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用完饭,慕容清叫来徐朗和海棠。带着沈钰,一块去了书房。
“本宫打算要即日启程去封地了,国丧已过。老三也被贬为庶人,永不能入京。即便本宫不动手,估摸着老二也不会让他活着的。”
慕容清看了一眼沈钰又说道,“你母亲的丧事也都处理妥当了吧?反正你也不入仕,这丁忧对你也没什么影响。”
“殿下放心,都处理好了。不知母亲和母后,是否已到了封地?”沈钰笑着说道。但是这笑里面,还有一点点意味不明。
原因无它,自然是因为双腿之间,不舒服啊。
“自然,她们已到了。琼州地处西南,本地百姓贫瘠的很。”慕容清皱着眉头说道,
“而且琼州西北和匈奴临近,时常遭到劫掠。只不过这镇守的大军,离琼州有些远,根本顾不到琼州。
今日朝堂上的消息,徐家那小姐已被赐婚给博图了。匈奴提出来要在两国交界处,开个通商的口岸,现如今还在争论不休。”
沈钰听了思索了一下说道,“开通商口岸,说利国利民的措施。我们可通过此措施,去匈奴买马了。
我的那个马场,如今也运了几十匹马,到了琼州,可还是远远不够。
只不过若要是开了口岸,必然是要屯兵的。这口岸开在哪里,带兵将领说谁。对殿下来说,至关重要。”
慕容清闻言,那好看的眉毛,差点就拧成了麻花。
“此言有理,若是开在琼州附近便好了,我们买马方便。只不过须得选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驻军将领必须保证是我们的人。
借此驻军,还可有在当地征兵。此事本宫须得好好想想。”
沈钰点点头说道,“这种事情,就归殿下操心了。我先去铺子看看,若要是南下,京里的这些掌柜的都要安排一下。
京城里的营生不能丢,否则没有银子,什么也做不成。
在琼州及其周边的州县,也要多买一些地,粮食乃重中之重。
如今要想办法把这些铺子明面上的东家,转给自己人,殿下可有合适的暗卫来接手?”
“徐朗,你去挑个人。要经得住查,要有来路,把驸马主要的产业转过去。”慕容清转头吩咐道。
这个倒不是难事,至于买产业的来源。赌石,赌坊,怎么发财都可以。一夜暴富,也只能这样了。
“殿下觉得安定侯若是做驻军将领,怎么样?”沈钰说道。
“安定侯董奉?去做驻军将领?被狼踩死的嫡子的?此人倒是可为。”慕容清扬眉说道,
“安定侯此人早年也跟随父皇,倒是立了不少军功的。因为父皇的猜疑,只给了封号,却没有封地。
父皇不好做的太过,所以倒是领了兵,手底下也有三千人,只不过如今负责的却是修皇陵的活儿。”
修皇陵?沈钰不禁无言看苍天。有打仗经验的将领,还有不少军功。不让他们领兵驻扎边镇和匈奴干架,却发配去修皇陵。
虽然坐了皇帝那个位置,需要防备武将,也不是防备成这样啊。
看这个版图,匈奴和北金,占据的说西边和北边。这两个游牧民族,自古都是马背上的长大 。否则也不会历朝历代,都是心腹大患了。
隆庆帝不思如何平虏,想的都是帝王权术。攘外必先安内,倒也没大错。
但他登基十多年了,世家仍旧是尾大不掉,这内,也没安。
“只不过如何让他为殿下所用?我们不能冒险啊。”沈钰说道。
“安定侯夫人,是母后的人。”慕容清笑着说道,“她做过母后的伴读,否则本宫也不会杀了狼为他们出这个头了。”
第125章 通商便通商
沈钰闻言,便不再担心了,也难怪安定侯不得隆庆帝重用。最根源,恐怕还是因为涉及到了前朝。
两个人商量完,便各自去忙各自的事情。
而隆庆帝这边,因为通商的事情,正看着底下的一群人,吵的不可开交。
“彭爱卿有何看法?这和匈奴通商之事,该当如何?”
