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大秦皇叔(历史同人)——这个懒人没起

时间:2024-12-04 08:45:29  作者:这个懒人没起
  骡子的叫声隐约传来,夹杂着轻微的踩踏枯叶声,树枝摇曳处,钻出一个骑骡子的黑瘦老翁,他满脸褶皱,眼睛眯成一条缝,看起来迷迷瞪瞪、老眼昏花的样子,身体随着骡子的步法一步一晃悠。赵琨都担心他从骡子背上掉下来。
  路过李由和赵琨身侧的时候,老翁那双原本眯着的眼睛,忽然睁大了一些,仔细地瞧了赵琨一眼,浑浊的眼瞳中闪过一抹异色,很快隐没,又缓缓垂下了眼帘。
  李由迎上去,“老丈,您是本地人吧?”
  老翁一张口,叽里咕噜地说了一大串方言,赵琨只见他缺失了一大半牙齿的干瘪牙床开开阖阖,愣是一个字也没听懂。
  倒是朱家曾经走南闯北,能听懂这种方言,翻译说:“老丈说,他听不懂李县尉(李由)说话。不要在这里打水喝,今年遭了灾收成不好,许多人家交了田赋以后只能勉强糊口,根本养不活孩子。河中多弃婴,几乎天天都有。”
  李由示意随从揭开布幔,将先前打捞的尸体露出来,“朱兄,帮我问问老丈,认不认识这几个人?”
  朱家与老翁交流许久,原来女尸是许家村的寡妇。她丈夫死后,大伯和二伯霸占了房屋和田地,将她赶出家门,娘家也缺粮,不肯收留,可能是一时想不开跳了河。
  赵琨让朱家问问本地的田赋。朱家跟老翁聊了聊,回禀:“朝廷的告示是十税一。但韩剥皮为了政绩漂亮虚报田地,其实县里根本就没有那么多良田。土豪士绅为了少纳税搞丈地缩绳那一套,两边亏空的数额都要百姓来补齐,平摊下来就成了五税一。”
  李由追问:“韩剥皮是谁?”
  朱家:“新郑县令韩淼。”
  赵琨和李由对视一眼,都感到任重而道远。
  在张良提供的造反名单上,韩淼排名相当靠前。问题是半路上随便偶遇一个老翁,就称呼韩淼为韩剥皮,这货完全不得人心的样子,造反能成功吗?听说韩剥皮还是个读书人,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到了地方,新郑县令韩淼举办宴会为赵琨和李由接风,消息传出,饥饿的百姓顿时暴走,将县城围得水泄不通。
  韩淼龟缩在城墙头,下令让士兵放箭,被赵琨制止。
  韩淼脸上的肥肉都在颤抖,本来就白的脸显得更白:“镐池君,再不放箭,让他们冲进来就完了!”
  赵琨望了一眼城下,没有发现像样的兵器。面黄肌瘦、衣不蔽体的百姓手持农具、菜刀、棍棒之类的东西,群情激愤。但并没有推车撞击城门之类的进攻行为。
  局面并非不可控,赵琨立即安排八百护卫和士兵,守在瓮城两侧,并且让弓箭手和士兵占据箭楼、门闸、雉堞等城防设施,防止百姓失去理智冲击城池。
  虽然很想直接拿下韩淼,但留着他还有用。赵琨让韩淼下令开仓,发放救济粮。
  “朱家,你带几个大嗓门去喊话,让城下的百姓后退两百步,每户出一个女子来排队,在城门口领取三天的粮食。”
  之所以是女子,是因为饥荒严重到一定程度,女人和小孩等弱势群体往往是最先被舍弃的。有些人吃人的奇葩还总结经验,说女子的肉质鲜美如羔羊,小孩早熟。不过小孩大概率扛不动救济粮,所以选女子。
  发放救援物资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保护弱势群体。
  随着救济粮足额发放,赵琨张榜安民,承诺会解决粮食和田地的问题,城外的人渐渐散去。
  韩淼等韩国旧臣秘密商议,打算劫持赵琨为人质,起兵造反。
  赵琨从鬼谷门人那里提前得到消息,核对了张良提供的名单,确认无误。荒谬的是:韩淼搜刮百姓,居然是为了筹集钱粮物资造反。
  赵琨决定先下手为强。他以举办宴会的名义,将本地的土豪士绅全部请来。酒喝到一半,直接摔杯子,他的卫队一拥而上,把韩淼等十几个韩国旧臣全部逮捕入狱,家产充公变卖,全部换成粮食,一下子就解决了新郑百姓缺粮的困扰。至于田地数目不对的问题,只能由基层官吏重新测量,赵琨派门客监督。
