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我有独特的洗白技巧[快穿]——寒星孤月

时间:2024-05-14 07:57:56  作者:寒星孤月
  原主的父亲金戈铁马,从腥风血雨中挣来的军功,官拜上将军,位居一品,可年末述职照样要经过吏部审核。
  连一个小小负责分发文书的小官都能对其指指点点,甚至可以借此公然要求贿赂。
  上行下效,日积月累,士兵的地位也越来越低,连“充军”都成了一种极严重的刑罚。
  宁做高门仆,不为大梁军。
  士农工商,可商人的地位再低,在行伍出身的士兵面前也永远高人一等。
  这是一个歌伎都能嘲讽当世名将的时代,保家卫国不再是荣耀,沈家世代的满门忠烈成了可以被用来耻笑的闲谈。
  等到造反的声势沸沸扬扬、遍地生花的时候,朝中只顾着党争的高雅文士终于慌了。
  沈家又从名利场外被挖了出来。
  可即便已经到了山河飘摇的地步,他们得仰仗武将来保住他们的小命,依然没肯提高士兵的地位与待遇,朝野上下对其仍是鄙夷居多。
  ——“状元及第,虽将兵数十万,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
  若非强行征召,军中早就无人可用。
  可被迫参军的士兵显然不可能有太大的积极性,尤其他们就算打赢了估计也没啥回报,如此之下,还未打战士气就去了一半。
  沈明恒的祖父已经故去,他的父亲叔伯用着微薄的军资南征北战,由于造反的人实在太多不得不四处救火,最终也相继战死。
  沈明恒严重怀疑他们是被累死的。
  他们在时尚且还能稳住军中,他们去后,朝中便无人可用了。
  士兵们都不愿为梁朝效力,还发生了几场叛逃,毕竟乱世中他们无论投靠哪路势力都比待在大梁做牛做马好。
  赵昌还尝试过任用文官领兵打仗,惨败而返。
  也不知道那时他有没有后悔过对武将太过苛刻,但他终于想起来他不是完全无人可用。
  沈家小辈里还有一个沈明恒。
  沈明恒是沈家最小的孩子,时年十五岁。
  一直以来,沈家的孩子都是自幼随父母长在军营,年纪稍微大些就会同军中将士们一起训练,十一二岁就上战场的比比皆是。
  同吃同住的情分,真刀真枪拼杀出来的军功,所有沈家人的严于律己,共同铸就了独属于这个家族在百姓、将士心中无可比拟的地位。
  可惜后来,将帅世家的荣耀比不过一门双进士,逐渐也就无人问津。
  没有人可以坦然接受这样的冷落,没有人在无数次不惜搭上性命却获得这样的待遇时会不感到寒心。
  当时沈家的主事人还是沈明恒的祖父,他一锤定音,让沈明恒留在京都,也算是为沈家留的一条后路。
  所以十五岁的沈明恒还没上过战场,赵昌连他都起用,多少是有些病急乱投医了。
  在经过数场大败、数场叛逃后,大梁曾经的八十万大军只剩下二十万。
  赵昌把这二十万全都给了沈明恒,封他为将军,要他领兵出征,平定叛乱。
  一开始局面确实挺不错,军中有不少他父亲叔伯兄长的旧部,他们仍对曾经的主帅抱有很深的感情,连带着对沈家仅存唯一子嗣也敬重有加。
  沈明恒虽然没上过战场,但也是自幼习武,小时候兵书也看过不少,一路上也没出太大的乱子。
  大军顺利到了岷城,再往前就是其中一路反王苗所江的势力范围。
  那是他们这次的平乱的对象。
  苗所江不算势力最大的反王,但却是离大梁都城最近的。
  赵昌希望沈明恒能将刚被苗所江占领的焦宁郡夺回来,毕竟他好歹是个天子,地盘被抢了简直是在打他的脸。
  结果沈明恒没有平乱,他甚至连试图与苗所江谈判、招安的过程都没有。
  他占领了岷城,揭竿而起,成为了第八路反王。
  用赵昌给他的兵,抢了赵昌的地盘。
  这个过程甚至没有任何难度,岷城还是梁朝管辖的城池,他身负皇命而来,对方轻易就给他开了城门。
  这件操作属实有些让人意想不到,传开以后,天下哗然。
  从前没多少人知道沈家还有这么一个孩子,一夕之间,“沈明恒”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
  当然,不是什么好名声。
 
 
第88章 将军何故不谋反(2)
  于大梁朝一方的人而言, 沈家世代金戈铁马、忠心耿耿,沈明恒利用了他们对沈家的这份信任,成了个彻头彻尾的叛徒。
  对于想推翻梁朝的造反势力而言, 沈家这些年受的冷待委屈有目共睹, 沈明恒为家族讨回公道理所应当。然而他本来可以调转方向直入京都,偏偏却只敢占据一个边陲小城,实在丢了他们造反人士的脸。
