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句“凭什么”听得刘掌柜心惊胆战,不敢吱声。
“上数五百年,这天下还是刘家的天下呢。”贺兰定又是一道惊雷劈下。
劈得刘掌柜连道,“不敢不敢!”面上惶恐,心里却突兀地升起一个念头——凭什么呢?
想起去岁冬日被士族大家硬生生索要走又被销毁的一百件毛毡斗篷,刘掌柜心道:凭什么呢?谁不是肉体凡胎,谁不怕冷?凭什么就你们高贵,你们能用斗篷?
贺兰定还不知道自己三言两语已然在刘掌柜的心底埋下了一粒“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火种,他继续加大火力,陈情道,“我也没什么大志向,我就是见不得.....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莫要再说了。”刘掌柜一手捂着胸口,一手摆摆阻止贺兰定的惊天言论。
“咱们说生意,不谈其他。”刘掌柜努力拉回话题,可是他的胸腔、他的大脑已然被贺兰定刚刚的言论塞满,几乎呼吸不过来。
贺兰定铺垫完成,说起生意的事来,“这样吧,刘大哥,你看这样行不行。”
贺兰定的意思,豆油制作方子免费送给刘记,但是半年后他会对外公布豆油方子。
刘掌柜惊呼,“半年!”明明之前说得是两年。
如今贺兰定腰杆子直了,便有了讨价还价的底气,他道,“不碍事的。刘记的市场在梁国,怀朔离梁国千里,影响不大。”
“贺兰首领有所不知。”刘掌柜苦着脸,这下他也不隐瞒了,“待风雪稍停,定然会有大量商队涌入怀朔。”豆腐出自怀朔的消息根本藏不住。商人重利,千里距离不过尔尔,翻山越岭也是要来的。
闻言,贺兰定心中一喜,压住上扬的嘴角,拍着胸脯冲刘掌柜道,“不管谁来,我都不认得他们,我只认刘大哥你。”
最后,两人又是讨价还价好几个来回。最后定下:豆油方子免费送,保密一年。
“那些吃食的方子,您派个可靠的人过来学学?”贺兰定懒得写菜谱,而且照着菜谱也未必能原汁原味的还原口味。
“可。”刘掌柜盘算着,等菜方到手,刘记的豆腐铺子可以扩张成刘记素斋,几个特色菜肴足以支撑起一家食铺了。
“结算就用粗盐和豆子吧。”豆子是贺兰豆腐工坊的必须品,盐则是硬通货。且粗盐提纯很简单,贺兰定准备等最近手头上的事情了结,就试一试粗盐提纯。
双方定好契约,外头天色已晚,刘掌柜拒绝了贺兰定的留饭,冒着风雪回去了。
贺兰定站在门外相送,目送刘掌柜一行人翻身上马离开。猛然发现,他们身上穿的仍是旧日的蓑衣,并没有穿更将防抗保暖的毛毡斗篷。
贺兰定若有所思,很快想明了其中的关窍:毛毡斗篷约莫是成了权贵的专享了吧。
又休养了几日,贺兰定彻底缓过神来,只当蠕蠕劫掠和乌丸灭族是一场噩梦,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开春后的产业经营中。
首先,小食摊需要扩张改良。原本的小食摊改为只售卖成品豆腐、豆干和百叶。另外开设一家食肆,经营午饭、晚饭。
如果真如刘掌柜所言,许多商队对贺兰家的豆制品和羊毛制品感兴趣,那么,开春后,怀朔镇一定会热闹起来,商贾云集。
“唉。”贺兰定摸摸下巴,有些可惜。倘若不是将宅邸改成民宿着实有些丢份,他还真想将贺兰大宅改造成住宿客栈。
“可以圈个地皮另外建一座宅子。”作为贵族,外祖父还是镇将,贺兰定想要弄块地建客栈非常容易。
贺兰定将这个念头记在小本子上,准备在适当时候和舅舅提一提。眼下要先把食肆的事情给落实好。
开食肆,最基本需要门店、掌柜、厨师、店小二。贺兰定将族人们扒拉了一通,再度感叹族里人口还是太少了,能用的人才没几个。
贺兰定喊来可单青云夫妇和库姆,这三个人磨合配合默契,将小食摊经营得不错。
三人进屋,贺兰定敏锐地察觉到些许微妙的变化,他打量一眼可单青云夫妇,丈夫咧嘴笑得傻乎乎,妻子娇羞低头捂住肚子。
“这是.....”贺兰定心里有了猜测。
“郎主!我要当爸爸了!”可单青云声音震天响。
“好事啊!”贺兰定为他们高兴,对草原部落而言,添丁进口是最最重要的事情。
贺兰定从坐榻旁的抽屉里拿出一只红色小布口袋,里头装满了五铢钱。这是贺兰定为过年走亲访友专门准备的“红包”。
结果,先有阿母去世,又有乌丸部落闹事,走亲访友根本没机会,红包也就剩下许多。
贺兰定说了些恭喜的话,将红包递给可单青云,“这是给孩子的,你给他存好,不许挪用。”
“哎!”可单青云高兴应下,接过红包转手就递给了妻子。
贺兰定将这一幕看在心里,对原本的计划做了调整。
“喊你们过来,是为了小食摊的事情。”贺兰定将大致的食肆扩张计划告诉几人。
“既然阿英怀孕了,一切以孩子为重,你们夫妻二人继续照料小食摊。”原本,贺兰定是准备让可单青云夫妻二人操持食肆开业,可如今阿英刚刚怀里孩子,青云又紧张得不行。且阿英是.....
