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我靠群友努力当皇帝(GL百合)——瑟嫣

时间:2024-12-25 14:21:20  作者:瑟嫣
  不是为了钱财,什么都敢做嘛,抄家之后还要将罪名广而告之天下,让其留下千古臭名。
  ——快叫爸爸:我发现我自己挺仇富的。
  ——王者:咋了,你这位皇帝陛下,又干了啥?
  ——快叫爸爸:我前几天不是说了魏忠贤离奇死亡嘛,凶手没抓住,但是呢,调查出和两名喜欢北货南卖的游商有牵扯。
  ——王者:所以你把人给弄死了?这也不算仇富啊!
  ——林琳:对头,这叫什么仇富哦。而且游子,你是不是忘了自己的身份。作为皇帝的你,还仇富?是想笑死我,继承我的欠款嘛?
  被调侃一通,游健也不生气。被调侃就被调侃呗,反正他没少被调侃。又不会少块肉,就这样呗
  和群里小伙伴蛐蛐后,游健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得到了升华。
  接下来依然是平淡的日常。三点一线,生活毫无波澜。唯一的乐趣,大概是朱慈烺和朱媺娖一天天长大。
  今儿会说话了,明儿会简单的走几步。在两孩子周岁的时候,游健才恍惚想起,孩子的出生日,便是母难日。
  简单的给孩子办了一个周岁宴,游健下午的时候,便带着两个孩子出宫,去了周奎家。
  周奎身为国丈,又获封承恩公,如今的住所条件与以前自然不能相提并论。
  挺大院子,四进的,几个儿子都住在一块儿,当家做主的还是周奎的妻子周王氏。
  现在的朱慈烺、朱媺娖已经会认人了,还会简单的喊人,当然喊父皇的时候,还是喜欢喊‘父父’。
  叠词词,小孩子说着可爱,但是大人的话
  咦,准一巴掌扇飞。
  游健发愁:“朕总觉慈烺和媺娖发育有点儿迟缓,都周岁了。按照虚岁来算,也是两岁,结果还是不怎么会说话。”
  “小孩都这样,万岁爷第一次当父亲,难免有些过于紧张,习惯了就好。”
  游健瞄了周奎一眼,觉得他这个老丈人话里有话。无非就是觉得他会再娶一位皇后,然后对前头皇后生的一双看不顺眼。
  游健是真的觉得自己没必要结婚,说句刻薄的,游健不想给自己找麻烦,这年头的女子,进步的空间就是丈夫孩子。
  说句实话,很少有女子会对前头留下的孩子真心。
  什么无痛当妈的,不现实。
  特别是在有偌大的家产,甚至还有皇位等着继承的时候,任何女子都会有私心。
  难道不会想着留给自己生的?
  这是人之常情,游健明白也选择尊重。
  反正他都有一双儿女了,继承人已经有了,没必要为了所谓的女色,将自己以及一双儿女至于险地。
  这样的蠢事儿,就不是游健这种大聪明会干的。
  “朕现在给不了什么承诺,”游健想想,还是挺好脾气的对周奎说话。“朕暂时没有心思续娶皇后。慈烺和媺娖交由皇嫂抚养,朕很放心。”
  周奎赶紧告罪,说自己没有试探的意思。只是话赶话,就这么说到了这儿。
  一句话,让游健不要跟他这样的老头子一般见识。
  游健:“今天趁着慈烺和媺娖周岁,朕得以出宫,不想谈琐事,只想好好放松。往后啊,朕的日子可没有那么舒坦了。”
  周奎哈哈大笑,倒是没有再说什么试探的话。随后以主人的身份,领着游健在花园里逛了几圈。
  游健还挺喜欢承恩府的环境清幽,带着点书卷气息,和周奎算命先生出生,有点儿不相符。
  而且在游健的面前,周奎表现得特别和蔼,指周奎对朱慈烺、朱媺娖的态度。
  仔细想想也不奇怪,毕竟是亲外孙亲外孙女,还是皇子公主的身份。不表现得清热和蔼一点儿,是想和亲外孙亲外孙女生疏呢!
