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折煞·双生枝(GL百合)——林平

时间:2024-12-23 07:51:03  作者:林平
  「钟大人对尘虚座下大弟子冠以布衣之名,不怕天下人耻笑我梁国用才气度狭隘?」苏青舟扬声说道。
  「无官之人皆被称作布衣,张姑娘尚未登庙堂,老臣不知如此称呼有何不可?」钟元善捋须一笑道。
  苏青舟正想反驳,又见苏恭度面上堆笑,和善地打着圆场:「五妹莫要生气,不可亲人擅用,且听钟大人一言。」苏青舟横眉扫上苏恭度一眼,她哪里会把爱做老好人的大哥放在心上,刚欲开口,却被梁王一声「青舟」给镇住。
  「老臣听闻张姑娘曾在诀洛城任职,为何会来我梁国?」
  「襄王亲命在下赴梁。」
  「张姑娘既是良才,襄王何以不用?」
  「襄王行事乖张善变,何来道理可言?」
  钟元善捋须一笑,说:「愿听姑娘高见。」
  张子娥神色不变,朗声回道:「想是一山不容二虎。」
  钟元善不禁大笑道:「襄王战功赫赫,独霸一方,怎会视姑娘为眼中钉?姑娘乃一女子,年轻,无名,怎敢生这等傲气?」
  常有人拿年轻说事,不知英雄出少年,常有人以无名定论,不知有璞玉浑金。张子娥的确受此二词牵绊,但她心知那只是一时。
  「伯符年十七承父志,何人不曾少年?」
  「孔明闲居茅庐而知天下,又有何人生带功勋?」
  殿内一时哑然,未几,她敛眉回身,筵上袂耸,侃侃道来:「三年前,吾尝游历梁国,街道无章,城墙不修,而今都城整肃,百姓安居,商市稠密,何也?梁王贤明!」她大袖一挥,继而说道:「梁王知人善用,不以年纪定论,不以功绩作评,将都城要务委以一久居深宫,年轻无名的女子——公主。」
  张子娥再度弯身对梁王、公主各行一礼,而后直身说道:「梁王乃贤明之君,公主为女中尧舜,在下心向往之,离诀洛而入梁,有何不可?良禽择良木而栖,岂与燕雀一般声势萎靡,在下天性傲气,又有何不可?」话罢,她转身扫视一圈,态若行云,姿如青竹,眼中光华耀日,话里珠玑错落,有如一流清泉直击山壑,灿烂侵眸,所见之人无不低头,不敢与之对视。
  这是天栽地培,刁养出来的一身傲气。
  钟元善侧目相看,脸上掠过几分不合时宜的疲倦之色,不觉声势下息。他在朝堂多年,好些话语无须多想便已在嘴边,不说可驳倒张子娥,至少能平分秋色,但他忽然瞠目,震惊于唇边语塞,话不出口。
  再早上个二十来年,他亦是一大言雄辩,才气云涌,展臂振袖争注目,丰采翩翩夺人眸的风云人物。可时光从不逆流,二十年弹指一挥,已隐于匆匆岁月,绝不复返,就如同那个立于朝堂,举杯谈笑大臣一般,绝不复返。
  张子娥的确是年轻无名,此话不假,而钟元善却无法以此相驳。
  他没有输在辩才,他输在了年迈盛名。
  此番宴上争衡,他不得不叹服,所谓叹服,是在一声声坐消岁月的嗟叹中屈服。世上有些锋芒见不得,无论动用锋芒之人有意无意,它都过于尖利,有如隙中窥日,刺痛人心,将酣睡之人从睡梦中剖出来,径直抛向云端。钟元善堕落层云,无可奈何地发觉自己老了,无法在大殿上阔步而行,连一个回身都尽显狼狈。在洒然大悟那一瞬,他感到体内朽骨倾颓溃散,与年龄不符的神采顿时憔悴,如同暮雪霏霏,落地即化,须臾回归原本之貌,不免胸中太息,断无同灵秀后生争锋相对,一较高下的气力,遂是退而说道:「国策门尘虚子亦是靠肆谈天下出山,然空谈不解梁国之忧,还请问姑娘何为梁国燃眉之急?」
  「韩旧地平原城归属未定,边境宋韩战事不断。」
  苏永度道:「此事众所周知,本宫从平原城赶回,见黎庶疮痍,心有戚戚,奈何一筹莫展。」
  钟元善道:「可有解决之法?」
  张子娥道:「纵有良策,若是无法施行,又有何区别?」
  钟元善道:「姑娘这是在小觑我梁国?」
  「不敢,」张子娥行礼,高声说道:「请梁王赐兵,三月,取平原城!」
作者有话说:
「羽觞飞醽醁,芳馔备奇珍。」
羽觞:盛酒器具。
醽醁:绿色的酒。
芳馔:佳肴。
紫绶:紫色丝带,高级官员用作印组或服饰。
青舟(护崽):本公主保你不用跪。
子娥(护主):招人嫌的事让我来做。
先搞事业吧,子娥青舟这边的感情线,就是来得慢一点,毕竟张子娥听不懂人话。
张姑娘既是良才,襄王何以不用?
