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他亲昵地提起那个名字,李明夷喉结滚动,低低说了句抱歉。
郭子仪将目光转向他。
他随和地注视着面前的晚辈,口吻平和而从容:“你救了仆固将军,是那一战的功臣,不应说抱歉。”
“我没有做到答应的事。”
李明夷攥紧了垂在身侧的缰绳。
天色近晚,霞光染上云间。低吹的风潮掠过镀着金边的草野,漫起层层绿波。
郭子仪移开视线,望向那天。
“如果医生就可以救所有人,那还要将军做什么?”
风声夹着他深长的话语,呼地滑向天际。那不肯让人察觉的一点思念,也随之飘散至远方。
飒飒的草声中,只听马儿吭哧吭哧地吃着草,长长的马尾左右摇晃,不停驱赶着侵来的虫蚊。
“好好养伤。”郭子仪拍拍战马的后腿,转身迈开步伐,毫无犹豫地走向前方驻扎的重重营帐。
李明夷久久目送着那道踽踽独行的背影。
夜风徐徐,一抹月痕浮现在半明半暗的夜空。明亮的长庚星在其下方升起,照亮了视野尽头,也在草原上洒下一片银白的辉芒。
五月之初的清晨,一声擂动的军鼓震响云霄,正式拉开了唐军收复长安的序幕。五万兵马踏过咸阳城门,在人们的目送中奔赴战场。
此次交战,唐军在兵力上略见优势;然而战场位于长安城平坦的原野,又在燕方主场,对于骑兵同样有天时地利的加持。
双方都派出了作战经验丰富的指挥官,强强相遇,有时就看哪方失之毫厘。
站在马厩前的李明夷,就和所有普通关中百姓一样,唯有带着祈祷等待前线传来的战报。
第108章 胆汁样腹水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安守忠将军应击唐军,一战告捷,斩敌……”
坐在龙椅上的年轻燕皇,听着外臣接二连三的汇报,无甚兴趣地垂下目光,打量在墙缝上爬行的一行蚂蚁。
没有思想的小虫,终日碌碌,又是为了谁而营生?
喋喋不休夸攻的文官,终于发现他们名义上的陛下对战事毫无兴趣,甚至都未必听得明白,只得讪讪将目光投向他身侧的那名汉臣。
“陛下身体不适。”严庄持着善解人意的笑容,适时地出来解围,顺手招呼近侍将皇帝送回寝殿。
在他意味深长的目光中,安庆绪缩着脖颈,像个逃课的孩子般走出臣子的注视。
懦弱,昏庸,无能。
早已听过这些对安庆绪的评价,可看到眼前的一幕,一同赶来传捷的燕将仍不禁感到失望。
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的士兵,难道就是为了将江山送给这样一个废物?
他的目光逐渐深长,落在那张正在因捷报款款而笑的中原面孔上。
“老夫听人说起,安公据城列一字长蛇阵,智勇退敌,果真是神将无双。”注意到他的眼神,严庄和煦地颔首致意,向下迈出步伐。
“此战你部立下汗马功劳,陛下必将厚赏。不知安公意下,接下来是否打算继续西进,以诛唐部残兵?”
听到这番恭维,对方只冷冷哼了一声,转身大阔步而去。
正打算与他详谈一番的严庄,步履有些尴尬地停在原地,脸上的笑容瞬间阴冷下去。
他早知那些拥兵在城的大将不会心悦诚服。
击退唐军、守住长安,固然是一桩好事。可除了三原一战,安守忠竟无一败绩,这风头未免太足了些。
而今对他这个天子义兄严防死守,气焰如此嚣张,俨然是打算割据一方。
他卧薪尝胆十余年,苦心经营,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本该属于他的版图逐渐四分五裂。
难道上天就如此薄待他严庄?
“严公。”
匆匆从殿外赶来的信兵,脸上犹挂着惊慌而仓促的神情,见这位至高的长官神色不豫,片刻不敢上前。
严庄将长袖一拂,竖目道:“何事匆忙?”
那信兵左右看看,踩着碎步小跑上前,低声说了句什么。
其余还未散去的近臣,但见严庄脸色微妙地变化了一瞬,旋即露出一抹会意的微笑。
“你随老夫来。”他用眼神点着信兵,“帮我送一封信。”
信兵跟上他的脚步,小心翼翼问道:“送去长安?”
