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快穿:硬演恶毒反派也不是不行(穿越重生)——轮椅嘎嘎乐

时间:2024-12-22 10:50:57  作者:轮椅嘎嘎乐
  但秋南亭也不敢贸然去说,他一个村里的边缘人物,除了家里还有人的时候读了点私塾,村里人怎么可能信他一个连中学文凭都没有的人说化肥应该怎么用。
  更何况水稻有那么多水,应该也能减少一部分挥发。
  秋南亭在阴凉坝坐了一会儿,看那些知青浇个肥颤颤巍巍的,到底还是有点忍不住,三步并作两步爬上了坡。
  “别浇到叶子上了,容易烧坏。”秋南亭把住一个知青正在浇肥的手,“放低点儿。”
  那知青回头一愣,“是你啊。”中午吃饭的时候见过。
  程木深见他过来,问他是不是渴了,把还剩一半水的玻璃罐递给他,秋南亭喝了一小口又还回去了。
  “怎么没人过来教你们呢?”
  “村长说这三片田就归我们管了,过年的时候这片的收成分开算,上午有人过来教了会儿,下午太热了,那些人都不乐意杵这了。”坡上比下面还热,抵着太阳晒,这些知青有一个算一个,那脸都通红,后背前襟都湿透了。大家还算照顾几个女生,热起来之后干脆就让她们偶尔过来送送水。
  “公社哪能分开算!”一个看着就面嫩的年轻知青小声念叨道。
  秋南亭心里默了默,“上午你们浇多少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跟秋南亭说过话的知青给他指了指,连坡上三片田的一片都还没浇到。
  “村长真跟你们说了要分开算?有跟你们立字据吗?”
  “这东西哪敢立字据,这不是跟国家号召过不去吗?”
  秋南亭无语,那村长还敢这么跟这群知青说,这些知青大多数可都是有背景的好吧。
  可能也是念着这些知青年纪小,不精明,分开算就算田被这群小年轻折腾了,过年分成的时候也不影响。
  “没事,你们先不浇了,有学过化学的吗?”
  十六个知青都齐刷刷摇头,那穿得最体面的大小姐走上前来,问他想做什么。
  “这肥料挥发性强,太阳底下用了作用不如清早和傍晚好使,水稻施肥的周期在十天到十五天左右,你们也不用这么着急非要一天之内把它用了。要是你们有懂这个的,就挑凉快的时候弄下去。”秋南亭也不害怕这些人不相信自已说得话,反正他也就是这么一说,照不照着做对他影响也不大,他到了年底还是靠公社给的工分分钱和粮食。
  “真假?那这些人为啥还晒着施肥。”
  知青们都将信将疑,但也觉得这人没必要跟他们闹着玩。
  “我不知道,他们可能还以为这是农家肥吧。你们也别担心田的事,村长肯定就那么一说,就想让你们好好干活,年底分成都得上报的,他不敢把你们跟村里分开。”这是818跟他说的,这个时代要让个体脱离集体,那是压根不可能的事。
  知青们将信将疑地把氨水桶盖上,看看秋南亭,又看看站他旁边的程木深。
  “那这活儿我们现在能不干吗?”
  秋南亭看了一下其他地里的人,还有一部分哼哧哼哧在干活呢,觉得就这么让知青们去休息难免扎眼。
  “你们检查一下,有没有叶片上沾到肥的,用水冲冲,然后再看看有没有施得不够均匀的,或者结块的,给和一和,水稻的用量倒不怕太多,每亩地十到二十公斤都可以,但是太多就容易烧坏了,特别是现在天热”
  知青们虽然有一部分想着就是来村里体验体验生活,走个过场,但是好歹都是读书人,对学习有种近乎本能的习惯,听他说,就一个个杵在那儿认真听,那大小姐模样的虽然抄着手站在人群围成的阴凉里,也侧着头仔细听他说。
  秋南亭见大家都还挺听话,松了口气,村里的人对他有成见,他不敢冒险去说,但是这些小孩——至少是活了好几十年的秋南亭眼里的小孩,对他没什么印象,只把他当普通农民,还挺好说话的。
  听他讲了些施肥的要点,知青们都各自散开,去检查上午施的肥。
  中午跟秋南亭说话的那个知青留着没走,跟他做了个自我介绍,叫曾岑,悄悄问他是不是都是他的地主外公教的。
