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冷眼看着刘备,看着他伏在桌子上失声痛哭的模样,看着诸葛亮在一旁拍着刘备的后脊,安慰他的动作,看着孙权开始动摇的表情,垂下了眼睛。
伯符,你还是……走得太早了啊。
想起敢在关键之事一人独创江东的郭奉孝,想到敢将战局全全交与一人的曹操,周瑜忍不住心中的哀恸,随之长叹。
只是这声长叹被他人误解,孙权转而看了一眼周瑜,终于开了口:“这是陛下的暗诏?”
这个年代讲究仁义之师,就算是出兵也一定要占据大义才可调兵的。他们前翻用的是曹操把控朝政,不服于奸妄决意进京勤王的名义。如果这诏书有用,那么她们大可在这诏书上做些手脚。
刘备没说话,他哭的声音更大了。而诸葛亮,他双手颤抖着从桌上捧起了那泛黄的诏令,起身走到了孙权的身前:“孙将军……不是我主不愿拿出来,而是这诏令……实是……将军自己看了,便明白了。”
诸葛亮欲言又止的模样,刘备失声痛哭的举动,无意让孙权对这神秘的诏令起了兴趣。而周瑜还打算做最后的挣扎,他看着诸葛亮:“空口无凭,你却要瑜如何相信,这诏令是真的呢?”
矫诏之事并非没有,当年声势浩荡的十八诸侯会盟,据周瑜所知,奉的便是伪诏。
诸葛亮还未来得及回答周瑜的话,孙权那边儿就发出了巨大的响动。两人闻声看去,只见孙权站在主位之上,双手紧攥着他招数:“好,”对着刘玄德如此回答,“江东定然竭尽全力,陪刘皇叔赌这一赌!”
听孙权如此作答,诸葛亮也没有回答周瑜的必要了。他回身对着在上的孙权,恭敬的行礼,身侧是刘备的抽噎之声:“待事成之后,这天下定与将军同分。”话语之肯定,如同这天下已在他们的手掌之中了。
而周瑜,他只是叹气,不再问话了。
【作者有话说】
之前的伏笔,这里的衣带诏是假的。真的在郭嘉手中,刘备手里的是之前白曦伪造的那份儿
第175章 都督
刘备是不是真正的皇家人?
周瑜在问自己这个问题, 一遍又一遍,却没有答案。
只是他也知道,这一次又一次反复的询问,不过是为了良心上的挣扎, 是他对自己逝去兄弟多年情谊的犹豫, 是他不甘就此止步的哀嚎,是他对自己命运如此的不甘。
事到如今, 刘备是不是真正的汉室皇族已不再重要, 甚至他是不是真的想要光复汉室也已经不再重要了, 真正重要的, 是他手中那份来自天子的诏令。
诸葛亮所说, 刘备的底牌, 名副其实。就是算是皇权旁落,就算是帝王威名不复, 这个君权至上年代, 还有什么是比‘大义’和‘天子’更好的征战理由呢?
周瑜找不出来,他也不想找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不仅作用于王朝的更迭,更作用于诸侯的传递。走到现在, 从名副其实的周都督到了如今更像是个装饰品,自负如他也忍不住询问自己,他是哪一朝天子的臣,又是哪一代君王的辅臣呢?
反正, 不是孙权的。
他想要的君王啊,可以自负, 却一定要听进去谏言。他想要的君王啊, 可以狂傲, 却也能谦虚认错。他想要的君王,有着博大的胸襟,能够包容异议体贴下臣,而不是为了一个‘我想’而为所欲为排除异己。
他想要的王啊,他亲手培养起来的王啊,已经深埋于尘土之下了。
再一次谏言无果之后,周瑜拖着一身的疲乏回到府中。府里安安静静,因为缺少人气,只能看到吊在走廊上摇摇欲灭的烛光,花园里阴凄凄的,在这个没有月光的夜晚,显得阴森诡异。
周瑜却已经习惯了眼前的景象,他遣散了仆人,送走了家眷,为的不就是已经能够看见末路的前程么。并非他不想要拼,而是能够放弃自己手足的君主,将战火主动牵引至国土之内的君主,又如何能够长远。
江东,本能够置身事外的。他们占据天险,本可以趁着刘备与曹操两败俱伤时,再另行图之的,可只因一个主君不愿,被那燎原之火焚烧殆尽。
周瑜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挺拔了一天的脊背像是被人抽了支架,松散在了书房的座椅上。他将头搭在靠背之上,扭头去看自己身侧的书架。原本随意的动作,却在看到了一个本不应出现在他书房里的人时,变成了惊吓——
“吱啦——”
瞧着周瑜终于看见了自己,郭嘉从斜靠着的书架上站直身,对着周瑜摆了摆手,算是打招呼了。
周瑜也顾不得自己掀翻的书桌,抓着佩剑拔剑转身直指郭嘉:“你怎么在这里!”
