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扶持”就很灵性,说明谢令月根本就未曾将如今如日中天的荣王与贵妃放在眼中。
既然明了狼崽子的意图与目的,而自己又明了对狼崽子的心意与情意,陆寒尘怎还舍得他浪费那般多的心力与人力。
“太子是储君,不可能离开京都;荣王年幼,亦不可前往封地···不若我与陛下说一声,放其他四位成年皇子前往封地就藩。”
包括蜀王李昭辰。
如此,京都只有太子与荣王,废太子之后,有他这个九千岁扶持,荣王登基亦不会是登天之难。
而谢令月也不必谋划那些,平白浪费人力物力。
桃花眸讶异看向怀中人,谢令月倒不会这时愚蠢问出这人真舍得蜀王;两人刚刚才互通心意,提那些晦气玩意儿糟心。
但不妨碍他心里怀疑,这人还真舍得?
不论这人是不是真舍得,在谢令月看来,蜀王可不能离开京都;别人不知,谢令月可是知道蜀王与白清涟是有主角光环的。
大宣的藩王权限是历朝历代之最,放一个有主角光环的人去就藩,万一出现如华夏明史上的靖难之役,那不是平添麻烦么。
再则,四位成年皇子都去就藩,只留下太子一个正值壮年的储君留在京都,景昌帝怕不是立时就能发作,太子怕是会落得比原剧情更凄惨的结局。
谢令月是能谋算人心,可太子也不曾对谢家与他做过什么;最多便是暗中给陆寒尘使了些绊子,甚至谋划拉下这位九千岁。
可这才是人之常情,堂堂储君竟是不如一个阉宦,换谁也想整倒九千岁;更何况身为储君,他难道想登基之后成为九千岁的傀儡么,谁能甘愿。
索性太子如今还未做出伤害陆寒尘之事,谢令月自然分得清是非,怎么可能谋算这位入死局。
一切都凭大家的能耐。
“蜀王必须留在京都,借口都是现成的,亲王大婚总是需要多些时日。”谢令月肯定道。
这回是陆寒尘讶异。
别以为他不知道,狼崽子其实极为厌恶蜀王与白清涟二人,现在能把碍眼之人赶离京都,还断绝他争储的机会,为何他竟是不愿了,难道不是应该击掌相庆?
先与他说了自己对于太子结局的猜测,谢令月才委婉提到蜀王,却不能说主角光环这些陆寒尘不知道也不懂的。
简单说了他了解到的蜀王暗中的拥护者,这些是陆寒尘都不知道的;之所以谢令月会给毫不留情给谢七与谢十一布置下直接杀人的任务,就是他记得的原剧情中,这些官员都是置人命与百姓无关的贪腐蛀虫。
唯一的区别就是太子那边的三个人,太子与杨诤都对他们的行径毫不知情,否则也不可能在原剧情中被陆寒尘打了个措手不及;杀这三个人,一是提醒太子,二是令太子怀疑到蜀王身上。
而蜀王这边的四个人,可是蜀王与白清涟有意纵容的钱袋子;争储怎么可能不需要银子收买人心,蜀王深知陆寒尘为人,也将他作为最后的关键,怎么可能在陆寒尘面前说起银子的事败坏自己在此人心中的形象。
还是白清涟给牵线,聚集了这么一批暗中的人脉,这四人便是专为蜀王敛财的钱袋子。
且还心甘情愿供这两人驱使,贪墨赈灾银这等还是小事,甚至为了敛财灭过当地富户满门。
书中不可能提这些细节,主角的从龙之臣,怎么可能是贪墨的形象;可谢令月前世是霸总,当时听到这四人敛财的数目就起了疑心,正道之法怎么可能有这些令人咋舌的银子。
且谢令月熟知剧情,却也不会完全被剧情牵着鼻子走,所以才有他派谢七与谢十一先行按照自己想到的疑点去查;那日在宫门口被谢七送入马车的小竹管就是查探结果,还真是如自己怀疑的那般。
如此,谢令月还有甚么客气,直接下了诛杀令,就当他是为大宣百姓除害;两个皇子的党羽同时被刺杀,总能将视线怀疑到对方身上,皇子之间的猜忌从来都不缺,何况太子如今已是发现了蜀王暗中经营的势力。
两方都损失惨重,猜忌之心只会无限放大。
当然,谢令月并未告诉陆寒尘自己的布置,明日这人便能知晓消息,亦会知道是自己所为;之所以提起蜀王的暗中势力,只是为了引出一个问题。
”哥哥便没有怀疑过么,明明你也是冷静睿智之人。”否则怎会走到如今的位置。
可是在面对蜀王的时候,这人却如同没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也没了冷静果决的行事。
“你可曾想过,按说你的回报早超过了蜀王当年给你的救命之恩;而我不仅少时曾对你施以援手,前几日也对你有救命之恩,我还是你的夫君···”
若以你的真实性情,该判断出我待你的恩惠与情意远远胜过蜀王,更何况我们还是枕边人。
可是白日你还是选择放弃了我,在明知我的伤势与事情重要程度下,义无反顾奔向蜀王府。
“哥哥可怀疑过蜀王对你的影响,并不仅仅是因为你对他的恋慕这般简单?”
