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小小动员
“既然你们已经知道了,我也就不瞒诸位了。事关机密,我那个衙门里的朋友告诉我也是冒风险的,还往各位不要告诉外人知晓。”晏庭卓首先给这事定了个基调。
众人自然连连答应。
晏庭卓就将跟方大郎说的事情又重新说了一遍,着重强调了新粮种和农具的关联,这次说的更加有煽动性,说的大家都眼冒金光,连方兴文都有些心潮澎湃起来。
有人迫不及待地问:“农具都有什么?锄头、镰刀啥的,都有吗?铁犁也有?”
“都有,犁、耙、锄头、铁锹、镰刀什么的,听说是一整套东西。”
众人的脸上都显出心动的样子。
“那可太好了,现在这个锄头翻地翻又慢又不齐,还累的要死。要是换成铁的,哎。”说这话的人悠然神往。
“要是能弄来开荒刀就更好了。”
开荒刀?这什么东西?回头问问。
有人急吼吼地问:“那能弄来牛吗?”
晏庭卓完全忘记牛的事情,这确实得找杨县令解决。
他故作迟疑道:“这……恐怕不好弄。这样,我先去问问。不过咱们到底有几家要种的,我总得先心里有个数。你们要是跟谁家关系好的,也去问问。到底是一个村的,能帮就帮了。”
“来的肯定是都想种的,要是有牛,还能多几户人家。我估计,咱们村至少有二十户都要种。我们就是没想好到底种多还是种少。”
“晏大郎,你家种几亩?”有人忍不住问了出来。
所有人都在等他回答。
“我打算五亩地都种上。”晏庭卓淡定地说。
“这太冒险了。”方兴文劝了一下。
“是呀,我家可不敢这么种。没种过的东西,万一收成不好,青黄不接的时候会饿死人的。”
晏庭卓没应,反问道:“方叔,你家打算种多少?”
方家人多地也多,见晏庭卓态度坚定,方兴文不由也受到了一丝鼓舞,他想赌一把,便咬了咬牙道:“我家一半种麦子,一半种新粮。”更重要的还是眼馋农具和不知道会不会有的耕牛。
不得不说,他的这个行为确实鼓舞了不少人。但大部分不敢将分得的土地全种,最多就是一半一半的,剩下的种两亩三亩地的都有。这样的人家基本上是人口和劳动力分的过来的。剩下七八户是实在分不出人手,或者实在不敢冒险的。
有一个中年男人突然问道:“你说的找官府借粮,借多少还多少,不会是骗我们的吧?”他看向四周,大声说道:“老汉活了这么久,从未听过有此等官府,不扒一层皮就算好的。你们真的敢信他?”
这话一出,果然有几人脸上出现了犹疑。
“二顺哥说的也不无道理。”
“是啊,晏小子,容我再想想。”
晏庭卓看了他一眼:“以后都是一个村的,抬头不见低头见,我骗你们有什么好处呢?”
刘二顺耿直地道:“如果你也被骗了呢?”
方兴文忍不住站起来道:“晏大郎可是读书人,哪能这么容易被骗?”
晏庭卓可算知道他对自己的滤镜从哪里来了。
他按住方兴文,笑了笑道:“咱们无亲无故,也相识不久,况且我年纪轻轻的,诸位乡亲不信我,也在情理之中。这个事,本身也是自愿的事。我是正好有这个消息,想着能少饿死点人就少饿死点人,这才公之于众。如果心里确实没底,也请自便。”
“那……那我们再想想。”好几个人犹犹豫豫地出声道。
晏庭卓看了看天色,道:“要是早点想好,我就早点去县里找人了。天时不等人,等到天冷了,地也不好种了。”
最后这句话让人下定了决心。七嘴八舌地,事情基本上定了下来。
第七十一章 散财童子
次日天没亮,众人不约而同地跑到晏家,没来的的也带了口信。晏庭卓匆忙去村长家借了纸笔,将数量记了下来,然后在众人的催促下又去了一趟县城。
临走之时,还得到了邻居们的许诺:“地里的事别操心了,剩的这点我们给你弄完!”
“对,保管弄的干干净净!”
