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状元家的卷王小夫郎(穿越重生)——云依石

时间:2024-12-07 09:17:12  作者:云依石
  八月初六这日,所有考官一起抵达贡院,称为入闱,两位主考官主持了上马宴。
  上马宴后,内帘官便进入了单独的院子,大门封锁,不许任何人进出联络,直到批阅完所有试卷,桂榜张贴之后,他们才能出来。
  这是为了防止有人串通阅卷之人,营私舞弊,破坏乡试的公平性。
  八月九日,乡试第一场正式开始。
  杜云瑟提前几日便回到家中居住,正式考试这天,金三赶着马车,把他与秋华年一起送到贡院外。
  天还未全亮,贡院附近的街道已是车水马龙,到处都是送学子考试的马车,幸好他们出发的早,否则恐怕要堵在路上。
  秋华年把大篮子递给杜云瑟。
  “两张狐皮都在里面,还有三日的吃食,都是我精挑细选过好吃且味道不重的,号房里有炭火,你热一热再吃。”
  杜云瑟下了马车,对秋华年点头,接过篮子转身去排队入场。
  秋华年看着他挺拔如松的背影一步步前行,贡院官员们早就知道他的名号,没有过多为难,照流程检查过篮子和穿戴后,便放他进场了。
  直到再也看不见杜云瑟的身影,秋华年才坐回马车座位上,靠着车厢舒了口气。
  金三在旁边凑趣,“咱们公子可是公认的文曲星下凡,乡君就备好赏等着报喜的人吧。”
  秋华年笑了笑,想的却是杜云瑟要在那狭窄潮湿的号房里待足足三日,做八道大题,写将近两千字不容出错的锦绣文章。
  这还只是第一场,中间只出来休息一夜,便又要考第二场、第三场。
  古代的科举不仅考文采,对身体的要求其实也不低。
  身体真的差的,根本撑不过这密集的三场九日考试。
  第一场考试主考四书五经,一共三道四书题,四道经义题,外加一首五言八韵诗。
  这场考的是学子们的基础功夫,在古代无论做什么学问,四书五经都是必不可少的正统。
  杜云瑟在里面考试,秋华年在外面也睡不安稳,不只是他,九九、春生、孟圆菱和云成也都十分紧张,只有奶霜仍无忧无虑地玩着自己的毛线球。
  三日之后的下午,秋华年就坐着马车去贡院门口等人了,傍晚时分,贡院大门打开,学子们陆续涌出,秋华年一眼就看见了杜云瑟。
  在一众或欣喜或懊恼的人群里,波澜不惊如闲庭信步的他无比瞩目。
  杜云瑟上了马车,秋华年立即递给他准备好的热甜羹。
  杜云瑟喝了几口,靠在秋华年身上闭目养神。
  秋华年摸了摸他的额头,还好,体温正常。
  “怎么样?”
  “一切如常。”
  秋华年放心了,“你快眯一会儿,到家了我叫你。”
  第一场结束后的第二日,也就是八月十二日早上,参加乡试的学子们不容多休息,再次来到贡院参加第二场。
  有了第一场的经验,秋华年依旧早早送杜云瑟到贡院外。
  第二场考试固定要写诏、判、表、诰各一道,换算到现代也就是应用文写作。
  诏是皇帝颁发的命令文书;判是官员对案件下达的裁决文书;表是陈述重大事件的正式文书;诰是帝王任命或封赠的文书。
  在古代做官一定要握得住笔杆子,只会四书五经不会写应用文是做不好官的,而第二场考试的这四种文体覆盖了绝大多数实用场景。
  每一种文体不仅有不同的格式要求,也有不同的行文风格要求,想要全都写的出彩,十分不易。
  第二场考试又是三日,秋华年发现已经有学子在贡院门口晕倒,那些没晕倒的,大多也是满脸疲色,浑浑噩噩。
  相比起来,杜云瑟的情况已经算最好的了。毕竟他不是一个只会坐在房间里寒窗苦读的书生,身体素质好的多。
  秋华年远远看见了一眼郁闽,他一出贡院就被郁氏的人接走了,秋华年收回目光,没有多看,帮杜云瑟轻轻按摩太阳穴。
  “这一场怎么样?”