这便是谢令月要引出的重点,他不能说剧情与主角光环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可这样提醒一句,陆寒尘难道不会怀疑蜀王身上有甚么怪异之处么。
古人最敬畏的除了皇权之外,还有这些怪力乱神的东西。
方才陆寒尘能那般剖析他对蜀王的想法,谢令月相信他自己也察觉到了不对;这样的时机,才是最适合提起这个问题的时候。
一开始谢令月不是没想过从这个方面提醒过这人,却也明白蜀王还未曾令陆寒尘失望,他冒然提起才是令自己被动;这人只会怀疑他是因争风吃醋诋毁蜀王,或是他想要挑拨这人与蜀王的关系。
因而谢令月一直等着时机。
如今因为他的出现,主角二人频繁出昏招,蜀王更是病急乱投医;陆寒尘已然起疑,这才是最好的时机。
果然,怀中人微微蹙眉,沉吟片刻后才道:“你这般说我倒想起一件事,那日中秋灯会遇刺时,我明明心里清楚我们是项背交托的关系,谁都不能轻易离开。”
可是当蜀王直面的他的时候,陆寒尘脑海中立时一片空白,哪里还能想起背后的谢令月。
换做其他时候,九千岁自认做不出此等无情之事。
“你是怀疑···蜀王与白清涟身上有古怪?”
不用谢令月再说,陆寒尘自己便发散思维,想起许多事情;不说他对蜀王的死心塌地,单是他知道的消息,不只京都,还有那些江湖人士,或是各地的名望才子···都恋慕这两人。
第49章
若说蜀王是皇子,人们更多的是倾慕他的身份与地位,那白清涟呢;不过是蜀王的伴读,一个尚书府的嫡次子,明明也不是惊才绝艳之辈。
怎的也能有那些死心塌地的追随者,还都个个身份出色。
更让九千岁悚然而惊的是,如今细想才发觉那些恋慕蜀王与白清涟之人皆是男子;并不是说男子相悦有多么耸人听闻,大宣京都不乏好南风的人。
如他自己,便是因那份救命之恩心悦蜀王,而眼前的狼崽子也心悦自己。
可九千岁很清楚,京都迷恋他这张脸的人不知凡几,有男子,女子更多;仰首看一眼搂着自己的人,九千岁相信若是狼崽子恢复男子身份,这份得天独厚的样貌与身量,还有这人身上令人捉摸不透的气度。
恋慕他的男子与女子怕是不知会有多少。
这才是最正常的不是么。
然而为何,恋慕蜀王与白清涟的竟全都是男子;难道是京都的女子都不识得这二人,或是京都女子改了眼光,竟是看不上这二人?
别看陛下说礼部侍郎府里的嫡次女倾慕蜀王,不过是帝王想要达成目的之说辞,根本没有这回事。
此时此刻,九千岁生出一种诡异之感,只觉得蜀王与白清涟身上大都是不合常理之象。
所以,狼崽子是想说,他对蜀王予取予求的种种纵容,其实不是单因为蜀王对他的救命之恩,及他对蜀王的恋慕之心。
更多的是蜀王身上有什么奇怪的东西,能够影响和控制人心?还都是如他这般能为其争储出力的有权势男子?
那么是不是他对蜀王的恋慕也是因这种影响而生?
