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就说到这吧。”颜知理理衣袖,对着二人拱手道,“山高水长,恕不远送。”
“我祝二位,前程似锦,壮志得酬。”
“但愿来日,有缘再见。”
第126章 十年后
十年后,雍城。
衡朝的百姓在欢声笑语中迎来了又一年的除夕夜。
大衡正国力鼎盛之时,国都雍城自是彩灯高悬,灯火辉煌。繁华街道上,满是庆祝新春的祭典,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西直门外一座茶楼里熙熙攘攘,人声鼎沸,连里边最靠南的雅间中也避不开那些喧闹。
年过半百的杨思南为眼前的二人各沏了一杯茶。
“陆尚书,季神医,请用茶。”
坐在他对面的二人,一位是曾经的太子少傅,如今的吏部尚书,不到而立之年便入内阁,前途无量,地位清贵的陆辰陆大人;另一位,是早已辞去太医院官职,云游四海,颇有盛名的神医季立春。
季立春适才回到雍京,先前还未与陆辰见过面,今日来赴杨统领的约,倒没想到会在这里与对方不期而遇,一时恍惚。
自己年岁见长,两鬓已有白发,而对方仍是丰神俊朗,褪去了青涩样貌,却只见稳重,不见沧桑。
“季大夫是何时回来的,怎不去陆府通知一声?”陆辰道。
“这几日才到。也不准备久住,便不打算去叨扰了。”
“说什么叨扰?”陆辰不知对方何以如此生疏,虽然六年未见,他仍当对方是交心之人,“你还不如就住我府上。小女五岁了,自幼便念叨要做女医,一直想见见赛华佗。我说,赛华佗是爹爹的朋友,她竟然说我吹牛不知羞。”
“……”季立春喝了口茶,笑笑没有回答。
“咳咳。”杨思南打断了叙旧,点明了正题,“趁着今日休沐,特将二位请到这来的用意,想必二位也明白。”
季立春抬了抬眉毛,提起精神,顺水推舟地转移了话题:“是为了十年前大理寺卿的事?”
“正是。”杨思南道,“我已老态龙钟,在卸任之前,唯愿替陛下完成这一件差事。两位若有什么线索,还望提点一二。”
他口中的陛下,便是前不久刚刚退位,当上了太上皇的赵珩。
十年之期还剩三个月的时候,那人便迫不及待的将皇位传给十七岁的太子赵珏,突然之间再不理会朝政。
好在太子殿下谦逊而宽厚,十年来又都以储君身份教养在长乐宫,顺利继位后,在百官的协理下,便慢慢的开始对朝政得心应手起来。
好好的皇帝说不当就不当了。赵珩存的什么心思,百姓不知,百官不知,在座的三人却都知道。
这十年来,赵珩度日如年,每天每夜都在盼着时间能快点过去,无非是等着十年之期一到,那人能守约到他跟前,从此一生一世,双宿双栖。
陆辰道:“爱莫能助。”
竟四个字把杨统领回绝了,也是不怕得罪人。
季立春汗颜看向他,还想替他润色几分,他竟又开口添了把火:“别说陆某毫无头绪,就是知道颜大人的去向,若非颜大人亲自现身,陆某也不会将他的去向透露出去。”
这句话真的有说的必要吗?啊?
季立春扶额,继而沉默苦笑,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哪怕在官场十余年,榆木脑袋还是那颗榆木脑袋。
思南直来直往,倒是没怎么往心里去,只看向另一人:“季大夫呢?”
“我很想帮忙,可实在也是不知情。”季立春道,“这十年来,我也未曾收到过颜大人一封信。云游至咸阳时,我还去泾阳县打听过,据说颜大人早在十年前便已不在那里了。这些,杨统领应当也查到过了吧。”
思南点点头,又问:“那依二位之见,颜大人可能会去什么地方?再小的可能性都可以提一提,我可以派人一一排查过去。”
陆辰眼神有些黯淡,道:“十年前,我与颜大人私交有限,远观只觉得他像一叶扁舟,漂泊无依,实不知他的根系连在什么地方。”
“何止是你……我与颜大人相识八年。也不知他除了泾阳县还有什么别的去处。”季立春说完,问道,“杨统领调查过整个咸阳了?除此之外,还调查过什么地方?”
