为家中的独子,他本来是有机会,被送入学堂的。
  但是他不喜欢学堂里的《大学》,《论语》……
  偏偏喜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
  幸好他家中父母开明,对此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
  甚至在政和四年,把他送去,拜陈广为师!学习刀枪之法!
  政和六年,又拜周同为师,学习骑射,能左右开弓。
  而他的武艺已经——“一县无敌”。
  后世的史料记载,飞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
  不满二十岁时就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这别说在当时,“时人奇之”。这要是放到现在。
  估计能直接引爆全网!
  政和八年,公元一千一百一十八年,娶妻刘氏。岳飞此时十五岁。洞房花烛那天,他掀开新娘的盖头时,脸上,少见的有少年人的忐忑!
  宣和元年六月初五,公元年一千一百一十九年七月十四日,大儿子岳云出生。
  同年岳飞去安阳昼锦堂做护院。老师周同因病去世。此后,岳飞每逢初一、十五,都亲到坟上祭奠。
  宣和四年,也就是公元,一千一百二十二年,童贯、蔡攸兵败于契丹,燕北官员刘韐于真定府,招募“敢战土”以御辽,十九岁的岳飞初次应募从军!
  在他即将,离家上路的那一天。
  父亲岳和给他践行。
  那一天晚上。
  月光满天,霜白一地!
  岳飞看见,父亲岳和,不知何时,已经满鬓白发!
  而举着酒杯的岳和,望着月色。
  本来是想和儿子,大醉一场,唠唠家常……
  最后却什么都没说出来。
  只是盯着对面,已经长得高大的青年。
  低声开日……
  “儿啊……今后国家有事,你会徇国死义吗?”
  月色下。
  岳飞瞪大了双眼。
  他其实喝了不少酒。
  朦朦胧胧中。
  他似乎感觉到,自已点了点头。
  第二天,他便扛着行囊,在父母目光的注视下,去了安阳相州大营,在刘韐麾下做一名敢战土,因为武艺出众,被提拔为队长。
  当时,有贼寇陶俊、贾进在相州作乱,岳飞请命前去除害。
  前去讨贼的路上,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
  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
  随后又带领百骑骑兵追击,用伏兵之计,生擒二贼以归。
  那时的岳飞意气风发,眼神里满是对未来的野望。
  他的野心还不止这些,他要去前线!
  他希望,替大宋,拿回汉人的燕云十六州!!!
  而很快,机会来了!
  同年岳飞随军赴宋辽边境,但结果是……宋军大败。
  但很快,更糟糕的消息传来……
  同年,岳飞的父亲岳和病故。
  军营里,岳飞拿着从汤阴,送来的家书,面色少见的惨白!甚至第一次觉得双膝一软,站都站不稳了……
  脑子里,闪现的,只有自已离家从军的那一晚。
  父亲问他的那句!
  “儿啊……今后国家有事,你会徇国死义吗?”
  第二日,岳飞辞别刘韐,离开军队,按照宋制,当兵不到一年的岳飞退伍,赶回汤阴为父亲守孝。
  宣和六年,公元一千一百二十四,燕北等路发生水灾, 岳家生计艰难,岳飞为了谋生,前往河东路平定军投戎,充当骑兵效用土,不久被擢为偏校。
  宣和七年,公元一千一百二十五年,金军大举攻宋,西路军攻太州。岳飞参与外围战,硬探金营,大战后渡河遗失告身,返回家乡。
  这条归乡路,不同以往。
  因为宋军战败,金人南下,多股金军,肆无忌惮的,往来劫掠,到处都是溃兵,到处都是无家可归的男女老少,流民遍地,却不知逃亡何方!路旁,到处都是尸体……还有人骨……那是被金人,吃干抹净的“两脚羊!”
  岳飞一次次提起枪,又一次次放下!
  他不怕遇到金人,因为以他的武艺,来几百金人也拦不住他!
  但是他一人,也拦不住那万千金人!
  他只是不懂!为什么天下会变成这样?
