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古代架空)——羽春

时间:2025-02-09 14:26:22  作者:羽春
  谢岩又行个学生礼。
  乌平之干杵着不像样,虽没在县学上过课,也行了学生礼。
  他俩出来就看见了陆杨。
  乌平之还好,只是挑挑眉毛。
  谢岩要吓坏了,眼珠子都差点瞪出来。
  陆杨展笑夸他:“真是威武啊,我都看迷了。”
  威武。
  这个词让谢岩昂首挺胸。
  他以前用这个词夸陆杨,陆杨现在用这个词来夸他。
  威武的陆杨,威武的谢岩,他们般配。
  陆杨刚也听见了教官们的声音,看见了教官们的态度,这是真的偏心眼。
  偏爱他家状元郎,他孝敬孝敬没关系。
  带来的包子不往回拿,陆杨进屋送了,感谢他们照顾谢岩,然后在教官们头疼的目光下,离开值房,跟谢岩和乌平之一起出县学。
  早上闹一场,上午的课都耽搁了。
  乌平之看看时辰,这也没到饭点,就说:“找个茶馆坐坐?”
  陆杨应下了。
  谢岩都听夫郎的。
  他们一伙人,就近找了茶馆。
  乌平之点了一壶好茶,让人上了四盘茶点。有枣糕、栗子糕、酥饼、小麻花。
  这些吃不完的,还能带走,饿了垫肚子,很实惠。
  他是三人里最年长的,伙计上茶以后,他来烫杯子倒茶,还说:“就今年的四月、五月份,谢岩就要下场考科试,拿乡试的入场资格。考完以后,按照他的成绩,又会被选为廪生。这也没几个月,不知道他们折腾什么。”
  谢岩知道:“他们以为我会退让。”
  他不会让了。他一时吵不过,隔天还去。
  要是今天也输了,他明天也去。他可以输,但不能让。
  谢岩跟陆杨说:“我一定会考出功名的。”
  陆杨笑呵呵,给他拿酥饼吃。
  枣糕和栗子糕,他会做,在家就能吃。
  先吃个酥饼尝尝味儿,再吃点麻花。
  麻花过油炸的,一般人家舍不得做,也让谢岩多吃几个。
  陆杨说:“功名太远,等你科试成绩出来,就够爽快一场了。”
  乌平之喝口茶,跟他们俩说:“这也太远了,印书才是最近的事。”
  早上的茶馆还没热闹起来,说书先生没来,上下两层楼,零星几桌人。
  乌平之左右看看,把炫宝的机会让给谢岩。这小子难得有机会在夫郎面前显摆,尾巴翘天上去了。
  可惜,谢岩在做生意这方面,还是太木了,骂了文章,又不会折腾人,还得乌平之来说。
  乌平之就拿话捧了下谢岩:“他今天言辞毒辣,把他们骂得文心破碎。我们要趁机打上去。”
  陆杨很聪明,他虽然不懂读书作文章的事,但膈应人的事他很会干。
  他眼睛亮亮的,说:“这些人又不能天天骂,我们得想法子,让他们天天听见谢岩的名字,要阴魂不散,让他们做梦都挨骂!”
  乌平之就是这样想的:“你们印书的事怎么样了?第一批印多少本?”
  陆杨说:“定了两百本,再多忙不过来了。我们找的小作坊,人手和银钱都不够。”
  太少了。乌平之算算账,跟他们说:“县里读书人不多,考童生试的,不过千人。书册要印八百本。除却考童生试的,还有其他书生买,比如教书先生们买。
  “事关科举,这些人赌不起。以前大家都没《答题手册》,那都好说。现在有人买到了,有人没买,这就会拉开差距。考试前的书生会很焦心,临时抱佛脚的事没少干,以前还有和尚道士出来卖文曲星的附身符,戴上以后,文曲星能附身答题。这都卖了千百个。
  “《答题手册》看得见,摸得着,不能少印了。银钱不够,就加钱。人手不够就请人。抓紧赶工,最少八百本。这样才能制造出足够的氛围,让他们几个人走到哪里都能听见谢岩的名字,再看看例题分析,谢岩骂他们的话,他们忘不了了。”
  这样一来,那几个跑来告状的童生们,也会悔之莫及。
  原来一百六十文钱,可以有廪生担保,也能拿到一本《答题手册》。现在他们要另外找人担保。
  哪怕他们得到的报酬是免费担保,书籍的价钱也不会是一百六十文。
  一百六十文钱,买什么书啊?
  只要制造出满城书生哄抢书籍的景象,这个钱,他们舍不得也要花。
  这个法子,既能收拾他们,让他们崩心态,又能大挣一笔。
  陆杨听着很合心意,但他膈应人的法子不是这个。
  他看向谢岩,让谢岩猜他心思。
  谢岩垂眸沉思,嘴巴没停,陆杨一直给他塞小麻花吃。
  他根据过往种种,认为陆杨是喜欢正面跟人对上的性子,不会怕事。
  卖书终究迂回了一些,不是陆杨的风格。
  他说:“我用他们的文章写批注,送到县学,供人评看。他们在县学里,跑不了。”
  陆杨挑挑眉毛,看起来很惊讶的样子。
  谢岩不大自信:“嗯,这主意不好吗?”
