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草原生存记[穿越]——芃县令

时间:2024-11-22 08:16:00  作者:芃县令
  对此,贺兰定并不着急。
  一来,贺兰百货只是作为贺兰羊毛工坊的对外商品展示而存在,自己有刘记商行的固定订单托底,并不怕商品滞销。
  二来,等第一批游商将羊毛制品贩运会全国各地,销路打开后,一定会有回头客。
  第三,小食摊子。作为贺兰食肆的前身,贺兰小食铺如今已经完全成为了豆腐铺子,只售卖成品豆腐和豆干等制品。收益一般,但经营稳定。
  贺兰定笔尖一顿,写下“可单青云”和“阿英”的名字。这两个小年轻都挺能干的,阿英有主意,有创劲,而可单青云则忠诚不移。
  两个人守着小食摊浪费了。等阿英生产完,贺兰定就准备将两人调走。小食铺子则留给族中在战斗中手上的伤残人士。
  第四,羊毛工坊。如今在羊毛工坊的工作量最大,在里头干活的族人也最多,从羊毛收购到羊毛印花都有贺兰族人的参加。
  贺兰定粗分了一下羊毛工坊的分工环节:羊毛采购、羊毛粗加工(剪羊毛、洗羊毛等)、羊毛细加工(擀压毛毡、搓羊毛线等)、成品制成(毛毡裁剪印花、毛线纺织成衣等)。
  除此之外,还有技术创新研发小组和销售团队。创新任务下沉分配到每个环节,最后的销售环节则由贺兰百货承担。
  “需要调整一下分工。”贺兰定决定将族人们都调配到关键岗位,每个环节中设立两名族人作为管理者。
  除了石灰石水浆洗、褶皱条纹压制等技术保密的环节,其他的工序则全部采用雇佣人员。
  对于雇佣制度也要改善,从先前的保人制短工,改为长期聘用。双方签订协议,提高薪资的同时也要加强约束。
  贺兰定又在纸上写下“筛选”和“培训”二词,并不是所有的族人都适合做管理者。
  有的是有心无力,想管人管事儿,但能力不够。这就需要培训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有的则是不喜欢动脑子,只喜欢做简单重复的劳动。这就需要通过合适的方式来筛选,起码要一个个谈话问询。
  “唉....”贺兰定长叹了一口气。一桩桩的事情都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处理。
  第五,贺兰商队。春节过后,贺兰商队都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外出游商。
  一来,过节大家都轻松一下。
  二来,许多外来客商涌进怀朔,他们带来了外头商品,又把怀朔的东西贩卖出去。如此,贺兰商队存在的意义似乎就不太大了。
  但是贺兰定不想将商队闲置,怀朔不仅需要引进来,还需要走出去。
  只是等开春后,天气渐暖,豆制品和羊毛制品都不适合贩卖了。商队需要有新的商品。
  “肥皂”、“精盐”贺兰定写完又打了两个叉叉,这两件东西都不适合商队沿途贩卖给普通百姓。
  老百姓连粗盐都吃得紧紧巴巴,哪儿买得起精盐。而肥皂更不行了,草木灰和皂角都有清洁的功效,老百姓才不会花钱去买。
  “上层路线”:自己没有路子,无法打入豪族市场。
  “平民路线”:自己没有适合贩运的商品。
  无论是哪一条路,自己如今似乎都走不通。
  贺兰定在纸页上画了个大大的感叹号,提醒自己莫要忘了此时此刻的思考。眼下解决不了的难题,日日慢慢想便是。
  第六,贺兰武装力量。一直以来这都是贺兰部落的短板。只不过经过乌丸灭族,众人都知道贺兰定有将军外祖父撑腰,一时半会儿不会来找贺兰的麻烦。
  只是一直狐假虎威不是个办法,只有握在自己手里的力量才最可靠。如今贺兰人口越发稀少,聘用的游侠剑客是贺兰部落的主要武装力量。
  “军队”、“犯人”、“流民”贺兰定重重写下三个词儿。
  草原的春夏季非常短暂,转瞬而逝,在下一个冬日到来前,自己必须将护卫部落的剑与盾装配到位。
 
 
第六十六章 
  等到天气真正和暖, 缤纷的小花开满绿油油的草原,五月头上,贺兰定终于完成了贺兰部落内部的职位微调。
  小小的改革过后, 贺兰定更加感叹人才的短缺, 除了武力人员, 管理人员也极其短缺。
  “要是流放犯人里有账房先生就好了。”贺兰定渴望无比。
  如今他一个人管着贺兰部落所有产业的账册, 倘若不是阿拉伯数字更为简便, 贺兰定的一本糊涂账早就扒不清来龙去脉了。
  贺兰定盼星星盼月亮,没能盼到舅舅口中的流放犯,倒是抢先迎来了外地客商第二波涌进怀朔镇。
  这一次他们是来订货的, 为今年的冬季货品做准备。
  “毛毡马甲、软底鞋、毛毡靴子、斗篷.....毛毡斗篷和毛线斗篷都要。”
  吴维是来自兖州的商人, 上一回他与两个相交好的商人一道来怀朔进货, 还未回到家乡兖州,一路上的羊毛制品就卖得个七七八八。
  中原地区土壤肥沃,多是良田,百姓以耕田为生。畜养牲口也多是鸡鸭之流, 少有养羊牧马的。因此,又保暖又便宜的羊毛制品一经面世, 立刻广受欢迎。
  货物卖光, 吴维干脆不回家了,揣着货款直接折返怀朔,继续加购。
  “咦?郎君的两位伙伴呢?”负责接待的店小二记性很好,还记得当初结伴而来的三位兖州商人。
  “他们要先回家一趟。”吴维笑道,“我等不及啦, 怕货被其他商家吃了, 没回家就折返啦!”
