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历史同人)——向晚鲤鱼疯

时间:2025-01-18 11:17:12  作者:向晚鲤鱼疯
  一年未见,可想彼此都经历几多变故,可悲难未曾磨砺其锋芒,倒更令他心性坚韧刚强。
  他动了动唇,终是轻轻出声:“郎君以前可不是好管闲事之人。”
  非要说的话,对方也只对疾病与病患抱以兴趣和感情,身外之事似乎都不能打动他分毫。此番虽然和郭二郎起了冲突,可以谢照的了解,这已经算这人相当配合的姿态了。
  徐徐夜风鼓动在两人之间,无形之中将久别的陌生与距离填满。李明夷抬眸看着这位也将远行的老朋友,认真说道:“对我来说,不是闲事。”
  国不将国,何以为家?
  这个简单的道理,已经有无数人用血肉向他证明。
  谢照眉宇间也不乏动容:“是啊。”
  感叹之语还未说出口,便听对方直接以冷静的口吻打断:“我的器械很可能还在洛阳行宫。”
  谢照喉咙滚了滚,一时忘了刚才想说什么。
  夜色茫茫,李明夷不作伪的思忖却都写在脸上。
  想要以合法的手段取回自己的所有物,最简便也最正当的途径就是从军,以军功换取收缴的物品。按唐军的战术不难推断——收复长安之后,便是洛阳。
  所谓声名,他本不在意,更不需要。
  还是实实在在的回报更值得他付出心力。
  谢照怔在原地,竟是半晌才明白过来他这句直言不讳的话,不由摇头而笑。
  他也省去准备好的一番口舌,将刀挂在腰上:“我要走了。”
  李明夷猜度:“你去凤翔?”
  谢照错开他投来的视线,未答这话,径直往前迈步。直至擦身而过,才举起手臂和他晃了晃:“下次再见,希望还是活着的李郎。”
  李明夷顺着吹鼓的大风往后看去,扑朔声中,那道缁衣带刀的背影很快被重重军帐吞没。
  必当再见,他用目光无声地回应道。
  *
  营帐之中,眨眼两个时辰。
  “都是按你要求做的,现在满意了吧?”
  顶着一对大黑眼圈的青年,捧着新鲜出炉的几碗炉甘石粉,浑然已经被磨光了脾气,只想赶紧交差。
  李明夷接过他辛苦半夜的成品,用手指蘸取碗里被炙烤后研磨成粉的细细晶粒,放在灯下仔细检查。
  本还有些发青发白的矿石已经完全被炙烤为粉红色,又被研磨成细如尘埃的粉尘。对方抱怨虽多,做事倒还算利落踏实。
  虽然远不能和现代工艺下的纯净度相比,但经过细微的化学变化,这些小小的矿石已经脱胎换骨,成为另一种更加具有医疗价值的物质。
  “这是炉甘石?”
  已经有些老态的赵良行也尽职尽责地陪了一宿,直至此刻才提出自己的疑问:“古书有云,炉甘石收敛肌肤,可用于疮症,只是不知郎君为何要炙烤再用?”
  一听军医长口中这话,青年先是惊讶了一瞬,随即竖起眉毛:“你玩我呢?”
  灯下之人眉目舒展,倒是不为触怒,反问:“阁下何出此言?”
  青年噔一声撂下陌刀,忿忿席地坐下,知道这人厉害之处,不敢把话说得太死,只嘀咕着抱怨:“赵公说古书有记载,想必真是药石。既是药石,何不往药市里采买?”
  折腾一番,岂不是刻意作弄?
  听他咕咕哝哝,李明夷倒心平气和:“朔方军此番调动多少兵马?”
  青年正想答话,喉咙忽然一梗,疲倦的声音也陡然凌厉:“你打探这个做什么?”
  还挺警惕。
  李明夷不置可否地换了个问法:“阁下一天吃几个胡饼?”
  这个问题倒不涉及机要。
  士兵被他一连串风马牛不相及的提问绕得有些头晕,半晌才谨慎地回答:“早晚各两个。”
  “那一军所耗呢?”
  青年张了张嘴,忽而不说话了。
  “若是往药市买,所费不菲不说,也未必能调动得到如此多的数量。”赵良行颇欣慰地向新来的下属点点头,眼神更添一抹欣赏。
  行军为医,所要考量的便不仅仅是治病救人,如何以最小的成本、最简单的方式来治疗最多的士兵,则是他们偏重考虑的。
  早在潼关时,这李郎和两名陈留军医便提出以食疗治蛔疾,足见其对行医的理解之深,远不在一纸医书上。此番让士卒从行取药,也绝不是为了为难,而是考虑到将士众多,需要自给自足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医药成本。
  看来郭公慧眼识珠,给他寻了位好助手。
  不过,他也仍有疑惑:“为何要将炉甘石炙烤?”
