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钰随着慕容清的目光看过去,只见那边跪着一排人。都是头发凌乱,瘦骨嶙峋。
“二弟,他们这是在做什么?” 沈钰的话音刚落,那群人全都向着她们涌了过来。
嘴里说的都是,求老爷发发善心,买下我们吧。
沈钰看的直咋舌,原来这是自己卖自己,或者是卖家里人的。
慕容清的脸色更加的阴沉了,拉着沈钰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沈钰心中则是思绪万千。
她生在和平社会,物质生活也已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人们早就不为吃饱穿暖发愁。
政府的政策也是扶贫,脱贫。而不是吃饱,饿不死。
她穿来大越,也是穿到了京城侯府。原身那个爹虽然不怎么待见她,但到底给她了一口饱饭吃,还让她读了书。
京城的百姓,背靠皇城根,天子脚下,也算安居乐业。她何时见过这样贫穷,困苦的老百姓。
不但连吃饱都是问题,还时时,面临死亡。
靠近城池的村子多少好一点,那些靠近匈奴的,大概每年面临的都是九死一生。
若是她穿到的是类似凉州这样的镇子,该如何翻身?恐怕现在还穿着草鞋,为了生计发愁吧?
在这混乱的边镇,别说种田了,就算种了,最后收成的也未必是自己的。
她们一行人的绫罗绸缎,和衣不蔽体的百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真正是应了以前书中的古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她不敢想象,若是自己穿到这里,会发生什么,面临什么。
就连亲生父亲,都可以卖儿卖女。没有活路的人,甚至连自己都卖。
就算如此,也不一定有人买,不定能把自己卖出去。如果卖不出去,那就只能等着饿死。
这种情况,顾忌城内偷盗,抢劫,匪患,可能也会时常发生。
以前她不能理解穷山恶水出刁民是什么意思,今日见到这种景象。好像多少能理解一些了。
第136章 屯粮
人被逼到绝路,什么都能做得出来。
沈钰坐在马背上,此刻脑子里只有四个字,民生多艰。
一行人穿过集镇,来到一家粮铺,敲开门问道,“可有粮?”
“客人,粮铺没有粮了。”那掌柜的回答道,“粮食都被刺史大人收走了。”
“为何刺史要收粮?”沈钰问道。
“刺史大人说凉州是边塞重镇,城里得屯军粮,防止打仗的时候军队没有粮食吃。”那掌柜的说道。
“这季的粮食一下来,余粮都被官府收走了,只每家给按人头给留了一点点。”
慕容清听了眉头拧的更紧了,这真是巧立名目乱收税粮。难怪一路过来,这边镇都这么的穷苦。
大越在世家的把控之下,底层的百姓,困苦到了极点。
这边本就面临着匈奴的劫掠,还要面对官府的搜刮。能不饿死已是不错了,别说能富裕一些了。
慕容清见状说道,“进内城。”
到了内城以后,倒是比外面繁华多了。大部分的人们也不会衣不蔽体,起码都有粗麻布衣服穿。好一些的,能有棉布。
但仍旧有一些衣衫破旧的百姓,夹杂其中。
一行人倒了 城中的客栈住下,慕容清示意暗卫到门口守着。
叫来徐朗和海棠拿出来一个令牌递给二人说道,“看清楚这个图案了?你们且去城中四处走走,留下几个图案来。”
徐朗和海棠对视一眼,眼底都带着一些激动。殿下终于要动这支人马了吗?