  又说了一会儿,周奎的四个儿子纷纷回来了。他们都领了差事,在南城兵马司任职。
  身上也有不大不小的爵位,光领俸禄不干正事的那种。这是看在已故周皇后的份上,毕竟是一国之后哪怕已然逝去,也是一国之后,娘家因为她改变门楣,再正常不过了。
  “最近宵禁管得挺严的。”游健随意的道。“朕听经常出宫办差的曹化淳说,原本亥时宵禁,现在改成了戌时。”
  “天气转凉了,早点宵禁对大家都好。”周奎大儿子周鉴大大咧咧的说话,一点都不见外。
  游健点头,又随意问了几句,等到差不多4点左右,才带着朱慈烺、朱媺娖二人回宫。
  之后就和游健说的那样,忙碌起来根本就没有时间休息。
  先是去了滇南的张武玄又给辽东那边‘批发’了一大群人,然后去了其他地界儿的镇抚司锦衣卫,同样给辽东送去不少的流放人员。
  另外抄家所得银两,又把国库堆得满满当当,果然在古代‘要想暴富。唯有抄家’,游健当皇帝的几个月时间,都实现了两次暴富。
  “下次再缺钱就抄家。”
  想到满满当当的国库,游健就心情儿倍爽,连后金那边犯贱,在试探性兵犯黄泥洼后,又准备绕道山海关,转攻龙井关的行为,都没有让游健的心情由盛转衰。
  讲真,自从松潘卫地震提前一年到来后,游健就对所获知的历史不抱希望了。
  连天灾的时间都能改变,那还有什么不可能的。
  再说了,相较各地频繁爆发的农民起义,游健还真就不怕后金。后金能入关,还是那句话,捡了天上掉的馅饼。
  “还是要写信褒奖卢象升一番。”
  游健四仰八叉的坐在太师椅上,明明没个正行的样儿,结果看起来特别的赏心悦目。
  “卢卿深得朕心。还有孙传庭,”顿了顿,游健突然问。“对了,朕记得派了太医去给孙母看病,算算时间,也该来信息了叭。”
  王承恩赶紧回答。
  “也是巧了,昨儿才传回信息,说是孙大人叩谢万岁爷的仁慈,待孙母身体好转,立马就赴京续职。”
 
 
第38章 Chapter 038辽东局势!……
  “那就好。朕留着兵部尚书的位置,给他坐。”
  不是说现任的兵部尚书阎鸣泰不好,而是好叭,比起孙传庭来讲,他过于平庸。
  任职期间毫无建树,孙传庭起复,自然该阎鸣泰挪个位置。毕竟中枢朝廷重要的位置,就那么几个。
  能力平庸者下台,能力出众者上台,不是至理名言?
  “至于阎卿,年龄大了,该到清闲衙门颐养天年了。”
  阎鸣泰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出生,现如今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现年阎鸣泰已经56岁了。
  六十花甲之年,古来稀。意思是说古代人不长寿,能活到六十来岁的人,已经很稀奇了。
  阎鸣泰现在56岁,头发花白的老头子一个,又在政途上毫无建树,识趣点的难道不该主动开口致仕回家养老?
  像孙承宗、孙传庭这两位同样姓孙,却没有什么关联性的名臣兼名将。才是该占据高位的人。
  有时候高位者被能力平庸者,阿谀奉承之辈占据,何尝不是皇朝末路所展现的悲哀。
  “孙卿,我是说孙承宗。”顿了顿,游健又道。“他身体还好吧!”
  “孙承宗大人是因和魏忠贤闹了矛盾,受排挤而求归。如今闲赋在家,万岁爷可起复。”
  游健点头,说起来孙承宗可比阎鸣泰年龄大多了,阎鸣泰现在56岁了,孙承宗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出生,现年65岁。
  卢象升也年轻,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出生,现年28岁。孙传庭呢,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出生,现年35岁。
  都算年轻人,可比阎鸣泰、黄汝良、来宗道、郭允厚等老菜帮子年轻多了。
  偌大朝堂,活跃的都是一些糟老头子,算怎么回事?当然了,要是真有本事的糟老头子,比如孙承宗,游健是十分欢迎的。毕竟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嘛。
  如今的游健算是稍微领悟了历史上的崇祯为什么会在自己当了皇帝的第一年和第二年频繁更替六部大臣
  估计就是觉得朝廷之上年轻点的官员一个没有,尽是些老菜帮子,关键这些老菜帮子都成了老油子,政务毫无建树,倒是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玩得一愣一愣的。
  说实话,现在的游健都有种将朝廷之上的老菜帮子们全都换掉的冲动。
  然鹅情感上冲动,理智上却有点儿不知所措。
  游健挺怕造成朝纲混乱,就有点瞻前顾后。
  也是正常,谁让崇祯帝‘自挂东南枝’的结局就在不远处招手。游健可怕和崇祯帝一样‘自挂东南枝’,可不就瞻前顾后起来。
  其实说起来,这也算优柔寡断。
  游健挺烦的,下意识就把两只爪子交叠起来。
  撑着下颌,游健开始走神。
  王承恩在一旁候着,小心翼翼的在说话。
  “其实万岁爷,有些事儿不必太小心翼翼了。”
  “朕明白,很多大臣老了。虽毫无建树,却也没有犯太过明显的错,一时半会儿,朕还真的不好动他们。”
  “慢慢来吧!”游健突然又笑了起来。“朕还年轻,跟他们耗得起。”
  说着话,曹化淳突然派人来说,辽东那边又有蒙古人递来的交好国书。
  游健连看的兴致都没有,无非就是卖惨,不对,蒙古各部落这回是真的惨
  想以惨的样儿,求取大明的怜悯。
  如果换做其他帝王,说不得真心软,同意他们的‘归顺’,顺便还送大量的粮草,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然后等他们度过难关,重新变得强大起来后再反水狠狠的咬下大明一块肉。
  农夫与蛇,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时常在上演。历数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哪怕强大如巨唐,不也是在日益虚弱的情况下,饱受异族的蹂躏。
  对于蒙古的求和诏书,游健一百个不相信,甚至为了不看,游健直接干脆利落的吩咐王承恩直接丢入火盆子中。
  没有看的必要。
  游健不屑的道。“蒙古各部落历来狼子野心,朕始终记得‘留学生’,啊,朕是说英宗皇帝,不也是轻信瓦剌,导致遗臭万年。瞧着吧,后世一定对英宗皇帝成了‘叫门天子’之事,大书特书。”
  啊这!