  “我外公都是雇人种地的,”秋南亭笑笑,不知道他怎么就往那儿想去了,“这是我自已小时候在地里听人说的。”
  虽然就原主小时候那会儿氮肥压根还没在农村普及,但是这些知青肯定不知道这些,秋南亭就随口扯来作借口了。
  程木深刚看他侃侃而谈的样子,还没回过神来,这会儿忽然听见他的身世又被提起,却没在他身上看到那种,因为家世不好而自卑自怨的模样。反倒是从认识秋南亭开始,他的腰板就特别直,真不知道是家教真的很好,还是个性如此。
  秋南亭和曾岑聊了几句,便去查看知青们施肥的情况。看见有几陇明显施肥不均匀,手一痒,直接动手帮忙调整了。
  到得天色稍微暗下来,秋南亭赶紧带着知青们施完其中一片田,明明太阳都快落下去了,硬是给他本就湿透又晾干的衣服上又添上一层汗渍。
  听说要开小灶的二十来个村民,也就是给知青提供住处的人,早早就在田边上等他们,看知青们现在才把活干完,心里只觉这些娇生惯养的就是干活慢。特别几个大男人,看着人高马大,效率是真的低。
 
 
第48章 种好地养好猪,娶好媳妇读好书(6)
  开小灶的事,是知青里那个地位最高的女孩儿提出的,所以她得走最前面,去借住的那家村长亲戚家里拿了大家家里带来的肉菜。
  光是猪肉就带了十斤,牛肉跟羊肉有两个知青家里一人带了半斤,够炒个菜的。
  为了阵仗不搞得太大,肯定就不去村里的食堂里做了,就在这户人家里做。
  秋南亭进屋才知道,这就是村长的外甥家,准确来说是村长妻子的姐姐家里。只不过现在陈跃还在食堂里给大家登记工分,估计得稍微晚点回来。秋南亭是看见墙上挂了个大大的全家福才看出来的。
  知青们会做饭的不多,会做饭的都上灶上去了,十六家人里掌勺的也去了灶边上,秋南亭跟一群不会做饭的坐一起摘菜。
  “哎,南亭哥,你不会做饭那?”曾岑看他跟大家伙坐在下面,想起来他不是自已独居吗?居然不会做饭?
  “我做饭很难吃,就不要糟蹋好菜好肉了。”秋南亭说得认真,却让几个知青哈哈大笑。
  “看出来了,肯定难吃,你看南亭哥胳膊细成啥样了。”另一个男知青也跟着揶揄他。
  “还好吧。”秋南亭转转手腕,一米七几的人手这样挺匀称的,当然跟那些常年干重活,还一米八几的男人没法比。
  “而且好神奇啊,南亭哥,你咋这么白?今天晒一天太阳我感觉我们都黑了,你就刚才有点儿红,这会进屋里又白回来了。”几个男生围坐在一起把手臂伸出来,短袖遮住的地方已经跟露出来的不是一个颜色了。女生们也过来看,对着秋南亭白里透粉的皮肤啧啧称奇。
  秋南亭从小就不容易黑,夏天在草场学骑射,待个好几天,哥哥弟弟回来牙齿都显得更白了,但是他就是皮肤有点泛红,消下去之后也不黑。这应该就是基因优势,818已经跟他说过了不会在世界中中间间的随便给他重置身体。
  “我在棚里待得久,自然没有你们晒的太阳多。”秋南亭手上理着四季豆,跟做科研似的仔仔细细地把里面的筋给去掉。
  “程哥好像也是跟你一起的哈,他都黑了。”
  秋南亭转头去看灶边上,程木深被会做饭的村民挤到一边,沉默着搅盆里腌的肉,好像感觉到了什么,回头与他的视线对上,笑了一下。秋南亭也没忍住咧了下嘴。
  “南亭哥,程哥人是挺好的哈。”曾岑看他俩相处得还不错,“之前我们在火车上的时候,程哥就总帮我们拿东西,跟他住一起肯定很舒服吧?”
  秋南亭收回目光点点头,程木深在家里确实能做蛮多事的。他忽然想起任务来,想试试任务一的范围究竟是怎样的,端着盆里的四季豆去找程木深。
  “程哥,你能帮我理一下这个么,我想去解个手。”
  “可以啊,你去吧,这给我。”程木深二话不说洗了手就开始理菜,让秋南亭赶紧去茅房。
  回来之后秋南亭看四季豆已经理完了,但是系统并没有通知。
  难不成是同一类型的事情只算一个进度,程木深给他做过饭,这一系列的事儿就不涨进度了?
  还是说程度没达到?
  秋南亭又去端了两盆叶子菜来让他掐,程木深也没问为什么,两大盆全都理好了,系统也没反应。
  看秋南亭眼中似有些失落的模样,程木深有点担心。
  “怎么了?还要我做点儿什么吗?”
