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石焺快发火的时候,不紧不慢的石暄才衣着整齐的姗姗来迟,像往常一样被骂了一顿后,一家人才依序入席,剩下的菜也陆续端上了餐桌。
石忞虽然自己历史不好,但是有个读历史系的发小,她依稀记得发小说过,皇宫里吃的基本都是冷饭冷菜,而且还每天只吃两顿,有些朝代还吃的水煮肉,完全没有任何厨艺可言。
还好这里并非如此,饮食方面虽然比不得现代精致,但也算美味可口,对于不挑食的她,绰绰有余,正好也是每日三餐,不然没几个月,她都适应不过来。
幸好如此,要真是水煮肉,就算给她一年她也吃不惯,会厨艺的大不了自己露两手,可她就是个厨艺废,唯一会做的就是煮泡面加鸡蛋,这里鸡蛋倒是有,就是没有泡面!
“来,乖孙,多吃点啊”赵环一看到石忞的碗里快没菜了,就又给她夹了不少她喜欢的菜。
石忞看着好不容易吃少的碗又满了,既无奈又欢喜,细嚼慢咽的吞咽之后才看着皇奶奶道谢道:“谢谢皇奶奶”。
皇奶奶就坐在她右手边,一如既往的雍容华贵,岁月仿佛特别偏爱与她,一点也不像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家。
石忞也是和皇祖母要了特权查看宗谱后,才知道她皇奶奶已经七十四岁。
皇奶奶姓赵名环,是皇祖母的妻子,也是华国第八位皇后,于28岁嫁给皇祖母,今年七十四岁,被她皇祖母保护的很好,看上去倒像六十来岁的人。
皇奶奶的右手边则是她的皇祖母,也是这个国家的皇帝,姓石名焺,华国第八位皇帝,年号承光,今年是在位的第三十八年,即承光三十八年,两个月前刚过了七十五岁寿辰,真人比年龄至少年轻七八岁,对皇奶奶和她特别宠爱。
皇祖母的右手边则是不太喜欢她的母王,姓石名暄,是她的母亲之一,也是皇祖母和皇奶奶的独生女,更是华国太子,出生之日就册封的,到今年年末已经当了三十九年的太子,被皇奶奶从小宠到大,特别喜欢石栭。
母王的右手边则是她的母妃,姓文名昱,是她的另一位母亲,也是生她的母亲,母王的妻子,华国太子妃,于24岁嫁给她母王,今年已经三十六岁,看上去才二十多岁。
母妃右手边,她的左手边是小不点石栭,这会正安安静静的坐着由她的奶妈喂饭,自己足足比小不点大了六岁,因为才三岁,所以还跟母王母妃住在一起,第一次见这个胖嘟嘟妹妹的时候,是即新奇又感慨,手还很自觉的摸了人家肉嘟嘟的小脸。
幸好这个小不点当时在睡觉,不然少说也得被纠缠半个小时,这是她后几次亲身体验过的。
如果不算皇家小宗的话,她家所有人加在一起也就六口人,比起动不动就后宫佳丽三千,子女几十上百来说,她更喜欢这里接近现代婚姻法的一对一。
要不然光后宫佳丽三千,都能让她一个头两个大,再弄点阴谋诡计,别说让国家中兴,能让自己不被害都得使出浑身解数,时间更是白白浪费在这。
让她比较庆幸的是,在这里的名字还是叫石忞,毕竟用了二十多年,也算喜欢,不用改名还是挺高兴的。
自己名字的事,她根本不敢问别人,因为这么大的孩子怎么可能连自己的名字都不知道?!而且这是封建古代,以自己现在的身份,问吉春她们,她们敢直呼自己名讳吗?不敢,她们甚至还会认为是自己变相为难她们。
还好皇祖母对她足够宠爱,查看了宗谱,才把自己在这里的身份搞清楚,总算及时,没有闹笑话。
其实早在母妃叫她忞儿的时候,她就有想过可能名字没变,但也怕只是同音不同字,幸好之后确定了,即同音又同字。
至于皇祖母和母王的治国理政之才,老师从未提及,皇奶奶和母王也从未说过什么,她又不能问邢博恩他们,估计问了,以他们的年龄也知之甚少,所以到现在她都不知道这个国家具体是个什么情况。
不过光从皇城,也就是皇宫来看的话,还算好,凡事有规有矩,无论宫侍还是侍卫精神面貌尚算精神,但这并不能代表整个国家,让她过来的人都说了是日落西山的帝国,那肯定不会是一片繁荣。
第七章
不过光从皇城,也就是皇宫来看的话,还算好,凡事有规有矩,无论宫侍还是侍卫精神面貌尚算精神,但这并不能代表整个国家,让她过来的人都说了是日落西山的帝国,那肯定不会是一片繁荣。
石忞穿过来的这年,即华朝承光三十八年,恒历600年春末。
五年后,承光四十三年,恒历605年隆冬。
繁都的冬天总是姗姗来迟,今年也一样,都快过年了才下了第一场雪,一夜之间,整个繁都,无论是内城皇宫还是外城、郊外全穿上了雪白的银装,白的刺眼。
