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江宁客(GL百合)——常文钟

时间:2024-10-07 15:18:36  作者:常文钟
  “万一要真是那家的哪条漏网之鱼来报仇,事情可就不妙了。”这是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
  陆栖月手里有,他羡慕不来的情报网,难得找到个合适的说法,能让陆栖月尽心尽力帮他把于霁尘查个彻底,他等这个机会蛮久了。
  陆栖月不晓得,丈夫与她人心隔肚皮地在耍什么心眼,她习惯性地和丈夫床头打架床尾和,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起对策。
  后窗外,满头疑惑的水图南,带着秀秀蹑手蹑脚翻墙离开。
  水图南满脑子疑问,十二年前,倒底发生过什么事?
  ·
  十二年前,水图南七岁,对许多事情记得并不清楚,长大后才晓得,那年春天,大伯父勾结外人,和家里闹翻,分了家,水氏织造经历了扒皮抽筋般的难关,险死还生。
  可是当时,年幼的小丫头只晓得,终日不见身影的爹爹,那阵子天天出现在家里,澈州的舅舅也住进了水家。
  七岁的水图南,高兴于天天能见到爹爹,和爹爹坐在一起吃饭,但不知为何,爹爹天天沉着脸,进进出出的,也总是不耐烦,动辄打骂下人。
  敏感的小图南觉得家里发生了大事,她当时还不懂什么是爱,但她感觉得出来,爹爹总是骂她,不喜欢她。
  直到后来有一天。
  那日,天温酷热,像神话故事里的祝融在向大地下火,炙烤得人无法出屋,午饭后,五岁的秀秀吃了两牙凉瓜,腆着小肚子躺在凉席上睡,陈妈妈浑身冒着热气,来找小图南。
  “南南,家里来了非常重要的客人,”陈妈妈翻出柜子里的漂亮衣裙,把她从偷凉的水车前拉进屋梳妆,蛮高兴地讲,“老爷和夫人正在前厅招待,客人带了个和你一边大的小娃儿,你去找她耍,好不好?”
  ——回忆至此变得模糊,后来发生过的事,水图南早已记不真切。
  秀秀去烧热水了,水图南简单抹抹身上雨水,翻箱倒柜地,找出一个被她常年压在衣箱最深处的,酸枣木的朱漆盒。
  盒子久未动过,身上散发着淡淡的木潮味,以及衣箱里的防霉药丸味,小心翼翼打开来,里面只装张卷起来的,蜡封的文书。
  已经过去十二年了,水图南记得这里面放着份官府发放的,有她画押按手印的文书,但文书内容她并不晓得,也一直没想过打开看。
  不知为何,娘和爹在小饭厅的争吵,让她第一时间想到这份文书。
  准备把它拿出来,没擦干的头发又滴下水,她怕不慎损坏纸质文书,干脆用干巾子把头发包起。
  小小的院子没别人,只有秀秀在烧水,水图南把双手彻底擦晾干,坐在桌前,一点点拆掉文书的蜡封。
  十二载春秋轮转,让当年懵懂无知的小娃儿,出落成如今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同样无声无息地,也在这份官府文书上,留下泛黄的岁月痕迹。
  将文书铺开细看,抬头便是让水图南心中一揪的三个字——“同老契”。
  直到逐字逐句把内容看到最后,看到字迹稚嫩却熟悉的落款,和怎么看怎么透着高兴气息的小红手印,水图南的手,止不住地颤抖起来。
  当她轻轻抚摸过,那与她名字并排的另一个落款,眼泪不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
  “于粱”,两个字写得干净又秀气,就连按在名字上的拇指印,也是规矩工整的,和小水图南夸张的巴掌印,形成鲜明对比。
  眼泪愈发汹涌,悲伤却不知从何而来。
  根据这上面的记载,水图南确定,在自己七岁那年的夏末秋初,同一个名为于粱的同龄女娃儿,结为了同老。
  可是,做为当事人,水图南为何对此毫无印象?