“郎主,没关系的!”阿英着急,“怀孕而已,咱们村的妇人们大着肚子做活做到生,都是常事儿,没那么娇贵。”
可单青云闻言有些不高兴,沉着脸道,“听郎主的,什么都没有孩子重要!”
阿英不甘心,咬着嘴唇还想争取。
贺兰定笑着安抚道,“安心。”
“你们夫妻二人把小食摊经营好,再培养出个接手的人。”贺兰定细讲以后的计划,“以后族里的产业多着呢,有你们忙不过来的时候。”
“第一要把孩子稳妥妥地生出来。第二,等开春暖和了,孩子也稳了,你们多往山南那边走动看看。”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怀朔和敕勒川着实不适合发展畜牧业之外的产业。
“山南水多,我准备在那边开办工坊。”贺兰定看向阿英,“你对山南的情况熟悉,带着青云先去探探路,看看适合的地点。”
“都听郎主的!”可单青云满口应下。
安排好可单青云和阿英,贺兰定将库姆留下说话。
库姆心脏砰砰直跳,手心里都是湿汗,她紧张极了,她不敢相信自己竟然会被郎主委以这样的重任——一家食肆的大掌柜!
“原本我是想让青云和阿英主管食肆,你继续照料小食摊的。”贺兰定淡淡道,“但是阿英如今有孕,咱们族里多久没有添丁进口了,这是个大事儿。”
“嗯!”库姆点头。
贺兰定道,“就是你一个人需要辛苦些了。”
“不辛苦不辛苦!”库姆脑袋摇得像拨浪鼓,“就怕做不好。”管着一家食肆,可不是个容易的事情。
“不会就学。”贺兰定道,“过几日,我送你去镇上的食肆酒家学习。你用心看、好好学,不懂的就问。”
“我一定好好学!”库姆恨不得立誓保证。
“除了去学习,还有一件事情也要你去思考。”贺兰定让库姆思考一下食肆的厨师、帮工、店小二的适合人选。
“能干活、会干活,更要可靠。”这是贺兰定的要求。
库姆接了任务,忧心忡忡走出了书房,迎头碰上了等在外面的青云和阿英。青云黑着脸,阿英红了眼眶。
库姆觉得自己抢了他们的位子,不免上去安慰几句,“郎主都说了,族里人丁凋零,你肚子里的这胎至关重要,给族里开个好头。”
又道,“等你生养好了,到时候还来食肆。郎主是体量你们呢。”
“知道了。”阿英扯出一个僵硬的笑来,轻声道,“以后还要库姆你照应我们了。”
库姆不知该如何接话,打了个哈哈,脚底抹油跑了。跑着跑着,开心大笑起来——掌柜!还是女掌柜!整个大魏说不得就独独自己这么一个!
