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古代种田摆摊开店日常(穿越重生)——天野梁人

时间:2025-03-07 10:12:26  作者:天野梁人
  江盼都这样说了,三位书生也就没有推辞,说笑几声告辞。
  三位书生走出店门,年长书生回头看了眼店门的牌子,’江记串串‘几个字写的苍劲有力,没有几年功夫写不出这样的字。
  再回想店铺墙上的标语,老板说是借鉴他人之言,自己亲笔所写。
  三人对视一眼,年长书生问:“沈兄,江老板所言你怎么看?”
  “真真假假。”白面书生淡笑道:“不过为弟求学之心到是真诚。”
  年长书生朗声大笑两声:“果然是个妙人。”
  黑脸书生:“???”
  不是,他们打什么禅语,他怎么听不懂?
  难道大家不是被江老板感人肺腑的一番说辞和经历感动嘛?
  为什么又说对方是个妙人?
  
 
第67章 入学
  有了推荐信, 林安安入学的事办的十分顺利。
  白云书院学费一年十二两,另外就是束脩六礼:干肉条-感谢恩师、芹菜-勤奋好学、莲子-苦心教学、红枣-早早高中、桂圆-功德圆满、红豆-红运高照。
  其他的东西都好准备,就是芹菜难寻。
  现下正是正月, 市面上绿色蔬菜少见, 最后还是找人打听, 在一户给富人家运送时蔬的温棚找到的。
  颇费一番功夫,好在束脩六礼总算备齐。
  学费是去书院报名那日就交了的, 束脩礼等拜师的时候再带过去。
  正月二十三日这天早上, 林安安换上新得的书生长衫跟着哥哥和阿远哥,去白云书院拜师。
  白云书院位于城安县西街最大的住宅区,他们步行过去将近两刻钟,书院占地面积极大,周围绿树环绕, 环境十分清净雅致, 书香气息浓郁。
  江盼前世不算幼儿园读书整整十六年, 对学校有种天然的畏惧和敬重, 刚踏进白云书院大门,庄严肃穆之情顿起, 收起平日的随和笑意,一派正直目不斜视地跟着门童往前走。
  时远归倒没有那么多心思,进门后随意打量几眼后就跟在江盼身旁。
  只有林安安,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哪哪都新奇,哪哪都感叹:哇, 房子竟然还有三层的!池塘里竟然还有鱼!这就是哥哥说的假山吗?那块场地好空,好像阿远哥院子里的靶子,还有弓箭暧!这书院可真大啊, 比十几个他家院子加起来还大……
  门童领着三人七拐八拐来到一处名为敬修堂的院子,在门口站定,指着里面道:“在此处行拜师礼,陆夫子已在里面等候,几位快进去吧。”
  白云学院蒙童设三个班:青苗班,青秀班,青云班。每个班分设不同的学长、讲书和堂录,而蒙童班由陆夫子统一管理,自然是给陆夫子行拜师礼。
  陆夫子跟江盼想象中的古代夫子形象一致:一身青灰色儒衫,满头华发束在头顶,胡须修长,面容肃穆。
  江盼三人行礼问安,陆夫子淡淡应声。
  就算是熟人举荐,该有的流程还是得走,陆夫子开始对林安安例行询问:“今年几岁?何时开蒙?可曾识字?读过何书?”
  林安安不懂,求助地看向他哥。
  陆夫子掀了掀眼皮,捋了捋胡子,沉声道:“自己说,随便说说即可。”
  江盼朝林安安轻轻点头,林安安就小心翼翼地回答:“回夫子,我今年七岁,读了千字文和三字经,哥哥还教了算数。开蒙……不知道。”
  陆夫子这才抬头看了眼江盼,那眼神宁静而深邃,透着岁月沉淀洗礼过的厚重,仿佛蕴藏了无尽智慧,江盼心头一凛,不自觉直了直脊背。
  陆夫子声音依旧平淡无波:“为何读书?”
  “阿哥说读书能明理辨是非,我……我想成为阿哥那样的人。”林安安被此刻肃穆的氛围搞地有些紧张,声音带了颤抖。
  陆夫子不置可否,提笔写了几句话,让书童带林安安去案几答题:“上面的算术题做出来,另,默写千字文,能默多少算多少。”
  林安安跟着书童走了,江盼跟时远归还在立在原地。
  陆夫子看向江盼,淡声问:“你是他亲哥?怎地不同姓?家里长辈何在?”