隆庆帝揉了揉自己隐隐胀痛的太阳穴,看着如今已是吏部尚书的彭化问道。
彭化想了想自家小主子派人传来的口信说道,“通商之事非同小可,若是关口开了,防守不力,便说国之大患。
但是战马,匈奴的比我们强上不知多少倍。还有牛羊这些。而匈奴需要的则说盐和铁居多。我们的茶叶,瓷器,丝绸,对他们来说也都是好东西。
通商,可有收商税,对于我们来说也多了一笔收入。若是能选个易守难攻的地方,也未尝不能考虑。”
通商,在前朝也一直断断续续的有。只不过和匈奴的冲突一直在,这通商的口岸也没开放太多。
打的时候就关掉,过几年可能又开那么一个地方。
只不过到了大越这里,经历过战乱后,隆庆帝到现在还没把大越朝内部理顺。
通商,自然也从来没有顾得上。
如今对于匈奴内部和北金的情况也不了解,不是没有派过探子,但基本都是有去无回。
若不是如今匈奴内部分裂了,恐怕通商跟和亲,根本不可能。
若是通商的话,倒确实是个好机会。
“陛下,老臣认为,通商可取。全看我们如何选地方,选将领驻军。”彭化低头说道。
徐介站在彭化前面,在心底问候了彭化家的老祖宗一遍。
话都让你说完了,他和户部孙尚书说什么?难道说一句,彭尚书此言有理?
显得他和户部尚书,像打酱油的一样。
“孙卿,你执掌户部,以为彭卿这番话如何?”隆庆帝又问道,“朕记得你是力荐通商的。”
孙尚书打了个冷战,心中暗骂自己儿子不争气,在家里打死了百花楼的两个清倌。如今被人拿捏住了把柄,不得不为通商说几句好话。
“陛下,这几年各地多有天灾。况,天门关驻军每年都要许多银子。国库吃紧,若是通商,收一些商税,确实会好一些。老臣不懂军务,只是单从户部来讲。”
彭化看了一眼户部尚书,这个老狐狸,倒是没把话说死,还把自己摘出来了。
他只强调,为了国库,是该通商。但是论打仗,国家安危,这不是他一个户部尚书能力范围内的事儿。
“天门关断然不能动,既然他们想通商,必须另择他处。”隆庆帝冷笑着说道,“不知各位爱卿,认为何处比较好?”
其实大家心里倒都有现成的地方,只不过不太敢说。
前朝通商,选的都是西南的山地。那些地方崇山峻岭,地处偏僻,易守难攻。最主要的说,那些城市,都穷的很。
边镇和边镇,也有区别。
此时已升到翰林院侍讲的申景,见状说道,“陛下,微臣以为,当选济州。”
此言一出,底下的站着的那些老臣,都松了一口气。好了,有人提出来了。
果然,隆庆帝听了,脸上带了一点点不悦。还是得用前朝遗留下来的地方?
“申爱卿仔细说说吧。”
隆庆帝抬眼看了一眼申景,是今科的状元。
“陛下明鉴。微臣以为济州的四险山,确实乃通商的绝佳选择。”
申景弓着身子说道,“济州三面环山,只有济州关一个入口通往大越,易守难攻。而且济州地处西南,离京城有千里之遥。
况且济州关,山道狭窄,有些地方还有些坡度,只能容一个人或者一匹马通行。无论牛车马车都难以通过。
若要是通商,货物只能人来背,或者一匹马和牛运货。这样匈奴人的骑兵,也不可能通过济州关。
但我们若是买战马,牛羊这些,牵着赶着它们,一样能过关口。
故而微臣认为,天门关虽然驻军多,但地势不险要。天门关陈兵十万,但济州关一万兵马足矣。
况且,天门关是匈奴,北金,大越三国交界处。若是出了问题,必然是大麻烦。”
彭化看了一眼申景,垂下了眼眸。
济州关的确是通商的好地方,易守难攻,人员也不能大批进来。匈奴也翻不出浪花,济州关但也不是唯一。
反而是天门关,分内城和外城。
内城和外城之间,城墙高筑,高达五层楼。三面都有很深的护城河,只有一座吊桥,从外城通往内城。
驻军九万在内城驻守,一万在外城常年巡逻。通商,也都控制在外城,不允许进内城。
之所以形成了内城和外城,都是因为以前匈奴常年劫掠。和匈奴挨着的一些县城,异常的贫困。
后来便划分了内外城,外城的赋税要低一半,开垦的土地前三年也不用交税。
是以那些被划分到外城的百姓,倒都也能糊口。
前朝通商便是选的天门关,济州关,雁门关三处。只不过,天门关处在三个关口的中间,到大越的交通最为发达。
故而,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天门关。。毕竟古代交通十分不便,运输,也是极大的成本。
唯一不同的是,济州关,和小主子的琼州挨着。
彭化想着,又看了申景几眼睛。看对方虽然年少,却从容不迫。嗯,若是此人也是小主子的人,倒是可用。
隆庆帝听了申景这番话,倒是觉得十分有道理,济州关他去过也知道。
匈奴通商,不过就是想买粮食,食盐,和铁。只不过粮食向来都是三国的重中之重。
隆庆帝嘴角带着一丝冷笑,“他们倒是想趁机壮大自己,只可惜这算盘注定要落空。
且不说济州地处西南,本就粮食短缺。说不定本地的人,还想从对面买一些便宜的牛羊来。”
御书房的几个人都松了一口气,这事儿总算议完了。以前济州关作过通商的地方,倒也不怕匈奴不同意。
如今这个问题解决了,接下来的就是推举驻守济州关的人选了。
第126章 推荐安定侯
“陛下,微臣早年间曾游历到西南。”此时申景又开口说道,
“济州附近几个州县,虽然地处偏远,但是气候却比京城这边暖和的多。那边的水稻,也是一年两收。
还有一些其它特产,物产倒是丰富,只不过交通不便,很难运出来。
若是通商了,陛下就是那边境几州百姓的的再生父母。他们必定称赞陛下乃当世仁德之君。”
申景边说边看着隆庆帝的脸色,果然见他表情上带了一丝愉悦。
于是接着说道,“如今通商在即,济州驻军恐也就是州里的常备军,不过几千人。现在重点是选个驻守济州的武将。
须得打过仗,能领兵才是。只要看管严格,我大越还能怕他们不成?晾他们在眼皮子底下,也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底下的人听申景如是说,也都交头接耳。频频点头。
隆庆帝见状咳了一声说道,“申爱卿所言有理,依诸位爱卿看,派谁去合适?”
