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穿到科举文当皇帝(穿越重生)——思风林

时间:2024-03-05 08:57:01  作者:思风林
  “这流言本公子倒是没听过,怪有意思的,你说这若是真的,咱们的陛下岂不是能掐会算,连这世上没有的东西都能见到?你说对吗?”沈小公子笑着说道。
  姚理眼眸微垂:“沈小公子慎言,这流言若是在京中传开,朝廷却拿不出东西,岂不是成了笑话。”
  当然比起笑话朝廷,小皇帝才是最该被取笑的。
  “有道理啊,不过是陛下出的题目。让人给曲解了总是不妙。陛下不过出了个谜语就闹出这些事来,还挑着秋闱的日子,真真是有心了。”沈小公子眼睛微微眯起,他已经开始在怀疑是不是俞家传出的消息,让百姓以为当今陛下年幼无知对。
  毕竟那浅显的谜语,怎么看谜底都是黑豆,只是小皇帝没有承认。
  “那沈小公子更应该管好你自己的嘴才是。”姚理也在想,到底是谁传出这般无依无据的话来。
  便是用谜底反推,也根本推不出‘土’这个字来。
  怎么听,这话都像是个流言。
  可就是因为多了句,此物能亩产二百石,这流言已经开始飞快流传开来。
  其中没有人出手,他姚理的名字今个都倒过来写。
  两人互相看不对眼,但却都敏锐的意识到此事有蹊跷。
  便没有逞口舌之快,匆匆离开了。
  姚理骑在马上路过闹市,隐约还能听到摆摊的人议论。
  反正这京城中,皇帝老爷能稍微议论,但是唐丞相、沈大将军和俞家是万万不能议论的。
  “这土豆到底能不能吃啊?皇帝老爷能出这个谜语肯定是见过土豆吧?”
  “好多学子都再传啊,这读书人说的话,总是该是有些道理。”
  “嘿!这个我哪儿知道啊,不过老子种了一辈子的地,亩产二百石的东西,老子就没见过!”
  “你们说陛下不会是在寻咱们开心吧?”
  “哎呦,你跟陛下怎么比?陛下可是天子!”
  “若真有那能亩产二百石的东西,往后怕是就没有饿肚子的人了。”
  “你看你,竟然真相信了那没谱的话了。”
  “这应当是假的吧,种地的事,又不是说说就成的。”
  ……
  秋闱快开考了,京城中人几乎都知晓,但这些人中不包括白明理。
  要不是今日宋河同他说笑,他都不知道秋闱快开始了。
  “你说,京中学子中有人传出了朕出的谜语的答案?有趣。”白明理眉头一挑。
  看来这土豆,方长鸣是真的种出来了,他原本还担心来来去去隔了那么长时间,土豆会种不好。
  宋河笑着说道:“是,有人猜了出来,说是什么谜底是土豆,可食用亩产二百石,土做的豆子怎么能吃呢,这世上哪有如此古怪的事,就是查了许多日都没找出传谣言之人。”
  “哦,是吗?没找出传流言的人?真是奇了。”白明理不动声色地问。
  “哎呦,陛下有所不知,这秋闱学子多,人多口杂,这流言想找出个出处,难啊。”宋河笑着说道,俞尚书等人前些日忙着争夺各州郡的学政人选,好容易安宁了一会的朝堂,又吵了个天翻地覆。
  这皇宫中,也就是只有住在龙溪宫里的陛下,能安安稳稳养花看书的了。
  若不是陛下现在每日不听些趣事,那就要给他们这些奴才出题,他们哪里受得住啊!!!
  宋河现在每日都要想些无关轻重的趣事同陛下说。
  这土豆之事也不知道是谁传出去的,俞尚书已经派人压制那些流言了。
  “陛下出的题就是难,就连这谜语啊,都无人能答出。”宋河笑眯眯地恭维道,他手中的羽扇轻轻扇动着,为白明理驱赶秋日的余热。
  “是,就是土豆。”白明理眼中冒出狡黠的光芒,直接了当地说道。
  宋河省下的恭维的话直接卡在了喉咙。
  “这?”真是土豆?土做的豆子,还能吃?那谜语也解不出来啊!
  白明理用可惜的语气说:“唉,真不知道是谁解出了谜底,不然朕要大大赏赐他,朕在病时做了个梦,梦中见一物,能食用可亩产二百石。”
  啪嗒一声,宋河手中的羽扇落在了地上。
 
 
第16章 
  “奴才该死,奴才该死。”
  宋河猛地跪下去捡地上的羽扇。
  “哎呦,陛下,您想要拿奴才寻开心,也不用吓唬奴才啊。”宋河脸上讨好的笑容有些僵硬。
  “怎么?你当朕是在胡说?”
