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在古代养猫遛狗的日子[美食]——林小酒

时间:2024-04-06 10:09:22  作者:林小酒
  山中有几颗栗子树,正好已经成熟了,树下聚了不少孩子。
  有几个胆子大的爬树上摇晃树枝,栗子扑簌簌地落下来,另外的孩子就在树下面捡,宁澜也凑热闹去捡了一些。
  “回去做茯苓栗子酪,不干活不给吃,”张九如笔挺地立在一边,宁澜过去拉着张九如一块儿捡。
  小满偷笑,他家公子一向稳重自持,从小就是小大人,现在这样和一群小孩子抢吃的,让家中其他公子知道了,怕是要惊掉他们的下巴。
  栗子饱腹感强,又入肾健脾,药食两用,很受古人喜爱。早在战国时期,河北、陕西一带人们只靠种植栗子和枣就能有很好的收入。
  他们这儿倒是没人种的,宁澜琢磨着自己可以试试种栗子,卖糖炒栗子也不错。于是问道,“九哥,你吃过糖炒栗子没有?”
  “只在杭州吃过,趁热吃很不错。”
  “回头我炒给你吃,”看来糖炒栗子的生意是可以做的,宁澜开心的心里能哼起歌儿。
  北宋时汴京有个叫李贺的发明了用河沙加糖一起翻炒栗子的法子,做出来的糖炒栗子非常好吃,其他的人都比不过他。靖康之乱后,李贺在内的手艺人四散飘零。宁澜不确定糖炒栗子的手艺有没有传下来,所以才有此一问。
  其实栗子生着吃也很好吃,细细地嚼,嚼出栗子浆,最是细润清甜。
  下山后,宁澜便开始做茯苓栗子酪,茯苓也是很好的,除了健脾,还有利水除湿、宁心安神的作用。
  宁澜把茯苓交给张九如磨粉,自己处理栗子。
  栗子底部剪一个小口下水煮,这样煮出来的栗子好去皮,栗子去皮后加水捣成糊,过一遍筛后再入锅加糖慢熬。
  磨好的茯苓粉要先用少量水和开,这样加到栗子蓉中才不会结块。然后再放少量干桂花。熬茯苓栗子酪时要一直搅拌,避免糊锅。
  熬好的茯苓栗子酪还要再过一遍面萝,这样一碗细腻香浓的茯苓栗子酪才算做好了。
  张九如曾在一本书中看过“烧栗子”的做法,在宁澜熬栗子酪时说给他听。
  “栗一斗大者去皮膜以盐水浸一宿,日煞干。入瓮内白蜜五斤椒一两以文武火烧一夜,次早又入糖二斤再烧,候冷,别器收之。”
  椒在这里指花椒,宁澜忍不住问道,“放椒,好吃么?”
  张九如摇头,“不知道,没吃过。”
  “回头做来试试,”宁澜边说边递给张九如一碗栗子酪,“快尝尝好不好喝。”
  ......
  真要种栗子树实行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栗子本身可以种出栗子树,但通常要 4-8 年才能长成。所以得用嫁接苗种才好,嫁接的栗子树 2-3 年就可以长成结果。
  另外就是栗子树一般种在山地或质地疏松,排水性好的沙质土壤,他家的地肥肥土倒是可以种,只是两亩地还是太少了。
  若是栗子能种成,宁澜还打算种些鸭梨做秋梨膏,秋梨膏自唐朝一直是宫廷秘方,直到清朝才由御医传入民间。
  没有地只能买或者开荒,买地真的是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家家户户都不会嫌地少。开荒前面说过了要有大量的人力时间。山上种植也不成的,水源就是一个大问题。
  宁澜虽一筹莫展,但问题既然摆在面前,想办法一条条解决就是了。现在温度已经低了,明年春天他先嫁接栗子苗试试。
  ......
  “今年总共出了 11500 斤的酱油,刘承刘老板那边走了 7500 斤,镇里其他小作坊加起来有 3000 斤,货郎小贩零零散散走了共 1000 斤,总共得银子 136 两。”
  年底分账,除去当初四人共摊的 60 两本金,缴了将近 4 两的税银,宁澜分得了 36 两,秦大哥和族里各分了 14.4 两,三爷爷分了 7.2 两。
  60 两本金是固定不动的,作坊还要正常运营,而且作坊马上就要出一大批的酱油。
  张知把一年下来的银钱收支情况说完,宁澜站起来说道,“总算没有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改日我在家中摆下宴席,请各位一定要赏脸。”
  “我们都是沾了你的光,这顿酒无论如何不能让你破费,”宁建邦站出来说话。
  宁建树和秦大哥也在一边附和,要不是宁澜,他们赚不了这么多钱。
  “看来我有好几顿酒可以吃了,”张知乐呵呵的凑热闹,东家关系处的好,他的活计才干的稳。
  ......