  让奴婢怎么接话?
  王承恩迟疑片刻,只得转而道。“那万岁爷,要不要给卢大人去信,说不接受蒙古人任何形式的求降。”
  “是要写。”
  游健点头,让王承恩拟旨,以圣旨的方式给卢象升发了个通知。
  卢象升那边接到圣旨后,直接感叹。“咱们这万岁爷,真真爱憎分明啊。”
  “这是好事。”张瑞川笑着道。“我早就看那些个反复无常的鞑子不顺眼了,偏偏总有人蛐蛐说我大明富有四海,鞑子来投,必然诚心诚意。”
  明明只是口头上的投诚,偏偏大明的文臣就跟他爹重新给他娶了十八岁老娘似的,各种上头的送钱送粮,硬生生的将小可怜重新养成了大饿狼。
  张瑞川对文臣们简直嫌弃极了,特别烦他们嫌弃武官的那愚蠢样子。烦,真的烦死了!
  “现在鞑子已经在哪里了?”
  “哪方鞑子?”
  “就后金!”
  塞外游牧民族,被统一称为鞑子,并不只是后金的独称。
  卢象升知晓张瑞川说的谁,却还是这么问。意在调侃,毕竟都是年轻人,相处自然比较随意。
  “后金兵犯黄泥洼,失败之后自然不死心。”卢象升说道。“我已经通知各关卡,坚持‘坚壁清野’策论,相信不管后金想攻打哪个光卡,都不会好受。”
  “现在想想,当初孙大人在辽东的时候,边关安宁,现在卢某也只是在孙大人的基础上,加以布防。”
  孙承宗是位能人,现在的他年老致仕在家,可在历史上,在己巳之变的时候官复原职,临危受命,于通州、山海关抵御后金,复永平等四城。
  然后崇祯四年(公元1632年)的时候,已经69岁的他再次出关整饬松山、锦州军务。直到崇祯十一年(1638年),75岁的孙承宗率家人守高阳城抗清,城破被俘,自缢而死。
  可以说孙承宗打造的山海关防务和关宁锦防线在此后的20余年间,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都未能打破这道壁垒森严、布防严密的军事防线。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山海关关门宁静,狼烟不举,基本稳定了京师东大门和辽西走廊的军事形势。
  卢象升说自己拾人牙慧,而且那人是孙承宗,没有一点的假话。游健不想用孙承宗这位老臣(将)吗?
  游健想用的,但孙承宗年龄大是事实。再者卢象升做得很好,游健也就没有将孙承宗再派遣去守山海关的想法。
  游健如今的想法是,用孙传庭坐镇中枢朝廷,卢象升镇守边关。毕竟大明后期从来都是外忧内患不断。
  不止辽东防线需要真正有本事的人镇守,就连腹地,也需要能人去处理各地频繁爆发的起义。
  另外孙承宗这位镇山太岁,能用就一定要用。哪怕供着,能取得的效果也比阎鸣泰之流好太多。
  扯远了,回归辽东这边。卢象升和张瑞川谈论鞑子的不要脸和不死心,鞑子那边,不管是蒙古各部落,还是后金也都在谈论。
  蒙古各部落姓成吉思汗的王爷们,齐聚一处,和后金的皇太极好像在商议事情,又好像在吵架。
  不对,是在商议事情,也是在吵架。
  应该说蒙古各部落来的亲王,在‘单方面’和皇太极吵架。
  “大明皇帝再一次拒绝我们的求和。如今眼看气候越来越冷,牛羊甚至牧民都出现了死亡,再这样下去,只怕我们蒙古大部分部落都撑不过这个冬天。”
  “新上位的大明皇帝,听说是前面大明皇帝的弟弟。因为没有儿子,就把皇位传给了弟弟。”
  “听说现任的大明皇帝,是个耳根子软的。”
  “你看看他三番五次的拒绝我们的求和,像耳根子软的?”
  “那怎么办?我们强攻山海关?”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