严庄向着夜色一瞥。
“不,送去凤翔。”
*
首次攻袭长安的失败很快传回咸阳。
占据主场优势又手握王牌之师的安守忠无疑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对于此次战败,多数人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与此同时传来的另一道败讯,才真正令所有人不寒而栗。
——困守了一年的南阳终于坚持不住,撤兵至襄阳。
南阳襄阳关系到运输物资的生命线汉江,一旦被燕兵把控,便等于断了唐军后路。彼时攻袭不下,消耗不了,两都甚至整个国家将不再有收复的可能。
敏锐嗅到机会的燕将田墘镇,立刻出兵安邑,准备乘胜追击拿回河东。
潼关上的高地河东一旦丢失,此前整整半年的迂回与牺牲,都将全数泯灭。
就在绝望逐渐蔓延开时,一个不算重大,却十分意外的消息紧跟着传来——
陕郡太守杨务钦反。
就是这个此前听也没听说过,仅被记载为叛唐反臣的小小太守,竟在这个关键时刻改变态度,选择重新树旗为唐。
陕郡位于潼关、洛阳中点,占据着入关的交通命脉。
比其交通地位更重要的,则是它坐拥的几大粮仓。在汉江线打通之前,陕郡的存粮就是燕兵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资之一。
人们正震惊于杨务钦的突然跳反,他继续做出了一件更加出人意料的事。
这位一直默默无闻的太守与郭子仪委托的河东太守马承光联合一气,直接放火烧了当地的三大粮仓,断了田墘镇的后路,同时也扼阻下对洛阳兵团的物资支持。
田墘镇不按寻常路线,而选择先取东侧的安邑,本是想取包抄之势围攻河东。
他们翻山越岭,千辛万苦赶到战场,却在开战前被告知后院起火。
人已至。
粮没了。
行军中最恐怖的故事莫过于此。
再是悍勇的士兵,也得吃饭才能干仗。
这样别说取河东,会不会被趁火打劫都难说。本雄心壮志要占领高地的燕兵,长途跋涉地拉练了一趟,又无事发生地溜了回去,只带走了鞋底的一层砂砾。
郭子仪提前一手在河东预备下的棋子,便这样不战而胜地化解了危机。
一举吞唐的计划告破,六月与七月,燕、唐战线不停有小范围的摩擦。各自后路被断,双方很快都达成不需言语的共识——
再这么消耗下去,大家的物资储备都要撑不住了。
谁来继承这个帝国,需要一场你死我亡的决战。
七月丁巳,空出手来的燕兵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杀了坏他们好事的陕郡太守杨务钦。
这位曾经叛离过国家的太守,用自己的生命为家国做出唯一也是最后一次牺牲,再次为即将沉舟的王朝扬起风帆。
这将是唯一的机会。
能否收复长安,在此一举。
至德二载八月末,炽烈的暑气刚刚退去,秋风吹拂下的凤翔再度扬起唐军出征的旗帜。
元帅郭子仪留下“此行不捷,臣必死之”的承诺,随即下达了全军整合、出兵长安的军令。
“李郎,你的手臂……”
正拟着名单的军医长赵良行,皱眉看了眼正解着夹板的年轻下属。经过近四个月的治疗,那支骨骼应该大致已经愈合,只是作为医生最珍贵的右手,原该再好生修养一段时日。
李明夷松了松手腕,五指用力地蜷握、张开。
“没问题的。”他站在长风中,回首远眺长安。
约定之事尚未完成,他须亲自走完这段路。
是夜。
一道奔跑的脚步声踏破军医处的熟睡的宁静。
气喘吁吁的士兵,来不及歇一口气,砰一声踹开营帐的大门,开门见山地高喊:“谁是那位李郎?!仆固将军身体抱恙,快去……”
话还未说完,便见一道身影利落地站起,一边披上衣衫,一边朝他而来。
“怎么回事?”
“将军他……”迎着他严肃的视线,士兵眼神不由怯了怯,避开将军交代不提之事,只含混说了句“呕吐不止,腹绞难忍”。
——急腹症。
偏偏在今夜!
李明夷眼神一变,提起由竹管代替连接听筒与探头的听诊器,趿拉着鞋便往外跑去。
一同起身的赵良行与周春年,心知事态紧急,也不敢安稳睡下,一同追了过去。
*
“将军吐的就是这些。”
一个略显腌臜的木桶被端到面前,里头装着一堆不堪嗅闻的呕吐物。肉味、酒气混着消化液酸涩的味道,散发在热烘烘的空气中,隔了一丈远的赵良行都忍不住掩住口鼻。
站在木桶前的李明夷忍住骂人的念头,折回仆固怀恩床榻前。
已经被疼痛折磨得面色惨白的将军,有些尴尬地挪开视线。
他不过是吃了几斤牛肉,喝了几斤小酒。
哪想到这肚皮不济事,到了夜间就闹起事来。
这回人赃并获,挨骂也没有还嘴的余地,比起肉身的痛苦,这张老脸都快叫那低压的目光射穿了。
“将军可觉得痛?”
