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夫郎是村霸,那咋了(穿越重生)——牧童神乐

时间:2024-11-30 07:53:09  作者:牧童神乐
  和面发面是第一件要紧事,婚丧嫁娶的大事,最吉祥喜庆的就是花饽饽了,杨青青准备给主桌上做上一组塔形的。
  白面有限,所以,杨青青用玉米面做塔的主体,用白面做上面的装饰,这样经济实惠,还能让主家很有面子。
  按照杨青青的设计,塔顶上是一个大的元宝,里面塞满了红枣和花生做的馅,上面立着一个大的红色喜字,往下是一对金红龙凤,再下面一层,是一圈红石榴造型的花饽饽,中间那四个上面四个大字“百年好合”,最底下那层是福寿仙桃。
  杨青青跟柳长英一起,把玉米面和白面都和好了,玉米面不用染色,白面要做几个不同的颜色,用南瓜汁做成金黄色的面团,用红曲粉做成红色和粉色的面团,再用菜汁做成绿色的,就够用了。
  用天然食材的染色,固色很难,如果面发得没有分寸,上锅的火候掌握不好,颜色就很容易流失,不鲜艳好看了。
  所以,杨青青要全程把关才行。
  好在时间充足,新人还没接过来,豪华花饽饽就已经蒸好了,放凉了组装起来,跟杨青青设想的别无二致。
  饽饽的火候正好,表面光滑发亮,一个坑都没有。
  花馍蒸制的时候,会发起来一些,因此很容易变形,失去细节,但杨青青有经验,所以会掌握手法,装饰的面花朵都纤薄漂亮,毫不臃肿,特别是那对龙凤,鳞翅历历,红绿相间鲜艳好看,翅膀和触须的造型像要飞起来的一样。
  最上面的大喜字和百年好合四个字,都是程景生提前写好的样子,杨青青用面团照着塑的,蒸出来之后方正饱满,很像样子。
  柳长英虽然也做过花饽饽,但还没做过这么大规模的,特别有成就感,很兴奋地说:“整个村里从小到大吃过这么多席了,我就没见过这么漂亮的花饽饽。小青,咱们现在就先把它摆到堂屋去?”
  杨青青却说:“不着急,这个是给大勇叔他们的惊喜,到最后再端出去也不迟。”
  柳长英明白,这叫压轴,笑了起来。
  杨青青也很高兴,但并没有放松下来,因为接下来要做的才是最重要的,花饽饽本来就是以观赏作用为主的,但客人要吃的还是宴席上的菜。
  福生很下力气,在他们弄面点的时候就已经在干他的活了,把鸡鸭杀了,烫水拔毛,鱼开膛破肚去鳞,猪腿按照杨青青想要做的菜色,分配不同的部位,改刀成块、片,丝和馅,大筒骨早早放进汤锅里熬上。
  农家宴席,最难的在于灶头有限,火不够用,效率就很难提高。因此杨青青很精细地设计了整个烹饪的流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流水一样,一个都不乱。
  先做蒸、炖的菜,这些菜不怕放着,只要保温就行,等宾客快上席面了,再做爆炒、油炸这些必须现出锅现吃的菜。
  杨青青忙着灶头,程景生在前面盯着,等新人三拜差不多了,就跟四弟五弟一起迅速地先把凉菜和炖菜都上上去。
  今天外面太阳很大,无风无雪,所以宴席在院子里摆了四桌,正房的两边屋子又各放了一桌,给怕冷的长辈坐。
  席面数量不算铺张,所以杨青青有条不紊。
  饭菜的香味和酒香,很快就漫溢了整个院子,杨青青做的猪肉炖粉条,软烂喷香,小鸡炖蘑菇,红油赤酱,铁锅炖大鱼,鲜美入味,客人看见桌子上的菜,就觉得食指大动。
  新人敬酒开席,所有人就都迫不及待地动了筷子。
  村里人平常都是吃粗茶淡饭,本来就很少吃大鱼大肉,来吃席本来就都高兴,何况杨青青手艺好。
  随着欢声笑语,整个院子的气氛都越来越高涨起来。
  姜腊梅作为亲戚,自然是来了,坐在席上,身旁的别人家大婶吃了杨青青坐的菜,便连连恭维:“他腊梅嫂子,你家小青咋还有这本事,做得一手好菜,你教得可真好。”
  姜腊梅跟吃了蜜似的,高兴得合不拢嘴:“哪儿是我教得好,都是人家自己留心学的。”
  “这么说,是他以前在城里学的?”周围的大婶们就更好奇了,开心地说,“这下咱们也能尝尝城里人的口味,免得下馆子了。”
  席上气氛自然更加热烈。
  就在此时,却忽然有了个不和谐的声音。
  “这吃来吃去,都是些吃烂了的菜。”不知是谁说了这么一句风凉话。
  他接着道:“这杨大勇家可真寒酸呢,好歹也是成亲的大日子,连个正经大厨都请不起,就给我们吃这些家家户户都会做,早八辈子都吃腻的东西,糊弄谁呢?”
