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三国]香草门庭(三国同人)——青山见晓

时间:2024-10-17 20:33:43  作者:青山见晓
  之后,孙坚称由于长江天堑阻隔难渡,先攻下庐江郡,如今正于彭蠡泽畔柴桑整兵等他。
  而柴桑,离江夏不过二百里。
  整个三国历史中,奠定创立吴国的三位雄主,他这次说不定能一回见全。
  【共和二年夏,六月,太尉荀柔东征袁术。江出白鱼。尚书令荀彧论曰:孝宣时有五凤翔集,是以化致升平,称为中兴;光武帝时有醴泉赤草,重煊汉室,今河神现于江水,此社稷再兴之兆,宜宣告四方,以靖百姓。】
 
 
第306章 欢宴良辰
  孙坚,孙文台,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三国演义里,孙文台未曾辉煌就死去,留下的只是模糊的影子。
  荀柔没见过孙坚,但御史台的情报,还是能窥测一二。
  孙坚,字文台,发迹孤微,原为郡中小吏,出行偶遇海匪,以一人之力勇猛追杀,将海匪砍得落荒而逃,从此显名。
  黄巾之乱中建功,封别部司马,讨伐凉州韩遂建功,入中枢为议郎,平定长沙区星叛乱,拜长沙太守。
  孙坚的前半生,简直是励志小说。
  董卓霸朝以后,荀柔就比较清楚了,先是随诸侯起兵讨伐,接着与袁术同盟向东南发展,之后被袁术背刺,又重新投向朝廷。
  情报之中,荀攸单独列出两件,在孙坚起事之初发生的事。
  其一,孙坚起事领军北上讨伐,未见董卓,先杀了有私仇的上司,时荆州牧王叡。
  其二,行至南阳,南阳太守张咨不愿助其军粮,又诱而杀之,使郡中震栗。
  正因为两事,荆州上下对其不满,使之在刘表上任后,孙坚被逼走,才有之后投靠袁术。
  久治扬州的刘晔,也来添了一则旧闻。
  据说,当年孙坚看上同郡吴氏才貌,亲自上门求娶,可吴家看不上他,于是有拒绝之意,吴氏却劝说家人,“何爱一女以取祸乎?如有不遇,命也。”
  吴家与孙家同郡,乡邻之间,自然最是知根知底。
  吴夫人以为家族牺牲之态嫁给孙坚,对其看法足可观之。
  “刚挚勇猛,忠烈之士,虽小违不失大义。”这是华歆。
  “轻骠悍戆,粗鄙桀骜,其性凶顽难驯。”这是刘晔。
  至于荆州三人,或称之武烈,或言其粗鄙,大抵不脱华、刘二人评语。
  “勇而无谋,僄悍滑奸,似项籍之亚匹。”
  军师祭酒贾诩,在荀柔视线瞩目下,缓缓说出自己的判断。
  祭酒就是祭酒,说话有水平。
  顿时听取哗声一片。
  项籍,即项羽,与普通猛将不同之处在于《史记》中有一篇本纪。
  刚才没发言的众人,一下子被这一句激起来,掀起热烈反对。
  荀柔双手捧着温汤,汤水飘荡出豆蔻、兰草的芳香,可谓清灵避秽醒神。
  这场议论原本由他提起,此时他却像个围观群众,游离于激荡氛围之外。
  尊崇大义,灵活小节,是华歆立身之本,也是儒生一贯处事原则,
  剖释缕析,观相见性,是刘晔专研之道,也是其才具显露之处,
  至于其他人,在孙坚归附朝廷,需要团结他剿灭袁术,并最重要,与荀氏联姻已定的前提下,的确再发表出惊人之语。
  相比起他们,贾文和是诚心参赞,比喻,其实也颇为精妙。
  若将孙氏三父子看做一脉之承,那么历史上,整个吴国兴衰,与当年项氏的兴亡,不能说一模一样,也是似曾相识。
  只是,不小心就透出游离体制外,微妙的视若邻国的凝视感。
  贾文和做军师祭酒这么长,又没什么战事,众人进取之心也渐渐压抑不住,这可不就群起而攻之了。
  孙坚“难驯”,其实谁又安于现状?但凡有心气,谁驯顺?谁愿意被驯?
  “行了。”水汽上蒸,视野朦胧,荀柔将盏往榻上一推,贾文和还是要捞一下的,“喧喧嚷嚷,一句项籍,尔等就惊慌了?”
  他声音略有些沙哑,之前吹了江风,外感了风热。
  “有将如狼,好过将士如羊!”