李明夷咽下教训的话,一边观察着他的表情,一边将手按在他紧绷如木板的腹部。手指刚刚压下去一分,便听见一声嘶嚎从那紧紧咬住的牙关逸出。
那双淡金色的眸子怒视而来,还忍有几分委屈。
老夫都被折腾成这样了,你说痛不痛?
李明夷没好气地收回手掌,取出听诊器,在手心捂热了听头,才以轻柔的力道贴上他的肚皮。
听筒中传来微弱的声音,肠鸣音的频率明显降低。
一切症状都指向内部的消化道问题,且来势汹汹。
必须剖腹探查,没有其他选择。
李明夷不觉皱眉。
——他的器械还没有取回。
和气管切开这种简单的急诊手术不同,剖腹探查可能会面临各种意料之外的突发情况,不仅需要多人合作进行,也依靠于各种手术器械。仅凭一支手术刀,一旦发生术中意外,抢救将十分艰难。
看出他的犹豫,赵良行以商量的名义召集在场的军医至隔壁的营帐,这才从他口中得知病情的凶险。
周春年不知所谓的“器械”具体是指什么,想的倒也简单:“不若将此事告知郭公,即刻去以军资采买。”
赵良行凝重地摇摇头:“老夫行医四十载,未曾见过同样的医具。”
就在诸人束手无策之时,军帐的大门意外被人敲响。起身相迎的周春年,一看见来者的面容,当即怔在原地。
“……夫人?您怎么漏夜来此?”
世态纷乱,宵禁已无人遵守,本朝更是无谓什么男女大防;可此地毕竟是军营,如无郭子仪的允许,家眷同样不能入内。
五十有余的郭夫人,面容沉静而温和,只是头发过早地苍白,眼角垂着一分疲惫。
“听闻仆固将军欠安,我替郭公前来看望。”她轻轻按下周春年伸出引路的手,将目光转向帐内同样正感到奇怪的一众医官。
“方才听见军医处需要采买器械,我这里刚好有些新得的,不知可否用上?”
说罢,便向后使了个眼神:“阿春。”
闻声的侍卫抬进一个漆红的木箱,将之重重放在地上。他挥手扬开震起的灰尘,在众目睽睽之下将盖子慢慢掀开。
灯烛逐寸照亮开启的缝隙,一只满满当当的黑色器械包随之出现在李明夷不敢置信的目光中。
这个器械包是怎么落在郭子仪夫人的手上的?
他愕然转过视线。
“救人要紧。”郭夫人微微垂下眼眸,“如果能用上,便先借予你们吧。”
李明夷思绪铺展,当即了然。
这个本属于他的器械包此前落在严庄手上,现在却被郭子仪的夫人拿出。要么,是严庄将其变卖,阴差阳错周转至此;否则,就是郭家专程向严庄讨回的。
严庄是个无利不起早的政客。
一向老谋深算的他不会将所有的筹码压在排斥他的燕阵营上,背后必也想方设法地对李唐的高官示好,以保万一战败,自己这个大叛贼不会被枭首。
君子不立危墙,涉及其中曲折,郭子仪不便亲自出面,便由自己的夫人以关照之名代劳送来器械。
此刻来不及思考更多,保住仆固怀恩的性命,才是当下他需要做的事。
李明夷朝这位及时出面的夫人深一颔首,接着向赵良行道:“我需要一间手术室,还有两个人。”
赵良行刚一点头,便听门外一阵跑动之声,似是有谁闯进军营。
“我,我们是王思礼将军麾下军医,是来……别拔刀啊!”青年哆嗦的声音从隔壁营帐传来,李明夷心下一动,赶紧撩开帐门跑过去。
“李兄!”一见他来,林慎登时松了口气,不无委屈地指了指横在脖颈上的大刀,“你快帮我和师兄解释一下,我的腰牌忘带了。”
虽未携带公验,他们毕竟也是唐军军医,一看便知。
在中央军待了好几个月,哪里见过这么蛮横的士兵?
李明夷快步迈去,以眼神向卫兵示意放人,随即将目光转向匆匆赶来的林慎与谢望。
“是急腹症,准备手术吧。”
刚刚还在和士兵纠缠的两人对视一眼,同时严肃了神色,郑重点了点头。
出征前夜,本该安静的军营灯火通明,训练有素的士兵以最快的速度建立好手术室。
得悉自己的病情,仆固怀恩问也不问,直接答应了手术的请求。
“古有关公刮骨疗毒,现在老夫剖腹探肠,也算留下一段佳话了吧!”
105/138 首页 上一页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