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我靠群友努力当皇帝(GL百合)——瑟嫣

时间:2024-12-25 14:21:20  作者:瑟嫣
  作为皇帝,并且还是平定关外,收复建州、关外大漠,武德充沛的皇帝陛下,晚膳肯定不是一道菜,而是十几道菜。
  而这还是简朴作风。
  总之游健如今超级适应皇帝生活,唯一不适应的,大概就是大明文武百官,有一个算一个,都对游健御驾亲征的事儿,心有余悸。
  换句话说,游健微服出巡,到江南甚至辽东地界儿巡视都可以。但是吧,绝对绝对不能学大明战神朱祁镇,当’瓦剌留学生‘。
  对此游健真的超级无语,既然不能搞御驾亲征,那像满清皇帝那样,南巡搞起来,还是可以的。
  毕竟身处紫禁城,知晓外面一切,都要靠手下传播消息。万一,是说万一,万一有宵小之辈,欺上瞒下,将一地治理得民怨四起,偏偏一点儿风声,京城都不知道怎么办?
  总不能等’官逼民反‘,又闹起义军,才匆忙的亡羊补牢吧。所以过了崇祯十年,到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开春,游健便开始计划南巡。还有巡视塞外,到辽东那地儿走走看看,切合实际的看辽东的大变化。
  对此,孙承宗以及内阁其他成员们,是赞同又不赞同。
  不是语病,而是觉得’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作为皇帝,游健还是待在皇宫比较安全,虽说如今已经册立了太子。但朱慈烺毕竟才11岁,尚且还是个孩子,游健留下太子监国,貌似有点儿坑儿子,游健可是准备带着朱媺娖一块儿南巡或巡视塞外,查看辽东的变化。
  朱慈烺超级想去,但是呢,游健表示只能去一人。朱媺娖要去,那朱慈烺就只能留下来监国。
 
 
第141章 Chapter 141南巡(1)……
  崇祯十一年三月,游健正式南巡。
  不是那种白龙微服,而是浩浩荡荡,带着官员带着军队,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巡视。
  地方官员想搞事?
  首先大明的军事和政治是分开的。地方官员也就是县令,是文官。管农耕税收等等一切政务,就是不能插手军务。
  大明建国初期,各地设立卫所,卫所又设千户百户。顾名思义,千户可管以家庭为单位的千余军户。百户则是百余军户。
  卫所平日的职责,除了操练军户,协调管理地方安全外,还有将地方官员比如知县等的日常行为汇总上报给锦衣卫。
  在这样严密的监视下,除非收买了千户百户,不然搞事是搞不了的。并且搞事的话,极有可能一开始就暴露,或者搞到一半才暴露。
  依着游健的狠劲儿,知道后必然采取雷霆手段,将搞事的家伙一网打尽。并且斩草除根,毫不手软。
  说白了游健组织的南巡,和满清时候康熙几次南巡的性质一样又不一样,最主要的,游健是想要了解南方各地的确实情况,吃喝玩乐什么的,可能有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了解情况中。
  首先游健南巡的第一站,选在了山西,第二站则是陕西
  前面说过很多次,山西和陕西,属于难兄难弟。
  差一起差,好也就处理掉原山西兼陕西巡抚周至,孙传庭担任新的山西兼陕西巡抚后,山西和陕西的情况,才有所好转。
  经过几年的发展,山西以及陕西的变化很大。首先州县的城镇,街道整洁,街道都铺就平整的石板,从城门口出去,肉眼可见白灰色的水泥路笔直宽大,车辆络绎不绝,来往的百姓个个衣着干净。
  人的脸上,无论男女老少,都洋溢着开心喜悦。
  不是装出来的。
  是真的从里到外,洋溢出来的。
  游健穿着便服,身边除了侍卫外,就是王承恩跟着。
  朱媺娖早就不知道跑哪儿去了,朱慈烺被留在京城监国,曹化淳、孙承宗留下来陪他。
  游健抵达山西的时候,朱慈烺的信就到了。
  这孩子,不知道哪根筋儿不对,居然给他写了一封藏头信。表示自己好无奈,还是个孩子,不太适合独自一人撑起家业。
  游健:“”
  “这破孩子。”
  游健超级不爽,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半晌呢,游健才幽幽的说。
  “朕有时候都在想,得亏朕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媺娖又没有野心,想要当皇太女的想法,不然朕”