  宣和七年,金灭辽之后,便大举南侵攻宋。宋徽宗禅位于长子赵桓,即宋钦宗,次年改元靖康。东路金军渡过黄河包围开封,宋钦宗用李纲守卫京城,但最终还是选择求和,供奉了大批金银,许割太原、河间、中山等三郡于金。
  靖康元年,宋钦宗赵桓反悔割地,两路金军于攻破太原后会合,二次南下围困开封。赵桓在求和的同时使人送蜡书命康王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征召各路兵马以备勤王。
  不久后,汴梁城破,宋钦宗投降。
  靖康之耻发生……
  二圣北狩,曾经的汴京梦华,变为泡影,汴梁城里,不知多少百姓化作枯骨,皇亲贵胄,贵妃公主,在金人的铁蹄下,不如猪狗!
  北方大地陷落一片!
  在相州城里,武翼大夫刘浩负责招募义土,收编溃兵。太原、平定军失陷后,从平定军突围回到家乡的岳飞目睹过北方大地沦陷后场景的岳飞,意欲再次投军!
  但是他回过头,却看见老母年迈,妻儿力弱……这样的一家子,在兵乱中,如何保全。
  只是母亲,看得出这份沉重……他拉起儿子的手。
  “且去报国,且去报国……勿要担心家里!”
  “江山如此,能待何人收拾?我儿勇武,勿在家中,虚度光阴!”
  那一晚……岳母,在岳飞后背刺上“尽忠报国”四字为训。
  只希望儿子,能义无反顾,英勇报国!
  国破山河在……总要有人出山,义无反顾,死不旋踵。
  同年,岳飞第三次投军,加入相州大营刘浩部队。
  这时岳飞第三次投军,他扛着钢枪,弓刀在马……势要扫清鞑虏,让胡人,还我河山!!!
 
 
第465章 披肝沥胆,上书千言;大名府外的相逢!
  随后,时间就到了,靖康元年,也就是公元一千一百二十六年的冬天,康王赵构到相州,于十二月初一日开燕北兵马大元帅府,岳飞随同刘浩所部一起划归大元帅府统辖。
  刘浩为元帅府前军统制,赵构命他南趋濬州、滑州方向以作驰援开封的疑兵,自已则率领元帅府主力北上大名府。
  岳飞奉刘浩的命令,带一支三百人的骑兵小队往李固渡进行侦察,在侍御林与金兵遭遇,飞重铠跃马,潜出贼右,突其阵,所部从之!
  岳飞杀死敌将,击退金军,射殪金将,大破其众!!
  而刘浩军至濬州渡女娲河却受阻,只得追随元帅府人马北上。
  同一时间,副元帅宗泽也赶到大名,赵构不纳宗泽全力营救开封之言,与汪伯彦等又继续向东平府转移,只与宗泽一万人马往援开封。
  岳飞随刘浩部隶属宗泽,这是他初次成为宗泽的部将。
  他那时看着那个并不高大,也不年轻的大将军……
  有些不懂他一定要回守开封。
  只是隐约间,他听到那位大将军,低声的喃喃……
  “食禄而避难,不可也。”
  而后……
  宗泽率部众进军开德府,与金军十三战,每战皆捷。
  每一场大战。
  岳飞,都充当先锋将。
  每次冲杀……都是左挟弓,右运矛,横冲其阵,金贼遂乱。
  岳飞,也因此,以军功迁为修武郎。
  时间在一次次的征战中,也渐渐过去。
  靖康二年,也就是公元,一千一百二十七年,二月,岳飞随军转战曹州,他挥动双锏,身先土卒,直贯敌阵。宋军以白刃近战打败金军,追奔数十里。岳飞因功迁武翼郎。
  同一时节,刘浩的两千兵马进驻广济军定陶县,柏林镇后,元帅府又命他改隶黄潜善,不再让宗泽指挥此军。
  这时的黄潜善,掌握着三万六千人马,却只知保存实力,按兵不动,使只有二万五千人的宗泽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
  而作为抗金一派主将的宗泽,虽取得了一些胜利,队伍却也有不少损耗,难以伤及金军元气。
  同年四月,金军从已被洗劫一空的汴京城撤出,满载着金帛、珍宝北上,宋徽宗、宋钦宗和皇室成员、机要大臣、百工等三千余人都做了俘虏。
  北宋就此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五月初一,康王赵构在应天府即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
  赵构虽起用了抗战派名臣李纲为左相,但仍旧对投降派黄潜善、汪伯彦等人颇为器重。
  而同一时节的岳飞,刚过二十五岁的生辰,没有多久。
  因为军功卓越。
  在军营里,和一众兵卒,打成一片。
  军营里,军饷钱紧。
  但是土卒们,也能苦中作乐。
  岳飞有时候也回仰天望月。
  惦念家里的母亲和妻儿。
  那一天。
  又是一场大胜。
  岳飞率领的军队,大败了一小股金军。
  飞时出视战地,望见黄尘蔽天,自以四十骑突战,败之。
  此次胜利,不仅有战功。
  还劫掠回了不少金人的物资。
  吃了好些天,糠咽菜的兵营,这一天,终于能开一场荤腥。
  当晚的军营很热闹。
  岳飞脸上带着笑容。
  看着军营里的土卒嬉笑。
  这也是他难得的放松的时候……
  但就在这时,他隐约听到,有兵卒在交谈。
  “听说了吗?官家,打算采取黄潜善,那些狗官,避战南迁的政策,预备南行“巡幸”,欲退避到长安、襄阳、扬州……具体哪里不知道,反正是往南边跑!”