  作坊大量购入黄豆、盐、糖价格比之前便宜了不少,但是又多了用人的成本,还有打点招待等额外支出,利润其实是比宁澜自己做酱油时稍低了一些,但都在可承担范围内。
  好在这里对商户不算苛刻,二十税一,也没有各种巧立名目的费用。
  “士农工商,四者谓之业。士者为学,农者为耕,工者治器,商通有无,此之谓事。”商人的地位得到了官府的认可,也大都秉承着诚信经营,还有不少愿意去扶危济困、关怀弱小的。
  ......
  “宁澜,快跟我走,作坊着火了,”年三十儿宁澜正在和宁磊笑笑守夜,宁建树突然着急的过来叫他。
  宁澜惊的鞋子都没有穿好,就和宁建树一路小跑去做坊了,“好好的怎么会着火,有人受伤吗?”
  “还不知,刚才守信来叫我,没来得及问清情况,他又去通知他父亲和秦大了。”
  临近过年,作坊大部分的工人都放假了,每天只有两三个人轮流值班,就是怕有心之人闹事。这个时间点儿出事,要说不是有人故意为之宁澜都不信。
 
 
第24章 
  到了作坊,宁守仁和宁大旺正在收拾仓库,仓库乱糟糟的,糖撒了一地,仓库门和门口放着的黄豆都烧焦了。
  院子里绑了一个人正胡乱叫骂,“快放开老子,知道老子是谁吗?”
  宁澜过去狠狠一脚踢到那人的腰窝,“嘴巴放干净点儿。”
  “我...”那人疼的骂了一句脏话,“小兔崽子,敢踢老子,老子叫你吃不了兜着走。”
  宁澜还想去踢他,被宁建树拉住了,“晚会儿收拾他也不迟,守仁,大旺,你俩有事儿没?”
  “没事儿,叔,”宁守仁啐了一口唾沫,“就是烧毁了不少东西,这俩兔崽子使了火油,要不是发现的早......”
  宁建树又惊道,“俩人,还有一个,跑了吗?”
  “对,发现着火的时候我和守信赶紧救火了,大旺去逮人,只逮到这一个。”
  宁澜不认识地上的人,问道“这谁家的?”
  “孙民家的老三,另外一个孙老三死活不说是谁。”
  不一会儿,一群人呜泱泱的过来了,三爷爷、宁建邦,宁建业,和族中几位长辈,另外还有孙家族里的人。
  “说吧,这事儿你们准备怎么办?”三爷爷脸黑着问孙家那边。
  那边孙家人脸色也不好,在洞溪村孙家人口比不上宁家,但他们族里孙富家有钱,拉拔了不少人,所以一直在来在洞溪村腰板比宁家挺的直。
  谁知道今年宁澜整出个酱油作坊,势头眼看着就要超过他们孙家了,孙家人都坐不住了,还没商议出怎么对付宁家,孙老三就捅出这么个大篓子。
  “爷爷,还跑了一个,”宁守仁在一边道,“大旺说看着像孙富家的孙有财。”
  孙有财,就是当初坏小可怜母亲清白,把小可怜母亲逼死的那个人。
  听见孙有财的名字,宁澜气的眼都充血了。宁守仁站在他身后,生怕他失去理智,这也是他刚刚不敢对宁澜说出孙有财名字的原因。
  宁澜深呼吸几遍,才勉强平复了自己的情绪,“报官吧,三爷爷。”
  “不行,”孙家族长这会儿终于出声了。
  “你算什么东西?”宁澜气极反笑,“凭什么你说不行就不行。”
  孙族长气的胡子都翘起来了,“你,蠢货,你知不知道报官有什么影响?”
  “呵,你孙家的影响,关我宁家什么事?”
  “我竟不知这么多人站着,宁家是由你一个黄毛小子说了算?”孙族长气的不行,这么多年还没人这么对他。
  宁澜寸步不让,“不由我,也不会由你说了算。”
  孙家众人气急也没什么好法子,就连宁家有去劝宁澜的,都被宁澜怼回去了。那孙老三的娘扑在宁澜脚边哭着求他,宁澜仍不为所动。
  孙家众人原本是打算赔银子认栽的,看宁澜这样就都不管回家去了。
  第二天一早,宁建邦亲自去了县衙。
  不一会儿,一队官差过来,盘点完作坊的损失,就押着孙老三走了。宁澜和宁建邦作为原告,宁守仁、宁守信、宁大旺三人作为人证都随官差一同前往县衙。
  这官司并没什么好打的,孙老三现场被抓,纵火工具都在,只要按照律例去判就行了。
  放火是大罪,孙老三在公堂上还敢包庇的话,他的家人都好不了,因此三两下就把孙有财供出来了。
  孙有财本要出去躲一段时间,结果犯了老毛病,在烟花柳巷被抓了个正着。
  最后孙老三被判处杖刑八十,三年徒刑,孙有财杖刑八十,流放二千里,两人还要共同赔偿酱油作坊的损失。
  孙有财的爹孙富还想学之前使钱财买通官府,被抓个正着,判了杖刑六十,一年徒刑。
  从县衙出来,宁守仁宁大旺几人都是一脸难以言说的表情,半晌宁守信才道,“宁澜,你怎么从没说过经常和你登山的就是咱们知县老爷啊!”