  水图南收起文书,不管不顾地冲到小小的厨房里,把正在拉风箱的秀秀吓一跳:“热水快烧好了,急着洗澡呐?”
  “不是,”水图南拽下裹头发的巾布,借着滂沱大雨的声响,直白问:“十多年前,在我们院子扫地的那个老妈妈,阿记得她啊?”
  秀秀满脸疑惑,半边脸映着灶台下的火光,努力想了想,点头:“记得呐,她儿子在幽北打仗,死了,她哭瞎眼睛,么的办法再扫地,夫人把她送到乡下庄子养老了。”
  “在哪个乡下的庄子?”水图南莫名紧张,声音跟着颤抖起来。
  秀秀不解,担心她打颤是冷,把她往灶台前拽了拽:“好像是甘柠县的农庄,我不确定,你急着知道啊,我去问问陈妈妈?”
  “不用,别问她,”要是问了陈妈妈,阿娘不就晓得了。娘和爹避之不及的态度,让水图南一边害怕去深究,一边又忍不住想搞明白。
  自己手里的话事权,据说原本是三成,后被老爹爹找借口拿走一点,只转给她两成半,没让她成为,可以和他拥有同样决定权的大东家。
  家里人对此不曾提过只言片字,水图南理所当然地以为,自己手里的两成半话事权,是阿娘为她,从爹爹手里争取来的。
  家里没有深宅大院的肮脏争斗,故而水图南也从未曾想过,为何只有她拥有织坊的话事权,其她妹妹则没有,如今看来,这两成半的话事权,是老爹爹水德音迫于某种压力,不得不归还给她的。
  两成半的水氏织坊话事权,以及泰湖沿岸的十几家产业,是阿娘口中所言的,“那个娃儿留给图南的”。
  国朝良民除去从娘爹亲人手里继承家业,其他受官府认可,以及受律法世俗保护的关系,就只剩下同老和契兄弟--两种国南特有的关系,如此推来,阿娘口中的“那个娃儿”,只能是那张同老契上的“于粱”。
  这个于粱,到底是谁?亲长又为何对她如此忌讳?于粱和阿娘口中所说的,被老爹爹平了祖坟的那家人,又是什么关系?
  老爹爹夺走自己的东家大权,这事发生的虽在意料之内,却也在情理之外,水氏织坊正在度难关,正常来讲保持稳定是第一要务,老爹爹深谙生意之道,却为何还要如此着急把她换下?
  还有,还有——
  心思纷乱之中,水图南头疼地想,在衙门里时,那个半路杀出来的于霁尘,他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作者有话说:
  【1】“打的到的媳妇,揉得到的面”:是典型的糟粕习俗,这句话可以理解为面团越揉越筋道,媳妇越打越听话。
  平静地发疯就好
  
 
5、第五章
  江宁城乃江州治府所在,是江州最为富庶之地,商贸盛大,物阜人繁,倘非遭灾,荣华堪比国都大邑。
  若从顶高处俯瞰整个江宁城,会发现其城建筑之美,好比一匹御用绸缎,而个中之美,又以城东为最。
  东城住着江宁几乎所有的富庶人家,因江宁临江通海,茶绸瓷布等商贸十分发达,是故东城富庶门户中,又以商贾人家居多。
  水家世代居住的水园,正是坐落在东城,与水园数街之隔的状元巷毫不惹眼,但巷里那座靠南的,长年门户紧闭的宅子,这几日也频繁有人进出。
  清晨,雨方歇,雾朦胧,青石板上的苔藓散发着潮湿的味道,穿街而过的河水,从南巷口外的青砖河道里,悠然平静地淌过,巷子空无一人,只有把扫积水的扫帚靠在墙边。
  不多时,黑瓦白墙的宅子里,走出个胖乎乎的年轻女子,只见她手里拿把小铲子,提着裙角蹲到墙边铲青苔。
  女子二十来岁,穿着样式时兴的绸缎衣裳,发簪尾端的珍珠坠子,随着她铲青苔的动作摇来晃去,细细观察,会发现女子的行为动作,像是七八岁的孩子。
  不多时,一叶小舟从巷子口划过,江逾白提着包东西走进巷子,热情地哎呦出声,声音夹着,语气拖长,像同小孩子说话:“秧秧,你在干嘛呀?”
