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啊。
“……”
萧洄不太情愿地出声:“我手痛,按不了。”
“才来了几天就手痛,少爷,你也太娇贵了吧?”萧珩上下嘴皮子一碰,也不知道是嘲讽还是有其他什么心思。
萧洄怼回去:“不娇贵怎么当少爷。”
“你说得有理,那你哥我这肩是按还是不按啊?”
他正想说话,就见温时走了过来,温声道:“我给你按。”
“不用。”萧珩立刻起身,让人坐在他的位置,“我不累。”
他把手搭在温时肩上,笑着道:“我给你按。”
瞧瞧这不值钱的嘴脸。
萧洄心里翻了个白眼,默默地自己给自己捏。
但才捏了一会儿,左手也累了。
“……”
他怎么这么菜!!
温时察觉到他的情绪,把手伸过去:“我给你揉揉吧。”
想起他的手劲儿,萧洄正要拒绝,就听他二哥冷不丁道:“别惯着他,就该让他多锻炼锻炼。”
省得一天到晚都生病。
他嘀咕:“我还不稀罕呢。”
又觉得他二哥实在是有点不忍直视,没好气道:“大庭广众的,也不知道收敛点。”
想让全世界都知道济世堂的主人就是当初令你被逐出家门的温时不成?
萧珩挑衅朝他看去:“羡慕?”
“当谁没有似的!”萧洄当即朝外喊,“季风!过来给我捏捏手!”
*
晚上准备回城,温时提着木桶准备收回去,被萧珩一把接过:“这个重,我来吧。”
“不用了,你歇会儿吧,我可以的。”温时还要伸手去拿,被萧珩拦着不让,他单手拎着,道:“你提不动的,别逞强。”
温时便背起手,笑了笑:“好,听你的。”
跟在身后的萧洄:“……”
*
太阳落了山,一天又快结束。
三州灾情严重,泰兴帝鼓动百官缩衣节食,自捐了钱后,萧府现在都紧着钱包过日子。但尽管如此,秦氏还是没舍得亏待自己幼子,动用嫁妆也要将他养得好好的。
今晚又吃荤。
想起今日那些难民为了一口粥东奔西走的模样,萧洄有些食不下咽。
“仅此一次了,以后大家都节省一些。”
庄师傅疑惑道:“可是哪里不合胃口?”
“没有,挺好的。”萧洄托着右臂起身,“把这些拿给大家分着吃了吧,明天开始我喝粥,省下的钱都捐去济世堂吧。”
香圆担忧道:“可是公子,就吃那些,您的身子遭不住啊!”
萧洄不想多言:“照做便是。”
“这……”
下人们为难地互相对视,搞不懂他们家少爷的想法。
夜晚,月上枝头。
萧洄在写刘兄托人带给他的课业——人可以不去,但课业不可不写。
灵彦端着果盘进来,“公子,吃点桑葚,我今儿新摘的。”
这些都是他精挑细选过的,颗粒饱满,刚洗过,上头还沾着水。
看起来似乎挺好吃的。
萧洄停笔,往嘴里送了一颗。嘴巴,舌头,还有拿果子的手顷刻间变成乌紫。
“让你看地看得如何了?”
总让难民们围在京郊也不是个事儿,京都城房屋不够,是不可能再进人的,得想点法子。
“看过了,都是些荒地,没什么人种,售价应当比市场价低。可坏就坏在,您在地图上圈起来的那些地,有大半都是那些王公贵族的。”
这是封地,应当不太好买。
萧洄啧了一声,确实有点麻烦。
灵彦从怀里掏出封信:“您的信表公子回复了。”
萧洄拿帕子擦干净手:“我看看。”
“您真打算将铺子都卖出去啊?”灵彦忧心忡忡道,“那可是咱的家当啊,卖了吃啥。”
去往三州的大军开拔前夜,萧洄连夜给秦隅去了一封信,托其把他在金陵和姑苏的铺面都卖了,兑成现银和银票,和赈灾的物资一同运进京。
灵彦以为他家公子疯了,要把全部家当捐给难民。
萧洄道:“灾情稳住了,不需要咱们再捐。”
灵彦:“那您想……?”