  店小二清算了一下吴维这一次的订货量, 笑呵呵道, “郎君这一回订货多,应该还能申请到更大的折扣。容您稍等片刻,小的去向掌柜的申请优惠。”
  吴维眼睛一亮,心道,纵横商场多年,自己这还是头一回遇到还未张口,对方就抢先降价的呢。一时心情舒畅,只觉贺兰是个非常好的合作对象。
  贺兰定很快闻讯而来,一眼认出了风尘仆仆的商人是上一回从兖州来的三位商人之一。
  “贺兰首领安好。”吴维上前问好。
  贺兰定让他不必客气,拿过店小二手中的订货单细看起来,粗略看过后笑道,“看来吴掌柜上一趟收获颇丰。”第二笔的订单量非常大。
  吴维也笑,“托您的福。”
  贺兰部落的羊毛制品定价极低,越过阴山,价格翻一番,再往南走,价格还能再提一提。因此商人们上一趟买卖都赚得个盆满钵满。
  吴维善于交易,和几家豪族一直保持着生意关系。这一回他之所以敢再追加订单,盖因他已经和几家豪族签订了预购协议,不怕到手的货物卖不出去。
  贺兰定细细看完订单,发现一个疑惑之处,问道,“大家是不喜欢毛线帽吗?”追加订单中的货品众多,唯独没有毛线帽子。
  吴维解释,“南边的人们不怎么习惯戴帽子,尤其是女子。”
  吴维没有详细解释的是,北地妇女之所以经常戴帽,乃是因为北方气候干燥,又多风沙,冬季更是洗漱不便。诸多因素叠加之下,北方妇女梳头挽发很不方便。因此直接帽子一戴遮百丑。
  而南方的女子则流行戴冠梳髻,甚至流行假发。
  想到这儿,吴维忍俊不禁,笑道,“假发花样更多,贫家女买不起假发,只有向人借。她们自称[无头],向人[借头]。”
  “那些假发有的形如飞鸟,有的状若飞天,多姿多彩。”
  贺兰定挺着咋舌,心道,有时间琢磨发型,看来还是不够穷,不够饿啊。总之,南边的生活应该比北地好上许多。
  贺兰定道谢,“是我孤陋寡闻了,竟然不知南北妇女的妆容习惯有这样大的不同。”
  “要不是吴掌柜告知,我的毛线帽搞不好要滞销了。”说着要给吴维的订单打折。
  “贺兰首领爽快人!”吴维笑得合不拢嘴。
  吴维的出现像是一个信号,自他之后陆陆续续有许多商人再度北上,只是这一次他们不是奔着贺兰部落去的。
  他们中有的甚至没有来怀朔,而是去了周边的沃野镇、武川镇。在那边也有一望无际的牧场和数不清的羊儿。
  “郎主,怎么办?”听到消息的族人们忧心忡忡地看向贺兰定。
  贺兰定却很淡定,反问道,“手里的订单已经都完成了?”
  族人们:“.......还没有......”虽然来了不少想要分一杯羹的商人,但是羊毛市场还是很大的,几年间根本不会饱和。
  “那不就得了。”贺兰部落又不是要一统天下,垄断所有的羊毛生意,“把手上的订单处理好,保质保量,维护好贺兰的口碑,比什么都重要。”
  贺兰部落需要的是细水长流。
  末了,贺兰定又道,“最近收羊毛的这么多,那肉价肯定要便宜了,正好收些回来给食肆用。”
  “明白。”阿塔娜自告奋勇地接下了收购羊肉的活计。所有的族人中,只有她知道,郎主已经开发出了羊油的另一项用途:肥皂和面脂。
  一群人来时忧心忡忡,走时一身轻松。有了首领的话,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是在杞人忧天。
  “那些商人真是太狡猾了。”族人愤恨后又得意道,“不过他们以为擀毛毡是容易得吗?咱们贺兰部落的毛毡是一般的?”
