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他们在宝桐村过的第一个年,虽然简陋无比,一只鸡拆成了三个菜,但依然是三个人心中最值得纪念的一年,在后面的岁月中也让人时时回味。
在这里的习俗中,除夕是一定要剩菜的,预示着来年会有盈余。
三人无事可做,唐子帧提议:背书吧!
阿井立刻苦了一张脸,将晏庭卓逗笑了。
他对阿井说:出去玩吧。
阿井悄悄地看了唐子帧一眼,在晏庭卓的示意下,蹦蹦跳跳地跑了出去。
在这个村里,阿井的小伙伴可比唐子帧多多了。
唐子帧有些不满:“这样怎么考得上啊……”
晏庭卓为阿井说好话:“除夕,一年只有一次,让他去玩吧,别在家呆傻了。再说,我不是陪着你吗?”
唐子帧眨了眨眼睛,突然不吭声了。
但两个人枯坐也没什么意思。
晏庭卓突发奇想:要不你给我讲讲前朝的历史?
这下,唐子帧总算来了兴致,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这一讲,就讲了一个多时辰,两个人都累了。
今天晚上,大家都要守岁。平时睡的早的人属实有点扛不住。
唐子帧打着哈欠扛着不肯睡。
阿井也早从外面回来,从活蹦乱跳变得昏昏欲睡。
“哎?下雪了!”晏庭卓耳力比两个孩子灵了不少,他似乎听到了雪花扑簌簌落下的声音。
三人一起走到院中。
旧雪未融,新雪已落,天地间有种静谧而热烈的美。
每个人都默不作声地看着这一切,心中却涌动着同样的感动。
第一百一十三章 第一个春节
呼吸着外面的清冷的空气,大家脑中的睡意瞬间被赶走,神思都变得清明起来。
不知道谁家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响声,是细竹在火中爆开的声音。
“到时辰了?那咱们也点爆竹!”晏庭卓吩咐着,随即在院子里点燃了一个火堆。
他们在院子里点燃着竹筒,听着竹子在火中爆开的声音,就这么迎来了新的一年。
晏庭卓走进屋里,掏出准备好的两个红包分别给了两个孩子,在爆竹声中,他的祝福依然清晰可闻:“愿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唐子帧呆呆地接过红包,看着对方在火光中的面容,心中涌起一种陌生的情绪。
“你为什么要对我这么好啊?”他情不自禁地问道。
晏庭卓的回答一如往昔:“因为我是个好人。”
唐子帧:“……”
大年初一,三个人都起的很早。晏庭卓纯粹是生物钟的作用,唐子帧则坚信大年初一睡懒觉会让来年变得不安稳。
他们没有需要拜年的长辈,去邻里家走动又有点太早,因此三人难得能有一段彻底空出来的闲暇。
奶猫们活蹦乱跳,在屋子里追逐打闹。猫妈妈阿花则慵懒地窝在阿井怀里,眼睛半睁不睁地关注着猫崽子们。
阿井搂着阿花,看起来是在盯着乱窜的奶猫们,实则眼神发直,看起来一副都快睡着的样子。
唐子帧安安静静地坐在一旁,手拿一本书,聚精会神地看着,并不怎么受干扰。
晏庭卓忙惯了实在是有点闲不住,他看家里还有泡好的黄豆,干脆起身炒点黄豆当零嘴。
他刚忙活完,方兴文带着方大郎敲门走了进来。
大家互相拜了年,才依次坐下。
晏庭卓将炒黄豆端了上来,方兴文捏了两粒送到嘴里,脸上闪过一丝惊艳。
他又捏了两粒品了品,跟晏庭卓寒暄了几句,这才进入正题:“我家这个大郎,实在是不懂事,学了你的手艺,却连个师傅都不拜,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实在是我教子无方,今日特来跟你赔罪。”
晏庭卓差点喷了,这帽子扣的太大,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于是他只能摆摆手解释道:“严重了严重了!不拜师呢,也是我的意思。我这个手艺,自家吃吃还成,拿出去开店那是肯定不够格的,也不想耽搁你家大郎。”
方兴文可不是这么认为。在他的认知里,做菜也是一门顶顶重要的手艺,非亲非故的,哪里能白教你?自家占了这种便宜,说出去都要被人戳脊梁骨。
晏庭卓无奈地又搬出来“需要帮忙”那套说辞,谁知在方兴文这里却不顶用。
最后到底是拗不过方家父子,晏庭卓便这么半推半就地收了个徒弟。
他觉得自己这种半吊子水平,实在是怕耽误人家,心中颇有些顾虑。
然而,方家人却十分高兴,还专门设了个小小的拜师宴,两家人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
于是晏庭卓在方家徒然涨了一辈,连带着唐子帧和阿井都成了方大郎的叔叔辈。
既然名分已定,晏庭卓打算给方大郎一个见面礼:一口大铁锅。同时,把豆芽的生意转给他。
一方面,他确实分身乏术,一方面,不给点什么,他总觉得愧对徒弟那一跪。