“如今我们已经进京,想再回金陵是不可能了,与其远在天边托人打理着,不如卖了换成更有益的。”
“那您是想在京都重新做生意啊?”
萧洄笑了笑,没说话。
京都哪有这么容易做生意,他身份敏感,不好轻易涉商。
这要是在之前,萧洄肯定还要考虑很久,但现在有个现成的机会摆在面前,不要白不要。
“我自有打算。”他收起信,道:“现在唯一的难处就是如何让这些王公贵族把地吐出来。”
灵彦:“这还不简单,您不是跟晏大人关系好吗?”
萧洄:“那又如何?”
灵彦:“晏大人在是大理寺卿之前,他还是永安王世子啊!”
啊!
萧洄恍然大悟。一拍手掌:“你提醒我了。”
灵彦:“什么?”
萧洄匆忙翻出几张白纸:“我还没给他回信。”
灵压:“……”
现在才想起会不会太晚了?
作者有话说:
算算日子,小晏也有好一阵子没出来了,你们都不想他吗!!
--
看到有人说重复,那是因为为了防止盗文,我把防盗比例开到了90%,现在改到了80%,刷新可看了。
不能再低了,盗文吸血真的很要命的,作者也要吃饭QAQ(虽然靠这个吃饭可能会饿死
第52章 风入松 02
萧洄并不打算拜托晏南机这件事。
他把这次回信当做普通朋友之间的信笺。
提笔。
「吾兄安」
字太丑, 换掉。
再写。
还是丑。
又写。
更丑了。
……
……
如此揉了十来张纸,萧洄咬着笔杆,纳闷地皱眉,这字儿怎么越写越丑?
他将晏南机写的信重新拿出来看了遍, 又看了看自己写的。
然后决定不再给自己找罪受。
将信重新装回去。
灵彦在旁边磨墨, 目睹了全部过程。在他第三百六十五次换纸的时候,终于忍不住开口:“公子, 省着点用, 这是咱们院里最后的纸了, 用完就没了。”
“这么快?”
灵彦:“倒也不是,我只是想提醒您, 您就是再写一千遍,一万遍,字也不会像晏大人那般好看的。”
萧洄:?
“实话可不兴乱说。”
萧洄重新拿了一张纸,平稳铺开, 刚要落笔, 又停下。
“罢了,已经这么晚了, 你回去歇着吧。”
灵彦巴不得早点回去休息, 他将磨好的墨推回去,道:“那我可就走了啊, 天色不早了,您也早些睡。”
别明天天亮了还在纠结。
萧洄不耐地挥挥手。
深夜, 南院都熄了灯。
萧洄书房还亮着。
夜晚是最容易胡思乱想的时候, 思绪发散得很快, 没头没尾。
明明只是写一封信而已, 萧洄却想到了他们初遇和重逢, 他在想对方给自己写信时是否也这样辗转纠结。
不知过了多久,外头响起了打更的声音,窗畔的少年才重新动笔。
「问吾兄安」
……
……
翌日一早起床的时候,萧洄很想穿越回去杀了昨晚的自己。
他顶着眼底的乌青,塞给灵彦一封信。
“找人送到晏大哥手里。”
灵彦看着他憔悴的脸色,欲言又止。
“……您几时上的床?”
萧洄装作没听到,从桌上拿起一块糕点塞进嘴里,扭头让季风送他去扶摇宫。
连请了两天假,不知道夫子会不会找他麻烦。
**
扶摇宫复学已有三日,萧怀民本就对他跟温时走得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今要是再荒废学业,会不会上手打人倒不好说,反正温时在他心里的印象只会越来越低。。
为了二哥二嫂的幸福,他决定牺牲掉自己的幸福。
鹤字学堂门口,两日空等无果后,梁笑晓和沈今暃终于看到了许久不见的某人。
“我的好贤弟,见你一面可真难。”梁笑晓感叹。
萧洄走过去,“这么急着见我?”