  陆杨又给他拿小酥饼吃:“很好,我很喜欢,我对你刮目相看。就这么办!”
  谢岩笑了,腰背都挺直了。
  乌平之再次给他们倒茶:“这件事过去,就是科试成绩了。他们费尽心思要争的东西,对谢岩来说轻而易举。他们眼里只看得见那六两银子的时候,你们能挣到六百两。”
  六百两,真是个适合做梦的数字。
  吃完茶,谢岩跟乌平之得去私塾报道了。
  陆杨回铺子里,赶了马车,跑了一趟东城区,跟鲁老爷子说加印的事。
  银子是乌平之出的。这兄弟厚道,不要陆杨分股给他,只说做什么生意都有风险,陆杨肯信他,砸这么些银子进去,他也有诚意。
  这次没挣钱,就当他们一起赔的。要是挣了钱,下回再谈搭伙。眼下,他们先挣一笔,手上阔绰了,做什么都好说。
  不然一笔笔的分账,家里还是缺钱,有事还要人搭把手,这样不长久。
  陆杨说谢他。
  乌平之不用太贵的礼,来一碗菌子酱下饭就行。
  这兄弟跟个财神爷似的,陆杨只好让谢岩好好为人琢磨文章。
  “财神爷不能骂,他写得烂,你也得好好说。”
  谢岩皱皱鼻子,莫名觉得财神爷的外号比状元郎好听。
  忙过这事,晚上收摊歇息。
  今晚就两个人吃饭,陆杨不大习惯。
  照常收拾好,因今天不用喝水药,他也不用熬时辰消食,早早躺下了,怎么都睡不着。
  他跟谢岩成亲以来,就分开过两次。
  一次是谢岩抄书,在书斋过夜。
  一次就是今天了,谢岩上学去了。
  陆杨记得,他以前还想在炕上打滚的,他确实滚了,没睡着。
  他收拾被褥,去敲了婆婆的门,跟她一个炕上两个被窝的睡觉。
  他在谢岩面前,大大咧咧,勇于说情说爱说感受,到婆婆面前不好意思,想念都说得轻,赵佩兰没听清,陆杨就说:“我睡不着。”
  赵佩兰想了想,问他:“你听歌吗?我以前哄阿岩睡觉,都给他哼歌的。”
  陆杨想听。
  他还没听过哄睡的歌。
  他满心期待,只听赵佩兰哼唱着“孩儿睡,快快长,长大成为状元郎”。
  陆杨憋被子里笑了,笑眼含泪。
  赵佩兰不符合他对娘亲的幻想。
  他也不喜欢陆三凤那种人。
  他以前希望他娘是个能人,对外镇得住场子,对内能照料好一家子。
  那时年幼,不知这种幻想根本不切实际。又要挡风雨,又要细心照料家人,铁人也不过如此。
  没人能承担这种角色,他自己朝着这种形象靠近,自己成了什么样,他看不清。但他发现,不强势的娘,他会喜欢。会掉眼泪的男人,他也喜欢。
  他们相处时日很短,他不知何时放下了戒心与防备。
  或许是看病开始,又或许是更早以前。
  他是个人,被当作宝,吃药不怕费银子,睡觉有人哄。
  原来真心是能换来真心的。
  真好。
 
 
第70章 领头人
  过了元宵节, 年节就算结束了。
  陆柳忙着炒酱,顺哥儿搭手帮他,又是烧火, 又是洗切菌子和肉丁。
  这季节还有点冷, 陆柳想跟他换换,顺哥儿不用换,他冷了就烧火,暖了就再去切切丁,挺好的。
  上回陆杨说了, 这个酱可以大量制作,陆柳隔天就收拾出来了许多空坛子。
  黎峰还满村的回收, 收回来洗干净,放太阳底下晒干水分, 只等着用。
  寨子里的空坛子,多是小酒坛子,两斤装的。
  大酒坛子也有几个,是二十五斤装的。
  这些都清出来, 凑一凑,想一次给县里送上一百五十斤的酱。
  他们这里吃酱挺厉害的,平常家里没菜, 挖一勺酱,拌野菜都能下饭。
  菌子酱里有肉丁,价格没有抬很高, 销量不是问题。
  陆杨当时是说, 等他们做出大量的酱料送过去,他就能弄个试吃小摊,来来往往的客人都尝尝味儿。
  陆柳学着了。村里过日子, 本来就有人情,互相送送这个、送送那个都是正常。他在饭桌上提出这个想法,陈桂枝也没往外送,就拿一碗摆在小铺子的桌上。
  附近有人在饭点端着碗过来玩,顺手夹一筷子,都叫香。互相之间说说,更多的人带来饼子、馍馍来吃酱。
  吃几回,心里惦记,也来照顾生意了。
  不照顾不行呀,碗里就那么点,也不好蹲他们家里吃。
