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不敢置信,整个人狼狈得不得了的嘶吼。
“大胆,你们居然敢把朕当狗一样的关进铁笼子里。”
皇太极气得双目通红,握住铁栅栏,就想要蛮力将*铁栅栏给拉扯开。
可惜关着皇太极的铁栅栏,虽说叫铁栅栏,但是吧,还真就不是铁做的,而是钢
确切的说,是钢铁。
韧性极高,可不是皇太极想靠蛮力,就能撕扯开的。
卢象升一直’守着‘,见皇太极醒来,居然挺有礼貌的冲皇太极问好,并道。
“自从你父亲(奴儿)努尔哈赤判明,占据我大明建州作乱,几位先帝爷,就一直想将建州收复。如今总算夙愿达成,我得赶紧去信给万岁爷,告诉他这喜讯。”
皇太极咬牙:“大明卑鄙无耻,居然偷袭我盛京。”
“你不是一样偷袭?”毛文龙赶回来,刚好听到皇太极的不服气,当即就骂骂咧咧的表示不要逼脸。
“怎么只许你们做,不许我们做?”毛文龙不屑的道。“别说礼义廉耻的话语。告诉你,大明的礼义廉耻是对人的,可对于畜生,对畜生都要讲礼义廉耻,不是将自己都变成畜生?”
毛文龙这回大开嘲讽,直接将皇太极挤兑得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但就是坚强着,根本就没有吐血倒地昏迷。
其实皇太极如果被气得吐血昏迷,大概能好受一点,然鹅皇太极的人,真的超级清醒,根本就没有倒地昏迷的迹象。
真是可怜!
卢象升还为皇太极掬了一把同情的眼泪,就和毛文龙耳语几句,由毛文龙守着,而卢象升则前往处理战后事宜。
挺忙的,暂时没时间继续看皇太极的笑话。至于皇太极的处置问题,卢象升不会私自动手,得等游健那边收到信件回信后,再来确切如何处置皇太极。
答案其实早就呼之欲出。
杀了!
游健可没有瞎几把好心,给皇太极封个爵。
一开始大明建立建州郡,设卫所管理女真等少数民族,可谓是给足了女真等少数民族优待。
因为这个,朝鲜国有很长一段时间针对女真族。结果给与他们太多,导致野心大大的起来。
从努尔哈赤,确切的说,从努尔哈赤祖辈开始,就一直想脱离大明,自立建国。
第138章 Chapter 138抗金援朝(5……
努尔哈赤成功了,他的继任者皇太极更加成功!但也是到福临那一代,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入关。
按照野史的说法就是,孝庄文皇后魅力非凡,迷住了多尔衮,让多尔衮宁愿当个摄政亲王,也不抢侄儿的皇位。
别说满清懂礼义廉耻,游牧民族的一些传统很乱。比如说兄死弟继。如果兄长死了,那么兄长的一切,包括妻子都会被弟弟继承。
如果兄长没有弟弟的话,那么一切,包括’兄长‘后娶的妻子都由’儿子‘继承。
当初王昭君出塞和亲,不也是嫁了’兄长‘,’兄长‘死后,’儿子‘继承了继母
满清入关后,先是杀了很多汉人,甚至屠城。将汉人杀得胆寒后,才开始学习如何统治汉人。
满清的一切制度,学的大明。
不管衣食,还是住行,哪怕继承人方面,也想搞嫡/长子继承制。可惜满清十二帝,也就是道光皇帝勉强算是嫡子继位。
努尔哈赤的野望,皇太极实现了,可现在嘛,可以早点嘎了,去地府组织人手,造阎王爷的反。
说不定,等其他爱新觉罗成员纷纷下来的时候,说不定也不会,老朱家的祖宗在呢,会给爱新觉罗家的面子?
总之,皇太极必死的命运已经注定。皇太极自己也清楚得很。倒是阿济格以及多泽,还抱有一丝丝幻想,皇太极注定死,但是他们说不得大明皇帝仁慈,能够对他们网开一面呢!
这么幻想,这么期盼着,很快几日过去。皇太极以很短时间迅速苍老。几天的时间,就从而立之年的中年成功男士,变成了头发花白,邋里邋遢的糟老头子。
“皇太极被生擒?”游健接到这超级大的捷报,整个人包括头发丝儿,都处于震惊中。
没有开玩笑?
窝草!
这么简单就被生擒了,皇太极他没有再气运加身,所以才会如此轻易的就被辽东将士给俘虏了?