  游健摇头,感叹万千。
  “是实在有点儿怕,朕在想朕会不会后继无人。”
  “怎么可能后继无人。太子殿下只是爱撒娇,能力还是足够的。”
  的确,朱慈烺很喜欢撒娇,反倒朱媺娖,长得软萌,但本身就挺女汉子的。撒娇小时候偶尔有,但长大了
  游健现在特别怕朱媺娖来一句老登儿,你管得真宽。
  游健揉揉太阳穴,继续走动在整洁的街道上。
  山西和陕西一起,被孙传庭这位巡抚管辖。孙传庭不是那种喜欢弄假的人,街道地面干净,是真干净,绝非面子工程。
  另外来来往往百姓穿着的衣裳,朴素却很干净。有的甚至穿着打有补丁的妇孺,却依然整洁干净,精神面貌极好。
  孙传庭是真正用心在经营山西陕西两地儿,这才是身为大明官员该干的事儿。
  游健其实并不信奉’水清则无鱼‘的说法,毕竟浑水才好摸鱼。在他看来,做官的话,不要太较真儿。
  有的官员贪,但又会为了百姓办实事。有的官员不贪,但是吧,就能力一塌糊涂。办的事儿吧,有时候比贪官还要一言难尽。
  游健漫无目的领着王承恩以及侍卫在城里走了一圈,中午的时候,和朱媺娖在巡抚府汇合。
  孙传庭一直都在,游健出门逛街的时候,孙传庭在处理公务,游健回来后,孙传庭开始作陪。
  当然,这对君臣还在聊事儿。从古说到今,兴致勃勃,聊到了很晚才休息。
  之后游健又在山西盘旋数日,然后出发到陕西。就这样,一个省份待几天十来天,花费数月,勉强将江南逛了一个遍。
  之后安南郡寮州郡蒲甘郡,甚至闽南交趾都跑了一遍。问题肯定有,但对游健来说,都算小问题,好解决得很。
  至于最后一站,则是辽东
  暂时不巡视塞外,主要塞(关)外的气候比国内还要不好,西伯利亚种土豆什么的,暂时没这个需求,游健呢,暂时先在辽东待一段时间就可以打道回京。
  不过有一说一,辽东的变化,才是真正的大。游健抵达辽东的时候,刚好遭遇一波被流放到了辽东的犯人。
  “朕记得朕没有下令让被判流放三千里的犯人,流放到辽东啊。”游健挺疑惑的,就问王承恩是不是自己的记忆出了问题。
  王承恩直接摇头,表示游健的记忆没有出问题。
  “那是谁判的?”游健说着,突然笑了起来。“倒忘了京城还有朕那好儿子在。”
  别说,如果真的是朱慈烺,那朱慈烺这个儿子算是很好的继承他抄家皇帝的美名。
  游健越想越觉得棒棒哒,等一会儿卢象升来了,游健还跟卢象升嘀咕他算是后继有人了。
  卢象升:“?”
  “太子殿下聪明伶俐,万岁爷自然是后继有人。”
  “老卢啊,你是会说话的。”游健突然拍着卢象升的肩膀感慨。“会说,那就多说一点。”
  “万岁爷说笑了。”
  游健现在的年龄也算而立之年。气势方面,相较以前,自然是现在更好。
  另外游健对待属下的态度,也温和了很多。
  不会喜怒无常,更加不会将自己的情绪,牵扯到属下身上。
  算是好上司,并且连续好了好几年。
  当然了,这份好,在贪官污吏的眼中就是恶毒了。
  抄家皇帝的名头,可不是胡乱起的。
  “朕发觉辽东的城墙都换成了水泥墙。”游健将视线落在了一旁。“也加高了不少。”
  卢象升点头,略带自豪的回答。“自从微臣担任辽东巡抚以来,就军政农三不误。练军不间断的同时,还会开垦农田种植粮食。”
  “万岁爷将皇家水泥厂生产的水泥运来,臣初次使用就惊喜万分,恨不得很短的世间,就将整个辽东的城池关卡都用水泥修葺一遍儿。”
  即使水泥使用便捷,见效超快,但整个辽东,整个关宁防线需要的水泥何止千万吨,这几年陆陆续续开了20来家水泥厂,不止京城,就连辽东也有。
  20家水泥厂,生产的水泥百分之七十都供应辽东。就这样,卢象升也花了几年的功夫,才将整个辽东的城池关卡都用水泥修葺一遍儿。
 
 
第142章 Chapter 142南巡(2)……
  另外城墙修缮了,街道路面也得修整一番。相较传统的青石板,无疑水泥铺就的路面要更方便快捷且省钱。
  青石板开采运输,就是个麻烦事儿。其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远远要比将水泥从京城的水泥厂拉过来辽东损耗少很多。
  作为军政农都通,并且还是精通的卢象升自然会算这笔账。哪怕军饷方面,中枢朝廷自从游健当上皇帝后,就从来没有缺过。但那只是军饷,另外财政方面,是需要官员赚取的。
  这是政绩,赚的多收取上来的税收多,自然政绩好。任期满了,回京续职自然能往高处爬。
  反之,贪婪过重,或者本身就没什么实力,连按部就班都不会,将政务搞得一塌糊涂的官员,估计任期没满,就会去菜市口走一遭。
