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女皇只取一瓢(GL百合)——云书致远

时间:2024-03-20 09:44:58  作者:云书致远
  “承蒙客官夸奖,小的也就能记记人,其他的确是记不住的,还请客官稍等片刻,小的立马去安排”突然被人夸奖的店小二有些害羞的去了后厨。
  “都坐下吧,出门在外不必讲究”看着任站着的喜夏三人,石忞像以往一样让他们一同坐下,路关初在的话,她都不用说,一个眼神就搞定。
  另外两桌就离他们坐的这桌不远,一桌坐了四个人都是书生打扮,另一桌坐了三个人,像是一家三口,孩子才七八岁,根本坐不住,围着桌子跑来跑去。
  身着一般材质灰色右衽衣服的男子一边吃饭一边紧张的盯着孩子,生怕她乱跑冒犯别人,或者跌倒,时不时的喊她回来坐好吃饭,但孩子都没理,男子显然是家庭主夫。
  另一位身穿蓝色裙衣梳着已婚流行头饰的女子从头到尾都自顾自的吃着饭,最后被孩子吵得不行了才责骂了一声,孩子立马乖乖回去坐下了,女子显然是一家之主。
  石忞又将目光转向了书生打扮的那桌,两男两女,正在边吃边聊,菜都还没怎么动,显然刚开吃没多久,年纪看上去以她的估计至少也是三十岁左右。
  “去年恩科没考上,真的是太倒霉了”书生甲男将嘴里的菜饭咽下去之后才开口说道。
  “你还算好的,像我因身体原因没考完的更倒霉”书生乙女说着迅速将菜夹到了自己碗里。
  “要我说,你们两还真倒霉,一个因为避讳,一个因为拉肚子,真的是运气太背”书生丙男积极的替大家续上酒。
  “那也比你学艺不精名落孙山的好”书生丁女直接出言替前两位嘲讽书生丙男。
  “你还不是没考上,说我有意思嘛,要我说,咱们今年好好准备,肯定能榜上有名,要是科考年龄放宽到十八岁,以我妹的才学,今年十有八九也会和我们同考”书生丙男不服气的又怼了回去,还说了不少。
  “要是真能放宽到十八岁,那说不定我也早考起了”书生乙女言之凿凿的说道,仿佛放宽年龄限制,她就真的考中了一样。
  “县试虽然年年都举行,但要考中还是得一年,如运气好与府试同一年,且考中,来年参加会试也已是二十岁,这还是最好的情况”书生丁女若有所思的补充道。
  他们说到这里的时候,店小二正好将菜端上来,石忞将注意力收回来,开始享用比平常早一些的午餐,极少委屈自己的她,又吃了个九分饱。
  另外三个陪着主子吃的喜夏三人,从头到尾都特别谨慎,最后都只吃了个半饱。
  接到店小二通风报信的步千雪好不容易诓得娘同意赶过来,结果到的时候才知道文心他们已经走了一会,有些失落,也在酒楼吃了一顿才回家。
  石忞回到宫里才下午,今天没有接见大臣的打算,批阅了一会奏疏,就回了凤德宫,还让人把吉春四人叫了过来。
  正在各自做事的吉春四人突然被主子召见,有些莫名其妙,但还是立马放下手里的事第一时间前往。
  知道些什么的喜夏有些忐忑不安的跟着吉春她们一起行了礼。
  看着站在面前这四个已经三十岁左右,且已服侍自己十多年的四人,石忞突然觉得自己这个主子实在是太不关心下属了。
  “吉春、喜夏、凡秋、雾冬,按宫规你四人早已可以出宫,朕想知道你们内试不中后为何选择留下?”石忞
  “奴才等只想随侍陛下左右”四人一如既往的很有默契的开了口。
  “说实话,你们该知道的,朕不喜欢听这些”石忞
  四人服侍石忞十多年自是知道陛下不喜欢这些,可官面话该说还是得说啊,虽然有说假话被仗责的先例在,但也不过二三十板子,比起贸然说出可能获罪,还不如冒着被打板子的风险。
  不过现在既然陛下开了口,那她们也就必须得说了,吉春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第一个开了口:“奴才家中上有高堂要奉养,下有妹妹要读书,都需要钱,所以选择留下”。
  “奴才想通过内试,成为内官”喜夏看着前方坚定的说道。
  “奴才和喜夏一样”凡秋一如既往的内敛。
