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她不在乎步千雪,定亲乃是人生大事,她们定亲比之道宗大婚已经酌情节省,若再减,已无处可减,喜钱什么的都是必不可少的。
她怎么就不在乎步千雪了?她愿意为步千雪做任何事。难道一定要用花银子花的多才算在乎?她相信步千雪不是那样的人,会体谅她。
何况她也不是想少一半,只是想将花费控制在一百万两以内而已,哪怕一百万两也可以,这样的定亲花费就算是勋贵士族,那也是仰望的存在,怎么就成了不在乎步千雪的表现了?
她最后也说服不了母后,反被母后到皇奶奶哪里说了几句,皇奶奶开口,她还能怎么办?只能像皇奶奶说的那样安心的等着定亲了。
她有点期盼明天快点到来了,目送石思河带队离开后方才离开承天殿。
石思河前往祭祀的太庙和明月殿的皇家宗庙不一样,太庙不仅供奉华朝历代帝后,还供奉上古时期至渠朝的所有明君和贤臣,也供奉日晨阁功臣,帝后居中殿,文臣在左殿,武臣在右殿,有专人管理供奉,共供奉有148位神位,与天坛、地坛共为重要祭祀场所。
古有上天下地东为贵之说,所以华高祖将天坛建在城郊正北方向,地坛则建在城郊正南方向,都不在皇城内,而太庙最尊贵就建繁都城内,皇宫正东方向。
按华朝礼仪,但凡皇家有重大事宜,都需提前前往太庙、天坛和地坛祭祀,已经成了必要流程,到道宗皇帝时,觉得亲自前往祭祀太浪费自己修仙求道的宝贵时间,就改为派身份地位高贵的官员替自己前去祭祀。
后来的皇帝也觉得这是个省时省力的好办法,就继承下来,成了惯例。现在只有皇帝登基的时候才会亲自前往祭祀,其他的事宜皆可派官员替代前往,而现在在朝为官爵位最高的就是石思河,所以石忞派了她去。
石思河虽然还未继承她母亲的爵位,但有世子的头衔。在华朝王爵的继承人统称世子,其余爵位继承人则统称爵子,皆由皇帝同意后,宗人府在继承人周岁礼上进行册封,只要不作死不犯大错,爵位就一定是ta的。
若非要作死,那就剥夺继承权,改为册封老二为继承人,若是牵扯上谋反大罪,那就不是改继承人那么简单了,削去爵位、抄斩都是轻的。
像石思河这种胆子小的,也有胆子小的好处,一个劲的求稳妥,来日才能稳妥的继承爵位,成为最大的赢家。例如正在被查的文之远,爵子之位是肯定保不住了,这就是自己作的。
虽然石忞不用去城郊祭祀,但三清殿和明月殿,她还是要亲自前往祭祀,一套繁琐的祭祀礼仪结束,她也累得不轻,更惨的是她还要重复的进行两次。
这还只是请见的前奏,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原本对成亲充满激情和欢喜的她,也有了点担忧,不过再累也抵挡不了心中的喜悦和激动,或许这就是累并快乐着吧。
和石忞这边祭祀的繁琐、庄严、劳累比起来,步千雪那边的祭祀就简单得多,只需下午到家祠祭祀一番即可。
此时的步府和丧事期的步府相比,已经大不相同,灯笼和对联等都已经从白色变成了赤红,赤红代表头三月已过,家中不久将会定亲,待三年孝期过后,才会正式成亲,届时才会换成大红色。
“咳...”半月端着碗刚熬好的冰糖雪梨,才到门外就听见了里面的咳嗽声,顿时两步并做一步走,“少主,这是主母让我盯着厨房熬的,对止咳有好处,你趁热喝吧”。
不知道是前两天下雨降温冷到了,还是睡觉没盖好薄被,这两天步千雪有点咳嗽,幸好没有其他不适,也咳的不厉害,刚刚下午祭祀的时候一时控制不住,咳了两声,没想到就被她娘记下了。
