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一个大齐粮仓,竟是被梁州知府弄得乌烟瘴气,让季连惠恨不得拿自己的佩剑直接杀了他以谢天下!
“冤枉啊!”韩寺察垂着眼掩盖住眼中的杀意。
季连惠不管其他事,单单先追问此事,不是为了方长鸣还能是为了谁?!
当年的一件小事,没想到能在如今成为他的催命符!!!
季连惠根本不听他这些,直接让人上证据和证人……
韩寺察的罪状太多了。
前前后后从天亮审到天黑,证人和证物都换了好几拨。
韩寺察心中的希望越来越弱。
他可是唐丞相的人,季连惠如此不讲情面,难道是得了陛下和那方大人的指示,这是要彻底按死他吗?
那些平日没多少娱乐的平民可是看足了热闹。
今日的罪状审完,明日还有要审的。
季连惠先让人将梁州知府压下去,明日再审。
围着看戏的人都有些依依不舍。
“我原以为咱们知府是个好的,没想到还能有这么多事,你说人都告诉你那个村子都是人贩子,他竟然不查案子!”
“哎呦,你竟然不知道?这事才过去七八年啊,我有个小姐妹就嫁到他们隔壁的村里,家里孩子险些丢了,还是方大人来得巧了,正好撞破这件事,孩子才被送回去。我那小姐妹还在家里给方大人立了长生牌。”
“哎,你这话说的就不对了,那位审案子的大人可是说了,方大人当时并没有留下姓名,都是联系乡贤帮忙。”
“我瞧你这榆木脑袋连动都不动了,他们离的这般近,便是不知道到底是恩人的姓名,好歹知道恩人的个小书生,立个长生牌还有错了?”
“我的好姐姐,我这不是想岔了吗?没想到这一茬。”
“若是这些案子都能查,你们说知府管事侵占我家糕点方子的事能否也能告一告?”
“怎么不能啊!这时候不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还等什么时候?”
……
季连惠并不住在府衙里,他让手下人在人群中散播可以告发事关韩寺察各种旧案子的消息。
想必不用过很久,他手中就能有更多的罪证可以查。
梁州知府这一家子上上下下就没个干净的。
如今知府不能办差,虽是有属下官吏在,梁州不会出什么大事。
但有些事还需要季连惠和姜承帮着定夺,一直等韩寺察的案子判了,新任梁州知府上任,他们才能彻底摆脱这些琐事。
京城可是传来消息,过几日就要在府衙外张贴告示,让众人开荒。
季连惠好好一个武将,如今办的案牍一点不比文臣少。
他会到驿站房间的时候,整个人都萎靡了三分。
一旁的小厮刘三说道:“公子饭菜都温好了,您是先用饭还是先泡个澡?”
他可是特意买了个大木桶,如今天也热了些,多泡澡也能解解乏。
“先泡澡吧。”季连惠伸了个懒腰。
“哎。”刘三赶紧去准备。
刘四上前伺候季连惠宽衣。
“今天驿站中有人来给公子送礼。”刘四说道。
季连惠懒懒散散地听,刘三刘四都是见过世面的,他们是兄弟,在战场上相互扶持,虽然俩人长得矮小力气也不大,却也靠着巧劲和狠辣熬过了许多战役,渐渐混到了伍长的位置。
镇北王身边的军师特特把这两人选出来,放到季连惠身边当小厮。
他们自然不是眼皮子浅的,不会谁的礼都收。
“哦?谁送的?”季连惠顺口问道。
既然刘四收了肯定是应该收的礼。
刘四笑呵呵地说:“是个老妇人。”
“一个老妇人?”季连惠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勾了起来。
“是,她只说她是清桥村陈氏,多谢方大人和季大人仗义执言。莫大人受到了惩罚,她的父亲在五天前的夜里安然离世了,家中弟子往后也能安心读书,日后便能安稳度日了。”
’刘四说起这个忍不住叹了口气,那妇人瞧着年老,但面上却都是喜色,脚步也轻快,跟着来的几人也是如此。
瞧着便是一副大仇得报的模样。
“送了些土产和一幅画过来,我想着,莫大人的原配妻子不就是姓臣吗?就请那妇人喝了热茶,顺手让刘三出去打听,还真是那位陈氏夫人,当年若不是有莫大人使坏,他们陈家怕是早晚能成为皇商。”
“小的可是听人说了,几十年前便是再京城陈家也是有些名声的。”
如今他们却只能留在乡间。
可瞧他们那样子,好像还很快活。
“陈家啊,唉,当年他们家的香料可是一绝。可惜我年纪小未曾见过,倒是听娘亲曾经说起过。”季连惠多少也有些感慨,“你可回礼了?”