  宁澜淡淡道,“说不说有什么妨碍,我又不是因为他是知县才和他相交。”
  “嘿嘿,那我们是不是就能那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啊,”宁守信贱兮兮地撞宁澜肩膀。
  “胡扯什么,你敢乱来,我打断你的腿,”宁建邦一脚踢到宁守信屁股上,把他踹好远。
  “爹,我就是说笑,我又不会真的做什么,”宁守信一脸委屈,“宁澜,我就是过过嘴瘾,你别当真。”
  “嗯,不过九、张大人的身份,还请各位保密,”宁澜并不想在村里太过惹眼,也不想给张九如惹来很多议论。
  “哥哥,你没事儿吧,”到了村口,几人的家人都在等,宁磊和笑笑远远瞅见宁澜,就扑了过来,“我和笑笑姐在家担心死了。”
  “没事儿,你们看我不好好的吗。”
  几人便同家人各自回去了,分别前宁建邦还在宁澜肩膀上拍了拍。
  总算是狠狠出了一口恶气,宁澜回到家洗手更衣,给小可怜父母好好上了柱香。
  孙有财流放,孙富坐牢,家财很快被孙富几个兄弟瓜分了。孙有财的娘恨极了宁澜,在他家门口哭天抢地的,被宁磊泼了一身的刷锅水。
  放火一事,孙有财是主犯,孙老三是从犯。孙有财家树倒猢狲散,孙老三的娘天天和孙有财的娘过不去,闹的人耳边不清净。
  孙有财家和孙老三家赖着酱油作坊的赔偿银子不给,孙家族中也不管。宁澜非要把这事儿闹去官府,他们都记恨着呢。
  宁澜现在只想安安稳稳过自己的日子,不欲与孙家过多纠缠,自己垫了银子补到了作坊帐中。作坊那边他也怕人蓄意报复,每日多安排几个人值班看护。
  ......
  “小黑、小九儿,我们上山摘桃花去,”三月桃花开的时候,宁澜打算做些桃花酿去镇上卖了换钱。
  做桃花酿需得先做酒曲,宁澜的酒曲是用纯中药做的,辣蓼草、丁香、甘草、茯苓、墨旱莲,碾碎后加入到米粉中拌匀,分量多次加入温水,直到米粉能捏成团,然后再搓成大小差不多的小圆子。
  搓好的酒曲胚挨个摆放在干稻草上,曲胚之间要留出空隙。然后均匀的往曲胚上撒一层干面粉,再用稻草盖上。没有老酒曲做引子,曲胚发酵的时间要长很多。
  发酵好的酒曲会长很多白色的绒毛。酒曲须得在 30 度的温度中发酵最适宜,宁澜去年尝试了好几次才成功。
  酒曲密封好能保存一年,下次再做酒曲原来做好的就能当老酒曲用了,有老酒曲新的曲胚只需两三天就能发酵好。
  做桃花酿可以用大米,也可以用糯米。大米做出来的酒酿味道偏酸,糯米偏甜。
  宁澜选择了糯米,糯米提前浸泡几个时辰,桃花瓣在盐水里泡 15 分钟后清洗干净,一半的花瓣和糯米上锅蒸熟,另外一半摊开晾干。
  蒸熟的糯米放至常温,一层糯米一层桃花,最后加入酒曲拌匀,拌的过程中要分量多次加入凉开水,使糯米保持在一个很湿润的状态。
  拌好的糯米倒入坛子中压实,中间留出一个圆洞,密封常温放置 5 天。五天后发酵出来的桃花酿呈淡淡的粉色,花香浓郁,口味清甜。
  若是将桃花酿过滤出来,倒入酒坛,用干稻草谷壳炙过,二次发酵两个月,得出的桃花酒颜色更浓郁,酒味更重。宁澜只炙了两坛。
  花酿没有什么稀奇的,宁澜把他两年前埋的雪水起了,代替凉白开加入到米中,这样酿出来的桃花酿就多了一分清冽。
  头批桃花酿出来,宁澜便去镇上找刘承了。
  “宁澜,这次给哥哥带了什么好定西,”刘承正在酒楼和朋友吃酒,小厮报了,刘承忙下来把宁澜接到楼上了,他知道宁澜无事不会过来的。
  刘记酒楼也是刘家的产业,刘承常在这里和朋友厮混。
  “啧,我们刘家公子何时开始做慈善了,”酒桌上有醉酒的看见刘承和一个衣着朴素的少年同行,忍不住开口嘲弄刘承。
  “滚,吃你的酒吧,”刘承把宁澜带到另一个房间,“莫理他,喝醉了就知道瞎胡说。”
  一个陌生人,宁澜有什么好在意的,倒出一杯桃花酿给刘承,“今日给给你带来样好酒,你先尝尝。”
  “桃花酿啊,这有什么......”刘承接过先闻了,尝了一口就把未出口的话咽了下去,“果然是你,做的桃花酿都比别家的好。”
  宁澜笑笑,刘承看着整日没个正形,其实是个很有成算的,“刚酿好就给你送来了。”
  “嘿嘿,真够意思,这桃花酿你有多少?”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