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季徵气笑了。
苏景同却还面色如常,“原来如此,那确实该卖。”
“对嘛!”
苏景同又和他爹娘聊了一会儿,苏季徵第一次发现他这个便宜儿子实在有几分了不得,听到他爹这么评价,竟然能一直沉住气,还能冷静地继续扮演“天真无邪小公子”。
苏季徵透过门缝观察苏景同,其实他和他亲生爹娘长得完全不像,那两人平庸的五官,生不出苏景同这么好看贵气的人,气质更是天差地别,难怪他们只有生的缘分,没有养的命。
苏景同耐着性子陪他们聊到尽兴才离开,从头到尾没提一句自己是谁。
苏景同走出门时,看到了一旁的苏季徵,冲他点了点头,像什么都没发生一般离开了。
他不需要和苏季徵交代什么,苏季徵清楚一切。
那以后,苏季徵对苏景同开始上心了。他突然觉得他和苏景同是该当父子的。老天让他们当了父子,想来是有缘。
只不过亲近苏景同是件难事,这孩子几乎没有情绪,苏季徵完全没法从他永远平静的眼睛、永远客气的话语中看出他到底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
苏季徵试着把自己的重心挪到苏景同身上,像他小时候需要的那般陪他吃饭,陪他睡觉,苏景同也没什么特别的反应,配合他扮演着父慈子孝。
直到在无人的房间里,只剩他们两个人,苏季徵试图教苏景同读四书五经,苏景同实在不爱读四书五经,演都懒得演,把书丢到一旁,才开口道:“没人了,就不用演了吧。”
他说这话时,声音平静地像他找亲生爹娘那天一般。
苏季徵愣住:“不是演的。”
“哦。”苏景同这么说,但苏季徵就是能从这句“哦”中听出他的不信。
苏季徵解释:“父王认真给你讲书,不是为了演。”
苏景同又“哦”了一声,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苏季徵只好道:“父王知道,是父王以前忽视了你,父王对不住你,往后不会了。”
苏景同沉默。
“你只管看着吧。”苏季徵把书捡回来,“父王会证明的。”
“哦。”苏景同说。
顾朔仔仔细细把苏季徵的话倒腾了两遍,特别是苏季徵描述的苏景同的性格,这和现在天差地别,准确来说,只有苏季徵描述的幼年黏糊的苏景同还能找到一点现在苏景同的影子,其他时候冷淡得像活死人。
行尸走肉。
麻木。
这两个词冒出脑海时,顾朔浑身上下一个激灵,可不就是行尸走肉和麻木么,也许苏景同的生病不是从成为姜时修以后才开始的,也许从小就有了征兆。
就像他在皇宫进学时,总是发呆,对什么都没兴趣,这可不就是情绪不好生病了么?
而那时,他们都以为苏景同是单纯的冷淡。
苏景同发呆的时候在想什么呢?亲爹娘对他的存在无所谓,甚至还庆幸早早卖了他,养父是为了给儿子找个替身,皇宫一起进学的皇子们厌恶他至极,才刚来就恶作剧让他从轿辇上摔下来摔破头,后来是不欺负了,只是孤立,谁也不跟他说话,谁都离他远远的。
只有左正卿肯跟他说话。难怪他后面明知道左家和苏家不对付,依然要亲近左正卿。
除此之外,也只有顾朔看他时不带恶意,难怪对苏景同避而不理的皇子无数,苏景同只记着自己不理他。
难怪他后来谈起那段过去,只会觉得自己是不是不喜欢他,是不是厌恶他。
原来他从没得到过爱。
也许是顾朔的表情太难过,苏季徵忍不住道,“后来好多了,我答应了要好好当他父王,便竭尽全力。”
这点顾朔信,苏季徵这人,不爱一个人的时候,懒得在他身上花一点时间,可爱一个人的时候,又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月亮统统摘给他。
苏景同早些年只是吃穿用度要最好,直逼皇帝水准,但那只是苏季徵动动嘴皮子就能安排的事,后来就奢靡出花了,不光要昂贵稀缺,还要风雅,要搞出花样来,件件麻烦透顶,苏季徵也愿意跟着他折腾。
管理仆役不是件易事,苏季徵是正经主子,掌握他们的生杀大权,对着苏季徵自然件件都应,对着几乎见不到苏季徵的苏景同就不一样了,苏景同年纪小,好拿捏,仆役们常常仗着年纪,怠慢苏景同。他上下午想吃茶点果子,仆役懒得伺候,便说非正点进食不好,三推四阻不去。他想换件衣裳,仆役懒得折腾,便编造规矩习俗不许他换。
苏季徵从前不往苏景同那边去,后来对苏景同上心了,时常往那边去,撞见过一次,大发雷霆,整治了一番西院,把就近伺候苏景同的人统统换了个遍。摄政王府内库的钥匙,就是那时候交给苏景同的。
管家权彻底交给苏景同,仆役们全归他管理,哪个刁奴敢不尽心尽力,尽管打发出去。
“我每天抽两个时辰教他习字念书,他的字是我手把手教出来的,没少花功夫。”
顾朔颔首表示赞同,苏景同那一手字是没少下苦功。