游健这么猜测着,也就只有这样猜测,才能理解皇太极被生擒俘虏的事情。
毕竟吧,就游健上辈子看到的,有关满清的历史(野史),都记载了爱新觉罗·皇太极乃猛汉也。
首先身高肯定符合草原汉子的特色,那句歌词儿怎么唱来着,套马的汉子,你威武雄壮
身高方面,皇太极毫无争议。并且身为大汗,几十载的’龙气‘滋养,导致外人一看,就觉得特别的威武不凡。
不像游健
如果非要形容的话,那么白面书生,白斩鸡等等,都很适合。
有一段时间,游健超级羡慕负责守卫皇宫的禁卫小哥哥们。他们每个人,都起码175以上的身高,并且都有八块腹肌。
游健真的羡慕死了,甚至很长一段时间还分出时间和精力,来训练自己,好拥有八块腹肌以及人鱼线。
可惜
可以用’2333‘来形容游健锻炼的过程。反正游健整整坚持了半个月,然后呢,就果断放弃。
——游健在锻炼过程中,把jiojio给崴了。
挺失落的,不过游健很快就郑重起来。
并且认命,白斩鸡就白斩鸡呗,反正他作为皇帝,地位毫无争议,不管谁都屈居他之下。
八块腹肌什么的,不是他这种软萌小可爱配拥有的。
“朕想着皇太极好歹算是枭雄,估计也不会接受大明的册封。就杀了,哪里死的埋哪儿吧。”
王承恩:“万岁爷说得及是。”
你哦,就喜欢忽悠朕。不管朕说什么,都异口同声的先来一句’朕所言及是‘。朕自然说的好话,坏话呢,朕肯定常常说”
“但朕,算球,反正皇太极必死。他不死,鞑子还有凝聚力,定然期盼再次卷土重来,再次建立”
“等等,鞑子,嗯,满清这算灭国了叭。”
王承恩重重点头,附和说。“鞑子皇帝都被卢大人俘虏,那鞑子的伪国都盛京也被张瑞川炸毁了,估计现在鞑子皇室都没剩几个人,怎么不算灭国。”
游健搓下颌,片刻赞同的道。
“的确灭国了,这改国号为清好像没满一年叭。啧,估计皇太极要是早知道的话,准不会改国号。”
“万岁爷所言极是,这便是命运变化无常,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不过想来,那鞑子皇帝定然会后悔。不管怎么说,亡国之君,那皇太极是跑不了的。”
游健点头,很赞同王承恩的观点。手中也没有停下来,提笔在纸上写下怎么处理皇太极。
一个字杀,还多了一句:哪里杀的哪里埋,别带回京城污染京城的空气。
真的超级不客气,卢象升收到了却觉得理所当然。
是现任的大明天子会有的脑回路。
说不得会果断杀死皇太极,而不是施恩,有施恩封爵会花钱每年给俸禄的缘故。
就游健抠门的劲儿,还真就有可能。
接到书信后,卢象升第一时间就执行了游健的命令,送皇太极上路。还挺顾全脸面的,直接给了皇太极一杯鸠酒。
皇太极丝毫没有意外,甚至还扯动嘴巴笑了笑。
“大明皇帝,连假仁假义都不屑做了?”
卢象升:“万岁爷忙得很,大概没时间假仁假义。”
确切的说,是不屑。
卢象升没说明白,但隐晦的意思,懂的都懂。
皇太极再次哈哈大笑,接着拿过鸠酒,一饮而尽。
“告诉你们的皇帝,本大汗地府等着他。”
卢象升不发一语的等着鸠酒的毒性发作,等皇太极死不瞑目后,才幽幽的道。
“等吧,最少得等百年。”
卢象升示意人收拾尸体,按照游健在信中吩咐的,哪里死,就埋在哪里。
片刻后,皇太极的尸体被处理。盛京那边也恰好这时候传来消息,说是盛京的皇宫被炸没了一遍,幸运的是,皇太极的嫔妃,没一个受伤。只是都受到了惊吓,其中那位皇太极的真爱,海兰珠还惊吓到直接流产了。
大玉儿自请照顾她的姐姐,在忐忑不安中等待着他们未来的命运。
“蒙古也参与了满清攻打大明。”卢象升对张瑞川说道。“万岁爷的意思,既然蒙古各部落参与叛乱,战败后的待遇,自然和满清一样。”
“满清的待遇是什么?”毛文龙好奇的问。
张瑞川:“披甲为奴?”
“哪里听来的!”卢象升哭笑不得。“大概会被内迁,前往闽南一带安置。”
张瑞川:“?”
毛文龙:“?”