  他站起身,环顾噤声的众人,出门而去。
  家乡虽在河南,但实际上当算北方,南方这些香草,点燃焚烧他能接受,但煮成汤水,他实在有点受不了。
  一直在角落降低自己存在感得司马懿,随众人一道俯首恭送太尉,心底却一顿紧张。
  自从做下决定,他就不时疑神疑鬼,方才太尉那一句,他又觉得是话里有话。
  牙旗招招,旌旗烈烈,金鼓振振,犀角呜鸣。
  靠近彭蠡,柴桑宽阔雄伟的水军营寨,就近在眼前。
  长长的高桩木堤在水面蜿蜒,走舸小船灵巧穿梭,前后牵引。
  楼船驰进水寨高耸宽阔的辕门,荀柔下了楼船乘艨冲靠岸。
  一群银铠锦衣的军将、校尉已等候在岸边。
  气度凛凛,身材敦实,面堂宽阔,厚唇短髭的中年男子,领众迎接上来。
  荀柔先颔首致意,孙坚接着抱拳弯腰行礼。
  “早闻将军之名,今日一见,果然英雄气概!”荀柔双手将孙坚扶起。
  这番见面礼尺度,自然先已沟通好。
  “坚何敢受此称赞?太尉鹰扬伟烈,扶社稷于威亡,当今之世,无人可及。”孙坚再笑道。
  “将军与我,是为姻亲之属,何必如此客气?”荀柔也含笑亲切。
  “太尉所言甚是,营中宴席早已备下,江南辟地,酒食粗疏,却还有些野趣,请含光兄品鉴一二。”孙坚抬起手臂。
  “文台兄先请。”荀柔客气欠身。
  “含光兄请”
  “请”
  荀柔与孙坚彼此相对一笑,对这场见面都挺满意。
  亲切客气,礼尚往来的基调定下,由孙坚指引,二人把臂同行。
  至大帐前,簟席铺好,温酒在炉,食膳在案,侍从肃立,已经准备停当。
  孙坚引荀柔至东向屏风下主位,荀柔如礼谢让一回,也请孙坚同席。
  二人落座后,其余众人,荀柔所领文武南向,孙坚水寨臣属西向,再依官职高低列席,一直排到军帐之外。
  片刻,执干戈皮鼓的军乐上来表演,每一舞毕,众人端酒,三舞三爵后,虽还彼此生疏,但酒酣耳热,席间又多武将,率直豪爽,彼此觥筹来往,气氛热烈起来。
  孙坚先为荀柔引见自己二子,孙策、孙权,接着又引见视同子侄的周瑜。
  孙策、孙权略肖其父,眉目却更俊朗些,孙策剑眉朗目,身材颀长,孙权则浓眉大眼,肤色白皙,显然其母吴氏在其中出了大力。
  至于周公瑾,早在下船之时,人群之中,绛红锦衣,戴珠冠,面如璧玉的俊美青年,就已夺得所有人瞩目。
  “尝闻江东有民谣,曰:曲有误,周郎顾。此即’美周郎‘乎?”荀柔酒量着实不佳,酒爵又实在不小,三杯就已带醉意。
  “瑜自幼学经史,即长熟读兵书,遍观军事,心存韬略,于是立志,随明主,立功业,荡涤天下,以慰平生,今欲以才见太尉,太尉何轻薄我耶?”
  弱冠青年,昂首朗声振振,“昔闻太尉有沉璧之美名,若某人一见,便曰’沉璧者乎?‘,太尉又作何想?”
  近处两班文武,微妙的顿了一息,又以更微妙的态度,重新亲热的互敬美酒。
  荀柔微一错愕,余光却见孙氏三父子皆敛笑,神情紧绷,却不由一笑,“我不甚酒力,酒后失言,待数日升帐议事,还请听君韬略,如何?”他端起面前酒爵,“这一杯,且当赔罪,只是
  他顾视孙坚,又一笑,“此一杯过后,实不能再饮了,先请恕罪。”
  说完,一饮而尽,含笑举着空杯,向周瑜一揖手。
  他生得俊美,笑起来好看,又如此风度潇然,文雅和悦,以太尉之尊,直言向周瑜致歉行礼,实无阙处了。
  周瑜陪饮一盏,退下后,竟觉有些许怅然遗憾。
  孙坚再引见本家子侄,又帐下谋臣张氏、虞氏等,及程普、黄盖、韩当、祖茂等将,荀柔也态度温和的挨个说话,只是果然不再举杯。
  见太尉双眼数眯,又数次以手扶案,周瑜碰碰旁边孙策,低声言语几句,孙策连连颔首,转头命令身旁侍从。
  不片刻,便有一侍捧一银制盖碗至席案边,将碗轻轻放在案上。
  孙坚注意到动静,转头一看便笑,“甘蔗饧?”
  “是公子吩咐,道太尉既不饮酒,尝一尝江东柘浆也罢。”侍从低头回复,言语流利清楚。
  “倒也不错。”孙坚微微一想,笑着点头,“既然营中有,也给我上一碗来。”
  说完又介绍,“太尉可尝过此物?甘蔗只生江东,汁水鲜甜,煮之为浆,不逊蜜糖,只可惜需银碗承装,又不能久放。”
  这不就是甘蔗糖浆嘛!
  荀柔揭开银盖,银碗中盛着琥珀色的液体,色泽晶亮,十分诱人。
  他立即端起来浅尝一口。!
  甜!
  不必说孙坚,以及正时刻关注这边的孙策、周瑜,就是方才介绍,准备回席的程普、黄盖几人,也立即感受到荀太尉的变化。
  仪态,还是让人心折的端庄优雅,姿势,也并未有什么夸张,但就是眼睛似乎亮了一点,让人凛然的气度,似乎散了一点,神情,更愉悦一点……
  不知怎么,就忽然觉得亲切了些?
