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西柏林的陌生人(近代现代)——vallenno

时间:2025-02-13 09:47:23  作者:vallenno
  “我很高兴你觉得高兴。”安德烈冲他眨眨眼,揉了揉莱纳的卷发,“下次再见,如果有紧急情况,你知道该怎么找我的。”
  ——
  你在笑,你当然会笑了,安德烈的手段不新鲜,对吗?笑吧,你已经见识过不少了,但莱纳还没有。
  情报官和外勤的关系几乎,注意我说几乎,就像情人,你得往他们身上一公升接一公升地倾注关怀和注意力,因为这些可怜的家伙通常两样都很缺乏。安德烈的做法很不错,他从一开始就让你知道你不是他唯一的小羊,他还有很多别的人要关心,不过不要沮丧,你是特别的。每一只小羊都觉得他最喜欢自己,只有自己能让安德烈骄傲。让你的小羊竞争,但不能让他们互相嫉妒。给他们爱,但不要给太多了,免得这些爱变成水泥块,把你整个人拉进沼泽里。
  总而言之,安德烈得到了他的电缆分布图,可以去霍恩斯比那里重提要求了。他用假名上了一架六处为他安排的皇家空军运输机,挤在外交包裹和好奇的美国飞行员之间,亲自把这五张图表送回伦敦,放到上司的办公桌上,行动处处长当然想知道来源是谁,不过在安德烈回答之前就猜到了。
  “麻雀,是不是?是从麻雀那里来的。”每说一个词,霍恩斯比就用铅笔戳一下地图,“安德烈,我告诉过你不要再接触他。”
  “是的,长官,你是这么说过。你也说过你需要带脑子的情报官,而不是只会盲从的驴子。”
  “我从没用过‘驴子’这个词。”
  “无论如何,我是带脑子的那一类,长官,麻雀完全能代替山羊,甚至更好。”
  “你还没放弃你的小计划。”
  “没有,长官。”
  “即使你的计划会害死麻雀?”
  “是有这个可能,但什么计划没有?”
  霍恩斯比叹了口气,放下铅笔,开始琢磨面前的线路图,用食指抚摸那些规整的、标着数字和字母的细线。最后他摘下眼镜,一边擦一边看着安德烈。没抽完的烟被遗忘在烟灰缸边缘,一缕白烟稳定地上升。
  “你可以留着麻雀。”霍恩斯比下了最终判决,安德烈似乎想说什么,行动处处长举起右手,制止了他,“但是,只能把他当作一般的线人来运作,也就是说只准观察,不准在使馆里做小动作。你实施下一步之前,必须找我确认,整个流程每一步都必须推演过,必须有可行的逃脱计划。我们不能偷偷捅了东柏林的蜂窝,然后把整窝黄蜂扔给首相和外交大臣,你明白吗?”
  “是的。”
  “安德烈,如果你的‘脑子’又临时决定不守规矩,我一定会把你调到一楼,让你做一辈子打字员。”
  “我明白。”
  就在安德烈离开霍恩斯比的办公室,偷偷为自己的胜利喝彩的时候。在遥远的柏林,莱纳第一次推开了“阁楼”的门,在门槛上站了一会,欣赏这个舒适而明亮的小房间。圆形玻璃窗把阳光和窗框的影子投在长毛绒地毯上,一台电视机放在矮柜上,正对着行军床。床头柜上放着便携无线发报机和长短不一的铅笔,插在一个玻璃花瓶里。莱纳走了进去,小心翼翼,像是怕打扰到什么人,他关上厚重的铁门,外面的声音消失了,只剩下他、阳光和尘埃。
  他仰面躺在地毯上,看着阁楼倾斜的天花板。没有人知道他在这里,他暂时从柏林消失了。这个想法让他笑了起来,莱纳枕着自己的手,满足地深吸了一口气,闭上眼睛。
  
 
第八章
  安德烈从伦敦回到柏林的时候,给“麻雀”带了第二份礼物,一瓶威士忌,因为“有必要庆祝一下”。莱纳接过酒杯,问他在庆祝什么。
  “不是我,是我们。”安德烈拔掉瓶塞,往莱纳的宽口玻璃杯里倒了一指高的酒,“我把你的事告诉了伦敦,他们很喜欢你。”
  “真的吗?”
  “当然。”
  这瓶酒不属于在德国随处可见的牌子,所以只能在“阁楼”里喝,不能让莱纳带回家。两人碰杯,各自抿了一口。已经是晚上九点了,楼下的影厅在播放战争片,如果把耳朵贴在墙上,能听清楚对白和背景音乐。莱纳盘腿坐在地毯上,仔细观察安德烈的脸。
  “你好像不喜欢这部电影。”
  “谁会喜欢让人想起战争的电影呢?这声音和人们躲在防空掩体里听到的轰炸声差不多。”
  “你参过军?”