他不明白他们三人的关系何时到了非要日日相见不可的地。
“怎么回事啊你。”梁笑晓瞧他,“没睡好吗,为何看起来这么憔悴。”
“有点。”
“那我们快点说完,好放你回去睡觉。”梁笑晓长话短说,将腰间拴着的钱袋扯下来,“喏,接着。”
“给我钱做什么?”萧洄这会儿脑子不大清醒,好些事儿还转不过来弯。
梁笑晓道,“这是我俩的一些私产吧算是,想把它捐出去。你大哥比你还忙,去户部好几次都见不着人,通过他人之手又不放心,想来想去还是交由你代为转交比较稳妥。”
结果一连两日没见到人。
“你们各府不是都捐了吗,怎么又捐?”
作为四大世家其中之二,沈府和梁府虽然没姬家富有,也没有晏家底蕴深,但也带头捐了不少。
如今怎么又捐。
沈今暃:“府里是府里,我们是我们。”
梁笑晓:“我二人也想为百姓做点什么。”
他们默契地异口同声:“便拜托你了。”
*
进入学堂,刚刚坐下。
刘兄也扔给他一个钱袋子:“帮我给萧尚书,就不用写我名字了。”
“这种事怎么可能少得了我。”卓既白从前头走来,也扔给他一个鼓鼓的钱袋:“听说你前两天跟着济世堂出城施粥了,难民们怎么样了?”
今天怎么了,怎么这么多人给他送钱。
“好很多了,至少不再是每天挨饿。”萧洄道。
“那就好,这钱你拿着,我们不认识济世堂的人,也知道这点钱可能拿不出手……但都是心意,请你帮我们转交。”
“顺便也请你帮我们告诉那难民们,京都没有放弃他们,我们都是大兴的子民,我们会尽全力帮助他们的。”
原来是因为前些天京都紧闭城门不收留难民的事,他们虽然知道朝廷这样做是为了城内的百姓,但良心上始终是过不去。又还只是个读书人,目前不能为民生做点什么。
好歹捐点钱是可以的。
“对,麻烦萧公子了,连同我们的一块。”
平时因为身份特殊不敢跟他打交道的同学们在这一刻好像放下了芥蒂与隔阂,真心实意地朝他围过来。
认识的,不认识,都涌了上来,一张张年轻的脸上神情真切。
少年心一片赤诚,说不感动都是骗人的。
萧洄起身,认真地朝他们行了一礼。
学子们亦认真还礼。
这一众年轻人来自不同地方,他们有的今年下场,或许九月之后再也见不到。但不管日后如何,至少他们现在是同道的。
多年后再想起,或许也会羡慕如今有这么多人一起。
“我知晓大家急于帮助难民的心情,但请诸位先不要着急。”经过这一遭,他此刻无比的清醒。
“你们现在给了我,可能我也拿不下。不如这样,等散学后,我叫人进来收,大家再给,如何?”
众人一想,也是这么个理,纷纷点头:“行,都听你的,散学再给便是。”
*
上完一堂课后,门外又有不少人找萧洄。无一例外,全是来捐款的。
萧洄连忙让人去户部和济世堂给萧叙和温时带了个口信,下午散学时,两边都派人来了。
因为要捐款的人实在是太多,甚至有些夫子都让小童拿着钱袋过来。为了方便,柳夫子和乔院长商量,干脆将此事挪到了青云台。
就是那个写着萧洄第一百名次的青云台。
济世堂派来主事的是光叔,户部主事的是一位老前辈,明显认识萧洄。
两人都看到了那个大大的一百名,默契地拍了拍萧洄肩膀,也不知道是个啥意思。
萧洄展开折扇挡住脸,装作没看到他们意味深长的视线。自觉没自己的事之后,便溜到一旁打开了梁笑晓和沈今暃给他的东西。
不知道装了啥,挺轻的。
他打开,两秒之后又合上。
好东西啊。
……
……
晚上,萧叙百忙之中难得空闲,牵着自己的一双儿女来到南院。
没有下人跟着,就他们三人。
门虚虚掩着,可以直接进去。此刻院子里没什么人,一入夜后,大家做完自己的工作便歇回了自己屋里。
路边每隔一段距离立着一“盏”灯。
这些灯笼很奇怪,它们被穿在一根木头上,然后直直插/进地里。
50/122 首页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5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