“堆肥的事也包在我们身上。”
晏庭卓马不停蹄地走了。这次没有了牛车可蹭,他硬是靠两条腿走到了县城。
县城比前些日子还要热闹些,人们都有了精气神。
到了县衙,杨县令却不在衙门,问也没人告诉。他想了想,干脆先去找锁匠买锁。
两把锁,花了晏庭卓六百多文钱。站在街上,他摸了摸钱袋子,长叹一口气,钱要见底了。
“哎?你不是那谁吗,在这里叹什么气?”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来。
晏庭卓一扭头,正是那一身华服的杨县令。这公子哥不在衙门里办公,却在大街上闲逛。
晏庭卓行了个不伦不类的礼,被丁师爷眼疾手快地虚扶了一下,只听他低声说:“县尊要微服私访,不得暴露身份。”说话间把他拉进了附近的酒楼里。
此时已经到了傍晚,酒楼陆陆续续有客进来,正见到跑堂的殷勤地上了一大罐炖鸡,整个大堂霎时飘起一股浓郁的鸡肉香,晏庭卓的肚子立刻咕噜噜地叫了起来。
他本身就饥肠辘辘,更何况,自从穿越以来,他已经很久很久没吃过肉了。
他情不自禁地看了那个瓦罐一眼,但立刻被丁师爷扯上了楼上的雅间。
哪怕是到了雅间,这股香味都浓郁的难以抵挡。晏庭卓使劲咽了咽口水,从怀里掏出那张写着统计数据的纸,低声将情况说了一遍。
杨县令拿着那张纸,奇道:“你们村四分之三的人家都愿意?你是如何能劝的动这么多人的?”
晏庭卓轻轻一笑道:“我说,这都是小道消息,等闲人不知道的,让他们千万别告诉别人。越不让告诉,传的越快。”
丁师爷恍然大悟,一拍手:“对呀!”
晏庭卓趁机问起了租耕牛的事。
丁师爷收起笑容,沉下脸道:“你不要得寸进尺。”
晏庭卓一脸无辜地说道:“小民没有得寸进尺啊。您想,粮种、耕牛、农具,是不是种地的必需品?我们这些人来安家落户,身上囊空如洗,如果没有官府扶持,确实活不下去啊!”
杨县令拄着脑袋本来在听他说,听到这里,也是一脸不解地看着丁师爷:“本公子觉得他说的也没问题。先生不是说,前朝时流民落户都是免费给房给地给耕牛给农具,那咱们如何还能不如前朝呢!”
丁师爷压着火气,先喊小二上来,吩咐道:“先把他带下去吃饭,他想吃什么吃什么,我不叫你,不得打扰。”
晏庭卓知道,这是要支开自己来,痛痛快快地下了楼,直接点了一整只炖鸡,又叫了几个饼子,煎熬地等着上菜。
丁师爷见他走了,才瞪了杨县令一眼,低声道:“魏朝国库还在魏帝手中,即便是想要安抚民众,也得先把钱拿到手不是?”
杨县令想了想道:“那我先——”
丁师爷低声求道:“您先闭嘴吧少爷!”
杨县令嘟嘟囔囔地说道:“我先垫上也不行吗?到时候再还我呗。我干啥啥不成,也就有钱罢了。说不定,上面就是想让我当散财童子来了,你还一直拦着不让我花。”
说完这句话,两个人都安静了。
第七十二章 连吃带拿
丁师爷同杨县令大眼瞪小眼。他突然意识到,他家这个傻少爷似乎无意中说出了真相。孟家、张家、陆家被指派出去的也都是这种只会吃喝玩乐的纨绔。但承诺的可是三年后回去升官,难不成真的只是让他们在外地走个过场?这分明就是图的少爷们背后的金山呐……
他古怪地看了傻少爷一眼。杨县令看他的态度也反应过来自己似乎说出了某种真相,不禁洋洋得意起来。
丁师爷想明白了之后,一下子没有了心理负担:“我这就写信跟老爷说一声,再送些钱过来。你花的越多,上面越高兴,老爷的官就越大,尽情花!”
杨县令高兴地笑了起来,丁师爷忍不住也露出笑容。
丁师爷叫小二上来一问,听说那乡下来的小子还在吃,也觉得饿了,点了一桌子菜,边吃边同杨县令商量了一下后续的事宜。
晏庭卓没管楼上那主仆二人私下里悄悄说什么。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吃肉。很多年不曾吃过肉,突然闻到味道,彻底勾起了他的馋虫。
放炖鸡的瓦罐一端上来,看到上面浮着金黄色泽的油珠,他嘴里立刻不由自主地开始分泌口水。不为别的,太缺油水了!
先舀一勺鸡汤到碗里,洒一丢丢葱花,喝到嘴里暖暖肚。
“鲜!太鲜了!太香了”
他急不可耐地用筷子扯下一条鸡腿。鸡肉已经被炖的软烂,稍微用点力,肉便散开了,浓香扑鼻。用筷子吃费事儿,他干脆丢下筷子,直接上手。
很快,两个鸡腿进肚,饿得发昏的脑子也有了一丝清醒。
“小二哥,饼子能上了不?”
小二站在旁边被他的吃相吓了一跳,此刻听到他吩咐,这才匆匆去后厨催问。
在此期间,晏庭卓又干了一碗汤!
