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在年代文里卖美食(穿越重生)——柏林雨声

时间:2024-12-07 09:19:10  作者:柏林雨声
  “要是用骨头炖的汤,再加一点辣椒,那味道肯定更好。”应望感叹着说。
  魏云舒说:“现在也不错。”
  应望:“这倒是。”
  之前说他是吃糠咽菜都不为过,哪里能沾到点荤腥。
  现在有这肉酱面吃,已经非常棒了!
  呼啦啦吃过面,连汤汁都喝干净后,应望可以说是肚皮溜圆,分外满足。此时如果再睡上个午觉,那就更完美了。
  但睡是不可能睡的,得赶紧把猪头下锅。
  猪头上的毛很多,要先将毛燎干净,不然肉吃起来会有一股很浓郁的腥臊味儿,别人一吃就知道是东西没处理干净,肯定会影响生意。
  没有喷灯烙铁,但张奶奶家的火钳是铁的,烧红之后也可以用来燎猪毛。虽然速度慢,但有总比没有好。
  猪毛燎干净,清洗除淋巴,再用斧头将之劈成几瓣,之后下锅焯水。
  用姜、葱结、酒等去腥的东西焯过水之后,重新烧水,加盐、酱油、八角、香叶、桂皮、甘草、白蔻、红蔻等香料入锅炖煮。
  也幸好张奶奶家用的是土灶,锅也大,不然这一个猪头还真放不进去。
  上了锅,就不需要一直在厨房看着了,只需要时不时进去添柴就行。
  中午太阳晒,厨房里一直烧着火又很热,从厨房出来,应望已经是一身的汗。正用手扇着风,一不留神就对上一双眼,是张奶奶的孙女刘芳。
  对方也看到了他,却“嗖”一下将身子缩回了屋。
  应望:?
  他长得很可怕?
  当事人不在,应望纵然疑惑,却也就没再多管。不乐意在太阳底下晒油,径直往客厅去。
  “这卤猪头你打算怎么卖?”魏云舒问他。
  应望说:“等煮熟之后看看出肉情况了再定价格。”
  魏云舒嗯了声,却又说:“我是问你你打算就那么切了卖,还是想自己调个辣椒酱汁卖凉拌好的?”
  应望被问住了。
  他犹豫片刻,才说:“就那么切了卖吧,我们现在锅碗瓢盆都不够,要是再凉拌,那就得多买几种辣椒、醋、花椒之类的,还得买些瓶瓶罐罐来装辣椒油和各种佐料,太麻烦了。如果别人真想凉拌着吃,他们就自己拿回去拌,爱放什么调料放什么调料。”
  魏云舒想了想,“这样也行,现在板车不方便,摆太多东西也不好弄。等之后我们买个三轮车、或者有个店面之后就比较方便了。”
  应望很赞同,“那个时候我们还可以丰富丰富产品,多挣点。”
  魏云舒觉得这计划可行。
  两人相视一笑。
 
 
第9章 
  下午,魏云舒又出去买了一趟东西,最主要的是一个大陶罐、塑料袋和一把小秤。陶罐是用来装卤汁卤肉的,如果不是不锈钢制的盆罐贵,用不锈钢的是最好的,现在只能退而求其次。塑料袋是用来装卤肉的,秤则是用来称肉。
  应望在忙活锅里。
  猪头已经完全煮熟并剔了骨,近十四斤的生猪头煮熟剔骨之后得了七斤的肉,算来正好是一半的出肉率。
  应望算了一笔账。这生猪头七块钱买的,加上各种香料、柴火、塑料袋等之类的东西,本金大概在八块多,那么,卤猪头肉卖两块五一斤比较合适。一是因为五花这样的好肉就是这个价格,不能高出这个价,不然不好卖了;第二就是这个定价让他刚好可以挣一倍的利润,不高不低,算是很合适。
  算好账,把卤肉一股脑的倒进洗干净的大陶罐里,将厨房打扫干净,再带上该带的东西,由魏云舒拉着板车,两人往罐头厂门口赶。
  罐头厂门前果然比南幼南小那边热闹多了,卖发糕的、卖面的、卖粉的、卖汤圆的、卖冰棍的、卖油炸果子等吃食的,摆地摊卖衣服的、布料的,卖各种青蛙、发条等小玩意儿的,各式各样,热闹纷呈。
  好位置早就被人家占完了,应望前后左右看了一圈,只得选了一个角落。
  魏云舒拉着板车过去,将摊子支起来。
  现在还不到罐头厂工人下班的时间,周围的摊贩基本都没什么生意,挨的近的就聚一块聊天。等过了这个闲儿,之后就得忙起来,没空多说话。
  像这样摆摊做小生意,自改革开放后那是层出不穷,隔三差五的这罐头厂门口就有新面孔出现。可这做生意,也不是什么人都做得下去的,想要长久不断的做下去,没点本事也不行。
  应望魏云舒两人占的位置不如何,同行有人看见了有人没看见,即便是看见的人也没怎么当回事。还是那句话,做生意嘛,也不是谁都行,大家各凭本事。
  于是,就在这种彼此相安无事的间隙里,罐头厂工人下班了。
  霎时间,原先还聚在一块聊天的摊贩们全忙活了起来,聚精会神的等着打这场仗、赚这波钱。
  “肉丝面,好吃的肉丝面!”