大笑过后,库姆心里做了个决定:以后再也不想着嫁人的事儿了!完全是拖后腿。
安排好分工,贺兰定叹息一声,兀得生出一股自我嫌恶出来——自己终究成了自己讨厌的那种领导。
贺兰定知道自己的分工并不公平,论能力、论经验,阿英都强于库姆。可是没有办法,想要带好一只团队,光是公平公正还不够,还需要制约和平衡。
【作者有话说】
贺兰定:我不是个好领导。
第五十八章
库姆很忙, 要当好一个掌柜不容易,识字和算术是基本关。基本关过了后才能谈店铺经营、人员管理等更高阶的东西。
库姆认得不少字,可是却不会写, 笔杆子捏着手里, 胳膊就开始抖啊抖, 写出了的全是鬼画符。
库姆不敢去麻烦首领, 便去请教阿昭——在族人的眼中, 整个部落,除了首领就阿昭姑娘最有学问了。
“练字不容易的。”听了库姆的苦恼,阿昭小脸皱成了包子, “我也写得不好看呢。”小孩儿臂力弱, 写出来的字免不得歪七扭八、大大咧咧。
阿昭觉得阿兄写出的字是精巧可口的饺子, 而自己写出的字就是坑坑洼洼的大馕饼。
“你就算现在开始练字,没个一年也练不出个样子来。”而贺兰食肆可是马上就准备开业了。
阿昭给库姆出了个主意,“你见过阿兄用的炭笔没有,那个写字容易许多。”说着, 阿昭拉着库姆的手,想去向贺兰定讨要几只炭笔。
“炭笔?”贺兰定看向手拉手的两个小女孩儿, 将炭笔递给她们, 解释道,“炭笔的确书写方便,可也有弊端。”
“容易更改字迹。”铅笔字要比毛笔字好学很多,但是却不能用来记账。就算没有有心人想要篡改账目,仅仅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炭笔字迹也会在翻阅、储存过程中磨损、模糊。
“原来是这样。”库姆和阿昭都是一脸可惜。
“不过....也不是没有其他办法。”贺兰定脑中冒出一个主意, 冲二人道, “家里养大鹅没有?”鹅毛笔可比毛笔容易上手多了。
贺兰家没有养鹅, 整个怀朔镇都没谁家养鹅。贺兰定只能退而求其次用鸡毛笔做实验。
羽毛笔其实是钢笔的前身,羽毛的翎管相当于墨囊,羽毛端面削成斜尖,相当于钢笔头。只是翎管储墨很少,写几个字就没墨了。因而,羽毛笔书写时需要一边沾墨,一边写。这倒是和毛笔差不多了。
羽毛笔的制作很简单,贺兰定挑了几根最大的羽毛,修修剪剪几下就做成了。
“来试试。”贺兰定将羽毛笔递给阿昭和库姆。
阿昭手小,捏着鸡毛笔,大小正合适。库姆手大,用鸡毛笔写字好似捏着一根头发丝,不是很顺手。
库姆很沮丧,郎主已经帮忙想办法了,可自己做得还是不够好。
“不干你的事儿。”贺兰定道,“鸡毛笔总是差点意思,要更大的鸟儿羽毛才行。”比如大鹅、大雁之类的。
“龙鸟的可以吗?”阿昭眨巴着大眼睛问。龙鸟就是老鹰。族里没有大鹅,却是有老鹰的——捕猎时用来侦查。
贺兰定:“阿拉爷爷会哭的。”阿拉老头子是族里的养鹰人,对鹰比自家孙子还宝贝。
“去找你们虎头叔,让他们给你想想办法。”贺兰定将困难丢出去。
又叮嘱,“找到合适的大羽毛后,可以把羽毛管子在热沙子里烫一烫。”如此可以烘干羽毛翎管里的水分,增强翎管硬度,书写更加方便。
将两人打发走,贺兰定调整了一下思绪,计划起“怀朔羊毛产业大联盟”的事情来。
贺兰定想象了一下开春后的情景:许多商家涌进怀朔镇收购羊毛毡毯,问贺兰部落,八十钱一片;问斛律部落,七十钱一片。
不等交易,杂胡部落又冒出来,挥舞着毛毡大喊:买我的!只要五十钱!
怀朔镇各部落之间倘若不能拧成一股绳,不能同心对外,恶性竞争之下只会让旁出来的商家们赚个盆满钵满。
因此,贺兰定琢磨着号召各部落联合一心,组成“怀朔羊毛产业大联盟”,统一定价,有钱大家一起赚。
只是,自己如今的号召力足够了吗?
正挠头苦思,外头有人来报,说是大将军府送来了贺仪。
“不年不节的送得个什么?”贺兰定满心疑惑。
“小少爷连自己的生辰都忘啦!”押送贺仪的是将军府的一个管事。
自从乌丸灭族,将军府的下人们对贺兰定就变了称呼,从“贺兰首领”变成了“小少爷”,亲近之意不言而喻。
“生辰?!”贺兰定还真忘了这事儿,脱口问道,“是哪天啊?”
众人闻言皆是大笑,只道贺兰定贵人多忘事。
“正月二十九。”管事提醒,“不知小少爷准备怎么操办呢?”
贺兰定还真不知道怎么操办,活了两辈子还是头一回过生日,没经验啊!
“我想想。”贺兰定对管事道,“等有了章程就去禀告阿翁和舅舅。”
管事又送上一本厚厚的册子,笑眯眯道,“这是将军特特嘱咐要送给您的。”
竟然是一本《氏族谱》!
贺兰定如今只经营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于天下局势全然无知,只知道北魏会完蛋,南梁也早晚要完蛋。
而有了这本《氏族谱》,让贺兰定对于朝堂各方势力、地方高门大姓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过江为“侨姓”,有“王、谢、袁、萧”;东南为“吴姓”,“朱、张、顾、陆”为大;山东“郡姓”,“崔、卢、郑、李”的地盘。
40/164 首页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4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