  白明理语带讥讽地问。
  “奴才不敢!”宋河又跪了下来。
  “算了,起来吧,”白明理重新拿起书卷,姿态怡然,就像刚才的那一番话真是说着玩的。
  宋河看了他干儿子宋石一眼,宋石立即悄悄退出寝宫,朝着慈安宫走起。
  伺候笔墨的竹心,低低地垂着头,沉思该如何将消息带出去。
  龙溪宫中十分安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二百石粮食很多吗?”
  俞太后看向身侧的魏嬷嬷,满脸疑惑地问,白皙的脖颈,真诚迷茫的眼神,让她此时就像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
  魏嬷嬷喉头一噎,险些没能立即说出话来,自家小姐从小便是从锦绣堆里长大,怕是连一亩麦能产多少粮都不知。
  “娘娘,这上好的水田种一季稻子,最多也不过能产五石稻子。”魏嬷嬷压低了声音说道。
  俞太后眼睛微微睁大,若说她方才还没有感觉,如今却是明白了。
  “皇上怎么能说出,这般荒唐的话来?”俞太后眉头紧皱。
  什么梦中得见?
  若是这世上真有鬼神,自己不知道要死多少次了。
  这话要是传出去,怕不知道要引起多大的波澜。
  更别说现在正是秋闱之际!
  俞太后虽不想小皇帝夺权,可他到底是名正言顺的皇帝,若是他这般荒唐的话传出去,世人是会不相信皇上,往后皇上想要夺权怕是更加艰难。
  看似对他们俞家有利,但同样的若是皇上位置不稳,他们俞家又能有什么好处?!
  俞太后短暂地思考了其中的利害,便冷声吩咐道:“快,云祥,秋霜,封住消息,别让皇儿的话传出去!”
  大太监云祥领命离开。
  俞太后还不放心,吩咐宫人准备撵车,她要去见见小皇帝。
  “皇上现在还有心情看书?”一进入龙溪宫寝殿,俞太后扫到小皇帝手上的书就头疼。
  白明理没有放下手中的书卷,只是起身向俞太后行礼:“母后若有什么事,朕过去便是。”
  这幅慢悠悠,不紧不慢的模样,看得俞太后心头火起。
  她快步走到白明理身边一把将他手中的书卷打落。
  “好啊,皇上君无戏言,你可知你说说什么梦中见粮种,世人会当真?如今正是秋闱,皇上你可知俞家为护持陛下坐稳皇位付出了多少?读书人本就对俞家多有误解,如今陛下你也胡闹!!!”
  俞太后胡乱发了一通脾气之后,才收敛了怒容,她换上一副慈母的模样,轻轻拉起白明理的手说:“这世上,只要是人便会做梦,可也不能真就把梦境当真啊。皇上,你刚才只是在说笑。”
  最后一句话俞太后用的是肯定语气,似乎一定要白明理亲口说出刚才他就是在开玩笑。
  白明理脸上没有任何波动。
  他一点点地将自己的手抽了出来。
  俞太后的脸上的笑容几乎挂不住。
  “朕,确实见到了,太/祖庇佑得遇良种,朕没有说笑。”白明理一字一顿地说道。
  “你?!”俞太后怒气上涌,她举起手便是一个巴掌甩过来。
  白明理眼疾手快地抓住了俞太后纤细的手腕。
  “母后?”白明理面色冰冷地说道,“朕是皇上。”
  这就话似乎是点醒了俞太后,俞太后愤愤地收回手指着白明理的鼻子说:“好,很好,陛下是皇帝想说什么便说什么,哀家管不了也管不着!”
  俞太后快步走出龙溪宫,她对着身后的云祥低声命令道:“让人将龙溪宫守好了,陛下不是喜爱读书吗?那便好好读书。”
  不必走出龙溪宫了!
  云祥神情一肃,太后的意思是要将陛下幽禁起来?
  “是,奴才遵命。”
  “魏嬷嬷去请父亲入宫,我要同他商议此事。”
  俞太后如今竟然有一丝后悔,她就不该在皇帝身体渐好时,放弃留个皇孙的想法。
  皇上如今时不时便要有些古怪的举动,真是让人忧心。
  “是,娘娘。”
  可白明理是正大光明当着寝宫的宫人说出的话。
  俞太后便是想要封锁消息,也晚了。
  ————————
  面色阴沉的安国公,耷拉的眼皮抬起,露出一双满是戾气的眸子。
  “好,好啊,小皇帝是真昏了头,亩产二百石,他怕是连一石粮食有多少都不知道。”傅清晏这几个月不好过,他能够稳坐钓鱼台就是因为所有人都认他的话,知晓有他这位国公在能缓解另外三家辅政大臣的矛盾。
  往后不论哪一方赢了,他们安国公府都能得以保全。
  可小皇帝不过是送了自己一幅字,就让他多年的筹谋付之东流!
