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草原生存记[穿越]——芃县令

时间:2024-11-22 08:16:00  作者:芃县令
  北地的冷和六年前没什么不同,依旧是风刀子能冻掉人的耳朵。可是这些住在阴山南麓的百姓们却大有不同了,“他们......”
  商人丙斟酌着适合的形容,“他们眼睛里有光了。”以前的北地百姓是麻木的,他们挣扎着活过一日又一日,和风雪中等死的牛羊没什么差别。
  “对的。”被商人丙这么一提,另外两个人也察觉出许多不同寻常来,“我刚刚偷听了一耳朵,好像不少村民都趁着冬闲当货郎呢。”
  有了豆福方子,又有了挡风保暖的毛毡马甲,勤劳的人们再也坐不住了。他们扁担一挑,冒着风雪,一步一个脚印地往更远的南边去卖货了。
  “树挪死,人挪活。”石膏水点豆腐,贺兰定则是点活了北地的一滩死水。在朝廷看不到的最底层,劳苦百姓们如同辛勤的蚂蚁一般活动起来了。
  三个商人已经达成了北行的目的,可本着“来都来了”的传统习惯,三人决定继续北上,去怀朔拜访一下“奇怪”的贺兰首领。
  三人见着贺兰定,心中微微失望——就是一个面容丑陋的胡儿,没什么特别神异之处。
  “兖州?”贺兰定搜索着脑中地图,叹道,“那可是个好地方啊。”兖州是中原九州之一,约莫是后世的山东地块。
  “有水,有田,好地方!”贺兰定再度感叹——和只有牛粪、羊屎团的怀朔相比,阴山之南都是好地方。
  贺兰定却不知,三个商人被他这接连两声感叹搞得毛骨悚然——当年的拓跋鲜卑是不是也这样感叹着“好地方”,然后策马南下的呢?
  “贺兰首领高义。”商人丙打起精神,强颜欢笑地向贺兰定拱手行礼。
  “没什么。”贺兰定摆摆手,不在意道,“民生多艰,能帮则帮罢了。”
  双方又打了一会儿太极拳,你来我往地恭维一番。说着说着便说到了豆制品身上。
  “原来除了豆福,豆子竟然能做出那样多的吃食来。”怀朔客栈的冻豆福羊汤令几人记忆深刻,询问贺兰定能不能卖方子。
  贺兰定歉意道,“方子是保密的,已经被有家商行买断了。”
  “是刘记吧!”商人们愤愤不平道,“贺兰首领可知那刘记在南边赚了多少的!”
  商人甲两手一窝,比划了个大小,“就这么大点豆福,十铢钱!”
  “光是专供寺庙,刘记就赚得盆满钵满啦!”商人甲恨铁不成钢地看着贺兰定,嚷嚷着,“贺兰定首领莫要被人诓骗啦!”
  贺兰定笑道,“我与刘记相识于微末,去年这个时候,我差点灭族,穷得叮当响。要不是刘记拉我一把,也没有的今日。”
  言下之意,贺兰与刘记之间不仅仅是金钱交易,还有一份救助于微末的情谊。所以你们死心吧,说是卖给刘记的方子,那便是刘记的了。
  “不如咱们谈谈羊毛生意?”贺兰定话锋一转,命人送上样品大礼包——羊毛四件套。
  “原来是客。”贺兰定笑道,“生意不成情谊在。”
  “这些是我们贺兰工坊明年冬季的新品,世面上且没有呢。”贺兰定欲擒故纵,不细说羊毛制品的生意,只一人送上一份纪念品。
  商人丙当即立断,“豆制品生意做不成,羊毛制品的生意也成啊!”
  他们千里迢迢从兖州过来,可不是空着手来的。从兖州带来的布匹、粮食在怀朔镇卖完,空着的马车驮一些羊毛制品回去,肯定能赚上一笔的。
  “那成,我令人带你们去展厅看看。”贺兰定在羊毛工坊的隔壁专开了一件屋子用来展示货品。
  贺兰定喊来一个族人,让他领着商人们去羊毛工坊的展厅,末了又叮嘱道,“这三位是远道而来的贵客,定价上给优惠些,多买多折扣。”
  其实,无论是谁过来拿货,贺兰定都是同一套说辞。可这么一套相同的说辞落在商人们的耳朵里却格外的动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
  送走三个兖州商人,贺兰定重新回到实验室。
  “郎主,好像不行啊。”阿塔娜眉头紧锁,将冻成冰坨子的混合物给贺兰定看,思索道,“会不会是太冷了?需要一边加热一边搅拌,就像点豆腐一样?”
