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倒是语气轻松:“当初不是过完年就打算撤了她的官职么?但后来去巡回九州,一时便顾不上了,如今又到年底,她也确实好用,此次赈灾看一看她的能力,倘若她能证明自己,便让她继续在户部司务的位置上——积累够了资历和功劳,便照常升迁。”
说着说着,老皇帝就愤愤不平起来:“妹子你是不知道,其他人都各有各的心思,只有我们自个儿才会为自己家着想。万寿在户部管钱,至少不会贪咱们家的钱!”
窦皇后默了一默:“袁尚书尽心为你打理户部,从未贪墨……”
老皇帝咳嗽一声:“我知。但他也干不了多长时间了,总要未雨绸缪一下。”
顿了顿,又道:“此次我还打算派许烟杪出去,他立了不少功劳,只没办法记在明面上——这次让他去走个过场,回来便借机给他升个官。”
上司一番苦心,奈何碰上了咸鱼。
许烟杪如果知道真相,其实挺想说:要不你折算成钱给我吧,官越高要干的活就越多,还是当个司务舒服。
“和他交好的那个连……连沆,兵部司务,也一同去吧。这样也能让他们早朝时继续作伴,不至于因为官阶不同而分开。”
“万寿此次虽是主官,我再给她安排两个有经验的副官,若她无能,自有副官接手此事,也不会酿成祸事。”
这一番话下来,尽显皇帝考量的缜密与周全。
翌日,许烟杪就接到了命令。
以万寿公主为主,刑部尚书沈桂芳、刑部主事梁瑞为辅,并吏部司务许烟杪、兵部司务连沆,赈灾福建。
并且,还给这支赈灾队伍配了不少锦衣卫,万寿公主旁边,更是特意安排了会拳脚功夫的女子看护——其中就包括了金小娘子。
京师离福建将近三千里的路程,许烟杪等人由于需要携带物资,在路上至少要耗费月余时间,才能赶到福建。
三四日时,万寿公主还耐得住,待到七八日,她已急得不行,问了有经验的两位官员:“赶路如此耗时,当地灾民岂非要受苦?”
但也没办法,他们总不能插上翅膀飞过去啊。
刑部尚书这段时日,眉宇间亦是笼着愁意,但听得万寿公主询问,便耐心地解释:“殿下有所不知,赈灾便是如此。若离京师近,御史自然能快马赶到,可若离得远,只得看当地官员能力如何了。但不论如何,御史是必须有的,许多官员便是知道有御史巡查,他们才会尽心尽力去赈灾。”
也就是说,如果路远,并不指望你们这些京官能三两日就赶到,在当地主持大局。你们去收个尾,随便观察一下地方官对灾情有没有尽心尽力就行了。
万寿公主又问:“倘若地方无能臣干吏……”
刑部尚书没有说话。
静默十几息之后,万寿公主懂了。如果真的碰上愚蠢的地方官,或者借灾情敛财的地方官,那也没办法了,只能事后处斩。
于是,万寿公主也沉默了。
许烟杪坐在辕座上翻着福建的消息,肩上积雪深厚。他的眉头越皱越紧,然后往旁边的兵部司务一探身:“连郎,问你个事儿。”
兵部司务正要答话,就见许烟杪突然跳下马车:“等会儿,这事我得去问尚书!”
*
许烟杪请教了刑部尚书一个问题:“从开国到现在,大夏宝钞可换铜钱数量有没有减少?”
大夏宝钞是夏朝的纸币。前朝就开始用纸币了,夏承周制,这纸币便也一同继承了过来。
天统初年,一贯宝钞能换一千文铜钱。
前朝惯用纸币作为官员工资,老皇帝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并没有遵循这一点。所以平时许烟杪也没有关注过大夏宝钞有没有贬值。
刑部尚书是知道的:“现如今,一贯宝钞可换百文铜钱。”
许烟杪:“……”
【好家伙,直接贬到十分之一。这三十多年,朝廷到底印发了多少锭宝钞啊。】
【完犊子了,那个福建巡抚提出来的傻逼赈灾办法,八成可能会被通过了。】
在场这些人虽然去地方办事,但身上还是带着京官的职位,都能听见许烟杪的心声。
刑部尚书眉头锁得更紧了:“许郎为何突然问此事,难道是怕陛下以宝钞赈灾?”