  他说的声音不小,大家原本在一起说说笑笑,冷不丁听了,都觉得特别刺耳。
  姜腊梅皱着眉头,一看,原来说话的是村里大厨陈二柱的儿子,陈喜。
 
 
第071章 八宝葫芦鸭
  村里人最容易人云亦云,刘二柱是村里唯一的厨师,他的儿子也跟着他吃过见过,因此,刘喜说什么吃食入不了眼,天然地就让人信上几分。
  原本大家还觉得杨青青做的这几道菜虽然都是普通式样,但口味很不错,听他这么一说,心里也泛起嘀咕,院子里面一时间人们都纷纷议论起来。
  前院的议论传到了后厨,杨青青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他们要办这次酒席的事也不是秘密,其他村民或许不会多想,但刘二柱也不是傻子,肯定一想就明白,杨青青这是也想做这个生意了。
  一个村子里一年到头的红白喜事都是有限的,生意就那么多,刘二柱肯定是觉得,杨青青做了,自己就没得做了。
  今天他本人倒是拿着乔没来,却把他的儿子派来,仗着自己年轻不懂事,又喝了些酒,就开始砸场子。
  杨青青很生气,做生意,本来就该公平竞争,况且,他做酒席,本来是想搭着柳四婶这条线,让她给人保媒拉纤的时候介绍外村的生意,并不一定会在杨柳村抢他刘二柱的,没想到能让他急成这样。
  程景生在外面上菜,一听见刘喜这么说,也立马知道他没安好心,连忙走过去把他拉到一边,说:“这是大勇叔家的喜事,我们家这不也是因为亲戚才来帮个忙,你要是也想来添份喜气,不如也去帮我家那口子做几个菜?想必大勇叔更高兴。”
  村民听了他这话,都偷偷地想笑。
  但凡有本事的爹,总常常会有一个不成器的儿子,下厨是件苦差,不下十年的辛苦是出不了师的,刘喜一贯吊儿郎当,就连他爹也常常骂他不成器,白长了二三十岁,连一道拿得出手的菜也没有。
  虽然他刚满口挖苦了杨青青他们做的菜色,可是他自己也清楚,要是让他做一样的菜,只会更逊色得多。
  刘喜恼羞成怒,也听出来了程景生是故意拐着弯骂他,一下将程景生拉着他的手打开,趁着酒劲红着脸大骂道:
  “你别跟我猪鼻子插大葱!打量我不知道,这村子里什么时候轮到你家那个当大厨了,谁听说年纪轻轻的夫郎抛头露面掌大勺的?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身份,有着身子还不老实,姓程的就你还得意呢,小心等哪天他飘得高了,在外面给你戴了绿帽子都不知道!”
