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女皇只取一瓢(GL百合)——云书致远

时间:2024-03-20 09:44:58  作者:云书致远
  最后修修改改十几次之后,华国行文制度才定稿,全国范围内发行已经是两个月以后的事情,一些常用的标点符号被石忞以行文附则的形式规定下来。
  自发文之日起,华国各级衙门之间行文必须严格行文制度进行,否则一律执行制度中规定的惩罚。并特意确定以后参加科考必须使用标点符号,否则一律无成绩。
  为了更好的普及标点符号使用和行文制度,石忞不仅普发朝廷和地方的各级衙门,确保每个官员知晓之外,还昭告天下,各省、县皆有布告张贴。
  转眼就到了天福三年七月,整个华国还是十分炎热,皇宫外围有一条宽五十米的护城河,与位于皇宫东北处的景湖形成一个循环水系,所以晚上石忞出来走走的时候,特别是在御花园,就能听到蛙声一片。
  就着浓浓月色,仿佛回到了田野乡间,那么轻松惬意。
  按例八月就会举行三年一次的会试秋闱,前年已经举行了一次恩科,但因为当时情况特殊她才任命轩辕墨为主考官,今年则恢复以往惯例,由翰林院大学士任主考官,左副督御史、吏部左侍书任副考官。
  像再下一级的府试和县试也是参照会试来分派考官及副考官,只不过级别也一级比一级低。
  上次在酒楼吃饭时那几个书生的谈论,给了石忞一些启发,所以从酒楼回来后没多久就将考生参考年龄从20岁降到了十八岁,而且还加了条规定年过五十者不能再考,无论是县试、府试,还是会试都适用。
  另外还取消了避讳中的避讳长官、避讳先贤和避讳长辈,只保留了避讳皇帝,这样一来官员就不用避讳上级名讳,又改这样又改那样的,减少很多麻烦。石忞觉得对先贤的尊敬更多的是体现在心里,而非表面避讳。另外考生也不会再因为考题中有长辈的名或字而不得不避讳退出考场,以致白白浪费一年。
  石忞对这次科考的期望比前年的恩科还大,关注力度也远超恩科,几乎隔三差五就会把主持本次科考的主考官和副考官都叫过来见见。
  正好今天下午批阅完奏疏后还有些时间,就又让吉春去宣了他们过来,这两天刚好路关初休息,所以有事她都会吩咐吉春她们三个去做。
  “本次科考事宜,卿等准备得如何?”石忞一免礼赐坐后就开始发问。
  “启禀陛下,前期工作主要有确定考试日期、发文布告、从衙门和外禁军挑选人手维持秩序、打扫清理考场等,皆已完成妥当”翰林院院长黄大学生不卑不亢的回答道。
  心里想的却是,就是考题还没确定,要是陛下能早点定下考题,从中操作一番大有可为,也不枉费我升上来当这个翰林院院长。
  被石忞知道得清清楚楚,表面上却不漏声色,已经不知道这是她第几次遇到,从最开始愤怒异常,到现在已经是习以为常,都被她记在了记事本上。
  按例同时几人觐见时,皇帝没有点名的情况下都有职位最高的代为发言,所以另外两个大臣都没有说什么。
  “朕会尽快将考题拟出来,其他事宜还需你们多上心,朕希望此次科考能和上次恩科一样严格,若出现泄题、夹带等事,决不轻饶,下去吧”若是提点了之后都还范,那就不要怪她心狠手辣了。
  “臣等告退”在黄大学士的带领下三人亦步亦趋退了出去。
  科举是在前朝中后期萌芽,在本朝初期完善的,到现在已经算是一套完善的体系,可惜没有武举,武将都是从军队升上来或文官转任的,要不是有识字这条硬指标卡住,不知道会有多少大字不识的武将。
  步千雪自从那次石忞送她回家之后,就静下心来开始读书,她想成为一个有学问有能力的人,即实现了双亲的愿望,又可以为国尽忠,一箭双雕。
  和她母亲的关系还是时不时会发生争执,但好在之前离家出走的事也没有被罚,算是就此翻过,好在她娘还是一如既往的对她疼爱有加。
  她本来以为要到二十岁才能参加县试,可没想到陛下竟下旨将年龄放宽到了十八岁,甚至还对参考年龄做了限制,而且还加了个什么标点符号。
  刚开始用标点符号的时候她确实很不习惯,可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觉得非常好用,遇到新文章再也不用冥思苦想的去断句了,因为陛下还下令全国所有书籍必须加上标点符号,否则不能进行贩卖交易。
  她一直以为这些奇形怪状的标点符号是朝中大臣想出来的,可后来无意中听到母亲和娘的对话,才知道竟然是陛下想出来,颇为惊讶。
  陛下以弱冠之年十八岁于华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时登基,不到半年就平定了叛乱,驱逐了布拉克,实乃有为明君,远胜先帝之时。
  就在大家以为天福二年陛下会有大动作的料想下,陛下竟只做了这个标点符号普及和取消了三个避讳,即不劳民伤财,又大大便利了官员和百姓,让她和同窗更是发自内心的佩服陛下的高明。
  让她在贪官污吏横行成风中看到了曙光,她愿意为了恢复四帝之治时期的清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读书更加努力上进。