“奉人之命,终人之事。”对于架在自己脖子上的剑,郭嘉视若无睹。实际上他们之间有一米多长的距离,他够不着周瑜,周瑜却能轻易的将他置于死地。若是周瑜真的想,他此刻已在黄泉了。
瞧见被自己威胁的人如此坦然的动作,倒是让周瑜有些不适。他看着对方毫无遮掩的表情和眼神:“你知瑜现在,是可以叫人冲进来把你抓住的吧。”
“那你便叫人进来吧,”对于周瑜的威胁,郭嘉不为所动,甚至还有暗搓搓怂恿的意思在其中,“战局至此,嘉是死还是活,都已经够不成影响了。”
对方话语中透出来的信息,让周瑜心下一紧。可紧随其后的是无尽的悲凉和无奈,事到如今他就算是知道了又如何呢?
郭嘉从不是以身涉险的人,所以早在周瑜回府之前,他就已经叫人将府中的人都肃清了,也是要感谢周瑜府里没多少下人,防备松的仿佛在迎接他的到来一般:“更何况,周都督不也一直想要见一见嘉么?”
听闻如此,周瑜也不生气。他收回了自己的剑,却没有接过郭嘉之前的反问:“你来做什么?”如同两人是多年不见的好友,只是寻常的询问和关心,“这个时候,你知道你不应该来的,对吧。”
“嘉来见一见自己的旧友,有何不可?”挑眉,饶有兴致。
“旧友,”周瑜嗤笑一声,如同听到了天大的笑话,“事到如今,你竟还有脸在瑜的面前,自称旧友么?郭奉孝?”他交出了来人的名字,没有丝毫情面可言,“在你杀死了瑜的主君,害瑜落入如此境地之后?”
“若是此刻至于不利之地的是嘉,”郭嘉笑意盈盈,丝毫没有为难的样子,“嘉也会这么说的:‘旧友啊,能够败落在你的手中,也算是不枉此行了。’”厚脸皮的模样,竟让周瑜觉得他理应就是这样的人。
这样自信,洒脱,不拘泥于形势的人:“也不算是全错。”他不否认,固然是知己朋友,可同样他们也是对立的谋士。就算是神交已久,已将对方当做是知己,可战场上的胜负成败,谋略上的你来我往,各凭本事。
“在这里杀死你与留着你,有什么不同么?”周瑜转身,将后背朝向郭嘉,“瑜只知道你是代表曹操来的,而瑜,是江东的臣子。”他将自己之前暴起时掀翻的东西从地上捡起,一一放回了桌子,“不就够了么。”
“你放弃了?”侧头看着这个将后背暴露给敌人的男人,郭嘉饶有兴致的询问道,“因为面临不可打败的敌人,因为主君不再信任并且交付,所以你就胆怯的就此放弃了?公瑾,这可不像你啊。”
“只是知道今日你不可能对着瑜下手而已,”周瑜如此回答,“若是你会对瑜下手,就凭你能够潜入瑜府邸的能力,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再简单不过了。”他看着被摔成两半的砚台,只觉得流年不利。
郭嘉不置可否,他看着周瑜自暴自弃的模样:“你的府邸里,防守太松懈了。”还不如他从城外进入城内困难,“如果真的有异心,那么你此刻就已经是一具尸体了。”这算是真心的提醒,毕竟郭嘉很看好周瑜。
对于敌人的提醒,周瑜只是点头,表示自己听见了,便没了后文。而郭嘉也不甚在意,为何周瑜府中的戒备如此松懈,他其实很清楚:“嘉此行前来,却是来向公瑾递出一份邀请的。”他直言自己的目的。
周瑜将砚台放在桌上,重新再桌后坐好,仰头看着郭嘉。
“待到战争结束,公瑾不若来帮吾主吧。”郭嘉弯起眼睛,揭露了今夜的真正目的,“这个天下那么大,公瑾这等人才,又何必拘泥于江东这分寸之地,蜷缩不出呢?东有东海,西至西天,南有山越,北有蛮夷,这天大地大,何处不能让公瑾施展才华。”
整个江东他看好的人才很多,每一个他都亲自谋划,欲图在战争结束后拉拢到麾下,为曹操效力。而这么多人力,却只有一个能让他在战前不顾危险,亲自前来劝说:“公瑾,这天大地大,江东不是你的末路。”
“却是瑜的归宿。”周瑜不为所动,“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才是臣子本分。”
“如此本分,却值得你托付性命?”郭嘉有全然不同的看法,“且你欲托付的本就不是此等君主,乌程侯……孙伯符将军死后,嘉不过是区区小计便将你推离了权利的中心,这样的王,这样的君主,值得你托付么?”
