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锦无奈:“也不怕呛风。”
古小渔弯着腰,笑声在山林间回荡,赵锦起身,古小渔立即后退一步,怕赵锦报复他。
“头上。”赵锦只得口头提醒。
古小渔用手在头上抓了抓,的确拿下了几个皂荚。
“反正你身上更多。”即便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古小渔也开心。
“头发乱了。”赵锦走近古小渔,皂荚在头上可以自己拿下来,头发乱了古小渔就看不见了,只得让赵锦帮他整理。
感受着头上的动作,一会儿之后,古小渔回头问:“还没好么?”
赵锦没答。
古小渔一转身就被赵锦按住了肩。
瞧着赵锦盯着他的眼神,古小渔直觉不好,却已无法逃脱了。
唇瓣相贴,古小渔愣住,下一秒,他便推开赵锦,红着脸骂:“不武,胜之不武。”
他没防备才叫赵锦抓个正着,没想赵锦看着老实,竟满肚子坏水。
古小渔叉着腰:“再来一次,你肯定抓不着我。”
赵锦见古小渔心思全在输赢上,心里叹了口气,他的夫郎果真只是看着厉害,实则心里还是个好胜的小哥儿。
倒是他的心思见不得光了。
古小渔见赵锦愣着不动,还皱眉道:“再来一次嘛,我跑的可快了,快,你来抓我。”
为了哄夫郎高兴,赵锦只得做出要抓他的样子。
古小渔果真反应迅敏,一溜烟就跑了。
怕古小渔真跑远,赵锦只得放下箩筐去追。
两人在山林里肆意的跑着,满山都是古小渔的笑声,听着便知道到底有多欢乐。
酣畅淋漓的赛了一场,最后是古小渔赢了,就连下山的路都还欢快着,一蹦一跳的。
赵锦背着箩筐跟在后面,想提醒夫郎当心脚下,又怕打扰了古小渔的兴致,只得自己多看着些。
好在一路有惊无险的回到了家,刚到家门口却发现家里的门是半掩着的,一看便是有人先他们一步到家了。
推开门就听着屋子里传来孩子的笑声,赵锦便猜到肯定是大哥带着爹娘回来了,一推开木门,果真是。
“渔哥儿,锦小子回来了,去的哪里,怎么满头大汗的。”赵婶子正在院子里带着两个孙儿,瞧见门被推开,看见来人笑着问道。
两人还没答话,正在院子里玩闹的赵云书和赵月书便跑过来,开心的唤两人:“小叔,小叔么。”
两人笑着应了。
“几时来的?”赵锦摸着两个小侄的头问道。
“有半个时辰了。”赵云书自觉已经大了,不愿他小叔再摸他的头,该长不高了,便跑去古小渔身边。
赵月书倒是受用的紧,拉着赵锦的衣袖撒娇。
“小叔么,你们是上山去了么?”赵云书探头看古小渔提着的箩筐,里面是捆得齐整的皂荚:“是摘皂荚去了?”
瞧着赵云书新奇的样子,古小渔知道他是想玩,便道:“过两日去摸鱼虾怎样?”
“果真么?”赵云书欢喜的很。
“自然,拉勾么。”古小渔伸出手,赵云书此时也不嫌幼稚了,跟古小渔拉钩。
赵婶子在一旁笑道:“怪不得云小子一直念叨着渔哥儿,原是想着渔哥儿带着他玩。”
“小孩子么。”赵锦笑,他这话别人听来是在说赵云书,古小渔却偷偷将手伸过去掐了赵锦一把。
赵锦腰间的肉紧实,古小渔没掐动。
屋里的苏子清听着动静,出门来看到古小渔和赵锦,也笑着打了招呼,将洗好的梨子递给两人。
古小渔拿了一个,咬了一口,清甜香脆,皮薄的很。
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话了会儿家常,黄昏时,才热热闹闹的进屋做晚饭了。
第19章
古小渔进门的第一个中秋,自然是得好好的过。
赵婶子想着团圆,便让赵锦亲自去将古老爹和古小河都请过来。
一来彰显两家和睦,二来趁着老大一家也回来了,大家都该认个熟才是,本是想着将清哥儿的爹也接过来,谁知已被清哥儿他大哥接去了。
本不打算那日就回的,但是赵婶子想着既然要在家里过节,怎样都该好好扫洒一番,所以便提前了两日回村。
没曾想一到家,就见院子干净宽敞,连柴垛都整整齐齐,平日里赵锦也会收拾家里,但从没有这样一处不落的时候。
