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上门感谢,用的都是宋惊蛰的好酒好菜算怎么一回事。
“行。”宋惊蛰笑,看得出来,被骗了一回,宋硕果不仅长心眼了,人情往来也知晓一点了。
对上宋惊蛰的笑容,宋硕果第一次抱了宋惊蛰,朝他真心地感谢道:“谢谢哥。”
他承认他小时候是有些瞧不起宋惊蛰的,有个闲事不管的爹和一个爱吵架的娘,爷奶爹娘不疼的,哪有他从小被捧着长大的有出息。
后来分了家,他们家什么东西都没分到不说,日子也没有宋惊蛰一个人支撑门户过得好,他又开始羡慕嫉妒了,他娘让他多巴结宋惊蛰的时候,他一开始其实还有些不情愿的。
要不是想到他娘就他一个儿子,以后家里都要靠他支撑,他多半不会来亲近这么一个他曾经有点瞧不起的人。
然而也正是这样一个人,在他危难时,一次又一次地帮他。
兄弟这两个字,宋硕果第一次感受到上面蕴含的分量有多重。
以后他若出人头地了,他也要像惊蛰哥帮他这样,帮其他的兄弟。
“……”
听儿子被骗的钱要了回来,还能去县里的官窑填名,孟双秋比宋硕果还要开心,破天荒地杀了只鸡,炒得色香味俱全送过来。
宋家二房地方不大,但家里氛围好,孩子懂事,大人有礼,这顿饭,吃得宾主尽欢。
杨万峰走的时候除了嘱咐宋硕果早点去填名,就是让宋惊蛰去他家吃过年饭。
宋惊蛰和宋硕果都点头应好。
送走了杨万峰,宋硕果又叫住宋惊蛰,把他先前借的八两银子还给了宋惊蛰。
宋惊蛰没收:“不再等等看看,要是后面没进到官窑,拿着这银子还能另外找个出路。”
宋硕果摇头:“算了,要是进不去官窑,与其拿钱给人家骗,还不如我自己琢磨呢。”
上过一回当的宋硕果已经不会再轻易相信人了,就算有别的营生,他也不敢下注了。
宋惊蛰看他做好了决定,也没再说什么,收了钱,回屋,把银子给了林立夏。
林立夏看到银子,面上一喜:“还回来了?”
宋惊蛰嗯了一声:“可能被骗怕了,不敢再拿钱去做什么了。”
“也好。”林立夏拿着银子数了数,“被骗也太可怕了,这次是我们运气好,要是运气不好,这钱肯定是拿不回来了。”
林立夏在心里打定主意,这辈子一定不要被人骗钱。
他数着数着发觉手上的钱不对:“怎么还多了两百文。”
宋惊蛰凑过去:“多了吗?”
“多了。”林立夏把一两一两的银子拨出来,又把铜钱一串一串摆好,指着那多出来的两百文给宋惊蛰看。
宋惊蛰颔首:“多了就多了吧,硕果不说,我们也装作不知。”
杨万峰拿给他的银子就有零有整,有铜板有银子,宋硕果还给他的银子也这样,他相信宋硕果不会给少还他几百文,收钱的时候也没数,倒是没想到,他还会多给。
林立夏一点多拿了钱的负罪感都没有:“行,就当是他给的利息了,以后他还来借钱,我还借给他。”
若是每个借钱的亲戚都有宋硕果这么自觉,他也不怕别人知晓他有钱,日日上门来借钱了。
见立夏高高兴兴把钱收回了钱匣子,望着里面装满的银子和铜板,满足地露出酒窝,宋惊蛰没忍住又在他脸颊上亲了一口:“晚上吃什么?”