  “奴才是爹已故,家中已无他人,不想离开陛下”雾冬说完有些黯然伤神。
  石忞把她们的状态和心里想的都看在眼里,大部分都是心口如一,很是感慨,“雾冬,你爹何时过世,为何当时不向朕告假?”。
  “陛下,奴才也是一个月前才知道的,而且亲友来信说已安葬完毕,所以才没有告假”雾冬从陛下的责问声中感受到了关心,很是感动。
  “家中即已无人,那你还是回家继承家业吧,而且为人子女,你也该为长辈守孝三年”不知道则已,既然已经知道石忞就不会让她再留下。
  “奴才不想离开陛下,请陛下不要赶奴才走”雾冬急的哭起来。
  “走吧,去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人过日子,朕赐你一百两银子”毕竟是跟了自己十多年的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功勋官爵不能轻易赏赐,钱财还是可以的。
  “谢陛下赏赐,奴才回去后必定日日在家为陛下祈福”知道陛下金口玉言再无更改,雾冬不得不领旨谢恩。
  “吉春想离开时可提出来,朕亦会赏赐你一百两。至于喜夏和凡秋,有此志向甚好,考上自然是好,考不上想离开亦可向朕提出来,好了,你们先下去吧”石忞
  “谢陛下隆恩,奴才等告退”吉春四人行礼后依次离开。
  看着离开的雾冬,石忞知道最迟两天后她就会离开皇宫,到时候她将不再叫喜夏,而是恢复原本的姓氏和名字。
  没有通过内试的宫侍都只能用入宫时定的宫名,通过内试成为内官之后就可以恢复原姓,但任然不能恢复真名,他们的真名从进宫那一刻起就是秘密。
  只有掌管内官、宫侍个人资料的尚管局的几个人知道,皇宫的主子们如果想知道就会叫尚管局掌管个人资料的人来询问,但这种情况一般较少,要么有大功,要么就是有大过。
  只有出宫的人才能恢复原本的姓名,无论临时出宫、到期出宫,还是获罪出宫,或者告老出宫都必须保密宫中事宜,不得与外人提及,不得宣之于口,否则一经查出核实死罪,还会连累家属。
  之所以这样做,一是宫闱密事不宜外宣,保证皇室隐秘而高贵;二是以免宫中各宫殿位置地图流露出去,为刺客刺杀提供便利;三是防止外面的有心之人慕名巴结讨好宫侍内官,为祸宫里。
  除了宫名和保守秘密的严厉规定之外,为了防止霍乱宫中之事发生,高祖立国时就明文规定只要在宫中,宫侍(内官)之间、宫侍(内官)与内禁军之间,以及禁军之间不得苟合,更不得成亲,否则犯死罪。
  吉春她们四人走后,石忞直接把守在外面的路关初叫了进来。
  路关初进来的时候石忞已经站了起来,看着她行礼免礼之后才问道:“关初家中近况如何?”
  既然不能苟合不能成亲,路关初身为内官,石忞这样问是不是错了?或者是问她双亲?
  没有错,也不是问她的双亲。当宫侍通过严苛的内试成为内官之后,每个月就有五天休息时间,而且可以出宫,所以一般当内官后都会在外出时间去找自己喜欢的人,找到之后就成亲。
  繁都的房价也很高,据石忞了解别说最高的五品内官,就算是四五品刚从地方调来繁都工作的外官可能也多是从租房住开始,贪点买房就快,否则买房就慢。
  像路关初就是三十六岁才成的亲,人长得好看又能说会道,硬是哄得她现在的伴侣一个家中独子甘愿嫁与她为夫,所以为她节省了一大笔买宅院的钱,两人到现在已有两个孩子。
  “微臣家中近来尚可,就是孩子有些淘气”路关初不知道陛下为什么突然关心自己,还是有些受宠若惊。
  “如此甚好,你可知道宫中内官加宫侍共有多少?”石忞
  “这得容微臣算算”路关初马上让人去拿了个算盘过来,一般拨打算盘一般念道:“宫中六局大约360余人,每座宫殿大约30人约450余人,加上一般宫侍200余人,粗使宫侍200余人,高级宫侍100余人,结果出来了,如果微臣没算错的话,合计约一千三百人左右”。
 
 
第二十二章 
  石忞估摸着宫里的人也就□□百左右,没想到竟然有一千三这么多,整个皇宫,就只有她和皇奶奶、母后三个人,居然要这么多人服侍,还真是万恶的封建社会!