  程景生没想到他会说出这么可恶的话,二话不说挥拳就打,冲着刘喜的鼻子就是一记。
  说时迟那时快,他的手臂突然被人拼命拉住了。
  “景生!”杨青青大喊了一声,“别打!”
  他一听见程景生跟刘喜吵起来,怕出事,就赶紧出来了,幸好赶上。
  刘喜还上赶着一般,梗着脖子往前凑:“你打!有本事你打呀!”
  杨大勇作为宴席的主家,怎么也没想到自家的喜宴上会有人打起来,慌里慌张来劝架,几个人七手八脚才把两个人给分开。
  杨青青连忙把程景生给拉到了后厨。
  他还从来没见过程景生气成那样,整张脸都紫涨了,气都喘不匀了。
  这个刘喜,没想到他还真够阴险的,哪个男人听见他说的那些混账话能不打人呢?
  “景生,你怎么这么傻,你要是打了他,他可就高兴了!”进了厨房,杨青青急道。
  刘喜今天过来就是为了搅局的,就算揪不出杨青青菜品上的破绽,在席上打闹一场也好,这样一来,大喜的日子主家肯定会很不高兴,再怎么说,这事也跟杨青青有关,给人家办酒席,还招来这么多是非,那以后,还会有人敢请杨青青做酒席吗?
  “那个刘喜现在是贱皮贱肉,巴不得挨打呢!”杨青青抓着程景生的手,努力安抚他。
  程景生哪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可是要是这种气都能咽得下去,他还算个男人吗。
  杨青青问:“难道你还信不过我吗?”
  程景生知道他说的是什么,连忙说:“我当然信。”
  “那你还管他说的那些烂槽子的话干什么?”杨青青急得跺脚,“你可千万别再跟他动手了,中了他的套,咱们可就前功尽弃了!”
  程景生清楚这其中的利害,看起来冷静了很多。
  杨青青让人给了他一凉杯水,帮他顺顺气。
  程景生仰头全喝了,可是心里涌动的怒火并不因此而减弱分毫,他忍不住问:“那我什么时候才能打他?”
  杨青青刚才还很着急,这下可被他这愣话给整笑了,噗嗤一声,说:“大家散席了就行,只要离了大勇叔这院子,我都不拦着你。”
  程景生心里这才舒坦了一些,反正人他是肯定要打的。
  “行了,”杨青青连忙安排,“你替五弟的活吧,别再出厨房了,五弟,待会儿你去上菜,记得千万别跟那个刘喜搭话,他说什么你都别理。”
  五弟是个沉稳的性子,点头答应了一声:“放心吧,我知道分寸。”
  宴席上短暂的骚动终于平息,杨青青站在厨房里透过窗户看着外面的院子,先定了定神,喘了口气,然后便坚定地说:“等下老菜先不上了,把咱们准备的新菜先做出来!”
  幸好他准备了好几道新菜,定菜单的时候,杨大勇还有些犯嘀咕来着。
  他家为了办这场喜事,连过年都没大鱼大肉,好不容易攒到现在,杨青青说的那些新奇的菜他听都没听说过,要是做出来不好吃,岂不是浪费了攒了一年的金贵食材?