  “油炸果子,香喷喷的油炸果子!”
  “白面包子大馒头嘞!”
  “广省来的青蛙发条绣花针,用过的都说好!”
  “……”
  周围接连的吆喝起来,应望和魏云舒也不肯落后。应望掀开盖在陶罐上的盖子,一股浓郁的卤肉香瞬间汹涌而出,引的周围摊贩纷纷侧目。
  什么味儿这么香?!
  有生意的在心里头嘀咕,没生意的则伸长了脖子看。
  魏云舒在放案板刀具,应望见一众打量的目光,张开嘴也吆喝起来,“卤肉!才出锅的香喷喷卤肉!走一走,看一看嘞!”
  魏云舒惊了下,没想到应望这么放得开,说吆喝就吆喝。
  周围摊贩则一副“原来如此”的模样,隔壁这新来的原来是在卖卤肉啊!
  这么香,味道应该不差?
  这么七七八八的想着,嘴上却不遑多让,吆喝的声音更大了。
  应望自知自己所在的位置不好,也吆喝不过别人,因此没再不顾嗓子的大喊,依旧保持着原有的节奏。
  他靠的还是卤肉的香味。
  路过卤肉摊的人都知道,卤肉的味道闻起来那真是要多香有多香,简直香飘十里。只要能让这味儿传出去,被吸引的自然肯过来。
  陶敏慧就是其中之一。
  陶敏慧是白云市本地人,家里算上自己是四职工,不论娘家婆家生活条件都不差。她丈夫是白云师专的老师,分得有房子,夫妻俩平时都是住那边,离罐头厂也不是很远。生活这么舒适,唯一不如意的就是她做饭手艺不咋样,倒不是不会,可真算不上好吃,也就勉勉强强能入口。因此陶敏慧不怎么爱自己做菜,多是用粥就咸菜、鸡蛋青菜之类的煮面条。多的不说,是真的有点吃腻了。
  还没下班的时候她就琢磨着,要不今天晚上买点什么回去吃吧?也省的开火了。
  这么想着,陶敏慧在罐头厂门口的摊贩中间逛了起来,接着她就闻到了一股浓郁的香味。
  这味道,之前没有过啊。
  陶敏慧好奇了,脚下顺着香味飘过来的位置走了过去。
  却见一辆木板车前,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人正操着刀在案板上切着一块金黄色的肉,在他旁边是稍矮一些的少年,他手里正拿着个小秤称一块同样颜色的肉。
  陶敏慧认真分辨了下,秤里面的倒像是一块熟的猪头肉。
  有人卖做熟了的猪头肉?
  陶敏慧心中惊讶,很快走到了摊子前。靠近了,她才发现勾的她走过来的香味就是从那个大陶罐里散发出来的,越闻越香。
  周围只有几个人在围着买,陶敏慧不由得问了,“这卖的什么东西?”
  边上一位穿着罐头厂工人服装的女人回答她,“卤猪头肉。”
  陶敏慧说:“闻着还挺香的。”
  那女人说:“要不是冲着这个味儿,我还不买呢。”
  陶敏慧心想可不是嘛,要不是冲这股香味,她也不会被吸引到这里来。不过,她还有些犹豫,“猪头……这洗干净了吗?做熟了吗?”
  那女人说:“干净的,也熟了,味儿也好。”
  陶敏慧问:“你怎么知道?”
  “刚刚我也不信,那小兄弟就切了小块我尝味。”那女人说着嘴里又有唾液分泌,觉得有点馋,“要不是尝过这卤猪头的味道,我也不会一买两斤。”
  看那女人又眼巴巴等待的模样,陶敏慧心里已经信了七八分,继续问:“这肉怎么卖的?”
  那女人说:“两块五一斤。”
  陶敏慧就在想,这个价赶得上五花肉了,可真不算便宜。不过这味道这么香,里面肯定放了不少的调味料,人家这也是需要钱买的,何况生肉煮熟之后会掉秤,熟食一斤肯定比生肉一斤多一些……
  正思量着,负责给秤肉的应望已经在问了,“这位姐,你想要瘦一点的还是肥一点的,我给你捞一捞。”
  还想跟陶敏慧说话的女人立刻把话咽了回去,张嘴就答:“要肥的,越肥越好!”