子娥:一山不容二虎。
明珏:非也,一城无须二1。
 
 
第 25 章 清贵慑人
  三月取平原城?以今事势,莫言三月,纵换作三年,亦无万全把握。此言一出,先是满殿寂静,而后满殿哗然,在场之人无不错愕,皆拧眉瞪目而看。
  钟元善久在庙堂,见惯了一水空言大话,犹是立身不虚,乃问之曰:「想是姑娘已有破敌之策,老夫洗耳恭听。」
  「不可泄露。」
  装腔弄事,钟元善不觉轻笑,轻到只有张子娥听得到。他退上一步,高呼道:「还请梁王定夺。」
  梁王似并不把台下闹剧放在心上,如临寻常酒宴一般,顾自引觞满酌,回道:「有何不可?久闻国策门弟子高气,今日一见,名不虚传,本王静候佳音。」
  赐兵而已,大惊小怪。况没提何种兵,老卒,弱夫,病号,残员,两眼一闭,良心一抹,皆可唤作兵,小小文字调弄无伤大雅,何须因几千条无足轻重的人命弃佳宴于不顾?玉盘珍羞不可薄待,琼浆玉液不可辜负,那帘后精致梳妆,拨弄琵琶,妙舞高歌的俏丽美人,尤难割舍,岂愿多听上一曲书生折节的老套戏码?
  三月拿下平原城,搁谁都不信,不过是赏她师门脸面,向世人展现梁国大国用人之度而已。倘若侥幸成事,其间百利自不必说,若是丢盔卸甲,亦可拿来压一压他那个成天揣着花花肠子,不大安分的女儿。梁宫这代公主众多,苏青舟幼年就如同一叶小舟在浩海波澜中打转,连沉没沉都不知道。后来她到了婚配之年,数次指婚皆以告吹收场,不是这厢倒台了,就是那厢发丧了,梁王脑袋一拍,这才记住了有这么个不省心的公主赖在宫里头。女子生于王侯家,除去嫁人稳定君权,别无他用,梁王敲着酒盖都不晓得还能拿来做什么。
  糟心事一桩接着一桩,他赔在手里的女儿,竟有胆女扮男装跑去仙承阁降龙,竟还被龙翎择中,这又是天下另一遭梁王吹着胡子都想不通的事儿。龙夷选宋王有理有据,龙翎到底看中头一回跨出宫门的小丫头什么了?怕不是个色胚,一双龙眼被换作荔枝,只晓得上辈子见过的玉环美色了?
  这会子可好,虽说名义上对外宣称龙翎归太子所有,可自从拿龙那日,小小公主终于手里有牌叫板,可不是「小马驹脱缰——管都管不住」吗?
  得了,彻底走上一条离经叛道之路。梁王一咬牙,当即认命顺应形势,自此断去赶她出门之心。太子常年在外,遂委以都城杂务,不料成效甚佳。于刮目相看之余,梁王一连数日,烧香拜祖,对天感叹苏家血脉之奇绝不俗,随意拎一个公主出来,都不是凡物。而今来了个国策门的狂妄丫头,自然怕自家闺女叫人给欺负了,怎么着也得给她上一节知人善用的课。
  上面拍案已喊停,剑拔弩张之气渐收,钟元善对张子娥致歉道:「老臣才菲粗陋,目光不明,口齿已松,看不见什么世外高人,听不出什么真知灼见,方才一番出言相激,还请姑娘不要介怀。」
  弯酸!腐朽!怎么还闹着呢?菜怕是都改了几回味,梁王遂抬手示意众人归座,宴会始开,是怎地个模样,旦见:
  螺钿漆盘白玉杯,瑶筝琴瑟琉璃屏。
  翠袖飘飘美人舞,一轮明月柳梢头。
  醉啊,醉时几度遇春风?