  她记得学习本朝历史的时候,如果没记错,高祖时期宫侍不过八百左右,到她这个第十代皇帝竟已经增加到一千三,也就相当于国家直接少了五百左右的劳动力和生育力,由此及彼可以推算出大臣们也肯定是超规定多蓄养奴仆,那减少的劳动力就不是几百,而是成千上万。
  石忞想想都有点头疼,让路关初退下后,一个人在殿中冥思苦想了许久。
  当这个皇帝越久,她就越觉得当皇帝这个差事真不是好干的,除非像历史上有名的昏君那样才能过的潇洒自如,想怎样就怎样,她也好像当个昏君,可是事实总是那么残酷不如她所愿。
  以她所见,整个华朝从上到下、从朝廷到地方、从内政到军事,都需要有魄力的进行改革,否则别说中兴,就是能不能完成交接都是个问题。
  倘若她一旦改革,那么她遇到的助力也将是前所未有的,因为被她侵害利益的统治阶级是不会心甘情愿的将自己的利益拱手相让的。
  无论是盐价及衍生的贪腐集团,还是整个贪污成风的官场,或者整个朝廷冗官冗员,以及庞杂混乱的军事管理,每一个问题都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她必须花费很多的时间和需要极大的魄力去破而重组。
  她现在看似实权在握的皇帝,实则稍有不慎就可能将整个王朝葬送,选择与民休养生息,既是她主动为之,也是不得不为之,但也不代表她什么都不可以做,只要不劳民伤财的皆可徐徐为之。
  第二天早朝和往日一样,除了年老体衰生病请假的,在朝四品及以上官员都按时在宫侍的带领下依序进入了承天殿。
  宫侍完成任务后就退了出去,还关上了大门,整个大殿除了趁陛下还没来在窃窃私语的官员之外,再无他人。
  “皇上驾到”听到路大总管熟悉的声音,大臣们立即安静下来行礼道:“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经过近一年的补充、升迁,现在在京四品官员已经有一百多人,任然空缺没有增补的职位,她有其他的打算,这一百多文武百官大多都是新增血液,所以比先帝在位时的四品以上官员普遍年轻不少。
  这也是她刻意而为之的结果,坐在自己并不非常舒适却高贵无比的专座上之后,看了一下仪态并无不妥之后才开口道:“众卿免礼平身”。
  看到大臣都起身站好之后,站在一边的路关初才按惯例的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皇上,臣有本奏,都城京官四品及以上职位任有部分空缺,还请陛下早做定夺”已经升为丞相的轩辕墨手持玉制笏板出列上奏道。
  石忞透过皇冠的珠帘都能看清曾经的老师,现在的丞相轩辕墨的表情,恭顺里透着坚持,一如既往的执着,就像曾经教她那样要求自己,国之大事不可有丝毫懈怠。
  “此事,朕自有考量,不必朝议”石忞并不想再议此事。
  “臣遵旨”轩辕墨已经早就料到会是这个结果,一点也不意外,因为她和吏部的举荐奏疏及名单已经送上去多时,陛下一直留而不批,显然不会那么容易就同意。
  教了陛下这么多年,她一直都知道陛下并非表面所表现的那么无主见、无能,相反极有才能,有中兴帝才,所以自从被提拔当了这个丞相之后,轩辕墨都只是本分的做着自己的分内之事。
  像历史上有名的丞相那样与皇帝分权,形成对持之势,是她不敢想,也永远不会做的,如今她已过古稀之年,惟愿功成身退告老还乡。
  “朕登基已近一年,批过的奏疏没有上万也有上千,朕知道你们都是饱读诗书才华横溢之人,可每篇奏疏大半篇幅都是华丽辞藻的空话、套话、官样话,是朕的时间不值钱,还是你们太闲了?”轩辕墨一退回去石忞就略带怒气的开了口,压根没给其他人说话的机会。
  被现代一年基层工作经验养成半强迫症的石忞早就对奏疏的格式和名头各式各样的诏、诏书、令、表等看不顺眼了,繁杂不说,格式也是各式各样,别说百姓,就是她,要不是花了时间去了解,也都不知道什么是什么。
  这种繁杂的行文体制,让她这个写篇简报都要严格按照标准格式来的人,真的各种不顺眼,早就有了要改一改的念头。
  还有一个石忞非常不习惯的问题是,这里无论是奏疏,还是文章,通篇都没有任何标点,要不是跟着这里的老师们读了这么多年,她连断句都成问题。
  “皇上息怒”大臣们虽然不知道陛下为什么突然会说起这个话题,但还是被陛下突然的怒气吓到了。
  他们觉得很冤,因为奏疏格式是从前朝延续下来高祖定的,之后的皇帝也都没有更改,却不知为何到了陛下这里就成了惹怒她的引子。
  “朕的时间很宝贵,你们的时间也不能浪费,如果只是想表现你们的才华,大可回家多写几首诗词,不用在奏给朕的各种文书中表现,相比于才华,朕更希望能看到你们像先贤那样为国为民”石忞说的语速很慢,声音很大。
  “臣等遵旨,臣等惭愧” 大臣们字字句句听的很清楚,为低着头看不清脸上的表情。
  “朕希望缩减文书种类,规范行文制度,精简内容和格式,此事就由礼部负责,拟出个章程初稿来”既然提了出来,自然得有人去办,她是皇帝若事事亲力亲为,恐怕没老死就已经过劳而死。
  “臣遵旨”礼部尚书马杰出列领旨行礼后方才退回自己的位置。
  等了一会见陛下没有再说的意思,有事奏请的大臣才依序出列奏请,石忞也像往日早朝一样一件一件处理,能当朝处理就立马处理,不能就押后处理。
  也不是每天都有事处理,毕竟每日都上朝,再多的事每天处理一点,平均下来也都不多,像今天这样有四五个大臣奏请算是反常态。
  散朝后,马杰就回了礼部衙门办公,第一时间召集了六品以上官员进行讨论,不到五天就按石忞的要求拟了一个行文制度的初稿。
  在他们看来很满意的作品呈到石忞面前就像个半成品,种类确实是少了,格式也确实精简了,但可操作性并不强,完全没达到她的预期效果,批示了几点要求之后又打了回去。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