  “回夫子,父母去年遇意外离世,家中只我们兄妹三人。”江盼简单解释了下家庭关系:“……我们同母异父,故而不同姓。”
  陆夫子默了默,感叹道:“怪不得。你倒是个好心的。”
  “我爹善待我跟我娘,我必然要知恩图报。”
  “知恩图报,道理都会说,能做到的却少。”陆夫子长叹一口气,这才正视江盼,询问:“你弟是你开的蒙?你是在哪里读书,怎地没有继续读下去。”大启朝读书人都穿儒衫,江盼一身布衣打扮,陆夫子才有此问。
  江盼像是回到了前世被老师训话,微垂着头乖乖回答:“算不上开蒙,只是教他认几个字。我幼时跟着曾外祖父识过几个字,曾祖父故去后就没机会读书了。”
  陆夫子从林安安的报名信息上知道他们出身农家,知道农家读书不易,故而没有追问江盼为何没有机会读书,只问现在:“现如今你们收入尚可,如何不继续读书?”
  江盼简直汗流浃背,从古自今,老师果然都是一样的,都爱劝人读书!
  “说来惭愧,店铺需要人操持,家里只剩一个不满十岁的幼妹,我实在放心不下。”江盼擦了擦额头并不存在的汗,谨慎措辞:“再者,我自知愚钝,没有读书的天赋,就想踏踏实实经营铺子,让安安以后有个好的读书环境,也不枉我爹娘相托。”
  陆夫子点了点头,语气带着些惆怅:“古来学子逐名利,不识人间众疾苦。你有如此打算倒也难得,只是可惜啊。”
  陆夫子是真觉得可惜,他从林安安和江盼的言谈举止中,发觉江盼并非愚钝之人,要有条件,必将……
  罢了,寒门难出贵子,如今有次境遇,何尝不是一种选择。
  说话的功夫,林安安那边也作答完毕,跟着书童过来站在江盼身旁,等候夫子阅看。
  陆夫子接过书童递过来的纸张,第一眼先看字,摇了摇头;再看算术题,不错,答对了;最后看默的千字文,基本都默了出来,只是错字别字不少。
  “字不好,太潦草,不规整,没力道;千字文有遗漏,错字太多,开蒙太晚。”陆夫子评价道。
  林安安心里啊了一下,他觉得他今日写的可好了,自从他哥给他找好书院后他就一直练习来着,还是不行吗?那会不会不要他啊?如果不要他,哥哥会失望吧?
  林安安沮丧地低下头。
  江盼也挺纳闷的,他觉得以安安这个年纪来说能认识这么多字已经很了不起了,要知道前世他这个岁数还没上小学呢,能认识几个简单的字就不错了。
  不知是这陆夫子要求高,还是古代小孩太内卷!
  “按他这个年岁,本应去青秀班,”陆夫子摸着胡子道:“但他基础太弱,就先安排他到青苗班吧,大是大了点,好在认的字多,接下来好好练字,争取明年转到青秀班。”
  失而复得,林安安眼睛都亮了,也不用哥哥教,朗声道谢:“多谢夫子,我会用心练字的。”
  陆夫子对林安安这种乖巧懂事的小孩也比较满意,大手一挥:“好了,行礼吧。”
  林安安按着指引,行了拜师礼,从此就是白云书院青苗班的一名学子啦。
  陆夫子:“以后早间和下午上课,中间有两个时辰休息时间,他年纪小,上下学需有人接送,你们尽心些。”
  “是,有劳夫子。”
  行完拜师礼,林安安跟着书童去了学堂,江盼和时远归正准备告辞,又被陆夫子喊住。
  陆夫子给了江盼两本书,叮嘱道:“虽说你要操持家里营生,但读书之事不可荒废,这两本书你先拿去看,下个月同一时间过来,我会细细考校,到时再给你其他书,切不可敷衍了事。”
  江盼知道陆夫子是好心,他接受了这份“厚重”的心意,老实道:“多谢夫子,晚辈定当用心研读。”
  “去吧。”
  --
  从敬修堂出来,时远归看江盼还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耸拉着脑袋,整个人都蔫蔫的,跟平时开朗阳光的模样大不相同,可怜又可爱。
  他好奇道:“这书很复杂吗?怎么你一直这幅摸样?”
  江盼有气无力地回道:“你不懂,复杂的不是书,书籍很单纯,复杂的是人。”
  时远归:“……”好吧,他确实不懂。
  “那你说说人怎么复杂了。”时远归好奇道:“刚刚在里面,你对着陆夫子就一副小心谨慎的模样,不知道还以为即将要读书的是你呢。”
  江盼心说那可不得小心谨慎,任谁活了二十几年有大半的时间是在读书、写作业、考试、受老师批评中度过,都会战战兢兢吧!
  他还是轻的,最起码见了老师不会跑。他前世有个小学同学,看见老师就像老鼠见了猫,大老远都会躲起来,而且感观及其灵敏,在其他人都没意识的时候,他就发现附近有老师出没,如果去网吧带着他,保准不会被抓包!
  江盼:“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就是,我怕夫子就像老鼠怕猫,都是天生的!”