  可惜帝王宫阙,最殄美酒佳肴,开宴前一出戏,引得座上诸人各怀心思,无心酒菜,好生生金门玉殿盛宴一场,唯独梁王与张子娥二人吃得最为开心。梁王乃梁宫之主,又甚喜热闹,其自在悠哉自不须讲,而那张子娥……
  那张子娥还于宴罢之际,趁人不在偷偷将糕点藏在袖中,好回去给百无聊赖在床上打滚的龙珥打牙祭。
  出宫路上,苏青舟与张子娥在马车中比肩而坐。
  张子娥心有一问,此刻正凝神思索。她天生洞察力高于常人,察觉到公主原本的浮虚气息以极缓之速日趋稳定,早已不似初见之日那般孱弱寡力。月有圆缺,气有起伏,休养生息,体质自有好转,张子娥曾疑心多虑,直到今日宴会结束,她惊觉身边之人不仅全无病态,且连带神貌气质都一同明丽起来。
  张子娥暗觑一眼,公主如往常一样轻轻歪身与帘相依,显然她为宴会妆点过一番,身着牙白绉纱裙,斜戴翠绿嵌玉镶宝簪,然妆容与温酒不可使人脱胎魂骨,一握纤腰如昨,却了无弱柳之态,其变究竟为何?
  张子娥再觑,又见公主轻阖眼帘,长睫低垂,沉静安闲,恰似一瓣水雾濛濛晕雨梨花,芬芳酣甜,幽雅可亲。正当她茫昧之际,那明眸一亮,霎袭一阵凉风,花上雨露簌簌落下,狂蝶不敢乱舞,乱蜂闻风而逃,定身深吸一气才知娇花之清贵,冷香之慑人。
  此等尖锐,绝非小家格调,不多见于女子,她上一回见,是在诀洛城宫中对上李明珏。
  张子娥刚有所获,又撞上深含讽味的一问:「先生言行放肆,如此为本宫谋取兵权,真不怕父王当场将你逐出梁国?」
  「赴梁途中我早已散布消息,公主可往坊间听街谈巷语,那茶肆闲谈中定有一段讲的是国策门大弟子投效梁国之事。宋国满朝上下求贤若渴,若今逐我出城,不啻于告知天下士,梁国无容人之心。」
  苏青舟将纤手悠悠搭在粉腮边,莞尔一笑道:「这招怕原是为本宫准备的?」
  「不假。」
  好是坦荡,连假话都不讲。公主纤腰微拧,轻拢衣袖,将白玉素手放于膝上,倾身笑问:「先生不打诳语?」
  此问有双解,其一戏张子娥答话耿直,其二是问殿上三月之约,而张子娥显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唯微微颔首而已。
  模样端的是不解人间乐趣的清逸仙风,袖中揣的是包得三层外三层的糖味糕点,莫不是相貌生在仙界,品性长在人间?苏青舟因想到张子娥牵龙珥过门槛,抱龙珥上马背,为她穿鞋梳发编小辫,怕是为娘亲的论起细致体贴来,都俯首称臣叹道不如她。这些也罢,苏青舟确是没想到她还会不讲脸地偷拿点心,半点不惧被人瞧见颜面扫地,殊不知要颜面扫地,先须讲脸才好,苏青舟最初以为她讲,亦是于许久之后才知是误会,是叫眼前一张过分清朗的容颜给骗了。
  她侧身倚帘,想着难怪龙珥待她极好,将龙气一概予她。她难免想到,自己给了龙翎什么,眼前忽然晃过一张忠诚无趣的脸,不觉嘴角苦味一笑,虽给得不多,不过的确是给过什么,不由得思绪游离出神,想起一些旧事,又于抬眼时逢上月色穿帘。
  夏日车帘用薄纱,不是何人都似李明珏心中有鬼,将帘子整得密不透风。夜来天畔皓月出云,张子娥轻掀帘角,清光覆面,素净非常。苏青舟深深相望,不知为何看她之时,总似蒙有一层皎洁薄霜,模糊不明。她恍惚回神,不知为何要想上许多,目光一凝,问道:「先生立下三月之誓,想是已有计策,如今只有你我二人,先生可否说与本宫?」