  自己活了一辈子,要不是郎主还真没见过雪一样洁白的毛毡毯子。
  说完,几个族人对视一眼,压低声音道,“咱们得要做好关键步骤的保密工作。”
  “关键的地方都是自家人,不碍事的。”
  有人不赞同,“还是要小心些,洗羊毛的废水要处理好,别被人看出门道来。”
  几人交头接耳几句,因着商人们大肆收购羊毛而带来的不安通通转化为了誓死捍卫贺兰核心技术的决心。
  “只要技术不外泄,贺兰永远领先一步。”商人们就算收购羊毛自己加工也干不过贺兰的。
  贺兰食肆内人头攒动。随着商队的到来,食肆生意火爆,一整日都是客似云来。
  来自五湖四海的商人们齐聚一堂,说来说去都是生意上的事情。
  有人懊悔,“早知道我也去收羊毛,回去再加工,这样能节省不少成本呢。”
  有人不赞同,“人工成本不是成本?来回的路上消耗不是成本?”
  有人看得更远些,“羊毛带回去,做工的都是乡亲父老,钱给他们赚了,好过给胡人赚啊。”这是考虑到能增加地方就业。
  “不划算的。”有人细算,“一板车的羊毛才能做几张毡毯?顶多两张吧。太不值当了。”他们是南北贩货赚差价的行商,又不是家里开作坊的,何必去赚这点子苦心钱。
  “不必运回家。”所有商人的心里都有一把算盘打得噼啪响,这人又琢磨道,“只要运出阴山,到了朔州,水多,人多,可以在那边建工坊。”
  “你想得简单呢。”反驳之人白眼翻上天,“你个外来户,上下嘴皮子一翻,朔州就让你建工坊?”当地的世家豪族第一个不同意的。
  外界风起云涌,个人心思纷飞,都影响不了贺兰定。
  贺兰定正在琢磨肥皂和羊油面脂的改良。经过两个多月的反复实验和方子调整,终于通过羊油和碱水的皂化反应制造出了清洁肥皂和保湿甘油。
  羊油熬成金色的液态油,与草木灰等碱性水搅拌融合,搅拌个两三个小时,加入细盐发生盐析反应,固液分离。
  上层是肥皂的主要成分高级脂肪酸盐,下层则是甘油和水的混合物。
  做出的肥皂清洁效果非常不错,卖相却不好。
  肥皂是灰土褐色的,还有一股油辣子的味道。保湿甘油还有一股子羊膻味。这样的产品是无法打开上层销路的。
  如今底层老百姓的生活穷困潦倒得没有底线,同样,世家贵族们的奢靡生活也是无法想象的。
  贺兰定曾经旁敲侧听向自家舅舅打听用什么东西洁面洗澡。
  段宁道,“澡豆啊。”
  贺兰定闻言一喜,心道,看来富贵人家的条件也不怎么样嘛。自己的洁面皂一定会惊为天人的。
  然而,不等“洁面皂”惊为天人闪亮登场。贺兰定抢先被自家舅舅送来的“澡豆”搞得emo了。
  “这是洗澡用的?”贺兰定一脸不信,瞧着香气扑鼻又细腻无比的粉团子,贺兰定疑心这是桂花汤圆,用来吃的。
  “真不是吃的?”
  给贺兰定送澡豆的是段宁的婢女,穿着绫罗段,竖着叉手髻——头发拢在头顶梳得纵横交错,像是顶这一块牛角面包在头顶。总之,打扮得很极致,比一般的小家碧玉还要有小姐派头。
  婢女见贺兰定的傻样子,噗嗤一笑,说道,“郎君要是想食用,也不是吃不得。”
  “豌豆研磨成细粉,再加入沉香、麝香,不仅增香,还能除晦。”
  “听说南边更加精致,风流名仕们用研磨细腻的豆面,掺上鲜花,混上菊叶香兰。最后制成的澡豆有花的香甜、叶的清香。”婢女一脸憧憬。
  贺兰定:.......不是,大家都这么会玩,自己的洁面皂还有销路吗?又是名贵香料,又是花香奇草,衬得自己的肥皂成土狗了。
  再后来,贺兰定还了解到澡豆有着强大的佛家背景,据说最初是佛陀推荐使用的——澡豆是比丘随身十八物之一。
  在佛教盛行的南北朝,贺兰定的土狗肥皂想要打败白富美澡豆,有些困难。
  但是贺兰定不想放弃。他手头上的资源不多,每一个产品都要好好利用。
  最后,贺兰定想出个另辟蹊径的法子来——打不过就跑呗!
  贺兰定给洁面皂改了个名字,叫“养肤卸妆膏”——你澡豆是清洁的,而我这个是专门用来卸妆的,不一样!
  贺兰定:老酒装新瓶,开辟新赛道,我真是个大聪明。
 
 
第六十七章 
  朔州位于大青山南麓, 虽有阴山山脉为其抵挡北方的寒潮,然气候依旧严寒,百姓们生活困顿。
  然而, 一直以来一潭死水般看不到光的生活突然变了。小小的豆福块如同星星之火重新点燃了此地生民的希望之火。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