  “和空军一起到这里来的。”安德烈像往常一样提供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往两只杯子里都加了酒。电影也许进行到战况激烈的部分了,一连串步枪的响声,地板仿佛在他们脚下震颤起来。莱纳把酒杯夹在手掌之间,让它慢慢逆时针转动。
  “美国人丢的炸弹刚好落在我们住的那条街上。面包店的克拉默一家都没有逃出来。我从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他们了。”
  “我很遗憾。”
  “所以你之前是个飞行员。”
  “地勤,只负责让飞机飞起来,至于它们去哪里,我不太清楚。现在你知道我为什么不喜欢战争电影了吗?”
  “在空军之前,你是从哪里来的呢?”
  “英国,不然还能是哪里?”
  “我也不知道,奥地利?你的口音听起来很有趣。”
  “不管我去哪里,认识到什么人,总会听到这句话。”安德烈把手臂搭在椅背上,杯子里的酒轻轻晃动,“母亲在林茨长大,我猜我可以算半个奥地利人。”他耸耸肩,“但我从来没去过奥地利。”
  “你不想去林茨看看吗?”
  “有什么必要?我不认识任何人,我母亲认识的人应该都已经死了。”
  莱纳下意识想说“不一定”,马上改变了主意,闭上嘴。战争过境的地方,死亡是不能质疑的,这也不是人们愿意轻易提及的事情。他喝了一大口威士忌,烈酒尝起来像苔藓、蜂蜜、烟雾和湿润泥土,在他的胃里点起温暖的小小火焰。安德烈坐在唯一一张椅子上,看着他,没有笑,但眼睛里带着笑意。情报官今晚看起来很放松,松开了领带,袖子卷到手肘,外套歪斜着搭在椅背上,快要滑到地板上了。
  “所以你的母亲现在住在英国?”
  “之前是的,现在她也已经去世了。”
  莱纳垂下目光,又喝了一口酒,低着头,好像一只被困在书架高处的猫咪,不知道该怎么下去,哪个方向都不对,只好僵在原地。安德烈离开椅子,到莱纳旁边坐下,把玻璃杯放在地板上,免得打翻。“不用觉得不好意思,已经过去好几年了。”
  “抱歉。汉斯以前也觉得我很烦人。”
  “我不这么觉得。”
  “我可以再问一个问题吗?”
  “也许你更应该去当个审讯官。”莱纳又紧张起来,安德烈拍了拍他的背,“只是开玩笑,没关系,问吧。”
  “你的其他‘小羊’,他们是怎样的?”
  “好奇还是嫉妒?”
  “好奇。”
  安德烈笑了笑,看不出来是什么意思,也许没有意思。楼下的放映厅传来斯图卡轰炸机标志性的尖啸声,隔着水泥和木板,听起来像漏风旧房子发出的怪声。
  “你们都很不一样,我没法给你一个笼统的描述。”情报官最终说道,侧过头,看着莱纳,“医生,机场地勤,家庭主妇,邮差,厨师,卡车司机,没有什么好比较的。他们在不同的地方帮我打听不同的消息。”
  “你也和他们在这里见面吗?”
  “有些人我始终没见过。”
  莱纳看着他,显然感到意外,但没有继续问下去,也许是出于某种年轻人的自尊心。他把酒杯放到一边,躺了下来,双手搭在肚子上。安德烈低头看他,这次露出了微笑,帮他拨开一绺卷发。
  “我只是觉得有点奇怪。”莱纳低声说,好像并不是要说给安德烈听,“你从伦敦回来之后,就没有再让我去做什么了。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不够有用。”
  “我很抱歉给你这样的印象。”安德烈把手放在莱纳的肩膀上,“你很特别,莱纳,所以我不会轻易让你去冒没必要的险。我们的工作不像电影或者间谍小说,大多数时候都需要安静守候,直到时机来临,也许等三天,也许三年。想象成舞台剧,为了观众,我们一刻都不能脱离表演状态,只不过你要演的是你自己。”安德烈的手指划过莱纳的脸颊,“而且,你是一个计划的关键部分,为了让这个计划成功,你不能引起任何人的注意,拿地图已经非常危险了,类似的事我不会让你做两次。”
  莱纳坐了起来,“计划是什么?”