  李明夷敛眸思忖一瞬,以对方最能理解的方式回答:“除了收敛肌肤,炙烤炉甘石可以祛除病邪,比炉甘石更加有效。”
  赵良行若有所思。
  对于他的迟疑,李明夷并不意外。
  这个时代的医生们已经发现了炉甘石的妙用,但还未真正理解其本质。
  天然的炉甘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锌,虽然也具有一定的物理收敛作用,然而抗菌效果几乎为零。经历高温煅烧后,这种天然物质才会蜕变为皮肤科中大名鼎鼎的抗菌药物。
  它叫氧化锌。
  看似简单的处理,便能大大提升药物的治疗效果,而这平平无奇的一步,花费了丹药师数百年的努力。
  李明夷将这些经过炮制的粉色粉末倒入药盅里,加入干净的水,用力研磨起来。
  本不溶于水的矿质被大力搅拌,很快形成浊液。
  赵良行瞩目过去,见他将上层的浑浊液体倒出,再次用药杵将剩在臼底的一层粗粒细细地磨开,再注入清水。
  如此反复几次,只剩一些坚硬的杂质不可研碎,被直接丢弃。
  混在水液中的炙烤炉甘石粉虽然并未溶解,却也悬浮在其中,均匀地分布着。
  赵良行经验丰富,一眼便看明白了:“郎君是想化粉为液,好敷在肌肤上?”
  李明夷也没有卖关子:“湿疮除了内服药,还要外涂。”
  一边说着,他一边伸手撸起青年的袖子,将其湿疹分布的皮肤暴露出来。
  这回被出手冒犯的士兵可不敢再高声言语,只能垂着一双黑圆的眼珠看着对方将刚刚制备好的药物涂抹上来。
  他下意识闭了闭眼。
  想象之中的刺痛并没有几分,倒是凉滑的感觉让灼烧的痛痒压下不少。青年眨动两下眼眸,有些意外地看向自己的手臂。
  ……好像还挺舒服。
  李明夷满意地松开手。
  常年处于干燥的大西北,并不意味着士兵们就不会患上湿疹。行军中的汗水渗透、密集的人群和水源地扎营的模式,都是导致湿疹产生的不良因素。
  可不会有任何将军因为湿疹而停止行军的步伐。
  面对这种军旅中时常出现且十分棘手的皮肤病,想要根除病因便显得不切实际,而赵良行此前使用的内服汤药虽然对症,却不能快速起效。
  这种简易的炉甘石洗剂,可以很大程度上收敛皮肤,抑菌止痒。对于以丘疹为主的急性期病人,能够起到快速减缓症状的作用。
  背书并不难,而如何灵活地选择对于病人最有价值的治疗方案,才是一个临床医生的基本功所在。
  见青年脸色逐渐放松,赵良行也亲自拿自己的皮肤试了试,立刻明白了其妙处,不由颔首而笑:“看来郭小将军也要认输了。”
  一听这话,青年愕然像被点醒一般,马上将手一抽,放回自己怀里。
  他轻咳两声,正色道:“这药……是挺舒服的。不过能不能见效,还不一定呢!”
  李明夷不徐不疾地收回手,视线集中在刚刚研制出的炉甘石洗剂上,眼神微微而动。
  除了立时见效的收敛作用,这种药物真正的优越处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阁下很快就会知道的。”
 
 
第97章 愿赌服输,你赢了
  折腾了一宿,年长的赵良行很快便有些熬不住了,青年虽倔着不开口,却也接二连三打起呵欠。李明夷索性让两人先行休息,自己则准备领着刚刚到岗,正一脸目瞪口呆的几个年轻军医继续制备药剂。
  年轻的士兵支着眼皮,整个人都是恍惚的,用无光的眼珠打量他一眼:“……你不困吗?”
  李明夷正儿八经:“军机不待。”
  这回青年倒没有立时炸毛。
  他从对方眼中看出一种不假玩笑的严肃。
  郭二郎此前口口声声军机,倒也不完全是唬人的。
  河东已接近敌腹,武功方面还不知推进得是否顺利,刚刚扎营不久的朔方军正等待着友军的消息,准备随时配合战机,顺河而下攻占潼关。
  忐忑、担忧、兴奋,交织的紧张氛围让军营的空气都变得焦灼起来,是一举成功还是滚回西北老家,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一战。
  又有几个人能真正放下悬着的心脏,在营帐里睡起大觉?