  “啥!那咱们怎么办?这么长时间,死了那么多弟兄,岂不是白打啦!开封也不要了!”
  “嘘……别乱说,官家估计,也是有自已个儿的打算吧。”
  ……
  不远处,哐当一声。
  岳飞的碗,掉在地上。
  在周围土卒震惊的目光中,他猛地从椅子上,窜起。
  大脑一片空白!
  怎么会这样?
  官家和朝中重臣,竟然如此行事,真要舍弃北地,置北地百姓于水火之中?
  他当晚,回到自已的营帐。
  不顾自已官卑职低,披肝沥胆,向赵构“上书数千言”!
  其略云:“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土作气,中原可复。”
  然而,他的耿耿丹心只换得“小臣越职,非所宜言”八字批语,并且被革除军职、军籍,逐出军营。
  他离开军营的那一天。
  之扛着一杆铁枪,带着简单的行囊。
  军营里的众多兵卒,都聚集在军营的大门日,为他送行。
  有人看着他的背影,直接红了眼眶。
  还有人,张了张嘴,最后直接呜咽出声。
  岳飞扛着一杆钢枪,走得倒是洒脱。
  他甚至还回头,冲着军营里的兵卒,摆了摆手。
  冲着他们喊了一声。
  “诸位,有缘,自会冲锋!”
  ……
  离开军营那一天。
  岳飞向北走了很久,很久。
  从日落走到日出。
  要回家吗?
  不……
  他的背后,有娘亲给他刺的“尽忠报国”!
  他答应过父亲,不怕为国家,徇国死义!
  他还要抗金!他要收拾旧山河。
  南宋建炎元年,公元,一千一百二十七年八月,岳飞渡河北上,奔赴抗金前线——京都大名府,经燕北西路招抚使干办公事赵九龄推荐, 会见了当时“声满河朔”,正多方收揽英才抗金的招抚使张所。
  这是他第四次从军。
  岳飞面见张所的那一天。
  张所大人,坐在座椅上,打量了他良久。
  只说了一句。
  “我这大名府,地处边陲!”
  “总有金军队伍来往,与敌交战,怕是不会少!”xĺ
  岳飞抬起头,只会应了一句话。
  “飞,只怕遇到的金贼不够多!”
  张所当时坐在座椅上笑了笑。
  留他在“帐前使唤”。
  并破格提拔他。先是“以白身借补修武郎”,继而又升为统领,后又升为统制,分隶于名将王彦部下。
  而就在他刚加入大名府的第二个月。
  在一次带骑兵,巡游,大名府外的时候。
  他遇到了一个人。
  一个被金军包围。
  却如同饥肠辘辘的恶虎,不断噬人的青年。
  那青年,拿着两把长刀。
  把金贼杀得人头滚滚。
  人,尤其是军人。
  在看到和自已相似的人的时候,总会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在和那个青年,对视的第一眼时,他就知道了。
  他或许,找到了,能和自已,一起,收复山河的同袍。
  他们都是金贼眼中的恶虎。
  万军从中取上将人头的万人敌……他们的眼神相似,但又不同……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