  杨青青很下了一番力气才说服了他。
  弟弟妹妹们都义愤填膺的,不过他们也丝毫不怕,这几天杨青青已经在家把所有的菜品跟他们演习过一遍,那些新菜有多新奇、多好吃、多让人开眼界见世面,他们自己心里再清楚也没有了。
  刘喜说的话再难听,都没必要落入他的套路跟他自证什么。
  他们刘家那么怕杨青青抢了生意,杨青青就偏要让他们知道,这个生意谁能做,不是他们说了算的。
  厨房里面热火朝天,而厨房外面还一无所知,但是很快,五弟就端着一个大托盘出来了。
  “淮扬名菜!百宝葫芦鸭!”五弟嘹亮地喊了一声。
  满院子里都安静了。
  菜名一出,谁都不知道什么叫八宝葫芦鸭,只觉得听名字非常富贵吉祥,跟乡下菜都不一样,连忙伸直了脖子看。
  淮扬菜,自古闻名,大家都是听过但没见过,更别说吃了。
  五弟往每张桌子上放了一盘,鸭肉的焦香很快就钻进了每个人的鼻腔。
  八宝葫芦鸭的做法是将整鸭脱骨,在保证鸭皮不破的前提下将里面的鸭骨全部去除,然后将八种填料跟泡过一夜的糯米混合均匀炒熟,塞进鸭皮内,捆绑成葫芦的形状蒸熟后,再用热油反复浇烹直到鸭皮红润焦香。
  因为是淮扬菜,传统的八宝鸭,里面加的有冬笋虾仁干贝一类南货,杨青青没有这些,不过他有鲜美的榛蘑干,野菜干,加入进去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摆盘是两个妹妹做的,一根红棉布条系在中间,打个蝴蝶结,两边用红纸写了一对祝贺新人百年好合的小对联放在盘子上。
  “呀!这是个啥菜,城里馆子也没见过!”柳四婶先惊叹道。
  牛灵溪没来杨柳村之前,柳四叔家就是村里最富的,柳四婶都没在城里吃过,说明城里是真没有,大家都更好奇了,尤其是小孩子们,都急得不行。
  八宝葫芦鸭吃的时候,得将整个鸭切成一片一片的,五弟专门把鸭子放在桌子中间,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地欣赏了个够,开始垂涎欲滴迫不及待之后,才开始用刀切片。
  宾客一看,鸭子里竟没骨头,再看到丰富的馅料,是糯米和百果做的,香气扑鼻,都看傻了,猜都猜不出到底是怎么做成这样的。
  五弟口才不错,一边切片,一边就给大家讲解做法。
  “这么完整的鸭皮,里头连一块骨头都没有,你们猜是怎么剔出来的?”他还挺会故弄玄虚。
  宾客们自然要问,五弟却诙谐道:“这可是我小青哥的独门绝活,你们想知道,得先拜他为师。”
  客人们都笑起来,不过也因此被吊足了胃口,更好奇这鸭子的味道了,于是,等五弟利落地切好后,就争先恐后地一人夹一片吃了起来。
  内馅软糯浓郁,鸭皮酥脆鲜香,每个人吃过后都是瞠目结舌的,直接说不出话来了。
  这八宝糯米鸭,单论材料其实完全说不上有什么名贵的,最贵的不过是只鸭子,哪家冬天不囤上几只鸭子呢?糯米什么的更是不值钱了。
  真正稀有的是它所耗的功夫和难得的技术。
  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就算在现代,做得如此费工费力的美食都要价不菲,在古代,除非宫廷御用或富商权贵,谁能吃得到这些?
  八宝鸭入口的口感过于丰富,一口下去,焦脆冒油的鸭皮鸭肉,脂香四溢,糯米吸饱了鸭肉汁鲜香弹牙,莲子、芡实、榛蘑各具风味,实在让人回味无穷。
  “天呀,这辈子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先前跟姜腊梅夸赞杨青青的大婶,吃得眼泪都快出来了。
  宾客们都嗯嗯点头,不过说话的不多,都因为鸭子太好吃了,生怕吃慢了一点,就夹不上第二筷子。
  宴席上因此都一瞬间寂静了下来,只留下一些此起彼伏享受的声音。
  刘喜看得脸都绿了,又羞又恼,又想绷着不吃,但又被那香味勾得受不了,他想着吃上一片,说不定还能找到什么茬再攻击杨青青一番,结果刚一伸筷子,就被姜腊梅啪的一声给打开了。
  “哎呀,”姜腊梅笑着夹走了最后一片鸭肉,“这是我儿子做的,我高低得再来一片。”
  旁边的大婶附和道:“是呀是呀,你儿子做的,你该多吃。”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