  “合适的时候我会告诉你的。”
  “又一个秘密。”
  “不是秘密,而是事情必须按部就班发生,不能打乱顺序。拿起你的酒。”安德烈举起自己的杯子,示意莱纳也同样做,“敬汉斯。”
  楼下放映厅的喇叭传出一段忧伤的音乐,战争又在黑白画面中结束了,灯光亮起,观众鱼贯离开。明天晚上,等放映员把倒带完毕的胶片塞进机器里的时候,死去的人会再次站起来,再次步向同样的结局。莱纳和情报官碰了碰杯,在突如其来的寂静中,玻璃相碰的声音被放大了。
  “敬汉斯。”
  ——
  安德烈这一晚至少说了两个谎。首先他不是地勤,是工程兵,战后才和空军沾上一点关系。第二,他的母亲还活着,和继父一起住在布里斯托,经营着一家钓鱼用品店,两人都以为安德烈在渡轮公司工作,六处每年会以安德烈的名义给他们寄两张渡轮折价券,维持这个假象。他声称母亲已经过世,也许是为了拉近和莱纳的关系,也可能是单纯的保密需求,他仔细地分隔开羊群,不让他们有见面的机会,但万一意外发生,这些小小的细节差异也能够防止他们意识到牧羊人是同一个人。比如,面对法语区线人的时候,他用“安托万”这个名字,自称来自科隆,或者米卢斯,取决于目标人物对地理的熟悉程度。另外一些时候他完全舍弃和欧洲大陆的联系,扮演寡言少语的“哈特福德先生”,暗示自己和皇室有些关系,引诱一些爱慕虚荣的猎物,大部分是沙俄末期难民的孩子,在某间漏水的小公寓里蹉跎,幻想着他们从未经历过的贵族生活。
  不过安德烈在奥地利这一点上说了实话,他的母亲确实来自林茨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未知,当年母亲乘船逃到英国之后,并没有在登陆纸上填写孩子父亲的姓名。后来为安德烈登记入学的时候,她填的是自己的娘家姓,并且修改了拼法,去掉了德语的痕迹,当时很多欧陆难民都这么做,套上一个英国化的姓名,匆匆摆脱旧生活的残余。
  于是,这位被英国收养的牧羊人,离开“阁楼”之后并没有回家,又去了奥林匹克体育馆。六处后来撤出柏林的时候按程序销毁了所有文件,但伦敦还保存着副本,因此今天还能读到安德烈在1953年那个春末夜晚发出的电报。从发送时间看来,安德烈在办公室至少待到凌晨四点,撰写详细的报告,详细报告他和麻雀的对话,评估麻雀的“精神状态”。他写道,“麻雀显得局促不安,但该线人性格如此。本次见面未见异常。”
  如果说麻雀天生紧张的话,那接下来的两个月里他只会更紧张。自从克里姆林宫的著名住户去世之后,使馆与莫斯科的通讯陡然增加,而且包含大量不允许当地德国雇员经手的加密电报。这本身并不是什么特别有价值的信息,让六处感兴趣的是,莱纳提到苏联人对东德政府态度冷淡,甚至有指责他们加剧事态的意思。乌布利希对国有化的偏执既激怒了德国人,也激怒了莫斯科,从东柏林到德累斯顿,从工厂到码头都在隐隐沸腾,传言会有大罢工,过了一会又传言说美国人要接管东柏林了,也有人说是苏联人要接管西柏林了,又说坦克都已经到了柏林市郊,不知道该听哪一个故事。
  “我应该担心吗?”莱纳问,他的公寓里没有安装电话,每次都要骑着自行车找一个不同的公共电话亭。
  “应该还不用。”安德烈告诉他,“继续观察。我们都在盯着这件事。”
  下一次碰头定在一个月之后,也就是六月初。既然“麻雀”目前只能执行观察任务,没必要频繁见面。事实上,连见面也不需要了,安德烈会在6月10日13点37分给一个公共电话亭打电话,他从来不约整点,免得反间人员找出规律。响铃四次之后没有人接听或者接听者不是莱纳,会面宣告取消。
  6月10日这天,莱纳准时接听了电话,把打听来的零碎消息告诉安德烈,苏联人据说想“切断”东西柏林,没说具体要怎么做。从来没有人能切开一座城市,也许只是一个夸张的比喻。这消息是翻译从秘书那里听来的,秘书又听另一个秘书说的,这第二位秘书在门外听见了大使和一个不知名的斯塔西雇员聊天,这个传播链本身就不特别可靠。
  情报官和线人约定一周之后再联络,去另一个电话亭。然而到了6月16日,传言已久的罢工开始了,而且一夜过去之后人数翻倍。莱纳没有接听电话,安德烈每隔十分钟打一次,到中午就放弃了。去往东柏林的所有公共交通已经全部被切断,他拿起帽子和外套,打算步行到东柏林去,但还没走下楼就被发报员叫住了。驻扎在弗伦街上的美国人发来了电报,只允许安德烈和霍恩斯比查阅。
  里面的消息其实没必要保密,再过几分钟,所有人都能在大街上看见发生了什么。苏联的T-34轰隆作响地开进了东柏林,在十一点的太阳下,一整队庞大的钢铁怪物。我不想说后面的事了,总是让我不舒服,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查。我不知道安德烈对这天的回忆是什么,但莱纳记得最清楚的不是枪声,而是寂静,1953年6月17日的夜晚非常安静,一些人不能发出声音,剩下的不敢发出声音。
  
 
第九章
  东柏林在平静中过完了六月余下的日子,一种枪口前面的平静。如果你是个斯塔西的话,这几天就是畅饮权力之酒的好日子。无人反对,无人阻拦,无人追责,平常那些看不顺眼的码头搬运工,制革工人,纺织工人,玻璃厂工人,统统可以抓起来。没有什么法律!写在纸上的条文是一条黑色的小蛇,恭顺地缠在斯塔西的手指上,按他们的意愿弯曲,或者咬人。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