【老皇帝可能一时间想不到,耐不住有大聪明提议!】
【那个福建巡抚到底怎么当上的巡抚,居然能说出:造钞百余万锭,相当于铜钱五万万,可以拿去换粮食——这种话?还让急脚递把这份奏章呈给老皇帝。这不是纯纯添乱吗!我就算不懂经济,也知道不能一口气印那么多纸币进市场啊!】
【冷静冷静,说不定朝中大臣对经济有研究,老皇帝还听劝呢!】
【而且老皇帝既然没用宝钞当官员的薪水,证明他应该还是懂一些经济的?】
心里想了一大串,许烟杪嘴上却是含糊道:“有这层顾虑。”
一旁,梁瑞稍微想一下百余万锭钞一下子出现在市集上的场景,就骇到头皮发麻,迅速提出:“或许真会如此,许郎,你和我一同回去!殿下与尚书,还有连司务继续往福建去!”
“啊?好的!”许烟杪头疼:“但我不会骑马。”
梁瑞平静出言:“给你准备了竹车。”
……
今天雪大,这一次朝会是在殿内举行。
大殿上,福建巡抚派来送奏章的人口若悬河:“陛下!便是如此!福建大旱,灾民缺粮,朝廷少钱,不若印钞百余万锭,去其他州府购粮,助百姓渡过难关。”
户部侍郎这些天其实一直在愁国库的事情,此刻,布满血丝的双眼骤然亮起,连忙走出来:“陛下!臣觉得这实是治国良策……”
老皇帝也心动了:“如此……”
一道熟悉的声音带着震惊响起——
【不会吧!老皇帝居然真的信了这鬼话?!】
老皇帝太阳穴涌起熟悉地跳痛,他猛然定睛,就看到许烟杪的身影出现在殿外,望不见对方表情,但从心声——
【户部侍郎也信啊?!你可是户部侍郎,给朝廷管钱的户部的侍郎!】
可以猜出来,对方的表情必然是十分震撼,简直像见鬼的表情。
老皇帝:“……”
户部侍郎:“……”
突然感觉自己好像被打上了蠢货的标签。
作者有话说:
宝钞参考大明宝钞:
洪武八年,一贯宝钞能换1000文
洪武二十三年,一贯宝钞能换350文
洪武二十八年,一贯宝钞只能换100文了
*
关于会不会有人这么提议,以及朝廷会不会赞同这个方法,参考自:
有明欲行钞法而不能行者,崇祯间,桐城诸生蒋臣,言钞法可行,岁造三千万贯,一贯直一金,岁可得金三千万两。户工侍郎王鳌永主其说,且言初年造三千万贯,可得五千万两,所入既多,将金与土同价。上特设内宝钞局,昼夜督造,募商发卖,无肯应者。大学士蒋德璟言,以一金易一纸,愚者不为。上以高皇帝之行钞难之。德璟曰:“高皇帝似亦神道设教,然赏赐折俸而已,固不曾用之兵饷也。”
——《明夷待访录》
【翻译:崇祯缺钱,有儒生蒋臣提议:每年造纸币三千万贯,一贯价值一金,每年可得到铜钱三千万两。
户部侍郎王鳖永赞成,并且说第一年造纸币五千万贯,可以得到铜钱五千万两,收进的铜钱多了,那么铜钱的价值就会与土地价值相当了。】
*
关于用宝钞赈灾,参考自:
遣刑部尚书唐铎运钞百余万锭,抵山东赈登莱二府民饥。
——《明实录太祖实录》
*
第71章 你笑起来就不像他了!
尤其是户部侍郎。
只要一想到许烟杪那一声“你可是给朝廷管钱的户部的侍郎”,面颊就一片火辣。
户部的侍郎怎么了?户部的侍郎就一定要懂宝钞能不能发行吗!户部的侍郎只懂拨算盘不行啊!
——指定是不行的,户部侍郎可以宽以律己,然而老皇帝必定严于待臣。
户部侍郎在心里一通破防,然后……默默闭嘴,竖起耳朵听许烟杪怎么解释这件事。
整个朝堂都在等许烟杪。
然而许烟杪只在那里着急上火——
【满朝文武难道一个知道这事的都没有吗!倒是出来一个人劝一劝老皇帝啊!】
满朝文武比他更着急。
你倒是说一下问题出在哪里啊!最好能把解决办法也说一下!你不说我们怎么说!
我们说了之后拿不出办法,轻则失去圣心,重则丢官啊!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许烟杪很明显,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自己可以站出来,急得额头都冒汗了。
【老皇帝不会要答应了吧?我看他好像很心动的样子!】
【还有那个户部侍郎……诶,他怎么说到一半不说了?】
老皇帝眼皮一挑,装作才发现殿门口有人的样子,看向大太监,大太监立刻收到讯息,高声:“宣刑部主事梁瑞,吏部司务许烟杪进见!”