  “算了,你不睡我睡。”
  已经精疲力尽的青年无甚力气再和他斗嘴,长长抻个懒腰,抱着陌刀慢悠悠走出帐门。
  交接的军医们进进出出,他忽然顿住脚步,扭着脖颈向后看去。
  营帐掀开的缝隙中,一道锐利的背影正伫立在人群中,格格不入的枷锁戴在其手腕上,却丝毫不损那端然挺直的姿态。
  “军爷看什么?”见他直愣愣杵在原地,路过的年轻军医还不知发生了什么,小心翼翼地问上一句。
  “怪人。”
  他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若有所思地转眸:“看不出来,你们军医处还真是卧虎藏龙。”
  刚刚到任的军医不知所谓地眨眨眼,却见他把刀柄往肩上一抗,大阔步往外走去。
  另一头,将炙烤炉甘石悬混剂的制备方案交代给一众下级军医后,李明夷也没有闲着,转手开始准备其他的医疗材料。
  作为军医,除了防备最常见的军旅疾病,还需准备大量对付外伤的耗材。现在留在李明夷手里的器械就只有一把手术刀,好在唐朝的外科技术发展极快,大名鼎鼎的柳叶刀在这个时代已经有模有样,配合消毒后的金针和羊肠缝线,足够一些简单的缝合操作顺利进行。
  以备万一,他忙里抽空,还制备了些许甜油、活性炭和大蒜素等可能用得上的药物。
  只可惜那位神通广大的道长不在,否则他的绝活制氧术说不定还能派上用处。
  紧锣密鼓地筹备了整日,一眨眼又是天黑。
  轮值的人手都换了两拨,见李明夷还没有打算休息的意思,也只略略修整过一会的赵良行不得不摆出撵人的架势:“自己为医,还不知道轻重?快去歇着,万事有老夫在此。”
  被上级一点,李明夷才意识到已经连续工作超过二十四小时,也便没有推脱,放下手中刚刚裁剪出的一截敷料,起身准备去小睡一会。
  正准备和赵良行交接手头事宜,便听见一道气势汹汹的脚步向军医处靠拢。
  两人下意识往门口转头,见帐门被陌刀大剌剌一挑,竟是昨日那位年轻士兵,不打招呼地径直朝他们走来。
  修整了一日,人也显得挺拔精神,擦洗过的兵甲凛然掠着冷光。青年来得阔步威风,到了两人面前,被四只眼睛齐刷刷盯着,却只梗着脖子咳了几声,愣是没吐出一个清晰的字眼。
  赵良行和善地笑道:“军爷有话,但说无妨。”
  “咳。”对方尴尬地搔了搔耳朵,半晌才吞吐出一句,“你们那个什么炉甘石……”
  赵良行顿时会意,向身旁之人投去一个肯定的眼神:“看来炙烤炉甘石药汁的确有用。”
  李明夷则没有客套的打算,向前伸出一双手腕:“手。”
  青年不情不愿地,还是自觉将袖子撸了起来,把外涂过药物的一条臂膀伸了过去。
  李明夷却没功夫和他别扭,顺手拈起裁剩的边角料,仔细将已经干结在对方皮肤表面的炙烤炉甘石擦去。
  露出的湿疹皮肤上,原本密密分布的红色小疹已经消退大半,显出些许浅棕的正常肤色。此前被抓出的一杠杠的深红痕迹,经过药物的作用,现在也几乎全部消弭。
  赵良行看得出奇:“此药见效竟如此神速。”
  不仅起到收敛舒缓之效,甚至连侵染的外邪也一并去除,只是短短一日之间,这种顽疾便被强效地遏制住了。
  青年侧身对着两人,只把眼珠转向自己的胳膊,目光也透出几分稀奇。
  碍于此前的龃龉,他很快收回视线,掩饰地抽了抽鼻梁:“那就再给我来点。”
  李明夷放开手,抬眸瞧着这张写满局促的面庞:“名字。”
  对方明显怔了怔:“什么名字?”
  “你的名字。”李明夷擦了擦手,理所当然道,“军医处进出药物需有记档,还有阁下打砸的药炉,踩坏的椅子……”
  见他不仅不见好就收,俨然还要翻起旧账,青年将陌刀啪一声重重撂在桌案上,拔高音量以振声势:“你不须认得我,认识这把刀就行了!”
  李明夷当真将视线一瞥。
  “认识,挖矿的刀。”
  “……”青年嘴角克制不住地抽动一下。
  哪壶不开提哪壶是吧?
  他一把抓起刀柄,作势就要拔刀:“你别以为我会求着你。”
  见两人又要起争端,赵良行赶紧拦在中间,拿双手扳着青年手里的刀,焦急地劝道:“军爷要药,老夫取给你便是,怎么动起刀枪了!”
  一边哄着这头,他一边也给李明夷使一个劝和的眼色——事情过了就罢了,何必非跟一个蛮子计较?
  站在他身前名义上的下属,却同样没有听劝的意思,反而昂首正面对方:“把刀锋亮给自己人的,只有懦夫而已。”
  “谁和你是自己人?”
  青年挺着胸膛,不甘示弱地吼了回去,手上的力气却莫名松了几分。
  趁着他手上松懈,赵良行赶紧把那把危险的陌刀抢下,远远地丢在一边。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