“调查了雍京,咸阳……”思南道,“还发了告示,重金悬赏,举国寻找一柄短剑,那柄短剑是十年之约的信物,颜大人曾答应陛下会随身携带。”
“他会守信?”季立春问。
“颜大人当然会守信。”陆辰声音突然抬高,仿佛还是十年前那个维护上司的年轻官员。
“现如今,也只能这样调查了。”思南无奈道,“十年前,张公公曾经私自派人前往泾阳县盯着颜大人,却不到三日便跟丢了。自那之后便再没有颜大人的音讯。直至过世前,张公公仍旧郁结于心,反复交代我在卸任前,一定要为陛下找到颜大人。”
季立春问:“如今告示已发出去多久了?”
杨思南略一回想,答:“一个月了。”
“可有什么消息?”
“还没有。”
陆辰道:“我见过那张告示中所绘制的短剑,剑鞘上镶满了宝石,大大小小,少说有二十颗,像那样珍贵的东西,若是遗落在什么地方,也一定会很快被人发现的。既然没有流落在外,便必然被颜大人好好收在身上。”
季立春垂下眼帘,不置可否。他知陆辰说得在理,可那从十年前开始便盘旋在心头的不安却始终无法散去:“颜大人若是守信,十年之期已到,为何仍不现身呢?”
“颜大人若是现身,谁知道等待他的会是什么?”陆辰道,“留住雍京,继续以色侍人?在外自由了十年,突然之间要回这牢笼,谁会甘愿?”
杨思南不赞同,摇头道:“可陛下提前退位,广而告之天下,便是告诉颜大人,他不会受限于此。天南地北,他们可以一同去任何地方。”
“即便如此。这也是太上皇的一厢情愿,难道颜大人便拒绝不得了?颜大人毕竟是男子,怎能甘愿屈居人下,或许他早已娶妻成家,膝下儿女成群,过上安稳太平的日子了。”
“……”季立春低声一叹,“也是。”
杨思南沉默片刻,语气强硬道:“要是那样,恐怕我接下来便只能以画像举国通缉了。”
若真到那一步,不论颜大人守不守信,情不情愿,就算改头换面,隐姓埋名,也是在劫难逃。
陆辰竖起了眉毛,怒道:“这不是把颜大人往死里逼吗?既然如此,当初又何必多此一举,不如十年前云天崖跳了干净。”
季立春倒吸一口凉气,忽然觉得遍体生寒。陆辰能这样轻易说出这句话,就说明他根本没有想过这样的可能性。
颜知或许……早已……
季立春云游四海多年,却在这十年之期回到雍城,无非是想知道颜大人的最终决定,好为自己的医典写下最后空缺的那一笔。
杨思南对陆辰的愤怒无动于衷,只是起身拱了拱手:“既然两位都没有什么线索。杨某便不多追问了。告辞。”
说罢,拿了佩刀便离开了雅间。
陆辰余怒未消,呼吸急促,喝了两杯茶水都压不下来。
他回头对季立春道:“难道心悦一个人,便要将人折去双翼,困入囫囵,从云端拉下,硬生生踩进尘埃么?”
满心以为季立春会认同他,却不料对方若有所思,淡淡回道:“如若不这样做,便得不到……又该如何取舍呢?”
“你、你说什么?”
“从前你问过我的家事。我和你说过,我年轻时和父母闹的不太愉快,少小离家。记得吗?”
陆辰想了想道:“嗯,是有这事。”
“那是因为我不肯娶妻生子,我从小便知道,自己只可能心悦男子。”季立春道,“虽然对不住父母,这却是我本心,我不能为安定父母,就那样连累一个无辜女子。”
“……”陆辰吃了一惊,这才明白对方为何至今没有妻儿,但很快他便冷静下来,道,“这也没什么。但凡两情相悦,都是寻常之事。
“后来,我也曾心悦一个男子。”季立春继续道,“那人出身优渥,家风蔚然,若是沾染龙阳之好,必然也同我一样,是被逐出家门的下场。”
“他太好了……我不愿毁他一生,便藏好了心思,从未透露半分。如今,那人成家立业,幸福美满。我当日之举实属明智。”
“回想起来……当时我若将他拖入泥沼,或许也能强求来几分缘分。可……是对是错,终究时过境迁,已成定局,反复回想,也不过只是想想罢了。”
季立春提起那人,恬淡眼中充满了柔情,是陆辰从未见过的模样。
陆辰被他那肉麻表情惹的想笑,揶揄道:“你说的那个人,总不会是我吧。哈哈哈。”
季立春也跟着笑笑,喝了面前的茶水,然后拿了披风,爽朗道了一声“告辞”,便走出了雅间。
不知不觉,茶楼外早已下起雪来,满街喜庆颜色,盖上了薄薄的寒霜。
第127章 一生一世