  韩淼被判了车裂之刑,在刑场上大骂赵琨。他认为秦国只是运气好,没有遇到旱灾和地动(地震),才灭了遭灾的韩赵。
  赵琨本来不想搭理韩淼,听到这个论调却忍不住开口反驳:“什么运气?老秦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天下粮仓!韩赵旱灾,秦国今年其实也少雨,但影响不大。因为老秦人修建了郑国渠,安置龙骨水车,足以灌溉八百里秦川。蜀郡今年高温,但有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依然获得粮食大丰收。我们把泛滥的大河(黄河)中下游改造成良田,把荒凉的狄道改造成沃野。只有弱者才抱怨环境,强者改变环境。大秦扩张到哪里,哪里就是最好的地盘。”
  韩淼神色复杂,就算是敌对关系,他也不得不承认,镐池君的确是一个改造环境、改良农作物和土壤的高手。或许有一天,就连楚国的千里云梦大泽也会被他改成稻米之乡。
  赵琨在新郑停留了一个多月,又走遍颍川各县,考察风土人情,顺便清缴匪患。在隆冬时节才回到咸阳,向秦王政汇报公务,并且将颍川郡、邯郸郡、巨鹿郡等地的田赋改为十五税一。由于商贸和轻工业的发展,商税已经足以让国库充实,秦国境内,其他地方的田赋也降为十二税一,减轻百姓的负担。
  王绾、李斯、赵琨撰写的新法典于新年正旦生效,废除连坐制,将两百多种重刑改为轻刑,将徭役改为百姓出卖劳动力赚取工钱的基建项目。
  第二年春天,王翦在易水的西岸打得燕军丢盔弃甲。燕王喜震恐,杀掉太子丹试图求和,然而燕国的使者还没走到咸阳,王翦就攻占了燕国的都城蓟城。燕王喜率领残部占据辽东称王。
  第三年,夏天,楚国出兵偷袭秦国的南郡。
  王翦说需要六十万兵马攻打楚国,李信说他只需要二十万。秦王政采纳了李信的策略。
  朝野传闻,说秦王政私底下笑话王翦老不堪用。王翦辞官回乡。
  秦王政派李信、蒙恬率令二十万兵马,南下伐楚。另外,驻守在秦魏边境的王贲也率领一支军队参与了这次伐楚之战。
  话说在南郡击退楚军以后,王贲并没有班师回朝,而是迅速率军北上,进攻魏国。当时恰好是汛期八月,河水暴涨。王贲挖沟引黄河之水淹灌大梁城(魏国都城),城墙被大水冲倒,魏王投降。
  李信和蒙恬也分兵,各自攻打楚国。
  第四年,李信孤军深入,一开始连战连胜,后来中了埋伏。楚国大将项燕带领四十万楚军精锐,尾随追杀了李信三天三夜。人倒霉喝凉水都塞牙,李信好不容易逃到陈郢,算是回到秦国境内了,结果昌平君反叛,在陈郢切断了李信的退路。李信率领的军队伤亡惨重。
  秦王政再度征召已经告老怀乡的老将王翦,举国的兵力尽出,秦王政放心不下,把赵琨安插进军中给王翦当了副将,王翦攻破楚国都城,赵琨俘虏了楚王。楚国大将项燕拥立昌平君为楚王,继续对抗秦军。又过一年,王翦、赵琨大获全胜,昌平君战死,项燕拔剑自刎。王贲攻占辽东,俘虏燕王喜。
  最后,秦王政很随意地找了一个借口攻打齐国——齐王建派兵驻守西面的边境,拒绝与大秦互通使者,定是想要作乱!王贲从燕国故地攻入齐国,俘虏齐王建。
  韩、赵、魏、楚、燕、齐全部覆灭。战国至此终结。
  秦王政一统江山,将天下划分为三十六郡。这是自古以来的君王都不曾有过的广袤疆域。李斯上疏提议:在“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用“皇帝”作为秦王政的称谓。
  秦王政希望大秦千秋万载,一世、二世、三世……传至万世,在子孙后代的手中无限延续,因此自号“始皇帝”。因为皇宫最高的台阶叫作“陛”,所以百官尊称始皇帝为陛下。
  赵琨在楚地待了三年,召集燕齐方士批量生产化肥和农药,培育杂交水稻,将云梦泽改造成鱼米之乡。喊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荆楚旧贵族彻底失去了百姓的拥戴,再也无力翻身。
  始皇帝多次来信,赵琨才将其实还没有培育成功的杂交水稻交给当地的农官打理,回到咸阳。