“客官,您的饼子,请慢用。”
转瞬间,一个饼子下肚。
又其他客人喊小二过去。过了一会儿,小二再过来看时,只见五个饼子已经去了三个,一整只鸡几乎成了个骨架,一罐子汤也只剩半罐。而这个客官竟然还在吃!
晏庭卓没什么别的心思,他只是饿了太久了,太馋了,看到食物就想让它进肚。而半大小子正是最能吃的时候,即便是吃了这么多,也是刚刚感受到不饿,他觉得,自己还能再干掉五个饼,于是找小二又端来五个。
最后,还是因为丁师爷的传唤,他才恋恋不舍地喝完最后一碗汤,揣着剩下的三个饼子上了楼。
这次就是讲正事的时候了。
两人应该是商量好了,这次无比的大方,要什么都同意,唯一的要求就是好好种地,收成必须达标。
晏庭卓此次收获颇丰,回去也能对邻里乡亲交差,脸上的笑容都真挚了许多。
杨县令二人吃惯了佳肴美馔,对这乡下县城的吃食有些看不上眼,桌上还剩了大半。
晏庭卓忍了片刻道:“县尊,这些我能打包带走吗?”
丁师爷看他的眼神瞬间变成了“你小子真行,连吃带拿!”
晏庭卓没有半分不好意思,他笑着道:“小民饿久了,实在是不敢糟蹋粮食。”
杨县令同情地看着他:“你拿你拿。不够再点。”
第七十三章 开始种地
三人拜别了之后,晏庭卓见太阳西沉,此时回去,到家肯定是半夜了。他决定去找找老同事袁康安,在他家蹭一晚上,明天再回去。
所幸县城不算大,打听个人也容易。晏庭卓在袁康安家门口等了没多久,就看到对方步履匆匆地赶过来。
“哎呀,老弟,我就打算等你来了把东西给你!”袁康安擦着汗,晃着手里的一沓纸。
晏庭卓笑着道:“我叫您叔,您叫我老弟,这辈分岂不是乱了?”
袁康安哈哈大笑:“当初在郡城,如果不是你先发现我晕倒在地,说不定当时我就没命了。你可是我救命恩人呐!兄弟相称我还觉得委屈你了呢!”
晏庭卓赶紧摆手道:“可别说这话了。当时谁看了都会搭把手。”
袁康安将手里地纸递给他道:“就这么定了,咱兄弟俩就别客气来客气去了。你瞧瞧这个。”
晏庭卓接过来一翻,惊喜地道:“土豆种植?哎呀,还有红薯。老天,袁大哥,你真是帮了我大忙了!”
袁康安哈哈一笑:“你上次来,我就想着你用得上,这两天找人问了问,就赶紧记下来了。你看看,得用不得用?”
晏庭卓感激道:“何止得用?可谓是雪中送炭了!”
袁康安推着他往屋里走:“别在外头说话了,进屋坐。今天天色已晚,老弟呀,你就在为兄家凑合一晚如何?”
晏庭卓笑着道:“实不相瞒,我正有此意。”
两个人哈哈大笑,进了家门。
他在袁家跟袁康安言笑晏晏,村里人却因为他一夜未归焦心不已。
有的甚至偷偷跑到村长家打听消息。
“您说,会不会是晏小子被骗了,或者,得罪衙门里的人,被抓起来了?”
老村长心里也有这个疑虑,但是他没有对外表现出来,反而说道:“老夫也面见过杨县令,那是个极好说话的人,不会随意抓人的。你们且放宽心。”
“哎,我就是有些后悔,晏小子也不知道靠不靠谱。唉!”
劝走了一个又一个村民,老村长自己愁地直叹气。再好说话,那也是个官儿啊!晏大郎啊晏大郎,你跑哪里去了啊!老村长愁的彻夜未眠。
次日上午,晏庭卓在众人的翘首以盼中回到了村里。回来的不仅是他一个人,而是一个车队!袁康安办事稳妥,一大早就去衙门清点了相关物事,直接连东西带人一起送回村子了。
除了两大车土豆之外,还有农具二十套,耕牛十头,以及盖了官府大印的“租借合同”。
看到眨巴着大眼睛的耕牛,全村都沸腾了!
哪怕随行衙役冷着脸道:“这是县令自掏腰包免费借的,用完要还”,都没有打消村民的热情。
这可是耕牛啊!
昨日那个怀疑他是骗子的刘二顺特意过来拍了拍晏庭卓的肩膀:“晏小子,有本事!昨日是叔没见识说话不中听,你可千万别往心里去。”
晏庭卓笑着摇了摇头。
随行的还有户房的一个小吏,他当众宣读了这个租借合同,并一一解释了大家的疑问,还给村里发了一份简易的种植手册,虽然只有薄薄的两页纸,也比闭着眼睛瞎种要强多了。
19/77 首页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