  去年她刚好年满十八岁,参加了每年都会在夏季前后举行的县试和三年一次在初冬季节举行的府试,并顺利依次通过,现在正在为即将到来的秋闱会试做最后的冲刺准备。
 
 
第二十三章 
  没过几天,石忞就将和丞相轩辕墨商议定下的考题让礼部慎重的下发给了翰林院院长黄大学士。
  会试是连考六天,考生进去后一直要考完后才能出来。按例每天一科,第一天是时策,第二天是诗赋,第三天是文章,第四天是明法,第五天是明算,第六天是历史。
  上次开恩科的时候,石忞就是在轩辕墨拟的几套题中选了一套中意的,这次也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上次考题从头到尾都只有她和轩辕墨知道,这次多了黄大学士知道。
  秋闱前夕,步千雪正在自己的书房加紧复习。
  “少主,我回来了”步千雪的贴身丫鬟加书童半月人还没进书房,声音就先到了。
  读书不能光闭门造车,加上秋闱一天天接近,步千雪便安排半月每天出去转转打听一下秋闱的事,前几天打听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被她说了一顿之后才找到重点。
  步千雪放下书本拿起蒲扇开始扇起来,今天有些闷热,恐怕十有八九要下雨,看着满头大汗的半月,把刚刚下人端上来才吃了一半的冰镇西瓜递了过去,“今天打听的如何?”。
  简直就是个吃货化身的半月一看到西瓜眼睛都亮了,一连吃了两块才开口,“少主,我今天误打误撞打探到有人有渠道可以获得考题,但很贵”。
  “你在哪里打听到的,可有人买到,有多贵?”步千雪
  “我和往常一样先去了茶楼,又去了几个有名的客栈,都没什么收获,在明道学院外面的一个小巷子中无意听到一对主仆对话得知的,他们好像还差一些钱,有没有人买我不知道,但钱我确是听清楚了,好像要六千两白银,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半月说完把仅剩的一块西瓜也吃了。
  步千雪被六千两的价格吓得蒲扇都停了一下,她以为也就一千到两千两,没想到竟是预期的三倍。
  科举舞弊的事从前朝到现在都时有发生,这和当朝的皇上有关也和主考官有关,皇上严苛的话,只要有风声就会彻查,不严苛,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主考官的话就更简单了,贪,科考就是他们发财的路子,不贪,就会为国为皇上选拔人才。
  上一次恩科考试就没有出现买卖考题的现象,现在居然出现了这种情况,这让步千雪比知道高价考题还要震惊,她不相信当今陛下会让这种情况发生。
  半月看到自家少主惊讶的跌坐回椅子,以为她担心考不好便宽慰道:“少主,你别担心,我觉得以你的本事就算不买,也肯定比他们考的好,说不定还能中个头名状元呢”。
  “我担心的不是这个”步千雪
  “那少主你担心什么?”半月
  “哎,算了,说了,你也不懂,你也累了一天了,下去休息吧”步千雪
  “少主,我不累,我给你扇扇子吧”已经把西瓜吃完的半月觉得主子都还在努力,自己哪好意思去休息,去找了把大扇子就开始给步千雪扇风。
  步千雪没有再说什么,放下蒲扇开始继续看书备考,无论公平还是不公平,她都必须尽力一搏,至于花钱买考题之事她是万万不会做的。
  皇宫内,石忞正在浩海殿看书,自从改革行文制度之后,她批阅奏疏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才有了空闲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以前在现代的时候,她什么都喜欢就是不喜欢看书,可到了这里,她除了看书压根就没有其他的选择,这里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茶楼听说书、歌舞和琴棋书画,戏曲压根还没有萌芽,她目前也没有精力去捣鼓这些。
  所以看书就成了她不二的选择,还好浩海殿这个皇家图书馆藏书众多,前朝、前前朝收集的也都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再加上四帝时期编写的数十套书籍,从历史到算术、医术等都有,藏书量真是衬了浩海二字。
  翰林院的藏书楼石忞也去过一次,藏书量虽算丰富,但远远不及浩海殿,随着标点符号的普及,考虑到方便后世之人阅读,她让翰林院全权负责将两处的书籍中加上标点符号,刚于上个月完成,所以现在她看书顺眼了很多。
  穿过来已经快十一年,但是她大部分时间都是有任务在身,没登基之前每天课程满满的,登基后又事务繁多,看闲书的时间加起来可能都没有十分之一,所以浩海殿里的书她也只看了小部分。