那徐介就等着这句话呢,听到隆庆帝问话,当即说道,
“陛下,老臣倒是有一个人选。此人手下不仅有三千兵士,且曾战功赫赫。老臣推荐安定侯,董奉。”
彭化和申景皆是一愣。
他俩自然是收到慕容清的指示,让他们促成济州关的守军将领由安定侯来担任。
但还未等他俩开口,徐介倒是直接举荐了安定侯。
膨化再一想想,安定侯和徐介的往事。不禁感叹一声,何必赶尽杀绝。
安定侯原本是京城巡城司的使司,因不肯向着二皇子那边,便被徐介打发去修皇陵了。
这巡城司使司的位置,才落到了沈钰的父亲,广平侯的手上。
只不过这次在皇寺的时候,沈钰的母亲被重伤去世后,广平侯要操持丧事。
吏部尚书彭化便建议兵部的一个六品主事,去担任了巡城司的使司。让广平侯过后再去兵部谋职。
这些自然也都是慕容清的谋划,巡城司五千的兵马。可以巡街,巡夜。至关重要。
但是,修皇陵,好歹是在京城不远的地方。虽是闲职,但多少有那么一点油水捞。
但若要是去守济州关,那可不是一个好活。远离京城不说,有哪个封侯的人,还去这种贫瘠之地守关?
彭化默默的垂着眼,看着自己的脚尖。徐介出面更好,倒是省了他们的功夫。
安定侯听到也说愣了几秒,随即说道,“徐大人,本侯已经年近五十。这时候离了京,怕是要老死在济州了吧。”
隆庆帝闻言,面带不悦。徐介看到隆庆帝的脸色,不禁暗骂安定侯真是一个粗鄙武夫。随便就把死挂在嘴边上。
他这个提议,当然是揣摩了隆庆帝的心意才提的,要不是没有什么借口。陛下早就把他打发出去了,还能留到今天不成?
怪就怪你,娶了皇后娘娘的伴读。时运不好,怨谁?
“侯爷说笑了,这是为大越尽忠。”徐介嘴角带着一丝幸灾乐祸,
“大越有侯爷这样的忠臣良将,是大越之福。难道侯爷,不愿意为陛下分忧?”
这个大帽子扣下来,安定侯也是一阵哑然。
虽然领兵去看守济州关,是他和夫人还有殿下早就商量好的事情。
但这落到自己头上的方式,却是被排挤,被逼着去。着实有点让他不痛快。
这些酸腐文人,阴人的时候,倒是一阴一个准。打匈奴的时候,也没见他们有啥用处。
安定侯现在心里的怒火熊熊,若是有把四十九米的大刀,他第一个就想捅死徐介。
“徐大人不要胡说八道,本侯当然愿意为陛下分忧。但这大越是陛下的,不是徐大人的。”
安定侯说道,“陛下还没发话,轮得到你在这里大放厥词?”
安定侯一家子都是武将,他读书也不多。曾经堪堪考过一个秀才,后来索性直接从了军。
这一番话,把徐介喷的瞠目结舌。
“陛下,老臣只不过是就事论事。他手底下有三千兵马,而且曾和匈奴打过几仗。
济州关有他镇守,匈奴也不敢轻易来犯。况且,安定侯,你以军功封侯,舍得就此解甲归田?” 徐介跪地说道。
56/99 首页 上一页 54 55 56 57 58 5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