“娘他们哪里可有送去?”步千雪没有立马喝,“都有的,这会估计已经喝到了。不知道小张做错了什么,刚刚在厨房一直被老张骂,要不是我们在劝着,估计少不了一顿打”半月说完颇为得意,仿佛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
老张和小张就是石忞拜托步千雪收留的那对乞丐祖孙,已经和步府签了三年契约,三年后要继续做可以再签,想走的话,步千雪承诺他们随时可以走,算是步府为数不多不像短工的短工。
步府的下人大部分都是签了卖身契的长工,除非家主心善或者因其他原因遣散,不然都得干一辈子,而且生下的孩子也是下人,家主可以让下人干任何事,也可以小惩大诫,但不得随意打杀。
这在前朝是不敢想的,因为前朝对仆从没有任何法律保护,打死,杀了,官府也管不着,华高祖经历过战乱,深知人力对国家的重要性,所以在制定《华律》的时候,将仆从这一群体也加在了里面,从签契约到家主怎么才能处罚,能处罚的程度都做了规定。
半月提到老张和小张倒让步千雪想起一件事来,不久前老张曾来找过她,她还以为他要走,结果并不是,反而没头没尾的说了句,让她小心堂少主,顿时莫名其妙,仔细一问,才知道只是老张觉得步朗的声音和一个坏人的声音很像,什么实质性的证据都没有。
她总不能因为老张的一句话一个感觉就去质问步朗,那不是她疯了就是她傻了。尤其是步朗现在已经恢复身份和名誉,经石忞派去的官员查实,她父亲确实被冤枉,案子得到了平反,石忞不仅追封了官职,赐谥号,还赐了步朗秀才身份。
更重要的是,她也曾怀疑过,但并没有任何发现,朝廷的平反追封更是官方证明步朗说的都是真的。所以,现在她对步朗这位堂姐不仅有好感,也有了感情,天知道她小时候多想有位姐姐或者哥哥,又怎么会因为下人一句话,就贸然的再次怀疑。
“做得好,长辈管教晚辈虽然是应该的,但过犹不及”步千雪喝完冰糖雪梨笑着夸了半月,让半月更得意了,走路都是昂首挺胸的。
“碗让其他人去放,你去正房看看晚上的迎接使臣的事准备的如何了?”见半月就要出门,步千雪突然想这件事,“好的,我马上去”半月一出门就将碗给了守门的,自己则转身往正房跑。
步府是大三进的宅院,自步家上下搬回来以后,步千雪就住在一进的南房,姜丽则住在二进的正房,祖母和爷爷任住三进的北房,步朗被安排住在了东厢房。
如今步朗不仅恢复了身份名誉,还有了秀才身份,步千雪私下开玩笑似的问过她可有其他打算,步朗倒是坦然,直接说现在的生活挺好的,没有任何打算。
石思河祭祀完回宫交差已是下午酉时,一直等着他们回来交差的石忞当即进行赏赐,祭祀使及随行人员人手一个红包,他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而早已列好队伍整齐排在承天殿外的送贴队伍,这才等来皇帝,礼毕,石忞当众册封赵程凡为送贴正使、邢博恩和文之勉为送贴副使,他们的任务才开始。
第一百三十三章
邢博恩是两天前的晚上到的繁都, 邢母知道她们要回来,特意让府中下人准备了好多东西,大到衣服鞋子, 小到零嘴小吃, 无一不有,就担心两个孩子在外面被亏欠,准备给她们好好补补, 就连邢安也是喜上眉梢。
以前两个小的都在家的时候,邢安妇妇总觉得她们吵闹, 但架不住两个老的喜欢热闹, 而且女儿作为太子侍读回来也呆不久, 她们也从不呵斥。
后来女儿随军西征, 邢安作为母亲虽不忍女儿上战场, 但这是陛下的旨意, 而且其他五位侍读亦同去,别人都没开口, 她又怎好当出头鸟,何况她还是兵部尚书, 深知当时局势维艰, 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 何况女儿兴致勃勃,一腔热血,就算她想阻止都阻止不了。