  「暂无。」
  暂……暂无?苏青舟始料未及,而张子娥答时不曾思索,脸上淡定自若,没有一丝窘迫之色,反倒是墨色娥眉微挑,唇角徐徐勾起极浅弧度,启语淡淡说道:「不过兵,拿了再说。」
  宁静之夜月白风清,雨过天晴风光霁月,月色一向以此等雅淡之味示人。或因今夜多云,婵娟隐现无常,诡谲多变,一改往日清新做派,将深黑化作一浓丽妖冶鬼妇人,噙着百媚千娇,婉转殷勤地攀上一身清隽白衣,挑拨出玩天弄地,剪风摧云,不死不休之气。
  军中立状无戏言,虽不知国策门弟子才学之广博,但见其心胆之肥厚,不顾性命耍嘴皮子瞎扯谎,真当是举重若轻。
 
 
#太平令#
第 26 章 下马看花
  诀洛城宫之中,景象大改。
  李明珏一身庄简王服,手执奏疏,歪在那张紫檀椅上凝神细阅,除却坐姿不端,宛然一副整肃勤勉之相。数日来柏期瑾总缠着她一齐论疏中事,再想以「看过」二字蒙混过关,无异于明打明敲大声宣告,堂堂诀洛城襄王殿下,乃一轻言散漫之徒。
  她的确是个轻言散漫之徒,此话不假。真不真是事实,而装不装是诚意,她既已决意夹好灰狼尾巴,也怪不得如今得叼笔逐页浏览食之无味的长篇大论。上一回下马看花是在何时,可能,从未有过吧?李明珏咬着笔杆,暗想李明珲座下史官都一板一眼的,不知他们会写怎样一笔,可不能因敛手束脚而不得要领,要用就要用上狂诞傲僻,耽溺声色一类的好词,不然有失精准不是?
  自嘲就如插科打诨,玩笑一阵还得回来面对冗长文字。以前她都一个人坐着,翘着腿一边翻页一边骂,看生气了直接站起来,啪地一声把册子甩在案上,连门外小宫女都要抖三抖。今儿倒好,柏期瑾就坐在一旁,以往四下无人随意放肆的暴脾气皆得藏好,她气无处发,于是字迹日渐张牙舞爪,狂放不收,而柏期瑾走的是工整那派,勾锋清劲,落笔大气,齐齐整整落一段,且不说写了些什么,单是看着就赏心悦目。二人所出虽皆不属闺阁情怀,但每每放到一处,一收敛,一张扬,定能博人一笑。
  就如红娘称人性子好,怕是裹着性子的那一副皮囊不大行。当说人字不错,想是隽雅字迹上的内容有问题。十字起头的年纪,入世不深,没混过名利官场,谓事辨分明,讲道理,唯此而已,夸不出旁的来了。柏期瑾不大通人情世故,不善迁合,不避忌讳,不知到他人利在何处,更不知是何处动得,何处动不得。如此直率莽撞,往别人保饭碗的刀口上去撞,夸出来了怕是害了她。
  套话容易更不必说,不消用以话术,区区几日李明珏就把白石山里七七八八的事都给理得顺顺溜溜。柏期瑾是白石公破格所收的关门弟子,除了不学经文的小童子,是山里独一个的姑娘家,难怪,原是个被哥哥们宠坏了的小妹,怕从未吃过什么狠话冷饭。
  得攀比,得恶意攀比,到诀洛城中可不能简慢了。故而李明珏好几回当着她的面,拼力忍住皱眉和摇头,强扭得额上都生出一缕薄汗。这可比打仗难多了,她生性任情率直,加之不受管教多年,都不晓得上一次按住不发作是什么时候,换了旁人,岂会止于皱眉摇头?怕早已出言相讥,凤眸一睨直接将人贬低到尘埃里去。
  可每每对上柏期瑾扑闪扑闪的期待眼神,她就喉间干涩,什么歹话一概吞下,且好声好气一一讲与她听。自从赵攸被调走之后,她甚少与人说事,握卷谈论,配上几瓯清茶,倒也是终日不倦。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