自打过了三十岁,赵珩的头发便白得特别快,如今还不到不惑之年,鬓角却已几乎快要半白了。
或许是因为,杀人已无法令他感到快乐,而能令他快乐的人也不在他身边。
自离开泾阳县之后,他又做了十年皇帝,在甘泉宫批了十年奏疏,在宣和殿上了十年早朝,在大衡秋祭上敲了十年的闻天鼓。
每年大衡秋祭他敲得起劲,只觉得抡起鼓槌的每一下浑厚的鼓声,都好像沙漏中的一粒沙子,将他往那人身边推了一小步。
百官只见他朝会上终日眉头紧锁,一日比一日寡言少笑,都当他是忧国劳心至此,也正因为如此,才在这壮年之时,便急着退位让贤。
可没人知道,自打退位之后,他便一改早朝时的严肃,每天开开心心在甘泉宫吃好睡好。
他这辈子没有睡过一个长觉,这阵子倒是能一睡好几个时辰,每天神清气爽。
他像个孩子等待过年似的,等待着十年之期一过,颜知飘然而至,出现在他的面前。
他们可以留在雍京,也可以去咸阳,白天看看景,晚上杀杀人。
若是颜知愿意,他还可以和颜知同榻而眠,像从前那样,把颜知搞的一塌糊涂。
掐着指头算到十年之期,那天一早,天还没亮,他便换上盛装,等待着颜知到来。
从日出等到日落,从日落等到月升,颜知却没有来。
第二天,颜知也没有来。
第三天,颜知仍没有来。
第四天,早已备好的寻剑告示便贴满了大衡朝各地的大街小巷。
一个月过去,颜知仍旧没有来,那柄短剑也没有寻着。赵珩的心从空中慢慢坠入冰窖。
不是没有想过颜知食言的可能性,可他以为……待天底下所有人都那般无微不至的颜知,总不至于如此冷酷对他。
他总是相信,颜知与他心意相通,对他也是有情的。
不然,颜知何必要提什么十年之约?
云天崖上让他摔的粉身碎骨不就好了?
难道那样还不够他出口恶气吗?
可是,颜知却偏偏没有守约。
赵珩的白发一日多过一日,每天坐在丹陛前盼望,一天天下来,白玉似的两腮都晒得发红。
两年前,张礼去世了,不再有人敢在他身后提醒他石阶上凉。新登基的国君也劝不动他,处理完政务,偶尔来陪他坐坐,父子俩一坐便是好几个时辰。
赵珏猜到在父皇等待什么。幼时多少个夜晚,他自己也曾那样盼望那人能带着一点烛光出现在他的面前。
可时间一天一天过去,那人仍旧没有来。
见赵珩终日在甘泉宫恍惚度日,杨思南心急如焚,又想出计策来,带来了画师绘制的人像,询问是否要直接寻人。
画师功底了得,打开那人像,看见那双眼睛时,赵珩仿佛站在了颜知跟前。
那画像太真切,他仿佛再一次听见那个人倔强的声音,对他说:
[你要和我鸾凤和鸣,我便要顺你的意不可吗?]
那瞬间,他眼底游鱼一动,闭了闭眼,眼中便铺上了一层水雾。
画像被白玉般的手指轻轻卷起,老迈的侍卫统领跪在地上,几十年如一日的忠诚目光望着那位曾经的帝王,只等他一声令下,便举倾国之力,缉拿画像中人。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掘地三尺,还怕找不到一个人么?
可等了许久,却听见赵珩温柔低语道:
“算啦。”
算啦。
就放他在天地之间遨游吧。
做一只自由的鸟儿。
如果他守信,真的带着自己的短剑,便也是自己的一部分在他的身边。
也算得一生一世吧?
第128章 和你一起
杨思南后半生为赵珩马首是瞻,如今赵珩退位,他也垂垂老矣,本打算完成最后一桩差事再乞骸骨回乡,也算完成张公公的临终心愿。
可既然赵珩说[算了],他有继续追查的心,也没有再追查下去的权力了。
然而,就在杨思南准备卸任的前夜,一队部下带着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男人来到他的跟前。
那人的手中握着一把短剑。
二十五颗宝石,一颗不少,中央一颗硕大的绿柱石,和告示画像中一模一样。
杨思南的瞳孔瞬间紧缩,不等盘问,便带人冲进宫中。
赵珩仍坐在甘泉宫的丹陛前,远远见他白发苍苍的侍卫统领拽着一个陌生人一路急匆匆跑来,满脸的茫然。
“陛下!短剑!短剑找到了!”
60/63 首页 上一页 58 59 60 61 62 6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