女儿走后, 邢府上下一片哀愁, 尤其是两老,寝食难安,幸好还有刘菲在, 天天陪在两老身边,才让他们熬过了那段岁月,更幸运的是女儿不仅回来了,还立了军功,让她颇为欣慰。
按惯例,太子登基后,太子侍读都会授予低阶官职留在繁都,最不济后来都会升到正四品。要不是有这样的好处,谁会争着抢着送自己的孩子去当侍读?邢安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谁知道当今陛下不仅不按常理出牌,还屡出奇招。
让侍读们上战场就算了,九死一生挣了军功都只封县令之类的小职,小职就算了,还都是些偏远地方,要说心里没点想法,邢安自己都骗不了自己,她以为女儿也会对这样的遭遇感到不甘和愤愤不平,可让她没想到的是,女儿不仅不觉得不公,还一副跃跃欲试准备大展宏图样子。
想说的话最后都堵在了喉咙,咽了下去,那一刻她明白了,女儿的心是偏着陛下的,就像当年刚中进士的自己一样一心只有国家,怀着一颗赤诚热血,只想为陛下尽忠为百姓做些事。
如此情形,多说无益,反而生疏了关系,她只得佯装笑脸,摆出全权支持的态度送女儿上任,这一去就是三年多,还差点阴阳两隔,她和伴侣咋得知事情经过时,差点被吓死,到现在都不敢跟家中两老说。
虽说陛下准了女儿两个月的假,也赏赐了不少东西,但她还是觉得假期太短了,除去路上花的时间,最多能在家里呆二十多天,真的太短了。
三年多的时间,华朝已经彻底转危为安,天下成平,繁都繁华更胜以前,还比以前干净整洁,她的女儿也从一个小县令升为了武略将军,很多都变了,她以为女儿也会有所改变,变得自私点,哪怕一点点也可以。
女儿一到家想的第一件事就是进宫向陛下请安,要不是他们以宫中最近忙于定亲诸事为借口,恐怕都拦不住。事实证明她想多了,女儿还是那样,没变!
看着这样的女儿就像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邢安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该难过。
第二天一早邢博恩就按程序进宫请安,已经得到消息的石忞猜到她会来,也故意起了个大早,两人说完公事说私事,又一起用了早膳,直到石忞快要上早朝,邢博恩才离开。
宫中忙于筹办定亲诸事是不假,但再忙也是文昱在忙的多,操心也是文昱更操心,石忞最多也就辅助一二,皇奶奶的身体更是从不敢忘,既然人都请来了,便让邢博恩回去安排安排下午就带进宫来。
再见一身道袍的雾冬,不仅气质变了,整个人也陈静不少,要不是早就知道持恩就是雾冬,邢博恩又说了不少,石忞都差点认不出来。
出宫的时候,持恩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还会再回宫,虽然是沾了师傅的光,但毕竟也是回来了,期初她还担心是陛下身体不适,如今见陛下红光满面,身体康泰,也松了口气。
持恩的师傅张道长仙风道骨,一点也不像八九十岁的人,加上一身超凡脱俗的气质,倒真有几分世外高人的即视感,要不是知道对方医治与否全凭心情,初见好感石忞能打及格线上。
就暗言查到的资料,张道长当道长还是很合格,就是当大夫少了点医者仁心,还有点自傲,给石忞一种目空一切的感觉。
石忞的感觉没错,要不是持恩一求再求,又许了条件,张道长压根就不会来,在他的眼中,没有什么比修仙求道和传承法统更重要。
他们到永寿宫的时候,赵环正在院子里晒太阳,躺在躺椅上听宫侍说皇帝定亲的筹备事宜,眯着眼,眼角的褶皱因为笑意挤在一起。
