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种田)小户人家(穿越重生)——芦花浅水

时间:2024-04-10 09:20:39  作者:芦花浅水
  他笑着对唐子帧说:“你不谢谢我?”
  唐子帧瞥了他一眼,淡淡地道:“多谢。”
  晏庭卓想了半天没有想明白,忍不住问道:“你到底在别扭什么?”
  唐子帧正要开口回答,却见方家二郎往这边狂奔,边跑边气喘吁吁地喊道:“唐秀才,晏叔,文夫子出事了!”
  两人都吃了一惊,跟着他快走了几步,问道:“怎么回事?”
  方二郎结结巴巴地道:“在、在山上摔了。”
  晏庭卓心中一紧。
  老人家骨头脆,是摔不得的。即便是在医疗条件还不错的现代,很多老人都是摔倒之后不久离世,更不用说古代这种医疗不怎么发达的世界。
  晏庭卓连忙发足狂奔,唐子帧哪里跑得动,他走快了都脸色发白,只能眼睁睁看着两人跑远。
  此时他哪里还有什么心思监工,只能喊了之前那人,名唤叶老六的,让他帮忙看着,自己匆匆往晏家小院走去。
  晏庭卓已经跑到了山脚下,老远就听到文先生中气十足的笑声。
  他默默地松了口气,往前看去。只见一群人护送老佛爷似的护送着文先生,老爷子趴在一个汉子的背上,还跟周围人说说笑笑,看起来十分精神。
  那汉子也是个熟人。正是当时唐子帧落水时救的那小孩的双亲之一,叶永福。
  晏庭卓跑上去要接人,叶永福憨憨一笑道:“还是我背吧,别沾你一身泥。”
  晏庭卓定睛一看,可不是嘛。
  老爷子屁股上还在滴泥水,也不知道是在哪里跌倒的。
  那算了。
  一行人陪着老爷子回到晏家,老爷子等人走光了,才痛呼出声:“唉哟,晏小子,你帮我看看,老夫尾巴疼!”
  晏庭卓帮他把滴着泥水的衣服脱了,借着大亮的天光帮他检查了一下,能看到摔到的皮肤有些青紫,其它地方倒是没有什么明显的外伤。
  又听老爷子说,自己是没站稳摔在草坡上,后来出溜下去到了一个泥坑里才成这样,他总算长出了一口气。
  至于“尾巴疼”,可能是摔到了尾椎骨,说不定是骨裂了。
  老爷子边哎呦边指挥阿井:“把我在山上采的那篮子蘑菇给晏小子看看!晚上咱们吃个小鸡炖蘑菇!”
  晏庭卓也是没脾气了,都什么时候了还惦记小鸡炖蘑菇。
  但他对师长又不好说什么重话,只能哄:“我陪您到镇上看看大夫,那大夫医术很好的!”
  文老爷子死活不愿。
  晏庭卓让唐子帧陪着,自己套了驴车出去,很快把在镇上的老大夫带回了家。
  老爷子要面子,在自家人面前才肯放飞自我。
  在徐大夫面前,那叫一个乖巧。
  徐大夫检查过后发现他是摔伤加上脚扭了,万幸没有骨折,内脏也没有伤到。他留了点跌打损伤的药,至于尾椎骨,则是叮嘱他们热敷一下减轻疼痛。
  晏庭卓顺便多问了一句:“吃的上面可有什么忌口吗?”
  徐大夫道:“清淡些吧!小鸡炖蘑菇就先别吃了。”
  文老爷子悻悻地看着晏庭卓。
  送完徐大夫回来,晏庭卓打算弄点豆制品给老爷子吃。这里没有骨质疏松的概念,但缺钙是常事,正好吃点豆制品补补钙。
  文老爷子见状不满地道:“老夫是病人,没有小鸡炖蘑菇就罢了,你给老夫吃青菜豆腐!”
  晏庭卓好声好气地道:“我们不是陪着您吃的吗?蘑菇我拿去晒了,等您伤好了,咱们再吃小鸡炖蘑菇!”
  大家正吃着,有人过来敲门,边敲门边喊:“晏大郎,有马车过来了,不止一辆,是来你家的!”
  马车?车队?
  晏庭卓叮嘱了一句“你们先吃”,拽着唐子帧一起起身出门相迎。
  晏庭卓边往村口走边想,有马车的能是谁?他认识的人,可都没有这个财力。
  很快马车来到几人面前。
  车门一打开,一股暖烘烘的香气就溢了出来。再抬头一看,晏庭卓真的要被闪瞎眼了——小小的马车外面倒低调,里面却镶金嵌玉,极其奢华!
  里面坐了个气度高华的公子,和一个中年人。
  那公子一开口就漏了气:“唉哟,这路也太破了,颠的本官浑身疼。”不是杨县令是谁?
