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落得一抹霞光在散闭着,受一只白皙细秀的胳膊紧紧拽住的床帐上,没能洒进床榻间。
倒也不要紧,霞光洒落不去的床榻,自有旁的洒落。
天快擦黑,事情才停罢。
萧元宝觉着没脸出屋子去,便将夜食唤到了外屋里吃。
不想竟是不如到厅上去吃,因着那人吃饱喝足了去,好似教甚么邪魔附体了一般,见他在屋中不出,生是又行了两回才作罢,萧元宝更是没脸了。
午间睡了一个时辰去,本以为是夜里要睡不着了。
倒是不想疲乏了身子,未至人定便沉沉的睡了过去。
过了两日,举子考官的事宜准备妥当,翰林选中了祁北南随礼部至地方上做巡察监考。
这事儿本是定的林青煜,只他将要成婚,教公爷看中做了女婿,翰林院怎好这时候将外派的公务教在林青煜的手上。
萧元宝闻听了这消息,忍不得问:“此行可说多久能回?”
“安排了四支巡考队伍到地方上,各巡六个省份,少都得两三个月去了。”
祁北南道:“一个省怎么都得留个上十天,外加还有行路的时间,差不多得要这么些时日。”
萧元宝见要去这么久,没张口说不好,但还是有点发焉儿。
他早晓得为官不会那般自在,少不得听从上头的安排,前往地方上办理公务。
但真派到头上,还是有些舍不得。
祁北南拍了拍萧元宝的手背:“我早去早回。”
萧元宝笑了笑:“来京里也一年了,我识得了人,再者老师也在,不会觉着不适应。你只管安心的去就是。”
六月初,祁北南便随着礼部官员一同前往了州府上。
为回避,他去的省份没有磷州,倒是往金陵那一带去。
萧元宝站在高处,远远的目送了车马队伍出了城,这才悠悠儿的回去。
过了两日,姜汤团来了家里头寻他。
“你咳嗽好了?可算见你愿意出门来走走。”
萧元宝迎着人进去,祁北南出去了,家里头也就只少了一个人,觉着冷清好多。
有个人来,他很是欢喜。
“你那食疗的方子奇效,小灶上又做了几回给我吃,我吃着还真就不咳嗽了。只他们味道做得不如你好,我吃用得不如你做得多。”
姜汤团身子好转,面色也红润了不少,见着精神好了很多。
萧元宝听他这样说,心里头很高兴。
“哪是那食疗的功劳,当是你好好吃药,身子这才好的。”
姜汤团却摇摇头:“我可不是说客套话与你听,是当真觉着不错。”
“这样子的食疗,教人乐意吃,温养身子,比吃药可好许多。”
萧元宝听此:“那我可得再多研习研习,也好教往后能派上用处。”
姜汤团好笑。
说罢,又道:“祁大人这朝去了地方上巡考,你一个人在家里头怕是冷清。”
“家里头又没有亲眷长辈,时间当难打发。”
萧元宝道:“京里头这般确实不如县里,不过好在是还有你能一块儿说说话。”
两人说了半晌,姜汤团在这头吃了午食,天气炎热,又午歇了些时辰,这才回去。
说过些日子要与萧元宝送些冰来,他新得的一个冰鉴做得很巧,一并要给他。
姜汤团走后,萧元宝热闹了一时,霎间冷清下来,感觉便比平素里还冷清了。
他瞧着日头下去了些,便跑去了酱菜铺子上。
“这几日来得勤,也不嫌这头地方小,热得慌。”
蒋夫郎从街上买了一碗冰沙红豆小圆子,拉了个圆凳儿,放到了萧元宝的跟前。
将买来的一碗甜食放在上头,教他吃。
萧元宝坐在矮凳儿上,往前挪了挪。
他拿勺子往碗里搅了搅,舀了一勺儿圆子放进嘴里,发热的口腔顿时甜滋滋凉丝丝的。
夏月里头吃冰食,可当真是舒坦。
他眯起眼睛:“这里头我觉着还比府里凉快,巷子里的风吹过来,风大。”
蒋夫郎在柜台前拨着算珠,见着一团小羊羔似的在那小凳儿前吃甜食,跟小时候一个模样。
他晓得祁北南去了地方上办公务,这哥儿一人在家里头没甚么着落,终日里只有往这头跑。
倒也没笑话他,只道:“你觉着凉快便过来。”
萧元宝在铺儿里吃了半碗冰圆子,又吃了两根教柳条穿着的烤羊肉串儿,四只卤鸭脚,肚子给撑得发圆。
这般瘫躺在了椅子上:“京城里的好吃食可真多,便是这街边上随意一个小摊子味道都好得很。”
“不好如何能挣得下钱来,你不瞧瞧铺面儿赁金多贵。”
萧元宝道:“咱铺儿里这阵生意可还好?”