往日天还未亮就开始热闹的街道,这会只亮了几家灯,睡眼惺忪的出门看到雪还在下,就又关了门回去睡回笼觉。
已经长高很多的石忞却没有他们那么自由,刚卯正(早上6:00)就被吉春叫醒了,在她和喜夏的服侍下闭着眼完成了洗漱、更衣。
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在这里,冬天有点赖床的习惯倒是一如既往。
平常卯正三刻(早上6:45)起,时间久了也就习惯成自然,可自从半个月前皇祖母生病后,课前要去探望请安,就改成了卯正起,到现在都还有些不适应。
“殿下,御轿已备好”石忞还没睁眼就听到了路总管熟悉的声音,一看还真是她。
路总管,名关初,四十多岁,是个有点矮有点胖的胖阿姨,脸上好像永远都带着笑,也是她长褔宫的掌总管,正七品,属于内官。
“去皇祖母处”石忞说着就往外走,刚出门,迎面而来的冷气就冰冷的打在她的脸上,不舒服的皱了皱眉,才快步进了轿子。
“起轿,凤德宫”路总管笑着脸扯着嗓子一喊,十五人的队伍便像往日一样动了起来。
除了路总管之外,还有今天轮值的吉春和喜夏,两位女宫侍,两位男宫侍,四位内禁军,四位抬轿子的男宫侍,除主子吩咐外,一般会随侍左右,直到回寝殿。
这里没有宫女和太监,只有女、男宫侍,年满十六岁至十八岁的年轻男女通过皇宫六局主持的初试和面试后方能入宫成为宫侍,男宫侍入宫时会喝下希望井的水,六十岁时可选择出宫,或继续留在宫中。
女宫侍的话,从入宫之日算起,十年后方可选择出宫,或者继续留下,一般选择留下的都是通过礼部主持内试的内官。
宫侍大致分为粗使宫侍、一般宫侍和高级宫侍,还有宫侍出身,通过礼部主持内试的内官。
像抬轿子这类干粗活的就是粗使宫侍,吉春、喜夏等四人贴身照顾的则为高级宫侍,其他的皆为一般宫侍,粗使宫侍和一般宫侍薪酬相同,年薪30两30旦,高级宫侍年薪为40两40旦,内官则根据具体品级领俸禄。
这些还只是固定的薪酬,逢年过节或者遇到大喜事,主子们心情好还会另外赏赐,所以五年一次的招录宫侍,也是华朝仅次于科举考试的大事。
石忞来了五年多,也就远远见了一次,竞争之激烈和现□□有的一拼,招录的那一个月她和邢博恩他们谈的最多的也是这件事。
轿子到凤德宫的时候,雪还没有停,却已经被宫侍们清理出了一条路,大理石铺设的台阶上已经铺好了防滑红地毯。
“路总管,你们到屋檐下候着吧”石忞安排好之后,方才踏上阶梯,一步一步往上走。
一进殿就看到坐在椅子上假寐的母王,石忞默默行了一礼没有打扰,继续往里走,中药的味道也越来越重,越过屏风方才看到坐在床边的皇奶奶和站在皇奶奶身边的母妃,脸色苍白,头发也白了一半的皇奶奶,消瘦了很多。
看见皇祖母闭着眼,石忞便小声的向皇奶奶和母妃请了安行了礼。
原本满脸愁容的皇奶奶和皱着眉的母妃看到她来,才强打起精神笑着招手让她过去。
石忞一走近,赵环就起身把她抱在了怀里,“你皇祖母刚睡下,我让大总管备了早膳,一会多吃点,上课才有力气”,过了好一会才放开。
石忞看不见皇奶奶的表情,站在边上的文昱却是看得清楚,虽说着话,但从头到尾都闭着眼皱着眉,想到太医院的院长、院使和御医说的,也无奈的闭上了眼。
就在这时,住在稍微远一点的长安宫的石栭也到了,一见到母王就直接扑了过去,把石暄吓了一跳,觉也没了,抬起的手,看到是自己喜欢的小女儿之后就放了下去,抱着她一起往里走。
到屏风处又把石栭放了下来,改为拉着,进了里面后,两人各小声行了礼,石忞很想装看不见,但实在无法忽略,只得又向母王行了次礼。
皇奶奶正准备小声说些什么,皇祖母就突然咳了起来,越咳越厉害,完全止不住,本就候在边上的院长、院使和御医们熟练有序的上前施针、喂药丸,原本最靠近的皇奶奶和母妃快速的让开位置。
大约过了一刻钟之后,皇祖母的咳嗽才彻底停下来,太医院的院长、院使、御医们行礼后,什么都没说就又回到了各自原本的位置上。
皇奶奶她们也没问,仿佛相互之间已经知道似的默契,石忞看在眼里,也曾询问过,可他们总是口径一致的敷衍她说是感染风寒,医术她是完全不懂,只能干着急。
皇祖母什么都没说就又睡了过去,“皇祖母一定会好起来的,皇奶奶、母王和母妃也要保重身体才是”石忞宽慰道,适时打破殿内的沉寂。
“还是乖孙懂事,放心,你皇祖母一定会好起来的,快去用早膳吧,一会上课别迟到了”赵环听了很是欣慰。
和最近半个月一样,石忞是和小栭一起吃的早膳,长大很多的小栭性子更是欢脱,叽叽喳喳仿佛永远都有说不完的话,好在没小时候那么粘她了。