  中年人也是个熟人,正是丁师爷。
  丁师爷先揉了揉腰,跳下马车,又扶了杨县令下车,两人在车下站定。
  晏庭卓悄声在唐子帧耳边说了两人身份,然后两人一起上前见礼。
  附近的村民正在乐呵呵的围观,一听说这是杨县令,纷纷傻眼,扑通扑通跪了一地跟杨县令行礼。嘴里喊什么的都有——
  “叩见青天大老爷!”
  “见过县令大人!”
  “草民给大老爷磕头!”
  杨县令一高兴,从怀里掏出一个荷包,抓了一把什么东西,天女散花般的往众人身上一扔,嘴里喊着“免礼免礼”。
  晏庭卓只觉得眼前金光一闪,一颗金花生落入怀中。
  散财童子,名不虚传。
  村民们磕头磕地更加起劲。
  杨县令却不理他们了,只看着唐子帧,一脸惊奇地问:“你是唐案首?我竟不知道你有这般精致的好相貌!等你以后考到殿试,肯定能当个探花郎!”
  丁师爷在旁边咳咳两声。
  杨县令立刻改口道:“呃,肯定能当个状元郎!”
  唐子帧也不知道一县父母官竟然如此跳脱,只能礼节性地谢过杨县令。
  这时丁师爷开口道:“唐秀才,晏童生,听闻文先生住你家,我们杨县令特来拜访,烦请二位带个路。”
  晏庭卓应了。如此几个人一动,后面几辆马车也跟着动了起来。
  等马车走过去,跪拜的人才慢慢抬头。
  一堆人急不可耐地看向怀里的东西。
  “金……金子!是金子!”一村民不可思议地喊道。
  “我也有,我有好几个!”
  “我捡到两个,你们捡到几个?”
  “我三个。”
  “四个,四个,哈哈哈我发财了!”
  “我就一个……”
  “早知道我也跪近一点了,我一个都没捡到啊……”说话的人追悔莫及。
  但大家不约而同地得出来一个结论:县令真是财大气粗啊。
  阿井刚服侍着文夫子吃完饭,杨县令和丁师爷已经走到了晏家。
  杨县令眼尖,看到碗里的青菜豆腐,失声问:“你们竟然清贫至此,只能给文先生吃这个?”
  他一拍大腿感慨道:“早知道农民日子艰难,不想竟如此艰难。文夫子,您上次说没学生,等院试考完,不就能出几个秀才了吗?县学如今也筹备的差不多了。您还是同我去县城里吧,这里太苦了。”
  文先生到底是有些书生意气,一想到在新朝做官就浑身不得劲,对“二臣”的名声有些介意。
  再者,他这些日子在这里住的怡然自得,还难得感受到了天伦之乐,因此以“受伤需要弟子服侍为由”再次婉拒了杨县令的邀请。
  杨县令悻悻地让人留下东西离开。
  丁师爷安慰他:“古人尚有三顾茅庐之说,这次不成也不必气馁。”
  杨县令听到这句话,他突然想到什么,自己乐呵呵地笑了起来。
  丁师爷奇怪地问:“这么快想到办法了?”
  杨县令自信满满地道:“是啊,不是您教我的吗?三顾茅庐啊!我才来了一次,再来两次就妥了!”
  丁师爷:“……”
  表兄啊表兄,你英明一世,就亏在子嗣上了!瞧瞧你生的好儿子!丁师爷在内心暗暗腹诽。
  过了两日,杨县令又来了。
  他大手一挥:“将后面车上的东西搬过来!”
  几个人陆续抬着几个大箱子走进屋内。
  就在众人以为他又要砸钱时,他伸手将盖子一掀,满满一箱子书!
  杨县令得意洋洋地说道:“这样的书我带了两车过来,夫子您慢慢看,我下回再来!”