听着郭嘉这样的质问,周瑜却是笑出了声:“所以,果然是你所为么。”他早意识到他身边有一只看不见的推手,一步一步推着他走向了没落,“瑜何德何能,仅能让郭祭酒从一开始,便为瑜如此筹谋。”
郭嘉从不否认自己做下的事情,甚至大多时候他会为了自己所做的成就而自豪。只是看着周瑜,看着他此刻没有不满,没有妒恨,只有棋差一筹的感慨。
这样的人,才是他郭奉孝一开始就看好的友人啊:“当年江边一曲,嘉就知你是嘉的友人。”
“当年江边一曲,”周瑜看着郭嘉,眼中全无笑意,“瑜便知你我并非同道中人。”
“就没得商谈?”郭嘉叹了口气,“一丝一毫都无?”
“无。”
周瑜断的太过干脆,这让郭嘉有些感伤,不过也就是一瞬的事情。此番前来,他也不过是不想留下什么遗憾罢了。郭嘉转身,似是随意提及:“说起来,母子平安。”推开门,对着门口不知何时伫立的青年点了点头。
只留下周瑜一个人坐在书房中,看着黑漆漆的书房,幽幽叹气:“我们,本该是朋友的。”
【作者有话说】
郭嘉都把孙刘联盟的地盘随便进出了╮(╯▽╰)╭
自然说明孙刘联盟这边儿的官员有人投诚啊~
第176章 相扣
郭嘉都能够在孙刘联盟的地盘上来去自如, 其意义周瑜即便不去思考都能够得到答案。只是联军肉眼可见的颓败,也怪不得别人转投他人。
即便这么说,心中还是多少有些不适。
而作为胜者的郭嘉可不会理会败者的考量,整个孙刘联盟加起来, 真的让他注意的也就仅仅只有周瑜一人罢了。此番他冒险前来, 为的就是探究周瑜真正的想法。而结果虽然让他失望,却也在意料之中。
虽然‘不小心’揭露了他的底牌之一, 但如果那么好被降服, 便不是周公瑾了。
“被杀了?”郭嘉放下手中的竹简, 挑眉看着来报的人, “谁杀得?”
“周瑜。”白曦不在的时候, 负责守卫郭嘉的就成了红狐, “似是您那日前去后,周公子就开始排查自己营地里的人手了。”言外之意是那暗地里投诚的人被杀, 归根究底还是郭嘉做的太过分了。
聪慧如郭嘉自然不可能听不出红狐的暗示, 即便是听懂了,也只是笑笑:“知道为什么嘉是如今的统帅,而不是你么?”他撑着下巴看向红狐,“小曦临走前不也说, 让你一切都听嘉的指挥么?”
红狐抬头看着郭嘉,眼中满是疑惑。
“你且猜猜,周公瑾这一招,有没有经过孙权的同意呢?”如此解释道, “眼下大敌当前,临敌前斩将, 还是大将。究竟是杀鸡儆猴吓唬那些暗地里投成了曹军的官员, 还是推波助澜让他们觉得跟随这样心胸狭隘的主公毫无前途呢?”
红狐顺着郭嘉的思路走了下去, 惊出了一身冷汗:“可是,下令的不是周瑜么?”
“小曦下令的时候,你还会思考到底是嘉的意思,还是他自己的意思么?”郭嘉笑眼弯弯,“就好像现在主公将曹军交与嘉,嘉之令,不就是主公之令么?”所以谁会在意呢,周瑜究竟是不是得了孙权之令。
就算不是,就算孙权在事后怒斥周瑜,底下的臣子又会怎么想呢?
是‘孙权无情,把别人当成他的挡箭牌用完就扔’,还是‘连最大的辅臣都可以训斥,普通大臣又算是什么’,是‘君王无情’又或者是‘心思狭隘’。无论是哪种,都不是什么好结果啊。
他郭奉孝的局,怎么可能只是一环就结束呢。
红狐抬头看着坐在最上,撑着下巴笑意盈盈看着自己的主君:“那么您和师傅呢?”他斗胆问了出来,“您和曹丞相对于师傅,究竟是如何看待的呢?”
这个问题出乎了郭嘉的预料:“如果最后,主公要杀了小曦,你会怎么做?”他还是那副笑脸相迎的模样,似乎在讲一个笑话。可红狐却不敢松下警惕,因为郭嘉笑言杀人于无形的样子,他见过太多了。
“是师傅给了红狐这条命,”他抬头看着郭嘉,毫无惧色,“如果师傅要取走,红狐也绝无怨言。”
对方言语之下拼死一搏的深意,让郭嘉脸上个笑容更胜一分:“你知道你师父,小曦,他究竟想要什么么?”平日里没怎么仔细打量这个暗卫,如今看来小曦的确找了一个不错的小徒弟呢。
“他想和您在一起。”红狐想了想,发觉自己好像对师傅了解的太少,只是就他所知,他的师父似乎只对‘郭奉孝’这三个字的相关感兴趣,“所以,师傅想要的,应该只是和您在一起吧?”
郭嘉笑的不见眼:“这不就好了,生同衾死同穴,嘉能给他的,就只有这么多了。”听起来很贫瘠,但这确实郭嘉能够给出最好的答复了。不能许诺的他不会许诺,但是如果许诺,他就一定会做到。
111/115 首页 上一页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