“继续留在辽东,哪怕被锁着链子修建城池,那也不保险。”卢象升揣测游健的想法。
“按照我对万岁爷的了解,将鞑子全部杀了不可能,最后大概就是将他们南迁。”
北方人来到南方,属于背井离乡。那蒙古满清人前往南方安顿,那就更是背井离乡了。
游健挺喜欢二战后,毛熊对脚盆鸡的处理办法,全部西伯利亚种土豆。可惜现在气候恶劣,如果全部让他们在大漠绿洲种土豆的话,大明耗费的钱力和物力,大概挺多的。
还不如让他们南迁到闽南、交趾一带安居。索性现在的闽南交趾一带还处于尚未开发阶段。
哪怕是新加入的安南郡、寮州郡、蒲甘郡都一样,尚有大片的土地没有开发。
瘴气弥漫,生存环境,比之大漠好不了哪儿去。
蒙古满清人如果迁徙到这儿,游牧民族最大的优势算是被废掉了。而接下来
数代的通婚,以及潜移默化,大概南迁的蒙古满清人,只除了身份证还是少数民族,实际上已经和土生土长的汉人没什么差别。
这属于民族大融合。
游健不可能阻止,相反还会促成。
谁会像历史上的满清一样,为了保持满族人的崇高地位,讲究的是满汉不通婚。
即便通婚,那也是汉家女子入满人家庭为妾,连当正室的机会,都少得可怜。
至于满人嫁给汉人,肯定有,但同样少。到康熙时候,康熙那么多女儿,最后不也只有一个女儿嫁给了汉人。
而事实上,卢象升猜得没错,远在京城的游健,的确是在忧愁俘虏的安置问题。
首先呢,依着游健的抠门劲儿,肯定是不愿意多花钱的。
如果封爵,务必会产生很大一笔的开支。
想想看,几年前朝鲜国王送了300名朝鲜美人儿,游健嫌弃养着他们纯粹浪费钱,就想办法甩给其他人当媳妇儿。
如今满清灭国,爱新觉罗一氏怎么安排,一说其实就是钱的问题。
游健不想出钱,但又不得不出钱。所以吧,游健苦思几日后,就找来孙承宗询问。
孙承宗:“”
确定了,他的皇帝陛下,是正儿八经的抠门,而且毫不避讳。
“万岁爷的意思是”
“朕没有别的意思。”游健笑嘻嘻,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表示自己抠门很自豪。
“朕就是在想,有没有很省钱的安置俘虏方法。”
第139章 Chapter 139迁徙(1)
孙承宗:“”
何谓很省钱?
孙承宗想了一下,觉得把俘虏集中起来干活儿,是最省钱不过的解决办法。
问题是,满清一下子灭国了。
已经没有满清这历史上的最后封建王朝,处置办法,自然不能完全’享受‘战俘待遇。
西伯利亚种土豆什么的,很可以,但目前来讲有点儿不现实。满清女真的发源地在那儿,建州。
那儿靠近朝鲜国,按照地图来讲,就是后世的延边、丹东那块儿。环境恶劣,常年累月白雪皑皑,与西伯利亚那边没什么差别。
唯一差别,大概就是还有春季秋季,不是常年累月的都在下雪。
让满清人以及蒙古人继续留在建州,即便迁到西伯利亚,也等于在快乐老家。
还不如南迁,将彻底断了他们的根基。无根浮萍,不管主动还是被动,都会慢慢的融入当地,后代子孙大概只会在祖谱上提一句,祖上哪哪的人。
孙承宗沉默片刻,开口提出自己的意见。还真就和游健的想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游健道:“朕也是这样想的。但是呢,朕现在又仔细想了想,觉得朕或许太过理想化。为什么朕要为战俘的未来负责?”
啊这
万岁爷你想问题的刁钻程度,一般人很难理解的。
“行吧,是大明灭了满清。从此以后没了满清,除非将他们全部杀了,不然的的确确朕该为了他们的生存负责。”
游健换了个姿势,让自己坐得更加的舒适。
继续说道:“朕呢,宽宏大量一点,也就不说为难谁谁谁的话,反正说起来,等几十年几百年后,估计就没有满汉蒙之分了。”
孙承宗颔首,赞同游健的观点。
于是乎,游健又继续道。“对了,孙传庭担任陕西兼山西巡抚,将两地儿事宜都处理妥当没有?”
孙承宗摇头,很恳切的道。“万岁爷,山西陕西两地儿的问题,属于长年累月堆积起来的毛病。要一下子理顺很难很难,还请再给孙传庭那小子一段时间,定然能将陕西山西两地儿,治理成山区江南。”
“朕没有催促,朕只是突然想起来,想问问山西陕西两地儿的情况。”说到这儿,游健不免更加的感叹。
“朕希望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山西陕西如孙爱卿所言,成为山区江南。”
游健肯定相信孙传庭的能力,正如他相信孙承宗。只可惜孙承宗真的老了,哪怕看起来老当益壮,但是吧,别为难一位快八十岁的老人了。
102/107 首页 上一页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