  时远归:他表示不懂,他大受震惊。
  --
  林安安入学的事办好,江盼就了了一桩心事。
  此后都是早上他跟时远归送林安安去学院,中午接回来吃饭,休息过后再送回去,晚上接回来。
  自此林安安就住在他们在县城租的屋子,有时候他跟时远归要赶在城门关闭前回林家村,接林安安的活就交给店里其他人。
  城里有了住处,林进宝,孙万军,孙万霞和萍萍安安晚上就不回去了,只有孙巧巧坚持每日从林家村来回。
  江盼跟时远归商量过后,买了一头骡,做了一辆骡车,早上张世忠送菜,晚上载人回村,都很方便。
  他们两个也大部分时间都回村里,毕竟时远归要做家具,在村里方便。
  只是萍萍和安安住城里,家里的鸡就没人喂了,杀了吃肉!
  
 
第68章 卖酱
  转眼到了正月底, 十月份种的一亩辣椒全熟了,红艳艳,绿油油。
  江盼站在田埂上, 无限快意, 这都是钱啊!
  据他所知, 在前世大棚或土地肥沃的地方,一亩地能收获四千到六千斤辣椒。这个时代土地肥力低, 粮食产量不高, 那一半总能有吧。就是最少最少也能收个一千斤左右。
  一斤鲜辣椒可以做出两罐辣椒酱,五斤鲜辣椒能得一斤干辣椒。用五百斤鲜辣椒做一千罐辣椒酱,五百斤鲜辣椒制成一百斤干辣椒。
  干辣椒就不卖了,留着自己店铺用。
  辣椒酱平均一罐算一百三十文,一千罐就是十三万文, 合一百三十两银子;辣椒酱成本高昂, 利润按四成算, 能净得五十二两。
  这不比种地划算?!
  而且这还只是一茬, 辣椒生长周期两到三个月,家里刚买了十二亩地, 留出一半种辣椒,三月播种,六七月份就能收获,收完辣椒后田地醒两三个月, 刚好赶上冬小麦种植。
  城安县都种冬小麦,夏水稻, 一年收一茬。江盼想试试轮种,两年三收或一年两收。这里冬天温度不低,降雨量也充足, 完全可以试一下。
  等过些天他就把新买的地剩下的一半种春小麦,秋收后醒完地,就可以在冬天种植辣椒,这样辣椒和小麦轮种间作,分别一年两收,既能增加粮产,又不会让地空置太久,一举多得。
  当然,可能会出现土地肥力缺少的情况,到时候到花点钱买点油枯饼施肥,应该也行。
  如果效果好,他就把这种方法告诉里正,让他在村里推广,也算是借助后世的知识帮助先人了。
  当然,他的辣椒酱事业可能不会长久,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人效仿,种植,卖买,他守不住独家也没想过守。
  他可以挣两年快钱,一世无忧……
  时远归见江盼看着前方傻乐,不由好奇道:“看到啥了?一脸傻笑。”
  “看到白花花的银子流进咱们口袋了!”江盼嘿嘿直笑。
  时远归知道江盼的盘算,不过他还是打趣道:“口水收一收,还没到肚子里呢,先找人收辣椒吧。”
  “走走走,找人去。”
  --
  一亩辣椒不算多,江盼找了张娘子,孙万军爹娘,里正家林三叔,加上他跟时远归六个人,一天就收完了。
  给干活的几人各付了二十文工钱,又每人装了两斤辣椒,就没有留晚饭。
  几人都知道辣椒昂贵,一瓶辣椒酱最少的都要卖一百二十文,他们都推辞不肯收,江盼笑着道:“拿着吧,家里这么多呢,你们回去尝尝鲜。这两天还得再找你帮忙做辣椒酱呢。”
  张娘子:“我们这又拿钱又拿东西的,多不好意思啊,再说我们也没做什么。”
  其他人跟着道:“是啊,这太贵重了。”
  江盼摆摆手:“贵不贵重的,端看给谁。若用来卖钱,那可能还算昂贵,但用来让叔叔婶婶尝尝鲜,那就不值什么。之前遇着事,多亏你们帮忙,这一点辣椒算什么。”
  众人就不好推辞,只能忐忑收下。
  林三叔开玩笑般打趣道:“你就这样把辣椒送我们,若是我们也试着种出辣椒,就要跟你抢生意了。”
  江盼乐了,他还怕别人不学呢。
  赶紧学,赶紧种,等他们都种辣椒他就不种了,坐在家里收辣椒,制作辣椒酱,反正辣椒酱的方子别人不知道,而且他会的辣椒酱可不止这一种,他坐着收钱岂不美哉!
  “你们都试着种种看,能种出来是好事。”江盼给他们分享种植心得:“辣椒里面籽就是辣椒种子,要晒干才行。种辣椒要先培苗,再移苗固植,对土壤的肥力要求比较高,你们可以先在院子里少种点,多用心伺候,试试看,有不清楚的回头来问我。”
  林三叔本来也是抱着试探的心思,不曾想江盼真的不介意,反倒用心教他们种植方法,一时有些感叹,格局这么大,活该人家挣钱。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