林立夏的脸立马皱在了一起:“吃豆腐吧。”
杨万峰挑了一担豆腐来,这么多豆腐要不快点吃完,放到过完年,还不得臭了。
宋惊蛰见他这样,知他这是被去年杨万峰送豆腐,弄得过年他们天天吃,吃怕了,笑道:“今年的豆腐我们不留着自家吃了,全都卤了作年盘送出去。”
林立夏疑惑:“那人家送上门来的东西又送回去,回不回不太好。”
宋惊蛰:“没事儿,年盘讲究的就是一个口味好,只要我们味道做得好,就没人会说。”
林立夏想到去年他们去送年盘,每家都不够吃,都打趣让他们开卤味铺子,他们好天天上门吃的事,也打消了心底的顾忌:“那就全做了,给每家都多送一些。”
宋惊蛰笑着应下:“好。”
由于去年已经做过一次,今年宋惊蛰做起来得心应手。何况他今年又做了一年的饭,对做菜也有了一点自己的心得。这次做的卤菜,他按自己的想法配了香料,做出来的味道虽然跟去年的不一样,但也别有一番滋味。
送去各家,依旧赞不绝口。
尤其是包兴盛,他没想到宋惊蛰和林立夏居然还会给他送年盘。
这年盘只有亲朋好友和特别近亲的人才会送,他这里什么都没给人家准备,他们就送来了,实在让他受宠若惊。
况且宋惊蛰和林立夏还顾忌他一个老人家牙口不好,给他送来了许多卤豆腐,这情谊更是不一般。
收下礼后,就一直在琢磨给什么回礼,他这里别的什么不多,牛羊粪管够,可这大过年的,他也不能送两车粪上门去不是。
左思右想,他把年关的时候,主家差人送来慰问他们的羊肉切了两斤,让两人带回去。
宋惊蛰和林立夏一看到羊肉推辞不已:“这御寒的好物,包大叔还是自己留着吃吧。”
包兴盛不依:“我一个老人家吃得了多少,左右我还给自己留了些,你们带回去尝个鲜也好。”
两人推辞不过,只得接下了。
别说,这羊肉的滋味还真是好,吃完全身都暖烘烘的,弄得林立夏过年这段时间看到后院怀着孕的大黑就眼睛发亮。
宋惊蛰看着好笑,琢磨着什么时候去镇上再买些羊肉回来煮汤喝。
“……”
年一过,在官窑填了名的宋硕果就去参加董县令举办的手艺考校了。
结果自然是进了。
不过因为他只会做泥砖,不会盘泥条做陶瓷,只分到一个最下等的和泥工,但这也让他开心不已了。
只要进了官窑就是吃上公家饭,能每月拿工钱,在村里人眼中算是个有出息的了。
为这,正月十五过元宵的时候,孟双秋还在自家摆了两桌席,请了宋家其他两房人和她娘哥嫂来家里热闹。
席间,宋硕果满面春风地喝了不少酒,被宋惊蛰搀扶着回房的时候,还拉着宋惊蛰的手高兴地问:“哥、哥,我现在算有点本事了吧,我能不能去谭家提亲了。”
气得宋惊蛰想把他往地上扔,他观宋硕果这段日子的行事作风,以为他把这事儿给忘了,谁知道他记得这茬呢。
冬天喝酒,喝完浑身都是冷的,看他醉酒,宋惊蛰也没把他往地上扔,好好地送进被窝,拍了拍他,继续忽悠:“一个和泥工就把你得意到忘形了,你一个月多少工钱啊,又攒下了多少钱,就想着娶亲了。”
宋硕果支着迷迷糊糊的脑袋想了想,宋惊蛰娶亲可是花了整整六两银子的,他的钱都被他娘拿去买地了,一时半会也要不回来了。
而他的工钱才三百文一月,要攒够六两银子,还得上两年的工才行。
他还得更努力才行。
他对宋惊蛰点点头:“哥我知道了,我在窑里争取当上盘泥师傅。”
做这个活儿的,一个月能有五百文,要是经他手盘出来的瓷器烧制的成效高,每月还有奖赏拿。
宋惊蛰看他一副干劲满满的样子,满意了:“这就对了,好好在窑里学手艺,别想那些杂七杂八的毁了事业。”
他嘴上这样说着,回了家,还是把情况给林立夏说了说,让立夏心里有个准备:“硕果这是就看上你表弟了。”
林立夏一点都不担心:“他看上也没用,我小姨肯定不会答应的。”
林立夏自认对冯金花还算了解,就她对谭佳音那么个维护的劲,以前是没的选,她才盯上人家的,现在有的选,她肯定要给谭佳音选个好的。
宋惊蛰想想也是,暂且把这事儿放下了,说起羊来:“我看大黑最近两天烦躁得很,估计是要生了,我们多留意一点。”
林立夏点了点头:“好。”
羊是去年六七月怀上的,这个时间生产刚好,按理说,它能自己分娩,不用人照顾。
可宋惊蛰怕它一次生三只,紧张得很,隔一段时间,就去后院看一次,要是有情况,也好去隔壁秦家湾请周二凤的哥婿周鸿运上门来帮忙。
林立夏原本不紧张的,被宋惊蛰这一弄也弄紧张了,锅里时常备着热水,早上喂食也是糠多草少,就怕它生产的时候没力气了,一次生不下来三只羊。
夫夫俩为着羊生产连着两天晚上没睡好了,想着再熬两天,这羊还是不生,他们就不管了。
谁知道,羊还没生,施青山那边传来消息,林孟春有孕了,都四个多月了。
前头三个月怕孩子月份太小,福薄没敢说,这次大夫说胎象稳了,他们才敢说出来的。
林立夏丢下羊,火急火燎地进屋给他二哥捡了一大框子的鸡蛋鸭蛋鹅蛋,连鸡鸭鹅也绑了几只,准备都给他二哥带过去。
宋惊蛰进屋瞧见他准备的这些,疑惑道:“这么多?”