“那是自然,我让刘三拿了些手抄的书给陈氏,您为了糊弄王妃带了不少书过来,一眼都没看,我想着陈氏子弟既然要走科举一道,送上两本书比什么都强,拿书是小的亲自抄写的,保证没有问题,也不会被人利用。”
听到刘四说自己的短处,季连惠也一点都不生气。
他觉得送书非常不错,真要是送金银就太折辱人了,陈家若是想要翻身,买些香料方子也不难,如今他们既然想要走仕途,不再做生意,那就是另有打算。
“陈氏说了,这画您一定要亲自过目。”
刘四说着拿出了一个长长的木盒。
“这个是陈氏父亲托您送给方大人的。小的没有打开过。”刘四见那陈氏说这话时很是郑重,这才将东西拿到季连惠面前。再说了,人之将死送出的东西,也值得一看。
季连惠点点头,很是好奇。
“我看看。”他没等刘四,自己将那盒子打开了。
一张卷起来的羊皮纸出现在他面前。
“这是画?!”季连惠吃惊。
这不像是画……更像是地图!!!
季连惠一下子将羊皮纸打开。
一张北地的行商地图立即展现在他面前。
太清晰了,比朝中的地图怕是还要清楚明了上好几倍!!
季连惠看得眼睛大亮。
“哇,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啊。”季连惠看着这张可成详尽的地图,手都有些颤抖了。
方长鸣和白明理正忙着跟唐丞相斗法,完全没想到季连惠这边还能给他们这么一份大礼。
第97章
梁州的消息还未传回京中。
时日就到了该迎接东太后回宫的时候。
礼部官员忙得脚不沾地, 便是礼部尚书都将兴办官学的事放了放,这是他还未上折子言明,但他与方长鸣已经有了默契, 待到今年秋收,第一批种下的良种丰收的时候,便是他们开口言明此事的时机。
反正已经等了这般久了,礼部尚书倒也不着急, 这些日尽心尽力地操办东太后回宫的事宜,也算是卖吴家一个面子。
这一日白明理起了个大早。
钦天监定了时辰,东太后会在辰时一刻从正武门入宫, 按照礼部的安排白明理不需要到宫门迎接,但白明理决定不要銮驾, 亲自走到宫门等待东太后入宫。
她当年是怎么被排挤走的,今日该当是怎么风风光光地被迎回来才是。
便是吴家能够压下他们家中子弟的怨气,但他这个皇帝不能装作不知道。
方长鸣是男子, 又是朝中众臣,这种场面本部需要他出面。
礼部官员自会安排礼官去迎东太后。
白明理直接点了方长鸣作为迎东太后的官员。
另一位当然是吴太傅。
其他官员都是在垂拱殿外远远恭迎。
那些夫人诰命则是要等东太后入宫后,一一拜见东太后。
方长鸣对白老师的安排没有异议。
他穿着官服同吴太傅站在皇宫宫门外, 等候东太后的车辇回宫。
吴太傅今日的背脊似乎更加挺直了些。
他定定地看着前方, 哪怕方长鸣只能用眼睛余光看他都能感觉到吴太傅此时的情绪激动, 今日吴华清倒是比他官复原位时还要紧张些。
东太后坐在铜镜前,任由清风居士吴梦舒为她梳发。
吴梦舒也不再穿那青布衣裳,往后她们不必在用修行的借口苟活了。
今日他们会堂堂正正地回宫。
虽是如此吴梦舒也没有怎么打扮, 勤俭朴素惯了,再换上华服倒是不便, 她只是用一根玉簪挽了个发,穿了身月白色的衣裳。瞧着不像是个大家小姐, 还是更像是个居士。
此时她正小心翼翼地将姑母头上的白发一点点藏进黑发中。
等将白发藏好了,她这才拿出假发做的发髻,小心地将其固定在姑母原本的发上。
这些年姑母虽是住在这行宫,却无时无刻都在为吴家担忧,为年幼的陛下忧心,一头青丝早就不堪梳成高髻了。
“老了,其实不必如此兴师动众。”东太后多年未尝这样打扮,如今只感觉沉重,发髻本就重了,各色凤簪更是重。
偶尔这般装扮倒是还好,要是时常这样,这脖子怕是不能要喽。
“平日自然是姑母怎么舒服,怎么来。今日却不能,该是好好装扮起来。”吴梦舒抿了抿嘴,挤出了一个笑容,“陛下可是要亲自来迎您,还有吴大人,吴大人已经许久没见过姑母了。”
吴华清回京时倒是来见过东太后,只是这里怎么说都是皇家的行宫。