  说着竟就这么走了。留下一院子的人懵逼不已。
  晏庭卓从地里回来,看到这满屋子的书,忍不住啼笑皆非。
  不过,这确实是搔到了文先生的痒处。晏庭卓觉得,文先生已经动摇了。不过,他连拜师礼都没有行过,并不是文先生的正经弟子,只是捎带着教一教,这种事情,他也没有插嘴的余地。
  更重要的是,唐家的房子得抓紧时间建了,因为再过不久就要抢收小麦,压根召集不到这么多人手。
 
 
第一百二十一章 麦收季
  在晏家好吃好喝的招呼下,所有盖房的人都干劲十足,唐家的房子终于盖到了尾声。
  晏庭卓之前还去帮了忙——屋子里的大梁,是他亲自上的。
  房屋的主体部分基本上完工,就差青砖铺地,装好门窗,粉刷墙壁。
  这些都弄好之后,就是请人打家具了。
  木匠是村长找人介绍的邻村的人。
  屋子建好之后,唐子帧特意算了个宜入宅的良辰吉日,打算搬家。
  晏家的房子是在全村人的见证下盖起来的,搬家暖房的事,唐子帧也没有十分吝啬,出钱让大家吃了个痛快。
  如此,晏庭卓总算是了了一桩心愿。
  但是人搬走了之后,他心里却总有种老大的别扭 。
  唐子帧这个人,平时不声不响的,没想到他竟然这么有存在感。人没在屋里,总觉得少了许多啥似的。
  可能是因为阿井动不动就往那边跑,晏家现在冷清起来,总给他一种孤家寡人的错觉。
  不过他很快就没有什么心思伤春悲秋,因为村里已经开始为抢收麦子做准备了。
  老村长傍晚时分来到晏家,不为别的,就是想找晏庭卓出力气。
  “眼下就快到芒种了,咱们村里还没有晒谷场。老朽想着,晏大郎你在我们村年轻人里也十分有威望,不知道能否带这个头?”老村长姿态放得很低。他知道读书人的清高,但见晏庭卓依然勤劳下地耕种,才敢过来试探着问一问。
  晏庭卓没有种麦子,但这这种时候他如果袖手旁观,以后再宝桐村也难做人。于是他痛快地应了下来,叫上方大郎和弄火炕、造房子时认识的人,这样熟人再叫熟人,一下子来了二十多个大小伙。
  不知道老村长在哪里弄了几个大大的石碾子,已经在选好的巨大平地边上等着他们。
  如今没有水泥,他们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将地弄平。石碾子在平地上来回滚动,将土地一遍一遍地压实,忙活了整整一天,才将这块地压的平整又瓷实。这就是他们要用的晒谷场了。
  以防万一,篾匠还专门做了许多席子,争取万无一失。
  这天晏庭卓刚到地头,方兴文来找他,提到村里有不少老弱病残,想着是不是能请晏庭卓也一起搭把手。
  晏庭卓正奇怪,为什么是他来提,而不是村长。继而想到村长家是老弱病残占了三样,真提了就有徇私之嫌,才恍然大悟:可能是村长给了暗示。
  晏庭卓答应了,专门在一个大家都在的时候提了提这个事。
  大多数人家不像晏家这么有底气,全部种的新粮。他们种惯了麦子,也愿意以麦子为生。勤快的人家更是在自家人头范围内又开了不少荒地,加起来六七十亩。
  这是无比巨大的工作量。
  抢收是要看天时的,如果下雨,粮食一发霉,那就等于是毁了,一整季白干。
  所以对于这个提议,基本上大家都没什么意见。
  不过这种事情不是随便想想口头应下就行。他得先统计一下需要帮忙的人的情况,和能帮上忙的人有多少。
  村长暗暗地给了他一个感激的眼神。
  老村长虽然有点自己的小心思,但大面上是不虚的。
  他已经提前把各家各户的情况摸了个透,对哪家需要帮忙的,心里也多少有个数。
  他主动提出:“不能让出力气的人白干,我提议用粮食换!”
  这个大家基本上也没什么意见。大家伙围在一起,商量了一下用多少粮食换多少人力的事,一直商量到月上树梢才各回各家。
  转眼间过了立夏,在众人的翘首以盼下,麦子终于黄了,宝桐村进入了抢收季。
  晏庭卓力气大又肯干,早就被很多人盯上。但他自己则更倾向于先帮老弱病残。
  天微微亮,宝桐村的村民就往地头走去。今天是他们割麦子的日子,家家户户都紧张又兴奋,连小孩都蒯了个篮子跟在大人屁股后面捡麦穗。
  说起来也奇怪,自从新帝登基,老天爷都安生了不少,比起往年又是干旱又是洪涝的,今年可谓是风调雨顺,俨然就是个丰收年。
  不管村里人心里如何嘀咕,晏庭卓先选的就是村长家。
  村长带着小孙子也早早地下了地,老头子一开始还想推辞,晏庭卓却道:“人人都知道咱们两家熟,况且你家一老一小,干活本来就比不得别人,谁能说闲话?”
  老村长想了想,扭扭捏捏地接受了他的好意。
  老村长也是个勤快人,他一个老人家竟然还种了五亩地。
  晏庭卓弯着腰在农田里苦干,他很多年没有割过麦子,一开始镰刀都用的不顺手。但割了片刻就找回了手感,一下子速度快了不少。
  老村长看他干活下力气的样子,抹了抹眼睛,也开始埋头干了起来。
  他的小孙子虎崽跟在后面拾麦穗,不一会儿就攒了一篮子往家送。
  村长远远地叮嘱孙子:“你渴了喝桶里的水,别往井边去!”
  虎崽机灵,回来的时候带了两个竹筒的水,往自家爷爷和晏庭卓眼前一送。
  晏庭卓十分意外,但也高兴地很。现在的孩子真的懂事早啊!他感慨道。
  在三个人的一起努力下,村长家的麦子在傍晚时全部收割完毕,都堆在田埂边上。
  老头子累的不轻,坐在田埂上直捶腰。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