晏庭卓把自己的打算一说,方大郎惊了,连连拒绝:“我听说,在外面学徒,都是要免费给师傅打好几年杂的,怎么如今还反过来了?我可不敢要您的东西。您缺人,吩咐徒儿一声就是了。”
晏庭卓又不是周扒皮,方家人还都是厚道人家,对他也有诸多帮助,占了师傅的名头,就没必要占徒弟这种便宜。
唐子帧围观了全程,悠悠叹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你们这却是反过来了,真是奇怪。”
晏庭卓笑道:“我怎么没得利呢?我得到了空余的时间。毕竟时间就是金钱。”
唐子帧只觉得他在胡说八道。
双方拉锯到最后,达成共识:豆芽生意转给方家,第一年分给晏庭卓一成的利。
晏庭卓手把手地从发豆芽教起,又带着方大郎去见了几个老客户认了认门,还承诺将驴车在空闲之时免费借出,都让方家人感激不已,这是后话。
过年最重要的还是走亲访友,吃吃喝喝。
晏庭卓重要的亲朋除了金泉寺的的僧人们,就只有袁康安需要走动。
初一初二的两天,他带着两个孩子满村乱窜。初三去了玉仲那边玩乐一天,回来时才知道袁康安携妇前来,在晏家扑了个空。
晏庭卓心里过意不去,初四一大早就带着年礼去了县城,受到袁氏夫妇的热情款待。
期间,袁康安又提起寻找先生的事情,但依然没有合适的人选。
袁康安心中过意不去,只能亲自上手指点,更多的是说的考试的规矩等比较实用的信息,双方也算是尽兴而归。
初五这天,他们就不打算出门了。
从半夜子时开始,家家户户就陆陆续续地响起了爆竹声,意思是既要送穷神,还要迎财神。
晏家三个人都入乡随俗,他们又一次燃起了火堆,听了一阵爆竹响。
同时,晏家的香案又摆了起来,这是唐子帧的要求。听他的意思是年前把祖宗接回来了,如今得把祖宗送走。晏庭卓嘴角直抽抽,但也遂了他的意,对他来说,磕个头也不会少块肉。
祭拜完毕,三人才带着困意入眠。
醒来之后,就是正经的正月初五了。这一天,他们都呆在家里,没有再乱跑。
晏庭卓又包了一顿饺子,算是有始有终。
全部忙完之后,他迫不及待地拍了拍手:“破五之后,百无禁忌!家里乱糟糟的,总算能收拾收拾了。”前几天,碍于所谓的年俗,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地也不能扫,晏庭卓已经快要忍无可忍。
从这天开始,年算是过完。无论是双田镇,还是谷泰县县城,各种店铺都陆续在这天开业。这天,方大郎开始跟着晏庭卓去镇上,开始他豆芽生意的第一站。
散客们影响不大,几个开食肆的老客才是重点。不过他们见这豆芽质量没什么变化,对换了送货人也没有什么意见,通通接受良好。
忙完这一波回到家,方兴文特意给晏家送来了一条大鱼。
见方大郎也在,晏庭卓干脆就地取材,教他做了个地锅鱼,里面放了些冻豆腐,豆腐吸饱了了酱汁,吃起来酱香十足,十分入味。
这鱼大的足够两家人吃,贴饼子获得了所有人的一致好评。方家人吃的喜不自胜,觉得这师傅拜的很对,他是真的肯教啊!
吃完鱼,送走方家人,晏庭卓打算歇一歇,却见唐子帧坐在一旁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
“你怎么了?谁又惹你了?”
唐子帧抬了抬眼皮道:“没有谁。”
晏庭卓坐下来,耐心地说道:“八郎,你心里有话,你要说出来,不能让别人猜。猜对了,固然是皆大欢喜,猜错了,却会有不必要的误会。何必呢?”
唐子帧抿了抿嘴道:“我见你最近一直在忙各种杂务,书也不读了,是不想考试了吗?”
晏庭卓想起这些天唐子帧手不释卷的样子,不由得有些心虚。
这些天,借着过年的名头,他确实在心里给自己放了个假,不得不说,唐子帧对此还是极为敏锐的。
他连忙正色道:“从今日起我就埋头苦读。”
唐老师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三个人又重新进入了备考状态。
唐子帧提出,晏庭卓乱用典故的毛病源自于他书读的少,尤其是史书。于是晏庭卓开始恶补历史,阿井则主攻练字。
晏庭卓前世是计算机专业,纯纯理工科,对他来说,搞这种高强度的阅读和背诵,实在是磨人,文章也写的生无可恋。
万幸,他的内芯是个成年人,多年的应试教育让他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又总结出一套模板,再加上他本人极高的执行能力,总算让那文章从“不堪入目”变得“倒也能看”,算是把自己从学得生无可恋的情绪中拯救了出来。
唐子帧对这种抄近道的做法颇有微词,但看起来确实有效,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到了正月十四那日,晏庭卓想起来袁康安初四那天提到的花灯节,临睡前,他问两个孩子:“听说正月十五县城里要闹花灯,十分热闹,而且会解除宵禁,咱们也去好好玩玩,怎么样?”