一看,便知是特地打整的,赵婶子心里欢喜,对古小渔越发和蔼起来。
赵婶子不求日日如此,但只一次,也能看出古小渔既有主意又是个能干的,将家里大小事都放在了心上,赵婶子心里自然妥帖。
整好十人,一个圆桌便可坐下,应着十全十美的意思。
中秋那日,赵家的人早早便起来了,除了月团还要做一大家子的团圆饭,自然是得早早得准备。
佳节时候,家家都愿吃点好的,因着即便赵锦已提前去请古老爹他们,古家的肉铺早上还是要照常开张。
但是中秋早上,古老爹便让古小河提了上好的几斤肉来,他们既要过来吃饭,自然不会空手。
赵婶子提前已嘱咐过不用带什么,但是古小河既已将肉提来了,在推脱就显得生分,于是赵婶子便将人和肉都留下了。
左右家里人多,赵锦便被派去帮老丈人了。
古小河见有人替他自然欢喜,也好久没见古小渔了,当即便高兴的留了下来。
灶房里有赵婶子和清哥儿,力气活儿有赵大哥,古小渔便被分去带孩子,趁着天好,古小渔直接带他们去溪水里捉鱼了。
三个小萝卜头一人一个竹篓,古小渔空着手走在前面,就跟孩子王似的,引得村子里的其他孩子都羡慕不已。
他们也想去玩儿,但是今日过节家里活多,都要帮着做些。
小溪离的不远,古小渔熟门熟路的带着他们三个很快就到了。
红日高悬,溪水清澈,宽阔的溪水不深,就是站进去,也才到小腿处,这样的地方没什么大鱼,但是小鱼小虾的却不少,都藏在石头地下。
古小渔一声令下,三人立即挽起衣袖裤脚,将鞋袜脱了。
古小河是跟着古小渔玩惯的,看着熟练的很,几下便将衣袖裤腿挽到最高处,他看着赵家哥俩,一个比一个费劲,干脆走过去替他俩挽上。
“这样待会儿下去才不会掉下来,像你们刚才挽的那样,松松垮垮的,等回了家就等着挨骂罢。”古小河头头是道的说着,这事儿他可有经验的很。
从前他跟古小渔一起出来玩儿,那时他便是不懂得将衣袖挽紧,摸鱼的时候将大半衣裳都泡湿了,回去就是一顿好打。
古小渔的衣裳却好好的,一点儿看不出戏水的痕迹,挨罚的就古小河一人。
赵家哥俩连忙点了点头,深以为然,虽然他们爹爹性子温柔,但是他们的阿爹可是个暴脾气。
要是惹爹爹担心了,俩人准得挨批。
古小渔看着古小河老道得样子,没忍住笑出声,还颇有他当年的风范。
四人淌水而过,行至溪水中间,响午日头高,即便溪水凉些,也还能忍受,再说了,如此有趣的事情,就是再凉些,怕是也挡不住玩心。
古小渔搬开一块石头,眼疾手快的将要溜走的小螃蟹夹起,反手扔进赵月书的竹篓里。
赵月书睁大了眼睛,开心的拍手:“小叔么真厉害!”
“我也抓到了。”古小河直起身,也将自己抓的小螃蟹放进赵月书的竹篓里,赵月书便也夸赞道:“河哥哥也厉害!”
好了,赵云书看着两手空空的自己,没抓到螃蟹便算了,还被夹了一下,幸而螃蟹小,力气也小,不怎么疼。
深呼一口气,赵云书又埋头搬起石头来,这次,他便跟着小叔么做,古小渔怎么做的他便跟着怎么做。
没一会儿,赵云书的竹篓里便多了三只小螃蟹。
古小渔带着摸了一会儿,等到竹篓底没了缝就叫几人上岸了,到底天凉水冷,怕三个娃娃冻着,尤其赵家哥俩,不经常如此,还是要多注意。
三个孩子倒也乖巧,听见古小渔吆喝便齐齐跟着上岸了,来时古小渔特地带了帕子,让几人把手脚擦干净,将鞋袜穿上。
脚自然是有些冷的,但是鞋袜被烤的暖暖的,让人刚穿上就忍不住长呼一句舒服。
古小渔见三个孩子都穿好了,带着人回家了。
炊烟袅袅,农家的烟囱此时都升起了一股股的白烟,远远看去,恍如仙境,人间烟火中也透着世外桃源的安宁。
回去的路上有道桥,不宽,古小渔跟三个孩子倒是轻松过去了,但是桥那头的老人却为难。
古小渔让古小河替老人拿着拐杖,自己将老人背起送过桥之后,又将老人的拐杖还给他。
才走了几步,古小渔就觉得不对,一转头看着三个孩子都仰着脸盯着他。
“做什么?”古小渔挑眉。
“小叔么真棒!”
“小叔么力气真大!”
“哥哥好厉害!”