  总而言之,卢象升很能干的,并且这份能干体现在方方面面。不愧是大明末期支柱之一。
  现在大明的最大支柱,孙承宗还在,卢象升和孙传庭正值壮年。哪怕孙承宗知天命之年走了,有卢象升和孙传庭在,也定然能让大明山河永固,外敌不敢犯。
  “辽东变化真大。”游健突然道。“朕以前没有来过辽东,但朕小时候,是有伺候的宫人来自辽东的。他们告诉朕,那时候的辽东很穷很穷,朝廷财政艰难,时常拖欠粮饷。导致堂堂大明将士的日子,还不如商贾家养的下人。”
  卢象升倒是不知道这点,宫里的太监以及宫娥,来自全国各地。有专门负责的太监进行采买。
  宫娥年满二十五可允许出宫。可实际上如果宫娥到了二十五后,很少会选择出宫生活。
  首先已经习惯了宫闱的生活,哪怕是伺候人。二来出宫的话,娘家已经没了他们的位置。
  说侄儿给养老,事实上还不是贪图宫娥存下的体己银子。有钱的时候还好,一旦没了钱财,下场不会好到哪儿去。
  反正就一个意思。
  宫里的日子,再怎么不好过,也比外面的强。游健不会强令年满25岁的宫娥出宫,而是会挺大方的开恩泽,为大龄宫娥挑选合适的夫婿。
  这个时候,往往全国各地卫所的军户同样属于’老大男‘,包办婚姻什么的,的确挺封建的。
  但封建社会本来就是这样。这样做的话,反而会让军户以及大龄宫娥觉得游健这位帝王仁慈,哪怕他喜欢动不动就抄家流放,身为皇太子的朱慈烺也开始有样学样儿
  “慈烺厉害,朕没想到他居然学习朕,碰到贪官污吏就抄家流放。”顿了顿,游健又道。“到底还是有点儿仁慈的,居然没想到首恶当诛,丛者网开一面流放西域”
  说到这儿,游健幽幽一叹,挺语重心长的又道。“朕以为老祖宗打西域,还建了西域都卫府,就为了那几颗葡萄?”
  卢象升哑然失笑。
  为什么从古至今,华夏都会隔三差五的打一回西域诸国。为的什么?真以为就为了几颗葡萄?
  西域的水果以及大部分蔬菜粮食已经传到了华夏,时不时的打一回西域诸国,除了几颗葡萄外,宝马良驹则是原因之一,还有女人。
  西域美女充满了异域风情,别看大明的文人墨客,表面上都是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儿,实际上却玩得开更玩得花
  西域美人儿,一直以来都是他们喜欢的,几杯清酒下肚,文人墨客甚至可以搂着胡姬跳回旋舞。
  当然了,游健想对西域诸国动手,除了想要那片蕴含着石油的土地外,还想要让西域诸国正式成为历史,重启当初丝绸之路走出来后的辉煌。
  当然’海上丝绸‘之路也要维持。华夏的瓷器、茶叶以及丝绸,可是备受欧罗巴大陆人的追捧。
  这是获取财富,正大光明的手段。先狠狠赚一波欧罗巴大陆人的金银,等合适的机会,再选择要不要攻打。
  欧罗巴大陆的人,窥探中原华夏,便联合起来,再近代的时候在华夏土地上杀烧抢掠,为什么反过来,大明就不可以?
  游健穿越过来后,先想的是努力奋斗,改变’自挂东南枝‘的结局;然后呢,又想着灭掉后金融合蒙古
  现在’自挂东南枝‘的结局算改变了,后金被灭,蒙古呢绝大部分人迁移出了关外,剩余的苟余残喘不足为惧。
  再然后,游健就想将大明的旗帜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游健很喜欢,站在辽东灰扑扑的城墙上,仰望苍穹的时候,就下定决心,有生之年定然实现最后一个愿望。
  “哎,下雪了。”
  游健回过神,冲着卢象升道。“瞧瞧,这雪啊,好像又提前一段时间下起来了。”
  卢象升点头,回答。“微臣记得,去年是8月13日下的雪。今天才8月初三,提前了10天。”
  ——该死的小冰川时代。
  游健内心骂骂咧咧,面上却如沐春风的问。“还是年年种植棉花?”
  卢象升再次点头,并道。“除了年年种植棉花外,还会抓紧修葺房舍,修葺火炕,争取让辽东百姓能顺顺利利的过完寒冬。”
  这几年,哪怕在小冰川时代的影响下,全球气候都开始恶劣,在防护方方面面都做到比较好的东北,寒冬腊月的天气,很少出现冻死人的情况。
  哪怕出现减员,也是老人居多。
  而那是天命之年到了,到了该走的年龄,和卢象升治理以及安排完全无关。
  相反,卢象升做得十分的好。
  反正在游健看来,除了孙传庭或孙承宗外,其他人来到辽东担任巡抚,也不会比卢象升做得好。
  游健对卢象升的才能超级肯定,所以丝毫不吝啬赞美之词,将卢象升狠狠的夸奖了一遍。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