  秦国更改了官制,以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为三公。太尉的人选原本是尉缭子,但是尉缭携红颜知己归隐,不知所踪。众人推举赵琨为太尉,百官之首,从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忽一日,始皇帝的诏书发到桂林,因为文字不通,居然没一个人能看懂。
  于是李斯奏请统一文字。
  秦王政命令李斯、赵琨、隗林、王绾主持统一法令、文字、度量衡等各项事宜。
  国家初定,丞相王绾上奏:诸侯刚被吞并,燕、齐、荆楚过于偏远,难以镇守,请分封诸位公子为王,采用分封制镇守那些偏远之地,便于治理。
  廷尉李斯持反对意见,他说:周文王、周武王分封的诸侯多为周王室同姓诸侯,但是后来宗属关系日渐疏远,诸侯互相征讨杀伐,彼此的关系犹如仇寇,周天子也无法制止。
  李斯提议采用郡县制,始终维持国家主权的统一,在安定中寻求发展。
  始皇帝想采纳李斯的提议,但赵琨对他眨眼,于是他屏退众人,询问赵琨的意见。
  赵琨侃侃而谈:王先生儒法兼修,受儒家影响深远,十分向往周朝的礼乐制和分封制。然而这一套在现如今其实是行不通的。
  诸侯之间征战不休,根源在于有限的资源(土地等)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的需求。春秋时期,地广人稀物博,资源相对充裕。诸侯自然可以推崇周礼,文质彬彬地往来,和和气气,很少爆发大规模的冲突,哪怕打起来也要讲究体面。到了战国,资源都被瓜分、探索的差不多了,诸侯想要继续发展壮大,就难免抛开礼节,一次次地突破下线去掠夺侵吞土地、粮食、人口等重要资源,于是礼崩乐坏。白起为什么要坑杀四十万赵军?留着消耗资源根本养不起,放回去又是劲敌。
  分封制就好比把刚刚统一的天下再次划分为众多诸侯国,会埋下诸侯征战的祸根,在未来的某一天爆发。
  但郡县制现在就有弊端,那就是容易滋生腐败。假如有强敌入侵,或者发生动乱,郡县各自御敌,难以形成有效的防线,难以组织起强力的反击,基本只能各自坚守城池,等待朝廷的军队四处救火。一旦救援不及时,望风而降的地方官吏肯定不在少数,墙头草顺风倒。
  赵琨随手画了一张简易地图。
  大秦的轮廓一笔勾成,两道线勾勒出黄河、长江。然后标出咸阳、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的位置。
  这些年,戎狄部落逐渐繁衍壮大,对了,现在应该叫匈奴。匈奴单于治下,人数早已超过十万。妇女孩童也能挽弓搭箭,全民皆兵,而且他们南下牧马的野心从未熄灭。
  赵琨画了一条路线,假设匈奴走这条路线入侵,这些骑兵沿途不会遇到任何过不去的阻碍。等朝廷组织起军队,搞不好匈奴骑兵已经一路劫掠到咸阳城下了。
  所以,不能依照周朝的制度来分封诸侯,但可以给宗室封一些只有食邑和少量兵马,没有封地的爵位,设置三道防线让他们镇守——内长城防线、外长城防线、边防重镇。
  随着赵琨的勾画,秦王政眼中的光越发明亮,这样既不会产生国中之国,又能有效平定叛乱以及外敌入侵。确实比单一的郡县制靠谱。
  始皇帝不愿意坐视匈奴发展壮大,派李牧和蒙恬攻打匈奴,将西域划入秦国版图。赵琨鼓励百姓迁居西域种植棉花和瓜果,去就送房子送田地免税十年。西域逐渐汉化。
  国泰民安,海晏河清。始皇帝东巡,在泰山举行封禅仪式,祭祀天地。
  赵琨和大侄子并肩站在泰山之巅,俯瞰万家烟火,忽听大侄子叫他:“叔父,看,这就是我们的万里江山。”
  赵琨纠正:“是陛下的江山。”
  下一刻,始皇帝拿出一副舆图,徐徐展开,绘制舆图的绢帛的颜色已经略显陈旧,是一张世界地图,始皇帝修长的手指点在地图上,“泰山在这里,朕的疆域居然只有这么一小块!小叔父,下一个打谁?”
  赵琨抓狂,他多年前遗失的地图,为什么会在始皇帝手中?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