  今天她看的是华国附属国安国的历史,才发现安国比她想象的单瓦之地大得多,而且也已立国两百多年,安国位于华国北方,地势以平原为主,民风淳朴,极少主动挑起战争。
  华国周围的小国之所以都是他们的附属国,是华国前四帝通过文化扩展和经济扩展繁荣的结果,当然也离不开华国强有力的军事力量,除了不好战的安国,其他小国都侵扰过华国并被华国打败。
  但深谙帝王之术的先祖们,深刻明白想要别人真心臣服于你,做你的附属国,光靠打仗是不够的,就算他们表面臣服,心里肯定是怀着恨的,所以才用了王道之法。
  已经在外面守了快一个时辰的吉春和凡秋正百无聊赖,就看到有个宫侍匆匆向她们这边跑来,直到近了才看清是文宣殿的。
  两人都知道陛下喜欢一个人安静的看书,而且还看场合,如果在浩海殿看的话,无大事不得打扰,如果是在凤德宫、文宣殿倒无此顾虑。
  此时殿里除了陛下并无任何宫侍,就连她们也是守在外面,雾冬走后,陛下并没有升谁补缺,她们也从最开始的不适宜变成了现在的习惯。
  路总管不在,吉春和凡秋犹豫的你看我我看你,就是没有人动,最后还是凡秋推门走了进去,熟门熟路的上了三楼,就看到陛下正坐在书桌前认真的看书,刹那间凡秋觉得自己实在算不上努力。
  听见脚步声停下了一会又没声,石忞抬头看了一下,就看见了微低着头的凡秋,“凡秋,可是有事?”。
  瞬间回过神来的凡秋连忙行礼道:“恭请陛下圣安,文宣殿有人来通报,右督御史颜大人求见”。
  “宣她到文宣殿外等候”石忞把一页内容看完用书签标记好之后才起身去文宣殿。
  “臣颜一诺恭请陛下圣安”自从升任右督御史并获得加封太子太保后颜一诺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生怕辜负皇恩。
  “爱卿免礼,赐坐”对于颜一诺石忞还是十分看重的,身材虽然短小,但印了那句浓缩就是精华。
  规矩的做好后颜一诺才开口禀报道:“陛下,臣三日前收到一封匿名举报信,举报本届秋闱主考官黄大学士买卖考题,渎职受贿,臣根据信中提供的线索开展了明察暗访,具体过程已详呈奏疏中,另附有举报信和买到的考题,证人臣已保护起来,等候陛下询问”。
  石忞眼睛微眯,并没有说什么,拿过吉春转递过来的资料开始看起来。
  奏疏内容简洁平铺直叙,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黄大学士真是好手段,开了家字画店,明着买卖字画,实际上却是通过对暗号买卖考题,显然是早有图谋。
  六千两银子?一科一千两?还真是值钱,她又看了一下考题,和她与轩辕丞相商议的考题一模一样,举报信字迹难看,显然不是用常用的手写的,看来是个心思缜密之人。
  早就料到黄大学士会这样的石忞一点也不意外,意外的是他开的价格和手段,“来人,宣刑部尚书、大理观御承即刻觐见”。
  “是,陛下”吉春迅速领命而去。
  “若此事坐实,爱卿认为该如何处理?”石忞看着大殿外神色凝重的问道。
  石忞不知道怎么处理吗?当然知道,她问这个问题既是问自己,也是想听听颜一诺的意见,虽然皇帝就是个□□者,而且托先帝的福,建平年间言路闭塞,大臣都说罢免就罢免,以至于天福元年初都无人敢大胆谏言。
  知道闭塞言路无异于固步自封找死的石忞又怎么会让这种风气继续下去,所以哪怕心中已有打算,她也会习惯性的问上一句。
  “科举乃是为国为陛下选拔人才,却成为他人谋取私利的途径,无异于毁我华国之根本,臣认为应按律从重处罚,方能遏制此等不正之风,为考生谋取一片蓝天”颜一诺站起来声情并茂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爱卿所言正合朕意,然我泱泱华国之病却远重于此,朕为此每日寝食难安”石忞
  “请陛下保重凤体,只要陛下有心,华国何愁不复兴,臣愿为陛下、为华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颜一诺郑重行礼道。
  没一会,吏部尚书、大理观御承就来了,石忞把科举买卖案全权交由吏部、大理观和督察院进行三司会审,并解除本届主考官、副主考官所有职位待审,重新任命了主考官和副主考官。
 
 
第二十四章 
  在石忞早有准备的情况下,即使临阵换考官,也没有任何影响,秋闱科考如期在繁都举行。
  新任主考官为翰林院翰林学士文渊,既是石忞侍读文之远的母亲,也是石忞的大姨母,进士出身,为人中正,并不因为是皇亲国戚就为所欲为。
  当初考虑翰林院院长大学士人选的时候,石忞也想过大姨母文渊,后因担心给天下人任人唯亲的印象,所以并没有提拔,反而提拔了能力平平的黄学士,事实证明任人因唯才是举不避嫌才是真理。
  看完陈季元发来的密信,石忞更加确信这个道理。文渊任主考官后迅速采取了行动,第一时间召集所有参与秋闱考试的官员进行了训话,并将考场兵力进行了合理的重新分配,对于检查考生入场的衙役更是十分重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