  贺兰定回忆了一下,虽然高中的记忆已经模糊,但是他依稀记得皂化反应是个放热反应,是不需要另外加热的。
  “太冷了,羊油一会儿就冻了。”阿塔娜觉得这样不行。
  “我记得常温就可以的啊。”贺兰定摸着下巴,拧眉思索着。
  “常温?平常温度?”阿塔娜疑惑,“是夏天的常温,还是冬天的常温呢?”
  闻言,贺兰定恍然大悟:的确是实验温度不对!虽然皂化反应是个放热反应,不需要另外的热源,可是北地实在太冷啦!
  “咱们去烘干房试试。”曾经破破烂烂的烘干房早已鸟枪换炮,焕然一新了。
  “我去就成。”阿塔娜揽下活计。
  阿塔南虽然大字不识一个,更不知道什么化学反应。但是有了做豆腐和豆油的经验,她已经熟练掌握了用“控制变量法”摸索出最佳的实验配方。
  “行。”贺兰定相信阿塔娜的能力。
  将肥皂制作实验移交给阿塔娜,贺兰定回到书房开始梳理近日的部落生产计划。
  第一,羊毛制品生意已经渐上轨道。
  首先,羊毛收购来源相对稳定,除了贺兰部落自家养的羊,还和段家、斛律部落几家签订了羊毛收购协议。
  其次,今年已经开发出了不少新货品。再者,销售渠道也扩开了,除了刘记的订单,散户商人也吃下不少货品。
  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研发,再到货物销售,一整条生产量已经相对成熟。
  第二,豆制品生意。受地理环境、运输条件限制,怀朔的豆制品生意注定做不大。只能依托贺兰食肆,面向怀朔镇民和来往客商销售豆制品。除非......
  贺兰定咬着笔头想:除非自己能搞出酱油来。酱油不怕天气炎热,适合长途运输。
  关键问题是,自己完全不会酿酱油啊!
  贺兰定翻开随身的小本本,记上“酱油”二字,准备等自己得闲了想想酱油的事情。
  羊毛生意和豆制品生意如今都进入了平稳发展阶段,眼下贺兰部落的众中之重就是“贺兰食肆”的开张了。
 
 
第六十二章 
  三月三, 上巳节。
  此时的南国正当暮春,花生草长,天气晴朗, 正是游目聘怀的好时节。士族名士纵情山水, 出江渚池沼之间, 为流杯曲水之饮。
  而此时的阴山之北依旧是一片荒凉寂寥, 没有妖童媛女嬉游河曲, 只有饿得皮包骨头的牛羊马儿们在空茫茫的天地间寻找一口吃食。
  在这个冬日的尾巴,贺兰食肆开张了,和食肆一同开张的还有贺兰百货, 两家店铺只有一墙之隔。
  这一日, 怀朔镇热闹极了。
  “听说了不, 贺兰食肆的掌柜是个女娃娃。”
  “真的啊?!”
  “能有假?你去看看就知道了,女娃娃算盘打得可好啦。”
  “贺兰部落这是没男人了?”
  “嘿嘿,你别说,他们部落还真男人不多, 好多女人当家。”
  看客们怀揣着一颗八卦的心思,手往衣袖里一插, 往怀朔镇南街看热闹去了。
  “新店开张, 承蒙大家多多捧场!”女掌柜库姆叉腰站在贺兰食肆的匾额下,在她的身后是食肆的厨子和店小二们。
  所有人都穿着统一的服装,粗布葛衣,看着没什么特别,但每个人的左胸口的印着红色的“贺兰”二字——他们是贺兰的员工, 同时, 贺兰也是他们的靠山。
  “开张第一天, 所有菜品酒水一律七折!”
  “开张第二天, 八折!”
  “以此类推,第三天九折。到了第四天就没有折扣啦!”库姆看着底下乌泱泱的人头,心如鼓点,满脸潮红。
  “优惠折扣,百年一遇,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库姆大声吆喝着,声音再度拔高,“同时!只要在咱店花钱消费了,就有礼品拿!”
  “还有东西送?”
  “我天,要是送我一件毛毡背心就好了。”看客们窃窃私语。
  “想得美!人家是做生意,又不是开善堂。”
  库姆看着交头接耳的看客们,转身冲身后的员工们道,“都打起精神来!各归各位!”
  “是!”众人齐声回答。
  食肆的厨子和帮工都是贺兰族人,店小二们则是通过保人作保在镇上招聘来的。
  如今,贺兰部落在怀朔镇的名声和大青山一样可靠,许多镇民削尖了脑袋都想为贺兰部落做工——工资高,福利好,工作环境和谐,谁不喜欢?
  看客们看了个热闹,但真进门消费的并不多——家里是没吃没喝了?要花钱在外头买着吃?败家玩意!