  “依旧如常。”
  杜云瑟的如常,在秋华年耳中可以自动换算为十分好。
  “家里给你煮了四神汤,炖了一锅鲜嫩的羊羔肉,快回去好好歇一歇吧。”
  转日便是第三场考试了,在贡院前排队的学子明显少了一些,有些人甚至是被家人搀扶来的。
  乡试三年只有一次,寒窗苦读许多年,除非迫不得已,实在撑不住,没有人愿意放弃。
  第三场考的是真正的实践,一共五道时务策,要求考生们结合经学要义评论时事政务,发表见解,提出解决之道。
  前面两场,杜云瑟自然擅长,到了第三场,才是他真正超脱于所有人的地方。
  多年游历的见识、扎根乡野的微察、深陷权势斗争的机敏与聪颖天资相结合,让他在时事政务上无比老辣,如有神助。
  五道时务策看过题后稍打一下腹稿,答案立即如行云流水般呈现在试卷上。
  写完之后,杜云瑟不急着誊抄,又细读一遍,润色修改,在第三日下午,才不紧不慢地用规整的馆阁体抄写在正式答卷上。
  一切完成,他长舒了口气,把号房里自己带的东西一件件装入篮子,垂眸静待外帘官收取试卷并糊名。
  考试结束,钟声响起,一切尘埃落定。
  杜云瑟挥袖起身,拎起篮子,穿过一个个或忐忑、或沮丧、或痛不欲生的众生百相,没有理任何人的攀谈,径直走向贡院大门。
  家里的马车和秋华年依旧在原地方等待着他。
  这一次秋华年没有问考得如何,而是塞了他一大捧用黄绸束着的木樨花,幽幽清香在鼻尖荡漾。
  杜云瑟将花放在膝头,靠着秋华年,就像一个在雨天徒步行走用尽了所有力气的人,终于来到一处完全安心的温暖所在,沉沉睡去。
  秋华年还在说着什么,一转头便看见杜云瑟安静的睡颜。
  他愣了一下,轻轻吻了下爱人的额头。
  他压低声音,话尾轻轻翘起,“辛苦啦,好好睡一觉吧,杜云瑟。”
 
 
第92章 解元
  金三将马车一路平稳地赶回家中,车厢外嘈杂的人声没有惊扰杜云瑟的睡眠。
  马车到了门口,家里人都在门边等着了,金三揭起帘子,秋华年竖起食指比了个噤声的手势。
  大家看见熟睡的杜云瑟,纷纷默契地保持安静。
  金婆子用极低的声音问,“按乡君出门前说的做好了锅子,是先热着吗?”
  “汤在锅里一直用小火滚着,时间长了更入味,其余食材先罩起来,吃饭的时候再拿出来。”
  金三把马车停到街边,秋华年没有下车,就这么与杜云瑟一起静静地坐着。
  杜云瑟睡着后,神情很是无害,秋华年还是第一次在白日这么近距离观察他的睡颜。
  线条完美的年轻面庞合着双眼,鸦羽般的长睫毛微微翘起,高挺的鼻梁下,薄唇依旧闭着。
  秋华年恍然记起来,杜云瑟今年也只有二十岁出头。
  在这个年纪,他已经是学富五车,名声显赫,能踏入储君之争悉心谋划之人了。
  一直到天色渐渐暗下来,街道两边亮起烛火,杜云瑟才幽幽转醒。
  他睁眼的时候怔愣了一下,像是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秋华年的声音自头顶传来。
  “终于醒啦,杜大才子?再不醒我都要饿了。”
  杜云瑟起身,秋华年揉了揉自己有些僵硬的肩膀。
  “华哥儿?”
  “你一出考场就睡着了,我没叫人打扰,在车里陪着你。”
  杜云瑟敛下眸子,伸手帮秋华年按摩肩膀。
  “华哥儿该先叫我醒来,在车上坐这么久,你的身体一定难受了。”
  秋华年亲了下他的脸。
  “我乐意宠着你,怎么于盐屋了?”
  杜云瑟失笑,骨节分明的大手忍不住从肩头向下,隔着衣物重重抚摸过秋华年轻薄的脊背、漂亮的腰线,还有更下面圆润挺翘的臀部。
  “还在外面呢。”秋华年小声说,脸有点红。
  “我知道。”杜云瑟哑着嗓子。
  乡试已经结束,有些事该提上日程了。
  再这么忍下去,他真要成柳下惠了。而且瞧华哥儿的样子,自家小夫郎也忍得挺辛苦的……
  杜云瑟早就发现,华哥儿虽然脸皮薄,动不动便不好意思,但慕色之心其实挺重的,胆子也不小。
  好在他慕色的对象,始终只能是自己一个人。
  杜云瑟咬了下秋华年的下唇。
  “我们下去吃饭吧。”
  秋华年的身体不好,在车里坐久了,血液循环不畅,四肢有些发麻。
  杜云瑟把他打横抱起来,径直走进宅子。
  街坊邻居们知道这家住的是今年乡试解元的热门人选,都探头探脑地瞧着。
  看见杜云瑟抱着秋华年进门,许多人下意识移开目光,心想杜才子爱重夫郎的传言,果然不假。