早膳毕,两人向殿中长辈告辞后就一前一后去了思学房,因为两人年纪相差较大,所以并不在一起上课,但老师是一样的,相互错开教导。
石栭满六岁后就搬到了长安宫,皇祖母也给她找了四个侍读,但她好像和原主一样不太喜欢学习,在对面的石忞都时不时能听到老师的呵斥声。
“朽木难教!”这不,才刚上了两刻钟不到,那边就有声音传了过来。
最开始的时候他们还会往那边看一下,现在已经可以做到视若无睹。
“珠算除法有归除法和商除法两种,归除法用口诀进行计算,有九归口诀,退商口诀和商九口诀,上次课我们已经学了商九口诀,谁能自告奋勇背一下”算数科老师说完,期待的看着坐在下面的学生。
石忞大概记得,因为这个不长,但她愿意把这个表现的机会让给擅长的人,所以没有站起来。
过了一会都没人自告奋勇,邢博恩才站起来答道:“见一无除作九一,见二无除作九二,见三无除作九三,见四无除作九四,见五无除作九五,见六无除作九六,见七无除作九七,见八无除作九八,见九无除作九九”。
“非常正确,坐下吧”老师很满意。
都是同样的老师教,两间对着的书堂却是完全不同的氛围和学习情况。
接下来的五天,石忞也都像今天这般前往凤德宫,在哪里和小栭用过早膳后,再去上课,也见证了皇祖母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皇奶奶她们一天比一天焦虑。
直到第六天上午上第二节 课的时候,路总管突然神色着急的敲门走进来的那一刻,她才意识到最不愿意看到的事,可能还是发生了,从未有过的心烦意乱蔓延开来。
“殿下,凤德宫有人来传话,请殿下速去见陛下”路关初向石忞行礼道,第一次脸上没了笑容,着急的直接敲门就推门走了进来。
“既然这样,那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皇上有令,老师哪敢说不?
皇祖母在别人眼里可能只是权倾天下的皇帝,但在她眼里,更多的却是祖母和长辈,是一位慈祥和蔼、对她疼爱有加、有求必应的祖母。
会关心她的学业,记得她喜欢吃的菜和糕点,有好东西一会第一个想到她,还给她找了最好的老师们和最好的侍读,或许都是给原主的,但受益的却是她。
也让她很快的融入了这个既陌生又不了解的世界。
并非铁石心肠的石忞一想到自己猜测的就不寒而栗,步履蹒跚的往外走,直到快出门时才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回过头交代道:“博恩,你们先回家休息”。
“是,殿下”邢博恩等六人行礼答应下来。
另一边,过了一会后,石栭也接到了传话,却什么都没说就走了。
石忞接到传话要早一点,所以比石栭早到,但母王在里面,她便和皇奶奶、母妃待在一起,看着皇奶奶和母妃疲惫的脸,眼里的血丝,很是惭愧,这二十天来,她除了早上请安,什么都没做。
俗话说知女莫若母,看到石忞眼里一闪而过的愧疚,文昱就猜到了一二,宽慰道:“忞儿不要多想,一代负责一代,照顾皇祖母是我和你母王的责任,你还小,每日请安即可”。
“你母妃说得对,你皇祖母知道你每日都来请安,已然很高兴”赵环拉着石忞的手附和道。
寝殿内,石暄跪在床前,低着头,认真的听着。
回光返照的石焺精神很好,身体却比五天前更瘦了,脸上的皱纹仿佛一夜多了起来,看不见一点红润之色。
“朕…走后,诛杀司空慊,切不可手软,以你…之能…难以掌控,恐成祸患…切记!”躺在床上的石焺声音有气无力,看着床前的独女,即心急又无奈,闭上眼摇了摇头,“去吧”。
“孩儿谨遵母皇教诲”石暄有些不悦的行礼退了出去,心里想的却是‘既然你让我这样做,那我就偏要反着来!’。
第八章
“孩儿谨遵母皇教诲”石暄有些不悦的行礼退了出去,心里想的却是‘既然你让我这样做,那我就偏要反着来!’。
看见石暄脸色不好的出来,已经进去过的赵环和文昱以为她是因为难过才这样,也没多想,但对情绪比较敏感的石忞,知道母王的难过和皇奶奶她们的难过并不一样。
守在门边的陈大总管看到太子殿下出来后,方才快步走进去向皇上禀报太孙殿下已到。
没过多久,刚进去的陈大总管就出来了,走到石忞面前行礼道:“请太孙殿下入内”。
“请大总管带路”石忞很敬重陈大总管,她不仅随侍皇祖母四十多年,且一直瑾守本分,对皇祖母忠心耿耿。
5/192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