  秋南亭盘算着做饭有了,修东西有了,干农活也算有了,还有什么能让程木深干的。
  “我在想我的衣服”秋南亭小声跟他说,“程哥,你会缝衣服不,回去能帮我补补吗?”也不知道修衣服算不算修东西一列。
  这个程木深还真不太会,但是一听秋南亭叫哥,他就感觉自已有种说不出的责任感,跟他说回去试试看。
  灶台边上有人叫程木深去烩一烩那锅猪肉,太大一锅了,几个常年做饭的农村女人硬是没搅动,程木深应了声,过去之前让秋南亭别担心,补不好大不了就穿他的衣服。
  不一会儿,整整三个比脑袋还大的盆里装满了红烧猪肉被送上了三张大圆桌,将近四十个人一人端了盘炒菜,喜笑颜开地端上了桌,虽然牛羊肉一桌就那么两小盘,但中间那盆冒着热气的猪肉是真的香啊。
  刚出锅的红烧肉,色泽红亮油润,晶莹剔透,仿佛一块琥珀。每一块肉都被烧得恰到好处,呈现出诱人的焦糖色,表面泛着微微的光泽,让人看了就忍不住垂涎三尺。城里买的肉肯定是好肉,肉块肥瘦相间,纹理清晰,脂肪部分呈现出半透明的状态,给人一种肥而不腻的感觉。
  别说本来肉就吃得少的村民了,就是干了一天活的知青们,看到肉都潮得慌,要不是还有点礼貌,都想直接上手抓来吃了。
  秋南亭本来还没觉得饿,闻到肉香忽觉得前胸贴着后背,眼珠子离不开肉盆。
  “来来来都别站到起哦!”村长的大姨子擦擦油腻的手,抓着一大把筷子给大家分,“快吃快吃,一会儿冷了不好吃了。”
  熊元圆,也就是知青里那个看起来家里就不简单的女生,就住在这家里,知道他们家庭成员,见还差个人,“姨,我们等等陈跃吗?”
  大姨努着嘴摆手,“莫等他,我给他留肉啦,你们吃,锅里还有哟!”
  她这么说桌上就没客气的人了,矜持一点的还一块一块往嘴里夹,馋的都直接拿着碗先夹四五坨颤颤巍巍的红烧肉到碗里放着了。
  现下不是谦让的时候,秋南亭也整整两天没吃过新鲜肉了,家里的肉为了能吃一个月,都是腌过的。
  几块大肉下肚解了馋,桌上人的关系都拉近不少,便拉扯起些家常话题。
  以秋南亭的身份是不怎么参与村里人的聊天的,即便有许多知青在,他也只是一边吃饭一边静静听着。
  其实主要还是村民们在问那三个看上去就来头不小的学生家里究竟是什么背景。
  熊元圆吃得矜持,说话的时候还搁下了筷子,跟只天鹅似的挺着脖子,告诉村民她父亲是中央的干部,母亲是留洋的哲学家。
  这可了不得。
  “为啥干部的娃也要下乡来嘞?”大姨疑惑问她。
  “上山下乡是响应国家号召,干部子女更要做好表率。”女生话不多,说完又继续吃起来。
  曾岑坐在秋南亭旁边,悄悄告诉他这大小姐今年六月才刚毕业就来了,这种事家里根本不敢把她留在城里,听说秋家村去年评了先进,估计条件挺好的,这就给送来了。
  另外两个穿皮鞋的男生也是干部家的,不过今天没穿皮鞋了,穿了双布面胶底的鞋,鞋底一过水就干净了。
  程木深眼看秋南亭一直盯着人家的鞋看,往他碗里夹了片牛肉,问他下个月去镇上赶集是什么时候。
  这问题问得秋南亭一脸懵,他问了818,不确定地说大约是一四七吧。
  农村的赶集日期是新历日期尾数,818给他提供的一四七,意思就是在每月的1号、11号、21号、4号在镇上的集市会开门。
  但是具体是哪一天去镇上,还要看村长什么时候安排赶集的车。因为大清早从村口走,到了镇上也要中午了,村里便合着买了几辆车,分批送村民去赶集。
  程木深也不客气,吃完饭直接去问村长那大姨子,七月的赶集车什么时候开。
  大姨正指挥人洗碗呢,忽然来个帅小伙,她说话都眉开眼笑的。
  “想去镇上买东西哈?我们一四七的车子,每次都可以装二十个人,要是愿意挤多几个也行,你们想啥时候去跟村长说,或者跟我家娃说哈。”
  几个知青听见还有几天就能去镇上采购了,松了口气,东西带的不够,在村里住着都不习惯,光是草纸,都想去买个好几卷回来。
  饭吃到一半的时候陈跃就回来了,听完大姨说的话,好几个知青直接就去问车还有没有空位了。
  陈跃从裤兜里掏出一沓本儿,从里面抽出来一个翻开瞧。
  “四号不行了嘞,四号车上要坐二十二个人。你们先别急,是不是今天工分还没记,把手册都交给我。”
  程木深拿了自已和秋南亭的手册过去,问他七号的还有没有。
  陈跃抬头看了他一眼,“你不是那个,换了咳,我看看,有,还有十几个位,给你算一个哈。”
  “帮我算两个吧,谢谢,我和秋南亭。”
  住在谁家里就容易跟谁亲近,这倒没什么好意外的,陈跃从胸口掏出一支笔给他俩记上,收齐了知青的手册给他们记工分。
  ————
  六月底到七月初就是几天的光景,秋南亭每日弄完猪圈,就去给知青们看地,自已也动动手,几天下来感觉自已的手臂都有劲不少。
  因着还没到下一个施肥的周期,七月初稍稍有些闲,这几天大伙下工都下得早。
  刚到七月那天还下了场不小的雨,连路边上都开始冒小蘑菇。
  有些家里住着知青,或是有小孩的村民,便背着背篓,带着些知青去附近山里摸点菌菇药材之类的。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