让石忞很失望的是,张道长把完脉后,说的和太医院院长没多大区别,让她欣慰的是,张道长让皇奶奶活一年的把握有九层,比太医院院长的五层多了不少,石忞便让他们留在永寿宫给皇奶奶调养身体。
张道长已经八九十岁满头银发,持恩又曾为宫侍,宫中规矩比谁都清楚,石忞很放心。
邢博恩这件事办的不错,正好母后和她商议后已经定了送贴正使和一名送贴副使,正差一名送贴副使,这不就有了人选,便定了邢博恩。
此次定亲,不少大臣写密信请求恩准进繁都贺喜,赵焕英、马国锦和阳、明慧也都有写,但都被石忞否定了,往返费时间不说,大臣还会挖空心思准备贺礼,到时候扣一个进贡的帽子,岂不劳民伤财?而且这只是定亲,并非大婚。
册封毕,赵程凡作为送贴正使持节,文之勉作为副使捧请见诏书,邢博恩作为副使捧请见礼书。仪仗队、鼓乐队已经排好,正使号令一下就在前面开路,送礼的礼部官员、礼品和禁军跟在二使后面,自承天殿外出发,过承天门、大承门,一路吹吹打打、浩浩荡荡,伴着最后几缕晚霞喜气洋洋地前往步府。
而早就准备好的步府也已经严阵以待,隔一刻钟就有报喜人来报队前进情况。
“报,正是已到街角,不需片刻既到”最后一名报喜人大声报完后就立马往回跑,快跑到拐角时,正好迎面遇上仪仗队,一眨眼的功夫就归了队。
在步府门外恭候的祖母、爷爷、姜丽和步朗四人,全穿着赤红色的亚吉服,祖母老神在在,爷爷一脸喜悦,姜丽一脸好奇,步朗眼神喜中带冷,后面下人依次而站,也都穿着统一新作的赤红色下人服饰。
正主步千雪因为还不是皇后,又是未来皇后,身份有点尴尬,所以按例不用露脸,家中长辈亲人在门外候迎即可,按理应该是步无尘的,但她已不在,而姜丽又镇不住场子,所以祖母才不得不亲自出马。
鼓乐声越来越近,队伍必经的街道外禁军正卖力的维持秩序,让队伍可以快速通过,华朝难得一见的皇帝定亲,但凡有点动静繁都的人都不想错过,尤其是爱热闹的,早就在两边的茶楼酒楼定了好位置,虽然看不见皇帝,看看人家的十里礼品和排场也是长长见识嘛。
先头仪仗队和鼓乐队到步府正门并未停下,继续往前走一段方才停下,列在步府大门右侧,直到赵程凡和文之勉、邢博恩三人到正门方才停止鼓乐,步府的鞭炮声立马响起。
鞭炮声毕,祖母四人按先一后三上前行礼,恭迎皇帝诏书、礼书,诏书言明定步千雪为后之意和先定亲的决定,当众宣读,内含生辰贴为皇帝生辰八字,不宣读,礼书为礼品清单,当众宣读。
赵程凡念完诏书后,邢博恩开始念礼书:“.......大雁一对、麋鹿两头、良驹一对、玉如意一对、玉器两抬、首饰两抬、吉服叁拾套、绸缎玖百玖拾匹、绫罗玖百玖拾匹、银玖仟玖百玖拾玖两.........”邢博恩念完一样,送礼的礼部官员就让人将对应的礼品往步府里面抬。
祖母接过正使递过来的诏书和礼书收好后,立马奉上早就写好的回帖书,表明同意这门婚事,同样附有步千雪的生辰八字,门口候迎到这里也就结束了。
接下来就是宴席,步府设宴款待正、副使及各随队官员,其余人就没那么好的待遇了,只能吃古代盒饭,人手两个肉包子加一大块猪肉。
两人的生辰八字早就已经由钦天监对过,今天不过是走个过场,就连宴席的食材和筹备的钱财布匹等,也都是石忞早就赐下的。
因为石忞还在宫中等着他们回去交差,所以宴席也是加速的那种,而吃古代盒饭的,一边都只会吃包子,肉会留着带回家,讨个彩头。
就算宴席是加速的,也得花不少时间,等赵程凡这个正使带队回到皇宫时,已经三更天,因为宵禁,回来的时候都不用外禁军和衙役维持秩序,倒是省了些钱。
94/192 首页 上一页 92 93 94 95 96 9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