  有的人想一想便丢开了,有的另有打算的,就不那么高兴了。
  杜云瑟抱着秋华年进来后,金婆子立即和珊瑚一起张罗晚饭。
  秋华年提前叫金婆子用牛骨、羊骨和鱼熬了一大锅鲜美的清汤,预备着烫锅子吃。
  在秋华年的认知里,家里搞庆祝就该吃火锅才对。
  牛羊肉和鲜嫩的鸡块各准备了几斤,除此之外,秋华年还专门买了鲜虾、扇贝、鱿鱼等海鲜,都是从海里捞上来后,一路用冰送到襄平府的,运费比食材本身还贵。
  也就是现在手头宽裕,才敢这么“奢侈”一顿。
  料碗准备了酱油、陈醋、白糖、油泼辣子、蚝油、麻酱、红腐乳、香油还有韭花酱。
  都用小碗装着,一溜排开,大家想吃什么就加什么。
  春生不得其法,觉得每一样都好吃,挨个加了一两勺,尝了一口后立即丢开。
  九九点了下他的头,“哪有你这样猪八戒吃人参果的?重新拿个碗,我帮你调。”
  秋华年笑着,“九九越来越有姐姐的样子了。”
  九九也笑了,“那是因为春生太笨了。”
  春生噘着嘴,口中嘟囔着回头要告诉原若评评理。
  一大家子人在花厅里边说笑边烫锅子吃,一直吃到了月挂中天。
  孟圆菱满足地拍了拍自己的小肚子,“好饱啊,真希望每天都这么开心。”
  云成默默伸手帮他揉肚子。
  家里没外人,孟圆菱索性挂在了云成身上。
  他眨了眨眼,提起一个话题。
  “华哥儿,你今年的生辰正好赶上乡试,只吃了碗长寿面。现在云瑟兄长已经考完了,咱们要不给你补过一个摆几桌席吧?”
  秋华年没觉得哪里不对,“都已经过了,就别补了吧。”
  他刚拒绝,不料云成也开始劝了。
  “阿嫂参加了许多生辰宴,自己办一场,能收到不少礼。”
  “……”
  云成这句话说得朴实无华,但一针见血。
  秋华年想起自己在现代时不断参加朋友们的订婚宴、婚宴、孩子满月宴、周岁宴……
  礼金几百几百地掏出去,自己却根本不可能办同样的活动。
  人生一大烦恼,不就是凑出去的份子收不回来吗?
  秋华年可耻地心动了。
  在他看不见的地方,孟圆菱朝云成比了个大拇指。
  杜云瑟在此时恰到好处地开口。
  “此番乡试若能中举,亦须摆宴庆祝,不如便合二为一大办一场吧。”
  秋华年一想是这个理,反正肯定要办一次宴会,多加个由头办大一点,还能多收一份礼。
  “那就在出榜后选一个日子?”
  孟圆菱当即举手,“从来没有自己给自己办生辰宴的,这次宴会就交给我来安排吧。”
  九九也连连点头,“我帮忙做副手。”
  他们几句话就分工完了,秋华年只能答应。
  “家里的钱你们看需要随便支取,记个账就行了。不用减省,但也不要太铺张浪费。”
  孟圆菱神秘一笑。
  “华哥儿好好休息几天,到时候等惊喜就成了。”
  ……
  乡试结束后,内帘官阅卷还需要数天时间,这些日子,杜云瑟不再回书院读书,一直留在家中陪秋华年休息游玩。
  之前的大半年,杜云瑟一直每隔五日才能回一次家,现在终于闲了,有了大把大把的时间,两人每天如胶似漆,感情更上一层楼。
  正值丰收季节,秋华年时常与杜云瑟一起去庄子上。
  最后一批秋桃也已经收完了,佃户们正在把地里的枯枝拔出来,运回去冬天当柴烧。
  他们积着酸菜、咸菜,缝制冬衣,检修房屋,储备柴火和粮食,为过冬做准备。
  今年棉花收得好,秋华年没有小气,按人头给庄子上的每个人发了三斤棉花,如果还想买,可以以一百文一斤的低价购入,为了防止倒卖,每人限购两斤。
  消息传达后,庄子上所有人都喜气洋洋的,这么多新棉花,可以让他们过好几个温暖舒适的年了。
  三十亩地的棉花一共收了九千斤左右的净棉,交了税后还剩八千斤出头。
  如果按市场价全部卖出去,能得一千多两银子,给佃户们分二成,到手就是一千左右。
  秋华年和杜云瑟走在已经空无一物的地头,秋高气爽,阳光金黄。
  “去年这个时候,我们还在村里准备过冬呢,我记得当时我专门买了一大车白菜,请桃红婶子帮忙积酸菜。”
  “今年也积一些酸菜吧,许久没吃过,我都有点馋了。酸菜炖粉条和排骨特别好吃。”
  秋华年说着,杜云瑟一直静静地听。
  几个孩子冲两人迎面跑来,手里放着不同造型的纸鸢。
  “秋乡君好,杜公子好。”因为他们常来,孩子们都不认生怕人了。
  “这些纸鸢也是卫栎做的吗?”
  “是丙七大哥做的,但卫栎哥哥帮忙画了画。”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