吴华清也无法时常过来。
往后入了宫,再见面的时机就更少了。
想到自己父亲,东太后面上倒是也有了一丝笑意。
原先脸上的恍惚也消失殆尽。
“你说的正是,该是好好妆点。”见父亲。
方长鸣和吴太傅要早早候着。
白明理只需要等人告知他东太后快要到了时再从龙溪宫出发。
“宫中可还安稳?”白明理又多问了句。
竹兰嘴角含笑:“今日各位诰命入宫,奴婢已经让人上心,定然不会闹出旁的事来。”
今日入宫的人太多了,就怕有人会想着趁乱搞事。
白明理见竹兰这么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倒是有些放心。
竹兰向来办事稳当,没有十成十的把握不会说这样的话。
“好,那今日还要竹兰你多上心。”
“陛下!陛下,车辇快到了。”宋石快步走了进来禀告道。
白明理理了理身上的朝服,起身一步步走向宫门。
他倒不是觉得坐銮驾不真心。
主要是他已经锻炼了一段时间了,顶着一身厚重的帝王朝服走这么一段路根本不费力,更别说现在还没入夏,早晨的时候气温还有些偏冷,走一走还怪舒服的。
更别说这么做还能让吴家多一分脸面,何乐而不为呢?
想到这里,白明理不由得自嘲地笑笑。
怪不得方长鸣那家伙总是说自己进步很快。
自己真是越来越习惯当个皇帝了。
幸好还有方长鸣陪着他,他也相信自己不会改变本性。
陛下亲临,宫人和侍卫立即行礼。
而白明理已经看到了车辇,而坐在其上的东太后。
不得不说这个时间掐得刚刚好。
晚了就要东太后等着他,早了就要他等着东太后。
左右都不对,都可能惹了贵人不快。
方长鸣也有点佩服这些宫人,一个个都是当秘书打辅助的人才啊。毕竟这些年宫中乱七八糟的,能活下来的都是聪明人或是有本事的,不聪明的坟头草都半人高了。
“母后万安。”白明理对着东太后微微躬身行了一礼。
即便是如此已经不太合乎礼数了,东太后立即在吴梦舒的搀扶下下了车辇。
“陛下,快快免了这些个礼数,哀家能见到陛下便安心了。”东太后伸手,白明理直接将自己的手送到了东太后手中。
这倒是让东太后一愣。
白明理却能感受到东太后的手很干燥温暖,只是有些粗糙了,手上的茧子很厚,被这么握着却不难受。
两人这幅母子亲后的模样,不知道惹了多少人眼红。
方长鸣便偷偷观察着周围的人,虽说大部分臣子不在这里,但是想必唐丞相等人还是会安排几个眼线。
白明理与东太后相携着入宫。
喜乐响彻了整个皇宫。
包括偏远的碧清宫,都能听到若有若无的声音。
俞太后猛地从床榻上翻起身,赤着脚往外走。
魏嬷嬷跟在她身后喊道:“姑娘,姑娘先将鞋穿上!”
俞太后还未跑到碧清宫门口就被守卫的禁军拦住。
“娘娘,您不能出宫门,还请娘娘回去。”
禁军冷冷地说道。
要不是俞太后是陛下的生母,光是谋害陛下这个罪名就够她死无数次了。
“乐声?怎么会有乐声?”俞太后扶着门口禁军的胳膊喃喃问道。
那守门的两位禁军对视一眼,眼神中有毫不掩饰的讥讽。
其中高些的那个冷笑了一声说道:“娘娘还不知道?今日是东太后回宫的日子,陛下可是亲自去接了!”
第98章
“不!这根本不可能!她不是他的亲娘, 他为什么要这般殷勤?!好啊,你们竟敢在哀家面前扯谎!”
俞太后白皙的脸憋得通红,一根葱白的手指颤抖着指着刚才回话的禁军。
大多数人都不爱被人指着, 刚才发话的禁军自然也不乐意。
不过碍于俞太后的身份,他也不能直接发难。
当然这并不耽误他阴阳怪气。
“怎么不可能,俞太后,下官可是记得, 陛下乃是记在东太后名下的嫡子!东太后怎么不算是陛下的亲娘了?如今东太后回宫,陛下高兴自然要亲自去接。”
“这东太后也是一片慈母之心,想来陛下跟东太后定能好好相处。”
90/122 首页 上一页 88 89 90 91 92 9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