不是他不想给,是一次带拿这么多,也带不过去啊。
林立夏头也不抬:“你不知道,我二哥刚成婚那会儿有过一个孩子,但是他自己不知道,没注意就掉了,这么些年,一直养着身体,也没见怀,好不容易又有了,可得把身体养好。”
宋惊蛰明白了,他们这儿有个说法,女子哥儿头胎怀不稳,很有可能后面的胎像都容易滑胎。
这是体虚、体弱之证。
当然也不能把这个原因只归咎于女子哥儿,若是男子不洁身自好,又好吃懒做,内热外虚,一样会使女子哥儿不易受孕,易滑胎。
所以这成亲前,不管是女子哥儿还是男子,都得养好身体,不能胡搞乱搞,祸害自己也祸害下代。
宋惊蛰望着林立夏,想着他们这成婚都一年多快两年了,还没个孩子,不自觉地摸了摸自己的结实的腹部,抿紧了唇。
他没乱搞,身体也还行,应当是不虚的吧。
第63章
时值春风送暖, 寒气消退之际,地里的桑叶和苎麻都在抽条。
纺织坊没有蚕丝和麻线纺织,林立夏给林孟春准备的东西又多, 宋惊蛰干脆把宋寒露一起喊上,带着施银杏一起回了趟施家村。
也好让施家二老见见孙女。
林孟春身体底子不差, 在施青山家里又吃得好, 这么多年没孩子兴许是缘分没到,这胎怀像很健硕。
林立夏见过他那唇红齿白有气色的面相后, 放松了许多。
冯金玉紧接着在施青山家唠唠叨叨的:“这野味不能吃了, 尤其是兔子, 怀孕的人吃了兔肉, 生下来的小孩很容易有兔子嘴儿。”
其实这话也不绝对, 也有那怀孕什么都不忌口, 生下来的孩子健健康康的, 可施青山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还是把家里的野味全都收拾了出来。
各家都分了一些。
宋惊蛰帮着倒腾,见施青山连腊肉、肉干这类东西都翻了出来,一点都没给自己留, 不禁问道:“施二哥, 你都给我们了,你们吃什么?”
“吃新鲜的。”施青山脸上满是幸福和憧憬地笑,“我打算今后打到猎物就全拿去镇上卖了,回来的时候顺便割上一二斤新鲜肉。”
宋惊蛰想到那些年没分家时,家里嫂子们怀孕, 大伯母和三婶都是怎么做的,添了句嘴:“也不能只吃肉, 果子、菜蔬也是要时常吃的。”
施青山细细记下了:“哎、好,我都省得了。”
除了吃食上得讲究,冯金玉又给小两口说了穿衣、起居上之类的事。
宋惊蛰表面帮着整理东西,也跟施青山一样细细记在心里。
他爹娘都是个不管事的,这些主意他现在记好了,以后总有用得上的地方。
施青山家的野味不少,宋惊蛰他们来的时候带了一堆东西来,回去的时候也没空手。
去施银杏家接上施银杏和宋寒露,施家二老还要塞东西给宋惊蛰,宋惊蛰实在是拿不下了,连连推辞。
他们见宋惊蛰两手不得空,还要抱施银杏,这才作罢。
回去的路上,想到自己即将出生的小侄,林立夏还跟宋惊蛰絮叨:“回去我得拾掇些我不穿的衣裳,看看能不能给孩子做些尿片、抱被之类的。”
宋惊蛰应着:“好。”
他们这儿有个说法,新出生的孩子最好不要穿新衣,要穿旧衣裳才能长得好,因此村里有怀孕的人家经常到别家问有没有旧衣裳的。
寻常人家穿烂穿旧的衣裳也舍不得丢,就是防着这种时候,能派上个用场。
宋惊蛰十五六岁长身体时剩下来的衣裳不少,裁出来给小孩做个抱被差不多。
但他想到林立夏不太好的针线手艺,想了想道:“家里活不少,你寻常要忙的地方太多了,这针线活就交给寒露来做吧。”
林立夏不愿意:“太麻烦妹妹了。”
他针线活是不太好,这一两年偷偷摸摸做了些东西,看上去也像那么回事了。
他二哥知道他的底细,他做得不好,又不会怪罪他,总是让寒露给他做,他怕寒露心生埋怨。
宋寒露忙不迭道:“立夏哥,没事的,我最近在练针线活,你都交给我吧。”
乡下孩子能学的技艺不多,宋寒露在纺织坊学了一手的纺织技艺,回了家,郑月娥寻常也不怎么让她做饭,她只能在这针线活上多下功夫。
手艺说不上绝顶,但在桃源村绝对能称得上一句好。
林立夏见宋寒露真心喜欢,这才没有拒绝:“那就多谢寒露妹妹了,回头立夏哥给你买布匹做衣裳。”
宋寒露笑眯眯地:“谢谢立夏哥。”
施银杏多机灵啊:“等小妹妹或小弟/弟出来了,银杏也可以带着他玩。”
林立夏被她逗笑:“行,林舅舅也给咱银杏买布匹做衣裳。”
一家人说说笑笑地回了家,正打算歇上一口气,再去忙其他的。
54/85 首页 上一页 52 53 54 55 56 5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