唐子帧翻身看了他一眼,无奈地摆出一副“你怎么又这样”的表情。
晏庭卓却觉得学习也要张弛有度,劳逸结合。阿井明显十分期待,根本不用劝。唐子帧最后根本拗不过,况且他也有一些好奇,最后还是答应了一起去。
想到花灯要到晚上才好看,这天,三人并没有出发太早,这次是晏庭卓赶车。
县城里跟上次来的时候比比,又有了一些变化。最大的变化是——人变多了。许多人还没有从过年的热闹中回过神来,此刻脸上还带着那种满足的笑容,这让整个县城都焕发出一种勃勃生机。
唐子帧掀起帘子往外看,突然看到一个有点熟悉的背影。没等他看清,那身影就不见了。
又听晏庭卓说:“咱们先逛逛,找个地方吃点东西,再去袁大哥家。”于是将方才的事放到了脑后。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不一样的元宵节
不过是过了个年,街上就多了几家新开的店铺,甚至还有一家是胭脂水粉的铺子。
不过他们对这些都不太感兴趣,匆匆瞄了一眼,先去了玉山的粮油铺子。
阿井突然疑惑地问:“咦?这不是上次看不起我们那家鞋履铺子吗?这么快就转手了啊。”
晏庭卓一看,也乐了。巧了么不是?
他抬头看了看招牌——三两油铺。这名字起的促狭。
玉山正好在里面忙活,还介绍了自己的夫郎给大家认识。
晏庭卓笑着道:“我们就是来认认门,一会儿晚点就去看花灯了。”
玉山一脸惋惜道:“玉仲哭着喊着要来我没让他来。早知道你们在,我就让他过来了。”
接着问三人晚上如何安排。
晏庭卓道:“我们反正赶了车来的,看完花灯再赶车回去呗。”
玉山将眼睛一翻:“大晚上的,瞎折腾什么。”他指了指后院道:“我们这后院能住人的。晚上赶路也不安全,你们干脆别回去了,就住我这里。”
晏庭卓也觉得没必要客气,便应了。还顺便把驴车停在了后院,自己带着两个少年溜溜达达地往城内走。
谷泰县并不十分大,走到县城最繁华的区域也不过花了小半个时辰。
他们早已经打听过,花灯会最热闹的一段路就在玉河边。玉河,正是穿越县城的一条大河。
此时还是下午,天还是亮的,但已经有机灵的小贩在河边摆起了摊。
摊主笑眯眯地招呼生意:“客官,芝麻馅儿的元宵,香香甜甜,团团圆圆,吃一碗暖暖身子不?”
晏庭卓还真的觉得饿了,一碗也就六个,也就能塞个牙缝。他干脆叫了三碗,招呼两个孩子坐下。
唐子帧不习惯在小摊上吃饭,但他还是咬咬牙坐了下来。
很快,汤圆煮好端了上来。
煮好的圆子白白胖胖的浮在碗里,散发出诱人的气息。
他咬了一口,果真又香又甜,还稍微有些烫嘴,在这冬日里吃上一口,从里到外别提多熨贴了。
晏庭卓先吃完,等孩子们吃的间隙问了问摊主摆摊的事情,发现这边也没什么人管。
难得有这么热闹的时候,似乎也是官府刻意放纵。
他心中若有所思。
唐子帧吃了四个就不敢再吃,他怕不消化。晏庭卓直接将剩下的全部包圆。
然而他还没吃饱。
这里要是有个美食街就好了——这个念头突然闯入他的脑海。
然后他忽然想起一件忘却许久的事:他找铁匠打的炸锅和炉子,忘了取!
花灯有什么好看的,还是挣钱更重要啊!
他跟唐子帧两人说了一声,匆匆忙忙地往铁匠铺跑去。
唐子帧傻眼片刻,只好在后面大喊:“那我先去书铺了!!!”
“好——”晏庭卓高声应了一声。
阿井在后面欲言又止:他不想去书铺,他想看花灯。
晏庭卓不知道两个小孩在想什么,在阿井纠结的时候,他已经跑到铁匠铺。铁匠一见他,长出一口气:“您可算是来了!我还以为你出了什么事,这么久了还不来拿。”
34/77 首页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3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