“好。”
蒋夫郎道:“一个月里头除却成本,还能挣上四五十贯钱出来。”
“那些人觉着酱菜好吃,又保存得久,就有不少要外出行远路的人来买,预备着做盘缠在路上吃。这般客人,一买就买下好几罐子,更好的还是商队,买下的就更是多了。”
“城中的货郎也有来拿货往京外的县城去卖的。”
萧元宝听着生意好,心里头也踏实高兴。
说来,还有一件好笑事,有间大酒楼见着他们家的酱菜卖得好,也想效仿做同样的酱菜来卖。
本是想打价格账,仗着他们资产雄厚耗得起,想用更低的价格把客都引到他那边去,教他们客稀而关门。
不想香蕈这一味原材料的价格就教他们够呛,低价做了不到一个月,反倒是他们熬不住歇了这生意不做了。
自以为低市场价格买到的香蕈,实则还是他们京郊的菇农给育出来的。
萧元宝故意将香蕈卖到他们手上,挣了他一笔不说,还与那些想效仿他们家油酱菜的商户做了个警醒。
时下酱菜的生意是进了正轨了,磷州那头的商铺也都一间间赁了出去,前些日子铁男才捎来了八百贯赁钱。
以手头上的所有铺子来计算,一年光是赁钱就能有上千贯的钱进账。
除此外,家里庄子上岁还能有两三百贯。
京里的吃用,若无大型开销,单靠着响当当这间铺儿就够用了。
银钱置产业,一松一紧这么些年下来,如今可算是把账给拉了个平整。
现在日子已然是松快好过了,再不必紧巴巴儿的瞅着腰包。
虽也还不比得那些富户人家,但他们手头上的产业与银钱算来,也能撑个中等人户了。
不过萧元宝并不就满意此番,就此过起富贵闲人的日子。
眼下只能说不紧凑了,将来他与祁北南有了孩子,那可得花费不少。
单养育孩儿,供他读书,这些也都还费不得太多,待着他成亲,那才是用钱的时候。
萧元宝也算是过来人,自是晓得其间的费用。
萧元宝脑子里盘算了一番家里的账后,悠悠吐出了一句:“我想着还是得寻点事情来做才好。”
一来是再添进项,二来,祁北南一去不知三月还是五月,他实在闲散。
蒋夫郎闻言,道:“那你想作何?”
“我手上也就那么点儿手艺,除却往这头上靠,好似也别无长处了。”
蒋夫郎默了默:“我不是泼你冷水,京都城不似咱们县里那样的小地方,会烧菜治个汤水旁人就买账了。原先我觉着自己拿手的下水菜多好,可今在京里的夜市上置摊子散卖,生意却不见得红火。”
便是萧元宝说的,这街上随意一间吃食味道都不差。
那些味道不好的,除非是不差钱儿,又或是不以售食为主要营生,方才能开得久。
否则不出三五个月,从此便查无此人了。
多的是铺子赁期都没到,生意就做不下去关门走人了的。
蒋夫郎在这处的时间不久,坐贾间爱说点街市上的闲,谈的也都是这些。
便是不听闲,长着眼睛看也是能看到的。
“要是全凭味道好,没有一点特色过人之处,那要想把生意做起来,可难得很。”
他们的酱菜生意能做得好,便是占了过人之处,小小价廉的酱菜,竟用价格昂贵的香蕈来做,味道又好吃,价格却还算不得高,这才能做起来。
萧元宝也晓得这些道理,昔时冯娘子也跟他如此说,教他慢慢看。
生意不是一拍脑门儿就干的事情,油酱菜也是他经过了多番考验才定下的生意。
“我如今倒是有了一些苗头。”
蒋夫郎闻言问:“你说与我听听。”
“我在县里的时候,和桂姐儿在一处,当时教我做菜的冯娘子身体不大好,我俩变着法儿的做了些食疗的餐食与她吃。她一个见过多少世面的人,都说做得巧妙,有见效。”
萧元宝道:“那时候我便研究了食疗的方子出来放着,润肺保肝的,滋阴补阳的……前些日里,汤团咳嗽,我炖了汤与他吃,他这朝咳嗽也好了,说是方子有效。”
“我见着京里那些有名气的酒楼,便说安华楼,是以奢为著称。”
安华楼在内城的闹市街上,楼高足可俯瞰大半个京都城,酒楼中多用金银器来盛菜食,天底下的山珍海味,在安华楼里没有吃不到的。
又再说朝栖楼,它所有的特色之处便是楼里有十二个貌美娘子和哥儿,前去吃酒菜,能与佳人作伴。
……
细数来,经营得好且长久的,都有些特点长处。