  这年头,大家都喜欢吃肥肉,因为上面的脂肪油水多。
  陶敏慧听到这心思一动,还能选肥瘦,这小伙子做生意倒是比很多人实在。
  魏云舒负责切片装袋,应望则帮着秤重收钱。
  一份切好,应望给第二位顾客递过去,“承蒙惠顾,两块五。”
  顾客掏钱。
  应望边收边说:“这卤肉已经是做熟了的,拿回去之后可以直接吃了。当然,如果不嫌麻烦,还可以放点姜蒜末、辣椒、酱油、醋、芫荽、葱花之类拌一拌,用来就米饭、吃面条、下酒都不错。”
  得了个更好吃的办法,顾客更是满意,掏钱后喜气洋洋的走了。
  两块五一斤,刚刚那人买的就是一斤,看袋子里面的东西,能装一大碗了。到时候再随便炒个青菜,今天晚上那顿也够了。
  陶敏慧正这么想着,就听见人家老板问:“这位姐,买卤肉吗?”
  陶敏慧回神,“给我来一斤。”
  应望例行询问,“要瘦点的还是肥点的?”
  陶敏慧想了想,“肥瘦相间的有吗?”
  应望明白了,给出建议,“要不你秤个猪耳朵?虽然没有多少瘦肉,但有子骨,吃起来也不油腻,回去放点辣椒醋葱花之类的拌一拌更香。”
  陶敏慧看着应望夹出来的一只猪耳朵,不仅看着金黄漂亮,上面还冒着热气,一只切了也能装一碗。
  “行,给我秤上。”陶敏慧说。
  应望应了声就麻利的动起手来。
 
 
第10章 
  第一天卖卤肉,生意不算好也不算差,霞光漫天的时候东西就卖光了。
  周围的摊贩还有生意,但应望和魏云舒两人已经收拾着东西回了家。
  回家第一件事——数钱。
  今天早上卖肉夹馍挣了十一块,买猪头肉用掉七块,余下四块钱。卤猪头肉两块五一斤,一共是七斤的肉,收入十七块五,所以兜里应该是二十一块五,倒是对得上。
  再刨除掉两斤五花肉,面粉、香料、糖、葱、姜、蒜、芫荽、柴火等消耗品的成本,利润应该有十三块左右。
  “还不错。”应望算明白之后说。
  魏云舒说:“确实不错。”
  他记得很清楚,上辈子因为刚从小树村逃出来什么都不懂,却因为迫切的需要钱只能去工地里搬砖和沙挑泥巴,一整天干下来满身疲惫、往床上一躺就能立刻睡着,就这么下力气干,一天工资也才四块钱。而就是这么辛苦的体力活也并不好找,好多人还找不到活干。
  结果现在摆摊一天相当于之前干的三天收入,就算是两个人一起干,那工资也超了。
  果然,八九十年代遍地黄金,自己当老板挣的才是最多的。
  应望则是信心倍增,忍不住提议,“我们明天买点鸡蛋回来吧,早上炖的肉里面可以放一点,下午卤猪头的时候也可以一块卤,这样多少又能添一点收入。”
  魏云舒自然没有意见。
  商量好,两人才去收拾院子里板车上的东西,用过的陶罐案板刀具等该洗的洗、该涮的涮,晾干之后明天还得用。
  就在两人忙碌之际,带着卤肉回去的陶敏慧已经将米饭煮熟了,顺道还炒了个青菜。
  本来还想听从应望的建议放点辣椒姜蒜葱花之类的拌一拌,可再一想自己做饭的手艺,又收回了蠢蠢欲动的想法。
  算了,卤猪耳朵这样就已经很好吃了,还是不要乱加东西,省的弄巧成拙。
  就这么的,一荤一素上了桌。
  张宥良拿着一沓作业本回家,洗过手坐下就看到饭桌上摆的东西,不免问:“今儿买了个什么新鲜东西回来?”
  陶敏慧坐下,“卤猪头肉,你尝尝。”
  那碗卤猪耳朵呈金黄色,盛放在白瓷的碗里看着很漂亮,也挺有食欲。张宥良拿起筷子夹了一片,牙齿咬下去先碰到了子骨,再一嚼口感软糯又带一点子骨特有的嘎嘣脆,当然,最令人惊艳的还是味道,不仅不腥膻,还带有大料与油脂混合后特有的馨香,很好吃。
  张宥良不禁说:“比我在国营饭店吃过的猪耳朵也不差了。”
  回家后没忍住已经尝过味的陶敏慧与有荣焉,“那当然,我一下班就闻到了这个味儿,不好吃我还不买呢。”
  张宥良笑起来,“怎么卖的?”
  “两块五一斤。”陶敏慧说:“他们卖的就是卤猪头肉,不过我不怎么爱吃全肥的,就让老板给我挑了肥瘦参半的,然后选了只猪耳朵。”
  张宥良是个本地胃,爱吃辣,“这猪耳朵吃着确实不错,就是少了点辣。”
  陶敏慧又将应望说的凉拌之法说一遍,末了又说:“……不过我的手艺你也清楚,我想着还是不要乱加东西了,就没拌。”
  张宥良不以为意,“这有什么,明天再买点卤猪头肉回来,我下班回来拌。”
  陶敏慧笑着应,“那行,我明天中午下班了就去看看。”
  张宥良说:“那我尽量早点回来。”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