  而且沈明恒这事做的不地道,他占据了岷城,虽然没有听令前去平乱,但也挡住了苗所江往大梁都城的路。
  造反了, 但是没完全造反。
  二五仔不管在哪边都讨不了好。
  与公,沈明恒没能保持沈家历代所承的忠义;与私, 又无为父兄族人声讨正义的仁孝。
  而就他这些日子的行军来看, 似乎能力也很一般。
  完全不像个沈家人。
  蜀汉后主刘禅被嘲讽是因为他能力不行吗?不,是因为那句“此间乐, 不思蜀”, 把无数蜀汉人兴复汉室的信念当成了笑话一场。
  沈明恒被鄙夷是因为他不像沈家人吗?不,是因为他所打的名号、所受的优待、就连赵昌对他的信任都是因为沈家,而他却成为沈家莫大的污点。
  沈绪连兵法都使的堂皇正义, 怎么会有这么一个儿子, 实在叫人摸不着头脑。
  声讨沈明恒仿佛成了一项正义之举, 更重要的是,他手底下无力掌控的那二十万大军真的很诱人。
  于是沈明恒在反王中的吸引力甚至超过了梁朝皇帝和传国玉玺,离他最近的苗所江更是蠢蠢欲动。
  毕竟切实能拿到手的实力好处比一个象征要强得太多,若非苗所江刚拿下焦宁郡还在消化战果, 早就一鼓作气拿下沈明恒了。
  目前的情况很危急,系统看向皱眉沉思的沈明恒, 请示道:[宿主,开挂吗?]
  沈明恒沉默了片刻,神情怪异地向系统确认:[六儿,是我眼睛出问题了吗?我现在有多少兵力?]
  可是你接收剧情靠的是脑子,不是眼睛。
  系统欲言又止,它又扫描了一眼剧情,确定道:[二十万。]
  兵力在反王之中都算数一数二,但是没什么用,军中做主的人是曾经的沈家旧部,而他们如今对沈明恒可不怎么信服。
  严格说起来,他就是个光杆司令。
  沈明恒问:[你的意思是,我现在开局一座城,二十万大军,唯一的问题是风评不怎么好是吧?]
  [啊?]系统觉得不对劲,又不知道哪里有问题,[……是?]
  沈明恒一脸沉痛,[他们对本将军有误解,罢了,朕下罪己诏吧。]
  系统:[?]
  系统:[……]
  沈明恒睡不着了,索性起身燃起火烛,借着原主的记忆整理目前局势。
  门口守夜的小厮听到动静,犹豫着敲了敲门:“公子?”
  “你自去休息吧,这里不用你伺候。”隔着一扇门,沈明恒的声音听起来中气十足,一点都没有深夜时分的困倦。
  小厮不知道这大半夜的沈明恒又起了哪门子兴致,他应了声“是”,还是老老实实地守在门外。
  还在京都时他就是沈明恒身边的小厮,沈明恒这次出征把用惯了的下人厨子都带上了。显然不是因为军中无人可用,纯粹是他自己的毛病。
  这也是将士们对他不满的一点,他们是去打仗,不是去郊游,吃不了苦的人不配上战场。
  还是那句话,沈明恒一点都不像沈家人。
  *
  火烛燃尽,天光破晓。
  沈明恒放下笔打了个哈欠,感觉到了几分困倦,见天色还早,他躺回床上决定睡个回笼觉。
  刚闭上眼就听到门口有些许细微的嘈杂声,似乎是两个人在纠缠。
  解缙一大早就来了沈明恒屋外:“在下有要事求见将军,烦请通报。”
  小厮有些为难:“解先生,公子还未起……很紧急吗?可否等晚些再来?”
  谢缙顿时愕然,“还未起?”
  现在虽然算不上日上三竿,但军营之中这个时间都开始晨练了,沈明恒身为一军主将,居然还在睡觉?
  解缙叹了口气,对沈明恒的失望又多了几分。
  他是沈绪的挚友和军师,想也知道,如果不是关系特别好,他也不会在这个时代放弃考取功名,跟着沈绪四处征战。
  名将对一场战役的结果是有预感的,沈绪提出送他离开时他就知道沈绪必死无疑。
  沈绪说他放心不下他的儿子,那或许将是他们沈家唯一存活的子嗣。
  解缙知道这只是个借口,可他留下除了多搭上一条命外改变不了任何战局,更何况,挚友的孩子才是个十五岁的少年。
  他们已经过了执著同生共死的幼稚年纪,解缙道别了挚友,顺从地跟着沈绪的安排离开,像是提前出席了他的葬礼,清醒着生离死别。
  解缙也说不清,他在辗转来到沈明恒身边时,有没有那么一丝期待过在这个孩子的身上看到挚友熟悉的影子。
  然而很可惜,除了样貌,半点不相似。
  最让解缙心寒的是,这个在盛京的纸醉金迷中长大的少年,似乎也在耳濡目染下觉得武将天然低人一等。
  满口之乎者也,觉得不识字简直罪大恶极,而只会打打杀杀更是粗鄙不堪。以至于他虽然领兵出征,还是让身边人称呼他“公子”而非“将军”。
  这个发现让解缙如坠冰窖,只觉浑身血液都凝固停滞,那寒意渗入骨髓,唯有呼吸滚烫。
  他察觉到一股极大的、难言的心痛与愤怒。
  ——这个世界上谁都可以看不起武将,可你是沈家人,你是上将军沈绪的儿子,唯独你不可以!