  “父亲不如我们添上一把火。”安国公世子眼珠一转说道。
  “嗯,动手时小心些。”安国公的衰老的双眼又重新合上,他语气莫测地说,“能梦遇良种,陛下定然是真龙天子。”
  他要将小皇帝捧的高高,往后摔下来的时候才会疼!
  安国公好歹是勋贵之首,他受辱其他勋贵自然也过的不舒服。
  不到一日,原本只是在大街小巷传播的谣言,以极快的速度在贵人间传开了。
  其中也不乏唐丞相和沈大将军的暗中帮助。
  便是一些小官,很快都知道,陛下亲口承认,那谜语的谜底就是土豆,是他在梦中得见,可食用亩产极高。
  ——————
  “老朱,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厉害的东西。”朱翰林的娘子孙氏好奇地问。
  “陛下就是做了个梦,你自个也做梦,你能不知道?这怎么能信呢?”
  “再说了,如今皇上连大朝会都不参见了,我一个小小翰林,根本见不着陛下。”
  朱翰林抱着自家闺女,笑呵呵地说道:“这话你可别外传,我家中也有许多田地,少时我跟着爹收过租子,这世上哪有可以亩产二百石的东西?”
  说到这里朱翰林长长地叹了口气。
  “真的?”孙氏不死心地问,“可是外头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陛下才十四,便是说些小儿话只是寻常。”只是许多人居心叵测,小儿话也能传的世人皆知。
  “现下不少学子心浮气躁,前儿我还挺他们议论此事,真真是让人当了筏子还不知。”
  朱翰林一张圆脸满是苦闷。
  “哎呦呦,你可别皱眉了,说的你还是举人的时候多厉害似的。”孙氏拿着帕子掩嘴轻笑。
  朱翰林也只得笑着摇头:“高兄怕是心焦的很,陛下如今……”非明君之相,高兄苦苦支撑也不愿意投靠姚家。
  想到此朱翰林又深深地叹了口气。
  朱翰林口中的高兄是吴太傅的亲传二弟子,现在是户部左侍郎,也是吴太傅的弟子中,除去姚环外,唯一还身居要职的。
  他能保全下来,一是在吴太傅出事时,他正好丁忧,不在朝中,二是前些年户部左侍郎空缺后,唐丞相和俞家挣得狠了,最后还是沈大将军和安国公出面,让为人刚正的高成林当了户部左侍郎。
  朱翰林与高成林私交不错,高成林丁忧归来时被排挤,在翰林院修了四年的书。
  两人境遇相同,又在一处修书,到底是多了几分情分。
  “你啊,海大的心,指头大的本事,咱们过好自个的日子就是了。对了方公子送了许多东西过来,还寄了信,我让人给你放书房了。”孙氏见相公又要皱眉赶紧说道。
  “方兄寄了信过来?你怎不早同我说!”朱翰林将乖巧的闺女,塞到娘子怀里,焦急地往书房走。
  孙氏只是让人将东西放到书房里,并没有打开看都是些什么东西。
  朱翰林急急忙忙地拆开信。
  方长鸣通篇都在写,他在奇丰县过的很好,身边多了一位字恒玉的谋士,今年得了许多土产让他可以送给友人。
  “方兄写信难道就是为了这个?”朱翰林将信件横看竖看,都没看出什么特殊。
  “字,恒玉。”朱翰林挠挠头,他总感觉从哪里听到过这个字。
  突然朱翰林的眼睛瞪大,他有些不可置信地重新将信读了一遍。
  吴瑞卿?
  怎么会是吴瑞卿?!
  朱翰林小心翼翼地将信件收起来,他蹲下身一点点地检查方长鸣给自己寄来的土产。
  再查看到第四个盒子时,他拿出南方特有的果子,却还能听到盒子里有晃荡的声音。
  这盒子有些浅!
  朱翰林双手摩挲着,好容易才找到了盒底花纹中的暗扣。
  随着暗扣被打开。
  而盒底有两封信!
  朱翰林先拆开薄的信。
  ‘得陛下庇佑,吾同吴家得遇土豆,已种成功,望贤弟将信交给高侍郎,于大朝会献上种植之法,才不枉为兄一番周旋。’
  他立即拆开另一封比较厚的信,那信中画了土豆的模样,写了该如何种植,看起来并不像在是胡编乱造。
  而且信中还说,吴家和方兄在建州和琼州都找到了土豆,如今已经种植成了!
  “陛下,竟然、是真的?”朱翰林咽了咽口水,结结巴巴地说道。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