  陆柳跟顺哥儿脸皮薄,他们话赶话的,说不定就真的吃上了,陈桂枝在外守着,没法吃白食。也都搭着一斤一斤的买着吃。
  陆柳看菌子酱在寨子里都能卖得动,晚上泡菌子都要把盆泡满,第二天把锅铲抡得起火星子。非常有干劲。
  顺哥儿跟他说:“我听安哥哥说,有别的人家在试着炒酱了。”
  安哥哥是姚安姚夫郎。
  陆柳也听他说了,这都没事。
  一家两家的,不成气候。
  就像现在,寨子里家家户户都有山货,也都能收山货,可谁家也没他们家热闹。
  黎峰抽空过来看一眼,跟他说:“下回我去县里,找铁匠定个大锅、大锅铲,家里做饭的锅还是小了,一锅锅的炒,把你俩都耗这里累坏了。”
  陆柳擦擦汗。小锅炒酱真的太慢了,一次出个三斤多。量少,抡锅铲的次数不少。
  他这还想赶工,两口锅都用上了,在灶台上左右手的炒酱。
  黎峰力气大,得了空就来换他,加调料的事让陆柳来办,他只管炒。
  别说一天天的炒下来太累,灶屋里闷着,人喘气都没新鲜的。
  他说:“我在前院里,搭个露天的大灶台。晴天就在外头炒,雨天休息。实在赶工,就再搭个棚子。”
  刚好大铁锅是需要配大灶台的,正好堆土做一个。
  陆柳知道铁贵,这生意才刚开始,还没挣出银子,他不想现在就花钱,跟黎峰商量道:“我们这儿就辛苦几天,等哥哥那边试吃过后,我们看看这个酱好不好卖。卖得好,哥哥也给我们结货款了,拿了银子,再去买锅,你看行吗?”
  卖酱是等着卖出去再算银子,他们家里银钱不多。
  这阵子拿货花销大,各处还没回本。家里看着热火朝天,实际都在往里贴补。
  等了结货款,他们手里宽裕点,再考虑别的。
  黎峰对银子的事有数,最近来卖山货的人也多了起来。
  他们家小铺子开着,菌子酱炒着,山货收着,打年糕的家伙都搬来了,一家子可有奔头了,每个人都忙着。
  来家里玩的人都是自己扎堆聊天,看他们一家子忙得团团转,纷纷坐不住。
  别的东西没到季节,山货谁家里没有啊?都掏出来整理整理,晒一晒。
  品相差的,有破损的,留着自家吃。卖相好的,都拿来卖了。
  陆柳跟顺哥儿在灶屋脱不开身,陈桂枝就在外头收山货,也看着小铺子,时不时要去打酒卖盐。
  黎峰也有事忙,换陆柳出去透个气,再换回来,他就急忙忙去后院搭兔子窝。
  兔子窝很大,他沿着畜棚,跟院墙之间做夹层,占地面积比畜棚都大。
  为着兔子好生养,黎峰是用土砖搭窝,挡风防热,把它们都料理得好好的。
  一长条的兔子窝,他为着方便做格挡,是用的细竹竿绑草绳做隔栏。多个隔栏多个窝,撤掉也方便。
  现在是幼兔住一窝,母兔住一窝,要卖掉的公兔住一窝,留个小隔栏配种用。
  他们家兔子不多,母兔有两只,公兔三只,小兔子五只。
  陆柳都养得很好,暂时没有出现蔫头蔫脑的病秧子,瞧着就喜人。
  前屋后院,家里四个人,都忙成了陀螺。
  二田跟王冬梅听见消息,带着十个鸡蛋过来看看。
  说是看娘,实际是满院子打听。
  又看小铺子,又去灶屋看炒酱,还到后院看兔子,前院晒着的山货,他俩不看。
  王冬梅嫁来有两年多了,陈桂枝每年都晒山货,她早看熟了。
  这两口子,过了分家哪个劲儿,还没开始翻地,两口子住大房子,舒坦了几天,回到王家,又被人安慰哄话,有了主心骨。
  再是分家,那也是亲母子、亲兄弟。明面上不撕破脸,就是一家人。既然是一家人,他们想来讨口饭吃怎么了?
  陈桂枝不客气,使唤他们干活。
  前院的山货要过称、挑拣。
  自家还在炒酱,泡好的菌子要洗。
  得洗干净点,不能藏沙,咯着牙,客人下次不买了!
  肉不让他们过手,小铺子只能看,货架后面都锁起来了。
  货架就是黎峰定制的大长桌子,跟墙壁之间挂着钉子上了锁。
  非要过去,就得爬桌子,这样不好看。
  他俩是想来讨口饭吃,任劳任怨干着活。
  陆柳看他俩好像老实了,他连着炒两天酱,胳膊都酸了,就跑去叫二田过来炒酱。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