  也是在察觉到这一点后,解缙彻底决定放弃。
  解缙对沈明恒已经不抱任何希望,所以他这次是来辞行的。
  他好好地把沈明恒带到了岷城,也算仁尽义尽,不打算继续委屈自己跟在这人身边。
  虽然答应了沈绪,但解缙觉得,真要论起在沈绪心目中的地位,他与沈明恒孰优孰劣还未可知。
  “长真,请先生进来。”沈明恒出言打断了门外的对峙。
  他睁开眼,方才的困倦一扫而空,眸中一片清明。
  在忙正事的时候,他似乎永远精力十足。
  小厮松了口气,他应了声“是”,轻手轻脚地推开门,侧身引解缙进去。
  沈明恒在桌案旁朝他们投来一眼。
  他昨晚起身时原主本来已经睡下,束起的头发被放了下来,如今就随意地散在肩后,身上简单披了一件外袍。
  他整了整衣袖,似乎也觉得不太妥当,不由得微微一笑,歉然道:“刚起,还未整顿衣冠,失礼了,还请先生不要见怪。”
  居然十分礼貌,解缙一时恍惚。
  屋内有些昏暗,长真快速拿了新的灯烛点亮。
  沈明恒随手把桌案上凌乱的纸张拢到一边,“先生,坐下说。”
  解缙注意到长真手边正在收拾的旧灯烛已经完全燃尽,他有些讶然,“你昨晚一夜未眠?”
  沈明恒房间里的蜡烛每天都会换新的,没有大半个夜晚都烧不了这么干净。
  沈明恒不以为意地“嗯”了一声,耐心地等着解缙的下文,“先生,敢问何事指教?”
  十五岁的少年眉眼还带着稚气,眼神却沉稳,解缙回想起这段时间相处过的沈明恒,印象中好像没有这样的眼神。
  他没养过这样年纪的小孩,不知道一天一个样算不算正常情况。
  解缙不知为何说不出口,他吞吞吐吐:“其实,在下是来……”
  他目光飘移,忽然瞥见了沈明恒手边的一沓纸卷。
  黑色的墨迹斑驳交错,密密麻麻,显然是沈明恒一晚上的成果。
  解缙轻咳一声:“我能看看吗?”
  沈明恒:“?”
  沈明恒有些疑惑,但出于对谋士师长的尊重,他还是推了过去:“当然,先生请。”
  解缙接过,一张一张看得仔细,他的呼吸渐渐粗重,连手指都微微颤抖起来。
  这上面每一张纸卷都记载了一路反王,兵力数量、军师几人、主将姓名俱都陈列其上。
  就算这些资料都是公开的要打听到不难,且每一个好的谋士都会为主君整理,但沈明恒会记得就很奇怪。
  ——他曾经也掰碎了为沈明恒讲解过,那时这人这人漫不经心,他以为沈明恒必定是左耳进右耳出。
  哪曾想这居然不是一场无用功,哪曾想沈明恒记得这样清晰。
  只这些当然不值得半生运筹帷幄的解缙解大军师失了镇定,而沈明恒一晚上不睡觉当然也不是突然来了默写的兴致,毕竟他素来过目不忘,记在脑海的东西就不会忘记。
  所以真正吸引解缙的,是在每一张纸卷的下方,沈明恒写下的细致分析。
  从各势力近段时间的举动推测出对方主君的性情习惯,进而分析他们的下一步行动。
  如多疑、吝啬、重脸面这样的词汇还被意味深长地圈了出来,仿佛沈明恒已经对症下药想好了针对他们的坏主意。
  甚至根据各反王所占据的势力范围与流传在外的名声,测算出了对方粮仓里还有多少余粮。
  复杂的数算过程看得解缙都有些胆战心惊。
 
 
第89章 将军何故不谋反(3)
  看得出这沓纸卷只是沈明恒自己整理思路用的, 一开始就没想过要示之于人,许多推断过程都写得简略潦草。
  解缙并不全部能看得懂,但也不知为何, 莫名就觉得十分可信。
  仿佛苗所江真如上面所写于军事上毫无远见一窍不通, 又狂妄自大目空一切,能混到如今全是瞎猫碰上死耗子,打败他简直轻而易举没有一丝难度。
  然而事实上,苗所江在反王之中至少也排名前三。
  回过神来的解缙:“……”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