浸淫在权势场多年的九千岁陡生危机,越想越是这么回事,脑子里当即就琢磨起要不要找个理由将蜀王圈禁起来,然后好好查探清楚。
从他骤然抱紧自己的动作,谢令月就察觉到这人在想什么,忍不住好笑;果然,只要稍微提醒,这人就能察觉到不对。
瞧这样子,怕不是发散思维想到什么地方去了;这样可不好,真要任由他胡思乱想,还不知这人会不会折腾出什么大案来。
古人最是忌讳这种怪力乱神的事,且这事还真实影响到了九千岁,不紧张才怪。
且谢令月深知这人对景昌帝的忠心。
莫看陆寒尘暗地里违背了景昌帝的意思,没有扶持荣王,转而因私情暗中扶持蜀王;他是个重情义之人,是景昌帝给了他机会,也是景昌帝提拔他一步步走到如今的位置。
除了没有按照景昌帝的意思扶持荣王,陆寒尘对景昌帝那是忠心耿耿,再无违逆,甚至费心维护帝王的声誉。
不然他不可能每次抄家杀人之前都令心腹七星查清详情。
如今忽然发现蜀王与白清涟的怪异之处,他还对蜀王生了嫌隙,按照这人的忠心,便是为了景昌帝的安危着想,也该彻查那两位主角;这一彻查,景昌帝能不知晓,那会不会引起不必要的冤案。
这些不是谢令月想看到的。
“哥哥又想到何处去了?”拍了拍怀中人的背,引回他的思绪,可莫要想歪了去。
“哥哥可听过佛道两家都提过的气运?”谢令月决定换一种这人能接受的解释。
他也没说错,一本书或是一个剧情中的主角可不就是气运之子么;若按照这种说法,蜀王与白清涟就是这个架空世界的气运之子。
佛家与道家都有这种说法,有的人是天生的命格好,有如神助;别人可能要历经千难万险才能达成的目标,气运好的人偏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得到。
更有各方贵人,各种机会···那真是躺着都能赢。
大宣是有钦天监的,陆寒尘常年在宫里活动,自然也清楚这些,当即便明白了谢令月的意思。
“你是说蜀王与白清涟是···天命之人,命里有如我这般的人心甘情愿相助,命里就有种种机缘?”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了,但谢令月还是纠正一些:“哥哥说的接近,可你也要知道,命格这个东西很是神奇。”
不是说天生的好命格就无需再努力,也不是说天生的不好命格就再无机会扭转;否则皇家怎会有钦天监这种机构的存在,可不仅仅是用来观天象的。
且因为谢令月的横插一脚,蜀王与白清涟现在不就是昏招频出,原有的优势转为被动;可见命格这种说法还是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更关涉当事人是不是清醒。
谢令月自始自终相信的是人定胜天。
所以,还是不要因为两个主角引起什么大案,更不能因为他们牵连无辜之人;就将他们困在京都,任由他们折腾,谢令月相信自己可以剪断这两人的所有羽翼。
至于陛下给蜀王赐下的婚事,还是叫怀里这人给搅和了罢,就叫两个主角一直暗渡陈仓便好;世道对女子本就不公,还是不要祸害无辜女子为好。
白清涟是一定要成婚的,如此,加上他的一个舔狗,叫他们三人好好纠缠不清就是。
谢令月就是这么的不讲道理。
谢家被关入北镇抚司三日,若不是蜀王与白清涟想要镇北军的兵权,以陆寒尘对谢达昌的景仰,不到景昌帝逼迫的最后一步,他本不急动谢家的。
念在这人有良知,未曾在北镇抚司那三日为难过谢家人;念在他也是帝王刀柄,念在他是被剧情与主角影响,更念在他听闻谢令月少时的恩惠后就为谢家找好退路。
谢令月不会把这笔账算在这人头上,之前就说过,若不是这人;谢家被关入北镇抚司,落井下石的人只会多不会少,还不知谢令月能不能扭转局势。
更何况如今这人是他的爱人。
因而谢令月把这笔账理所当然记在了蜀王与白清涟头上,废掉蜀王与白清涟的所有筹谋,谢令月没有半点亏心。
九千岁却又想起不对的地方:“若说蜀王是天命之子还算勉强,毕竟是皇子;可那白清涟是个什么东西,怎的也能得天命!”
九千岁绝不承认他是因自己经历过的苦难才会这般问,只是存疑罢了;以白清涟之能,怕是连自己手下的天枢几个都不如,这般的人如何配得天命。
为何他这样的人得不到天命眷顾。
墨色寝衣擦到狼崽子的脸颊,九千岁忽然便平复了心间的愤懑;不对,他如今也是得了天命眷顾,否则怎会有这人出现在他身边,还为他筹谋许多。
或许他前面二十三年经历过的所有苦难,都是为了积攒运气,只为了等这人出现,将自己拉出深渊。
由心而发抱紧狼崽子的腰身,面颊在他胸膛轻蹭。
显然谢令月也想到了怀中人为何会有此一问,耐心作答。
“白清涟确实不够天命之子的分量,可是哥哥想想,但凡是天命之子,总要有个深爱之人相伴,这才合乎人们追求的圆满之道。”
与其说白清涟是与李昭辰相辅相成,倒更不如说他是依附大树的那株藤蔓;沾了李昭辰这个将来帝王的光,也成为了天命之子;没有一个全心崇拜主角的相爱之人,如何证道主角的圆满人生,又如何增加那些看客的满足心理。
按照原剧情的发展,谢令月就是这么理解的。
怀中人呢喃:“叫我如今看,蜀王除了出身是皇子胜过你,其余皆差你远矣,分明清尘你才该是天命之子。”
随即便是肯定的语气,他还仰首眸光明亮看过来。
“我确信,清尘你就是取代蜀王的那个天命之子。”若不然他怎么会因为这人发生诸多改变,怎会有那种玄之又玄的感觉。
凤眸溢出媚妍笑意:“若是如此的话,清尘你是天命之子,你又只心悦我一人,那我不是如白清涟那般,也可以沾你的光拥有天命。”
这是权倾朝野的九千岁能说出来的话?
谢令月也垂眸而笑:“哥哥倒是高看我。”
转而又郑重看向他:“我从来不信什么天命,只知道想要什么就靠自己抓住,哥哥亦是这样的人。”
34/137 首页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3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