一个接一个锦衣卫相传,把声音传到殿外。
许烟杪整一整官帽,低着头跟在刑部主事后面走进去,一路上心里念叨了不下二十次的:【完了,要踩雷了。】
老皇帝本来正为大夏宝钞不能用来赈灾而头疼,听到这一连串的心声,那郁闷的表情都瞬间变得忍俊不禁起来。
他确实会因为问题得不到解决而愤怒,但如果是许烟杪提出来,又不给解决方法的,他就不气了。
——大概是因为这小子经常干这种破事,还动不动在心里非议他。
习惯就好.jpg
找不到办法就找不到办法吧,至少能规避错误。
老皇帝重重点着扶手,装模作样:“二位爱卿怎么回来了?”
梁瑞眼眸微敛,弯腰行礼之后,口齿清晰地说出来:“陛下,臣等收到消息——”
【嗯嗯!我明白的!这个时候肯定不能说什么“我们担心你用宝钞赈灾”,这不是孩视皇帝,说皇帝思虑不周,打皇帝脸吗?幸好,撞上了福建巡抚的人,可以拿他们当个借口!】
梁瑞放心地说下去:“现任福建巡抚欲撺掇朝廷超额印刷宝钞,便与殿下分道,臣与许烟杪日夜兼程地赶回,只求陛下千万不要采纳如此恶策!”
【诶嘿!我猜对了!梁主事脑瓜子转得还挺快!这谁能看得出来,他之前都不知道福建巡抚的事吧!】
老皇帝佯装不解:“为何?”
梁瑞再施一礼,道:“任何物件都是越多越不值钱,包括钱在内。自天统元年以来,原本能够兑换千枚铜钱的一贯宝钞,如今只能兑换百枚,便是因为宝钞发行过多,大夏之中可售卖的东西又过少,东西被买完了,多余出来的宝钞便是废纸,自然就不值钱了。”
户部侍郎立刻警觉——这可能是他表现自己有用,挽回在陛下眼中形象的机会。
直接开口:“梁主事这是什么话?东西怎么会被买完?东街卖完了还有西街,西街卖完了还有巷中小货郎。”
朝中某些大臣跟着户部侍郎的话,不由自主地点头。
——他们就是没转过弯来、或者根本没生那条筋的那些存在。
而有户部侍郎问出来,梁瑞就方便解答了。
“便如米,每亩的产量有限,全国的耕地有效,其数量自然有限。一年就那么多的米,买完就要等明年再收获,自然就会出现售空之景。”
梁瑞轻轻眯起眼,不紧不慢往下说。
“倘若一贯宝钞只能买一石米,所有耕地加起来只有一百石米,一百贯宝钞就能把米买空,可朝廷发行了一千贯宝钞,那剩下的宝钞买不到东西,只能成为废纸。然而百姓怎么可能让它们成为废纸,便不会停哀求:别人用一贯宝钞买一石米,那我用两贯、三贯,只求你能把米卖给我。”
他微作停顿,也是给大臣们思考的时间,然后才继续:“若大多数人如此做,渐渐的,商贾就会认定一石米必须要用三贯宝钞来换,哪怕第二年又有米可以出售,商贾也绝不会把米价降下去,长此以往,物价便会在三贯宝钞一石米左右浮动。这就是如今一贯宝钞能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的原因。”
许烟杪热切地看着这位刑部主事。
【这说得好简洁易懂啊!】
【果然,绝不能小看任何人!】
【这是不是一位商业大佬——那他应该懂怎么解决宝钞的弊端吧!】
梁瑞很想感动于许烟杪的信任,但现在,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闭上嘴不说话。
——搞定宝钞降值的事情他做不来,他最多就是看出宝钞绝不能多印。
旁边,福建巡抚派来的人蠢蠢欲动。
老皇帝瞥了他一眼,点名:“你有甚要说的?”
福建来人便说道:“陛下!此人危言耸听!米没了,还有麦,麦没了还有绸缎,绸缎没了,油盐酱醋总需要用?世上东西多多……”
梁瑞厌恶地一蹙眉,直接打断:“宝钞更多——因为,它只是一张纸,想要多少就能有多少。毫无节制的下场,便是市中无物,废纸飘扬!尔是何居心,如此害我大夏!”
福建来人愣了一下,面色涨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这人又嘴硬地往下说:“何况,就算是你说的这样,我家主子何时说要无节制地印下去了,他只交代我,说,待撑过此次灾情便可。”
许烟杪越听越是心惊,越听越是着急。
【哎呀!这福建巡抚到底怎么当上官的啊!饮鸩止渴都不懂!】
【……诶?原来不是正经科举上来的?嘶——不知道怎么说,这这这……哇!原来这样就能当大官啊!】
66/204 首页 上一页 64 65 66 67 68 6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