相对于徐朗和海棠的激动,慕容清倒是十分平静。无论曾经的鬼面军多么忠于前朝皇室,但是人心易变。
况且鬼面军过了这么多年, 头领是谁,底下什么情况,一概不知。还须得测试一下这些人才好。
“这些人久不联系,要逐一甄别。你们留了记号以后,先去城郊,租个大点的院子。
等头领到了以后,你们假扮大越苍狼卫的人,对他们严刑拷打。撑过去的,留用。叛变的,处理掉。” 沈钰说道。
慕容清闻言笑着挑了一下眉毛说道,“瑾瑜你这个办法真是不错,省时省力。”
她又转而对徐朗说道,“当年鬼面军是在边镇抵御匈奴,估计多半也是留在边镇的居多。
这次召集,想必也不用很多时间就能有人过来。只是这几个边镇都生活困苦,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这队人,能留多少,且先看吧。”
徐朗和海棠应了声是,出去办事去了。
慕容清又叫来一个人安排他去城中打探一下,看看粮草和银库,都屯在什么地方。
沈钰则是站在客栈的三楼窗口,打量起外面的街道和建筑。
外面街道上的房子,多为两层的小楼。一楼大部分都是商铺,二楼想必是居住的。
倒是有些像后世临街的那些店面和商铺。
她刚传来的时候,一直在京城。也从未见过这底层百姓的民居。这看起来可比后世影视剧的房子,落后,破旧的多。
沈钰和慕容清落脚的客栈,倒是十分的华丽。一楼门口挂的是黑底金字的匾额,两边的柱子刷的亮红色的漆。
“清儿,这凉州城,贫富两极分化严重啊。”沈钰说道。
“能有这样的客栈,想必好的酒楼也会有的。俗话说,破船还有三千钉。”慕容清说道,“何况这是一个州的内城,总有一些有钱人。”
沈钰点点头说道,“在边镇这种地方,没有背景,生意也做不了这么大吧?依我看,这产业说不定是凉州刺史的。”
慕容清笑笑没说话,让小二上了酒菜,和沈钰一边吃,一边等消息。
不多时,派出去的暗卫,有一个回来复命说道,“主子,粮草和银库都集中在内城的同一个地方。
城内确实如那个粮铺掌柜说的一样,粮铺都没有粮。百姓家里几乎也没什么余粮。”
慕容清沉思了一下让小二拿来笔墨,写了一封信然后交给那个暗卫说道,
“你带几个人,去济州见安定侯,带着我的亲笔信。面交与他,不可假手他人。”
那暗卫接过信,恭敬的退着出去办事了。
慕容清吃完饭后,坐在桌子旁边眉头紧锁,一言不发。沈钰见状给她倒了杯茶,坐在她旁边陪着。
这刺史把凉州的米粮,都买了。百姓如果没饭吃,就得去投军。
凉州和匈奴接壤,这刺史屯粮招兵,又是徐家的门生。徐家这是要和老二,谋反啊。
看来徐介和她们想到一起了,控制住边镇的几城,以后和隆庆帝也能分庭抗礼。
但是隆庆帝如今正当壮年,大越虽然边镇穷困,但还是有很多州府是富庶的。
他如果起兵,一旦朝廷的大军压境,也不过是垂死挣扎。
慕容清拧着眉,把刚才的想法告诉了沈钰。
沈钰点点头说道,“最难的便是养军了,需要规模化训练。银子,粮草都是极大的消耗。
清儿若想成事,也只能是一个州一个府的图谋。若是老二果真有这样的心思,我们也只能加快步伐,尽快多收拢几个州府。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你所说不错,看来要换一种方式了。”慕容清说道。
“清儿有什么好办法?”
“今年中进士的,不过二三十人,只有他们远远不够用。”慕容清眼底划过一抹厉色说道,“看来那些举人和秀才,也得用上了。”
“他们没有中进士,怎么用?”沈钰问道。
“举人也可做官,谋个县令还是可以的。”慕容清说道,“至于那些秀才们,去衙门里做八品九品的小吏,也不是不可。”
沈钰对这个倒是没有异议,这里的秀才通过了三场考试,管理一个县内的事务,应该是绰绰有余。
刘邦举事,班底的主要成员,也不过都是沛县的那些小吏。谁能说现在的镇长,干不了县长呢?
况且古代的一个县的人口,比现在要少的多,人才倒确实是十分紧缺啊。
慕容清提笔又给杨皇后写了一封信,说了一下现在的情况。让和沈钰的母亲卢氏,在封地那边先安排各种事务。
第137章 诱敌
没过多久,徐朗和海棠回来了,向慕容清禀报了一些事情。慕容清布置下去后,便和沈钰在内城逛了几圈。
约莫过了四五天后,派去济州的暗卫,也带回一封信。慕容清看过后,又叫来徐朗和海棠询问那些人甄别的如何了。
“都按照沈公子的方法审过了,六个百夫长和两个主将,无一人叛变。”徐朗一向冷硬的脸上, 也微微带了一些激动。
海棠继续说道,“只是他们有些人现在不好脱身。当年出了变故后,这些人为了生存,很多一部分人,都投了军。剩下一部分人,成立了个杀手组织。”
慕容清闻言倒是说道,“这岂不是正好,若是边镇的军队里,都有我们的人,倒是方便很多。让他们八个人,把各自手底下的人都甄别一遍。
这几百个人,都是精锐中的精锐,若是损失了一个,都是极大的浪费。当年外祖父为了培养他们不知花了多少银子。”
海棠闻言又去安排了。
慕容清则让徐朗带了几个人,买了几辆马车,和沈钰锦衣华服,一起大摇大摆的开始逛街大肆采购起来。
看到慕容清买东西,沈钰才真正见识到什么叫血拼购物。马车被一辆辆的装满,先前的五辆车不够,又买了三辆车。
直到把内城最繁华的那条街上的铺子,买空了大半后,慕容清和沈钰才让人驾车慢悠悠的出城往济州的方向走去。
出城后沿着官道走了一二十里路后,徐朗突然从旁边的树上一跃而下,跳到一辆马车上喊道,“主子。”
“如何了?”慕容清问道。
“主子所料不差,后面果然有人鬼鬼祟祟的跟着,大概有六七十个人。领头的是刺史府的大公子周荆。”
“呵呵。”慕容清冷笑一声说道,“六七十个人,就想连人带货把我们一起劫了,可真是看不起我们。”
慕容清让沈钰下马坐在马车上,她勒住马,转身等着那几十个人。
领头的人,看上去是个二十多岁的人,穿的倒是人模人样,腰上还挎着腰刀。
他的身后,跟着两个骑马的类似于校尉的小官,后面跟着一群跑着的兵。都是全副武装,身穿铠甲。
其中一个校尉指了指沈钰,又指着慕容清说道,
“公子您看,小的没说错吧?这两个男的,都生的细皮嫩肉的,把她们带回府里,好生伺候您。”
带回府里伺候?原来是个好男风的啊。
慕容清坐在马上,看着后面那些气喘吁吁的兵,冷笑道,“就你们这些乌合之众,也想抢了本公子的货?”