  女子应声转身,两手握着小铲子,相较于正常人而言,明显可以从其目光中,看出她有些呆滞,但模样非常认真:“尘尘摔,铲掉!”
  三日前晚上,于霁尘冒雨从衙门回来,没看清路,踩到青石板,摔了个屁墩,这几日秧秧天天起大早,要把巷子里的青苔给全部铲掉。
  “哎呦,这可不是个小活儿,一时半会干不完的,”江逾白弯下腰,捏捏秧秧婴儿肥的脸蛋,宠溺道:“给你带了同旺楼的小笼包,铲完这个板板,就赶紧回来吃哦。”
  “好哒!”秧秧看着江逾白手里的小笼包,咽咽口水,继续努力铲青苔。
  江逾白笑意盈盈,推开另半扇黑漆宅门,走进这座置办了五年,却新近才有人住的宅子。
  国南的建筑不似北边讲究恢宏,江宁精致的庭院屋舍,在朦胧烟雨的衬托下,展现出一种江逾白从没见过的宁静之美,置身其中时,仿佛就连被三北风沙吹打到枯萎的灵魂,也得到了充分的滋养,重新活泛过来。
  北方人江逾白很喜欢老于的这座宅子,他伸手,从门口不知名的树上,揪下朵带着雨湿的淡红色小花,别在耳朵上,中气十足朝厅堂里喊话:“于霁尘,你已经好几日没出过门了,我来看看你还活着没?”
  地上湿湿的,两刻钟前,秧秧刚把积水全部扫开,风雨中飘落的花瓣被堆在花圃边,随处可见的麻雀和鸪鹪各自觅食,甚是不怕人,江逾白喊的一嗓子也没把它们吓飞。
  秧秧爱干净爱齐整,昨晚关闭的堂厅排门,此刻已被她全部打开通风,堂里摆设从院子里看时,可谓一览无余。
  片刻,只见东瓶西镜放的太师壁后面,不紧不慢晃出来个人,披头散发,不修边幅,正是大通茶行的大东家,于霁尘。
  “怎么来这样早,衙门那边有新动静了?”于大东家哈欠连天,走路不睁眼,径直坐到侧堂的小桌前倒茶喝。
  江逾白无奈地连连摇头,坐到小桌对面调侃:“外面给你取混名‘铁算盘’,还真是没取错,懒得你跟算盘珠子一样,不拨不动,拨也未必拨得动,你不发胖,天理难容!”
  ——实际上,别人给于霁尘取混名“铁算盘”,是在说于大东家做生意的风格。
  嗅见小笼包的味道,于霁尘扒开油纸包,捏起一个小口吃,咀嚼几下后,好像终于有了力气,慢慢睁开眼睛。
  她挑着下巴嘴硬辩解:“壮实点不好么?只有敌人才巴不得你瘦弱,上点心吧老江,以后但凡遇见给你鼓吹‘瘦美’的,趁早离他远点。”
  一番话听得江逾白直咧嘴:“你说的有道理,我赞同,但是于霁尘,你能不能注意点自个的仪容?好歹是个姑娘家,怎么扮上男人,干起男人的事来,比男人还要男人。”
  “嗤,”于霁尘冷笑,又去捏小笼包吃,也不嫌烫,“你这话有些耳熟呢,敢不敢当面去说给杨严齐听?”