连番的夸赞让人怪不好意思的,古小渔挠挠头,大手一挥,干脆四人赛一场,看谁先跑回家。
一时间,夸赞声也没了,四人风一般,笑闹着争跑起来。
离家没多远了,古小渔一马当先,先到了院子,随后赵云书,古小河,赵月书也相继到了。
四人正喘着气,古老爹跟着赵锦便进门了,一人手里捏着一只螃蟹,古老爹虎着脸:“多大的人了,还跟着小娃娃们胡闹。”
“啊,我的螃蟹,”赵月书看着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翻过来的竹篓,里面已是空空,什么都没有了。
古小渔他们走出门,看着撒了一地的小螃蟹,笑的弯了腰。
赵月书涨红了脸,出门捡螃蟹了。
“亲家来啦,快进来,快进来。”赵婶子出来倒水,看着站在门口的古老爹立即招呼道:“锦小子,还不进来泡茶,站在那里做什么?”
古老爹摆手:“不麻烦,不麻烦,赵老弟在家么,我找他说说话。”
赵婶子便让赵锦带着古老爹去里屋。
古小渔带着三个孩子将小螃蟹捡了,全倒在木盆里,晚上便可将它们尽数炸了,也算是一道不错的美味。
院子里的桂花满树金黄,苏子清想着做月团时顺便做几块儿桂花糕,见古小渔他们回来了,就让几人帮着摘桂花。
几人一人拿了一块小帕子,将桂花摘了放在帕子里,然后倒进筛子里,没一会就将筛子铺了一层。
午饭已经好了,赵婶子招呼着众人将午饭吃了,搬了椅子在院里闲话,古老爹带着古小渔回去了,说是扫扫屋子,给亡妻上上香,放几个果子糕点。
晚饭照旧到赵家来吃。
赵家有午睡的习惯,便各自回房睡了一会儿,两个孩子睡不着,便在院子外逗螃蟹玩儿。
古小渔刚回到屋子,赵锦也跟着进门了。
将长发散开,古小渔将鞋子踢了往床上爬,赵锦过去也脱鞋上床,将古小渔搂进怀里。
“今日肉铺子人多么?”古小渔趴在赵锦的身上问。
“多。”赵锦怕压到古小渔的长发,替他将长发拢到一旁。
“你去算账么?”
“嗯。”
“有错儿么?”
“算错了一次。”
古小渔听着便抬起头,弯着眼睛:“我可一次儿都没错过。”
赵锦摸着古小渔的头:“小渔最厉害了。”
“还,还行吧。”古小渔将头又趴回去,环住赵锦的腰。
“睡吧。”赵锦轻拍着古小渔的背。
古小渔打了个哈欠,没一会儿便睡过去了。
午睡过后,赵家又开始忙碌起来,要做月团了。
苏子清做月团最是好,甜而不腻,软糯香甜,古小渔跟着三个孩子一起守在灶房外,被里面传出的香味勾的不行。
第一板月团好了,味道暂且不说,花样十分精美,雕了小兔子,桂花等形状,古小渔捡了一块儿小兔子的甜月团,吃的颇为满足。
将嘴里的东西咽下,古小渔将苏子清夸个不停,苏子清将古小渔嘴边的糕点屑用帕子擦了,对这个弟么十分喜爱。
月团做了一下午,赵婶子让古小渔提了一篮子给古老爹他们送去。
经过了一上午的玩乐,两个孩子就爱黏着古小渔,古小渔走哪儿他们便跟着去哪儿,最后古小渔只好带着两人又去古家摘梨子了。
古家院里的那棵梨子树还是古小渔小时候栽的了,梨树高大,年年结果,比起一般梨子都大上不少。
要想摘果,只得上树,古小渔便大展了一番身手。
被古老爹拍了一下头的古小渔在三个孩子崇拜的目光中两三下便爬上了家里的梨树,将篮子装满了,用绳子吊着放下去。
待古老爹将篮子里的梨子拿了,古小渔又将篮子提上去,这样一来一回三次,古小渔才心满意足的下了树。
除了掌心红了些,脸上被浅浅划了一道,古小渔还算完好。
古老爹四人开心的样子,也没有过多再说,左右哥儿从小爬高上低惯了的,不会轻易伤着,说来也还要怪他,古小渔爬树的本领都是古老爹教的。
如今长大了,却让他一颗心跟着上下。
这便是因果循环,罢了罢了,想来自己年纪也还能跟着操心几年,等再过几年,古小渔也该长大稳重了。
第20章
中秋过后,赵大哥又将赵家夫妇接到镇上去了,走时,赵云书和赵月书抱着古小渔很是不舍,邀他到镇上去找他们玩,古小渔笑着答应了。
过门已有半月,古小渔也想着该到镇上寻访铺子,做起自己的营生了。
从小跟猪打交道,古小渔便想着开个卤肉店,反正古老爹开着肉铺,到时候拿肉尽可在他那里。
其实前几回古小渔回家时就跟古老爹商量着这事儿了,对于哥儿的想法,古老爹自然是鼎力支持。
镇上古小斛也一直替古小渔留心着合适的铺子,听说已有消息了。
14/39 首页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