京都里能做出好吃食的灶人多的是,但单只好吃,却还不够。
萧元宝想着,将好吃的菜食肉食,增以一个食疗的名头,特色不就有了么。
且也不只是挂个假名头,确是有所见效的。
蒋夫郎听来,面间生了些笑:“倒是个不错的主意。京里的富贵之人多,可身子却多有不好。若开得这么间以食疗的食店,说不准生意还不错。”
萧元宝见得到肯定,心中欢喜。
他道:“只我到底不曾从医,也只晓得些皮毛,虽手头上已经攒起来了十几个方子,但要开起食疗店来,远觉不够。”
可惜了桂姐儿不在京都,虽也还能靠通信来研究药膳方子,可到底是不如在县里容易。
不过既有了方向,那朝着这头使力,可先前无头苍蝇似的不知从哪里下手要好得多了。
回去家里,他当即就与桂姐儿去了封信。
把自己想要开食疗店的想法说与她听。
萧元宝这朝寻着了事情办,日子也不觉清净了,终日里头拿着医理书,抄看也就罢了。
又还采买食材,在灶上打转,试着将温补身子的药与菜肉如何做才好味道,更养补。
第104章
倒是没过多少日子, 萧元宝便收到了白巧桂从蓝田县寄来的信。
信上说,她也要来京都城了,他所说的这桩食疗生意, 待着到了京城以后, 面见详谈。
萧元宝瞧见此处,一下子从凳子上站起了身。
他不可置信,又将信仔仔细细的读了一遍。
通读了信,萧元宝面上的笑容越来越盛。
文哥儿端了茶水进来, 见着萧元宝捧着信笑得欢,道:“可是大人来信了,夫郎这般欢喜。”
萧元宝偏头与文哥儿道:“不是大人来的信, 是桂姐儿要来京城了。”
文哥儿放下茶盏, 道:“白娘子可是特地来瞧夫郎?”
萧元宝道:“她不是为着来瞧我, 是要搬来京都。”
他说着都高兴。
白巧桂在信里头说, 此次举子考官, 陛下广施恩德, 所选举子任官数目有所增添。
但这些举子, 再如何优秀, 也不能提到京都里头任职,都需得先在地方上做官。
为此, 只好尽可能的调出地方上的官职出来,以供新选的举子上任。
罗听风在殿试时成绩不差, 但当初派官时,因着在京都里没有门路, 为此便被下放到了地方上做官。
如今吏部为了让地方上有足够的官职供举子, 如此便又将那些下放去地方上成绩还不错的进士给提调回来一部分。
白巧桂没有说调回京都后在哪处官署中任职,信中说不详尽, 待着人到了京里常常会着,再说都不迟。
时下她托萧元宝先帮他们打点一二,用不得十天半月的,就要动身过来京都上。
因着州府举子考官已经开始,这般考官不似科考繁琐,考一日即罢,成绩也出得快,届时一应任职也快。
为此他们得到吏部的调遣令后,就收拾着做交接公务了。
虽前去县上任职的时间不长,可这时间倒长不短的,甚么也都才整顿好,公令又来得突然,一时间便多出了好多的活儿来,京都这头要是没人照应着,过来又是好一通手忙脚乱。
便是他们不张口让帮着打点好这头,萧元宝得知他们要过来京都了,也是一样会帮忙的。
他赶忙与白巧桂回了信,教他们安心交接好蓝田县那头,这边有他。
罗家与白家都是本分的小户人家,家中有些资产,但并不多富裕。
这番前来京城,首要的还是得有个住处。
京都不似在县上任职,能够有府衙直接供县公及家眷住。
不过倒是也有官舍,只还是那话,没有门路,想要分上顺心的官舍住可没那般容易。
一是不知道时间得拖到什麽时候去,二来,不知是给你分到外城边上,还是分在甚么不成样子的闹巷中。
罗听风自任官一事后,大抵也晓得了京都这头是个甚么情况,与其来了京都上等官舍等得焦头烂额,倒是不如自行安排宅子来住。
只是要想像祁北南与萧元宝一般买宅,家里即便是有些薄资,却也办不到一时拿出这许多的银钱来。
他们这般家底子,为今最好的还是赁宅子住。
官员外赁宅住,月里到底也有些贴补,只是并不多。
于是他便教桂姐儿托萧元宝帮着赁一处宅子,住处置好了,过来就容易。
123/140 首页 上一页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