  高欢领着几个好友进店,边走边介绍道,“拉汉家的饭菜口味不错,价格还合适,今日我做东,请大家尝个鲜。”
  一行人刚跨过门槛,便有店小二上前热情迎接,高声唱喝着,“贵客五位,二楼翠竹间看座!”
  贺兰食肆一共两层,一楼是大厅,摆着八张方桌配长条凳。二楼是以“梅兰松竹”命名的四个雅间包厢。
  雅间里却不是方桌,而是大圆桌,可以适应各种用餐人数。
  “这是菜单,您请过目。”店小二将崭新的菜单册子递给做东的高欢,自己则一手拿着一个小本子,一手拿着一根羽毛。
  “你这是.....”客人中的司马子如目光落在店小二的手上,惊奇道,“你会写字不成?!”
  “不会不会!”店小二忙道,“小人哪儿会识字写字呢,就会写几个数字罢了。”
  说着,店小二向众人展示,“一号菜品是咱们家的招牌菜:糖醋油泡。如果您点了这道菜,我就在本子上划个一。”
  “用这个羽毛划?”司马子如追问。
  “是的。”店小二将羽毛笔展示给众人,介绍道,“小人哪里会用贵人们的毛笔,这个是大鹅羽毛做成的羽毛笔,沾着墨水就能划几笔,用来记账正合适。”
  “给我瞧瞧。”司马子如拿过店小二手里的小本子和羽毛笔,划拉了几笔后就没墨了,又觉得用指头捏着羽毛的样子太过局促,一点没有挥毫泼墨的风流美感,便很快失去了兴趣,将本子和笔还给了店小二。
  高欢将菜单还给店小二,道,“你就好酒好菜得看着上吧。”
  店小二高兴应下,笑呵呵道,“客官您就放心吧,咱们家的菜道道好吃。”
  不多时,饭菜上桌。
  “糖醋油泡,酸甜爽口。”
  “红葱羊肉,肉香,葱更香!还可以用馍馍沾汤汁儿吃。”
  “豆福牛杂煲,热腾腾,一口入魂!”
  店小二上下嘴唇翻飞,说相声似得将菜品介绍一通,末了又道,“掌柜的说啦,贵客们是高大人的朋友,也就是贺兰的朋友,今日菜品享受折上折,七折再打七折!”
  “用不着的。”高欢摆摆手道,“我们今日来本就是给拉汉捧场的。”七折再七折,那相当于半价了。
  店小二不接话,只垂手立在一旁,满脸傻笑,“客官请慢用,小的就在外头候着,有需要喊小的一声就行。”
  店小二掩门退下,屋子里顿时安静下来,只余满屋扑鼻菜香。
  孙腾打破静默,笑道,“拉汉向来与众不同,一家食肆也能给盘出个花儿来。”
  从进门的一瞬,众人便感受到这家食肆与旁的食肆的不同之处——说不上来哪儿不同,可就是处处不同。
  “除了宾至如归,饭菜的口味也是极好的。”高欢招呼朋友们开饭。
  几人原本还想一边吃一边闲聊,结果,真如那店小二所言——一口入魂!开动起来后,都只埋头苦吃,哪儿还顾得上闲聊了。
  “妙!妙不可言!”司马子如啧啧称奇,心中琢磨着有机会要带家眷们过来尝个鲜。
  “翠竹间,一共消费五百钱,打完折两百四十五钱,再给您抹零。”库姆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一共两百四十钱。”
  “才两百四?”高欢脱口惊呼。他交友甚广,没少在外头吃吃喝喝,今日这色香味俱全的一顿饭菜,在旁得客栈食肆怎么说都要七八百铢钱。
  “没算错。”库姆又噼里啪啦一通算盘,笑呵呵道,“就是两百四十钱。”又压低声音道,“郎主都交代啦,自家人来食肆吃饭都给最优惠。”
  “您可别让我难做。”库姆笑得眉眼弯弯,“要是郎主知道小的多收了您的钱,要罚我的。”
  在客栈的实习经历,不仅教会了库姆如何算账、盘账、管理员工,更教会了她人情往来——比做生意还难的是人情。
  哪些人绝对得罪不起,哪些人要特别关照,一笔笔都是账本以外的另外一本账——不落在纸上,只记在心里。
  “贺六浑,你就别让人家女掌柜为难啦!”孙腾在一旁劝道,“拉汉可不是自家人么。”
  高欢结账,说道,“替我谢过拉汉。”贺兰定还在孝期,开业这般的热闹喜庆事不宜露面。
  “哎!”库姆脆生生的应下,又道,“几位稍等,还有开业小礼包呢。”一旁的店小二非常有眼力见地提着一串纸包送上。
  黄葛色的纸包用细麻绳困成了个四方形,纸包上依旧印着“贺兰”二字,右下方则是小一号的“食肆”二字,表示此物出自贺兰食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