  “将军可否也赐我等一盏?”程普向孙坚笑问。
  孙坚哈哈一笑,大手一挥,“有何不可?这定是伯符与公瑾所携来的,今日都取来席上,必让诸君尽兴!”
  “孙将军,真是豪爽!”荀柔抬头。
  孙坚再大笑,“今日相见,太尉这一句,最见真心!”
  “孙将军亦然。”荀柔回以一笑。
  是夜,荀襄来信,兵马已按期抵达新蔡,她也领亲卫前来柴桑,信上时间是五日之前。
  而曹孟德更远,故信也来得更早,早在三日之前,他就已至信,兵马集结广陵,而他本人亦在更早七天前,即写信之时,已轻车简从向柴桑出发。
  “一个五日,一个十日,”荀柔按着额头盖的湿帕,还是觉得晕晕沉沉,“再有三五日,就该到了。”
  宴会再如何宾主相欢,话说得再漂亮,也只是宴会,论起战场,那才是真章。
 
 
第307章 统一战线
  统战,统战,还是统战。
  荀柔早有思想准备,这场战役最大的难点不在袁术本人,而是统一战线。
  徐州在扬州正北,是隔着长江的好邻居,放个曹老板在那边蹲着,荀柔如何能安心用兵。
  这才干脆大方摆明,邀他加入。
  毕竟,那是一位用兵专家,又兵强马壮,不主动请来帮忙,难道放他闲着生事?
  正好,江淮一带,地势复杂,山水交横,比起大规模野战,也更适合多兵团出击。
  除了连接江北淮南的九江郡,以弯曲如龙的长江,以及支流赣水为界,所圈出的丹阳、豫章、会稽、吴郡四郡,是袁术核心领地。
  即是所谓江东。
  从地图上看,这块位于雄鸡肚子的地区,肉头厚实肥硕,像个熟透的芒果,十分诱人,而绵延的边线,虽有长江天堑,但毕竟那么长,看上去突破点并不少。
  然而,若以单兵深入,粮草运送线路,是极容易被敌人借地势切断。
  从政治人心看,眼下形势,江东各地,除非袁术嫡系占据的关隘,对其忠诚度自然有限,大概率不会与朝廷军队死磕,若能从各薄弱部位突破,逐渐向内侵蚀,缩小包围,显然是更安全的做法。
  当然,从己方看,将孙坚的南方军团和曹孟德的北方铁骑凑一堆……他哪有那么想不开?
  既然是团结协作,彼此就必须有个态度,不能袭击友军,不能使绊子,不能只顾自己进度,要相互支持,定下的作战计划,更不能够私自更改。
  作为太尉,以及这场战役总指挥,第一次战前协商会议上,荀柔未照惯例让众人讨论,而是直接开讲。
  先是从水文地理、粮草供给、政治因素种种方面,阐明他分兵出击,围歼袁术的战略思路,接着话题一转,便来到统战纪律。
  “昔日酸枣会盟之败,袁本初虽怀异志,但其时,诸侯讨董之心却并非作假,事不成者,盖心不齐,各相防备,不能尽力。”
  “今日,天下战事渐熄,唯东南百姓尤患离厄,我等集聚于此,讨伐贼逆,解救黎民,澄清宇内,乃机缘之所至。”
  “万望诸君,同心同德,相忍为国,以大局为重,共兴汉室,共成此不世之功业!”
  荀柔立于舆图之前,将淡青广袖一挥,环顾众人,扬声问:“诸君以为如何?”
  方才听着分散围歼袁术,连连点头的孙、曹二人,此时却都各自默立不语。
  沉默自然也算一种表态,但统战的关键,非只统一意见,更重要的是统一思想。
  默认,对荀柔来说,是不够的。
  他看向两人,由于南方消息尚未通畅,有些事是到了柴桑他才得知的。
  他原本担心的吴郡几大士族,如今已然不成问题。
  来自孙坚官方解释是:吴郡陆氏、张氏、朱氏,心向朝廷,欲在吴郡举事反袁,被袁术所害,陆氏、朱氏在吴郡的族人被灭,顾氏、张氏皆被囚。
  荀柔听完后却只觉得,如今袁术身边犹有高人呐。
  先稳压地头蛇一招,按下治下反叛,之后处置,也干脆明了。
  陆氏为孙坚使者,朱氏追随孙坚南征北战,这两家是孙家拥趸,既已反叛,当然不能留着生乱。
  张氏、顾氏虽与之同盟,却历为朝官,习儒学,尚文教,门生故旧遍布州郡,又不曾染指兵权,既已事败,对他们客气些,也能安抚郡中情绪。
  恩威并用,不外如是。
  四家举事,在朝廷大军抵达之前,所包含的站队之意,已随着失败结果随了东流水,而孙坚在江东的势力,也在这次不成功的反叛后,大幅度削弱。
  如此,让进取心切的孙文台开口表态,似乎更容易,然而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