  江逾白:“……”
  “人家天生就是带兵打仗的料,天生就该在那个位置,不是乾坤之别可以左右,这有什么可说的。”江逾白抓起油纸袋,放到后面条几上,不让于霁尘再吃,“别再吃了嗷,排了许久对给秧秧买的。”
  于霁尘搓着眼睛笑:“所以你这么早来我家,就是为给秧秧送小笼包?”
  被江逾白恨铁不成钢地瞪:“衙门没动静,水家有消息,今日我们应邀去水园吃酒时,水孔昭在江宁的铺子掌柜,也会去。”
  “这个水德音呦,”于霁尘脸上笑意未变,然而讽刺意味十足,“该说他精明呢,还是该说他蠢?”
  江逾白把玩着折扇,客观道:“他不蠢,只是精明过头了,显得蠢,要不,让史任二人出手帮忙?”
  那二位司使老爷,比任何人都更希望,水氏织造选择接受于霁尘的提议。
  于霁尘摆着手起身,散漫的态度里处处透着胜券在握:“不打紧,曹汝城今日上午回来。他带着朝廷旨意而归,灾后的江宁如何恢复,端要看曹汝城打算怎么做,这种时候,选谁补生丝缺口,不是水德音自己能决定的。”
  “啧,要么说还是你心够脏,”江逾白由衷钦佩,目光随着于霁尘往外走,“去哪儿?”
  “秧秧把昨天晌午剩下的米饭,拌鸡蛋炒了,吃么?管饱的。”
  江逾白二话不说,跟着去厨房。
  不多时,秧秧结束铲青苔,三人坐在侧堂的小桌前,头对头吃饭。
  秧秧做饭的手艺没得挑,鸡蛋炒米饭佐有菜丁和腊肉丁,喷香好吃,江逾白狼吞虎咽,边吃边问:“秧秧,我和尘尘晌午去吃席,你去不去?”
  “去!”秧秧吃着小笼包点头,难掩得意,“穿新衣裳!”
  “昨天刚买的哦,”于霁尘在旁边补充,有些得瑟,“我们秧秧穿上可好看,可漂亮了!”
  江逾白瞄眼于霁尘,起了套话的心思,同秧秧道:“我家秧秧漂亮,穿啥都好看,但是,今天去吃席的地方,也有一个大美人,她比秧秧还好看,不信问尘尘。”
  “不要,”熟料秧秧坚定地拒绝,咬着小笼包摇头,口齿不清:“尘尘说,不比。”
  尘尘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姑娘和姑娘各有各的美,男子与男子也各有各的魅力,没必要放在一起比高低。
  世俗上所谓的选美,不过是为了迎合那些上位者的品味,以及为了让某些特定人群,通过选美之举,去获得特定的利益。
  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最大的价值,就是像韭菜那样,被特定利益者变着法子地,一茬茬收割口袋里的钱。
  这些都是没什么意义的。
  秧秧说不成那些很有道理的话,但她心里能明白尘尘的意思。
  看着江逾白吃瘪,于霁尘在旁边乐:“听见没,我们不比。”
  江逾白郁闷地吃下一大口饭炒饭。
  有规矩的门户里,讲究食不言寝不语,于霁尘话唠,每回准备出门时,得空便会考校秧秧:“秧秧,你全名叫啥?住在哪?”
  秧秧跟着尘尘出门吃席时,曾经走丢过,所以总是很听话,也很有耐心,把于霁尘教给的话,背得滚瓜烂熟:“我叫于存秧,住在奉鹿城大槐北街,你可以送我去找于霁尘吗?她一定会很感谢你的。”
  江逾白已经抿嘴笑起来,促狭地瞧着于霁尘,那眼神仿佛在说,“让你嘚瑟,百密一疏了吧。”
  于霁尘也笑,笑自己百密一疏,临时纠正道:“秧啊,说的很对,但是我们现在不住在奉鹿,我们现在住在哪里?”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