那大公子哈哈大笑的用马鞭指着慕容清说道,“别急,等爷玩够了,把你们赏给他们蒸着吃。”
蒸着吃,沈钰听了一阵恶寒。她只在五胡乱华的那段历史上,听过吃人肉的。没想到在这里竟然遇到了。
慕容清冷笑着用马鞭指着那大公子说道,“本公子看你生的五大三粗,倒是能够手底下的人吃上几顿。”
她又扭头对着身边的人说道,“看好了,这个要活的,剩下的人再留一个回去报信的。其余的,一个不留。马不要伤到。”
慕容清的话音刚落,那大公子便下令跟来的兵进攻抓人了。
慕容清身边只跟了徐朗和海棠。八辆马车,驾车的人全是暗卫。她坐在马背上,一动不动,望着前方。
徐朗和海棠在她身边,一左一右,并没动。
倒是那八个暗卫,从马车上抽出刀,一跃而下。全都冲向前去。
其中一个人大声喊道,“你砍慢点,给我留几个!我还等着存了赏银,让我娘给我娶个媳妇呢。”
他边说边一个腾挪,就 冲到那群兵里,挥刀便砍。
另外一个人答话道,“我才不稀罕你那几个。”说着瞅准马上的两个小头领便砍去。
另外的人见状,急的不行,脚下的轻功踩到极致,冲到人群里便一阵砍杀。
砍倒那两个小校尉的人高兴的哈哈大笑,“这下好了,娶媳妇的本钱又多了一些。”
慕容清本身就会功夫,并且不弱,何况身边还有徐朗这种内功高手护卫。
海棠见状,本也想去砍几个人。下马还没走几步,就又回来了。
“主子,这群莽夫,都太能抢了,简直是一个也不给我留。”
她话音刚落,徐朗足尖在马背上一点,腾空而起,几个闪挪就到了那大公子的马前。
像提溜小鸡一样,把那已经傻掉了的大公子,提溜到了慕容清的马前。
这刺史府大公子带来的兵马, 没多会就被砍杀殆尽。剩下的几个见状,赶紧丢掉兵器,转头就跑。
这些暗卫哪里能容得他们逃跑,追上去又几刀全都砍了。依照慕容清的吩咐,只剩下了一个。
慕容清俯身跟徐朗说了几句,徐朗提气喊道,
“告诉你们刺史,准备黄金三千两,今日酉时到一百里外的太平镇大杨树村来换你们大公子。
若是不来,别怪我们不讲道义,你们刺史大人只能替他收尸了。”
沈钰除了在山坳那次,还是第一次见这么多人死在眼前。没几分钟的时间,满地的尸体和鲜血。心里也只能感叹战争的残忍。
接着沈钰说道,“把他们的铠甲和兵器拿着,顺便再摸摸他们身上是否有银子和其它值钱的, 一并带走。”
慕容清闻言好笑的瞥了一眼沈钰,这人,比她还抠搜。不过现在也确实有熬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要养军,这些是必需品,到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一行人并没有去太平镇的大杨树村,而是直接奔济州而去。走了几十里路后,就遇到了安定侯董奉亲自带兵前来接应。
这自然也是慕容清提前安排好的。
刺史府大公子被抓走的消息传到刺史府的时候,凉州刺史还在小妾的床上温存。听到消息大怒,在他治下,竟然还有如此猖狂的贼人。
61/99 首页 上一页 59 60 61 62 63 6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