“四书五经……”苏季徵想了想,还是闭嘴了,教苏景同学四书五经,差点让他们本就不牢固的父子关系破裂。
苏季徵憋了半天,还是忍不住憋出一句:“好好的孩子,怎么就不爱读书呢。”
顾朔笑笑,他教苏景同的时候,苏景同挺爱学习的,不爱读书的原因……反正不在苏景同身上——他这么想的时候,完全忘了苏景同每个博士的课都逃学。
“哄小孩子嘛,天天陪着哄着,要什么给什么,让他每天高高兴兴的,他受委屈替他出气,他成长就替他高兴,事事想着他,天天念着他,娇惯几年,也同我亲近了,性格变活泼了,和现在差不多。”
顾朔认同,他是在苏景同十四岁的时候,正式同他打交道的,十四岁的苏景同张扬明艳、天之骄子,行事间颇有底气,一看便知有人替他撑腰,所以无所畏惧,敢当着他大哥的面砍了滨州府尹,敢来回拿周文帝开涮,这期间少不了苏季徵的支持。
顾朔心里略放心一点,如果在他孩童时代郁郁寡欢后,苏季徵能把他养成骄矜世子模样,那顾朔也有信心再把苏景同养回从前的快乐模样。
“后来,我亲儿子没了。”
第60章 现实-成因
“可能我命中注定没有自己的亲生孩子吧。”苏季徵说。
苏季徵对亲儿子的安全问题做到了极致,不大的宅子围得和铁桶一般,周围的十几套宅子全数都由苏季徵买下,住满了护卫,只要有点风吹草动,就能第一时间赶到。但凡出行必有几十个护卫们跟随,试毒的人就有七个,宅中各地名医养了十个,天天问诊检查。
但还是没了。
莫名其妙发了一场高烧,人就没了。
难怪浑天监的国师说他有太子命,而不是自己亲子有太子命,他从前以为是亲子不争气,原来是亲子不长寿。
苏季徵略过那段伤心往事不提,这和苏景同的事没关系,“自他九岁以后,我是真心把他当我儿子的,他感觉得到。亲子没了以后,只剩他一个,更当眼珠子。”
唯一的孩子,那是当命根子的。苏季徵失去了太多孩子,决计不肯叫他最后一个孩子也没了性命。
“嗯。”顾朔应了一声,苏景同心思细,容易感受到爱和不爱,真心待他的话,他会给反馈的。
“然后呢,”顾朔问:“我从摄政王府离开,流放西北的那段时间,发生了什么?”
“你流放?”苏季徵想了想,“他没两天就跟着去了,发生什么应该问你吧。”
“你知道他去了?”顾朔愕然,“你放他走的?”
苏季徵想起那段事情有点不大高兴,“你走以后,他就失了魂,整天闷在他屋里不出去,早上不起晚上不睡,什么也不干,就躺在摇椅上看外面,饭不吃,水不喝,就发呆。”
顾朔皱眉。
“没两天就病了,找了大夫看,都说得吃东西喝水。”
顾朔深表同意,不吃饭不喝水怎么能行——他又选择性地忘了他在去西北的路上也大病了一场。
“他几天没吃饭,我一开始让厨房给他做清淡的,先缓缓胃,再说其他,他不吃。然后又让厨房换成他喜欢的菜,喜欢什么做什么,也不管对胃好不好,先能吃进去最重要,他喜欢吃的菜做了一轮又一轮,一口吃不进去。最后让厨房熬了一碗参苓粥,我喂他吃。”
“这回倒是吃一点,喂他还是肯张口的,就是吃不进去,吃两口就反胃地全吐了。”
“我没辙了,问他到底想怎么样,往西北铺人手、送军备粮食的是他,流连秦楼楚馆夜夜不回家的人是他,跟你决裂坚持要把你赶走的人是他,现在闹什么脾气?大丈夫落子无悔,做了又后悔,算什么?”
“他的举动你果然知道。”顾朔说。
“他不用摄政王府的人,我就不知道了?他在户部兵部插手人事、粮草,你当我这摄政王是吃干饭的?”苏季徵淡淡道:“他清楚瞒不过我,没背着我。”
“你不生气?”顾朔问。
“还好,习惯了。”苏季徵道:“随他去吧,西北不安稳,他就算不在西北布置,我也要布置的。无非是把他放到西北,避开我和你父皇的争斗。我若赢了,留你给我儿当个……”
现在寄人篱下,苏季徵识相地把“嬖人”“男宠”之类的词吞回去。
顾朔当做没听到,问:“你问完,他怎么回答?”
“他一直在发烧,烧得脸全红了,不知道听清我的问题没有,估计是烧糊涂了,一问他,他的眼泪就掉下来了,跟一串珠子似地,扑簌簌地往下滚,他的魂都飞了,眼睛木木的,干什么都迟缓慢半拍,空洞又无神,就那么呆呆傻傻地流了好久的眼泪,然后茫然地跟我说:‘爹……我想他’。”
“我除了把他送到西北,我能怎么办?再烧下去人就要烧傻了。”苏季徵隐去他心里的盘算,他不觉得他会输给周文帝,但凡事都有万一,万一输了,苏景同总该有个退路。顾朔的人品和本事他信得过,保皇党基本都支持顾朔,届时顾朔若是肯保苏景同,苏景同性命无虞。苏景同能去西北和顾朔在一起,再好不过。
“后来呢?”顾朔问。
苏季徵被他问得莫名其妙,“没了啊,我让人护送他去西北了,他易容改名成姜时修,后面的事得问你。”
“那津门之战,他知道吗?”顾朔追问。
“不知道,”苏季徵确定:“津门之战才打了几天,消息还没传到西北,我就‘战死’了。他不应该知道。”
不对,这中间一定缺了什么。
顾朔眉头皱得死紧,按苏季徵的说法,苏景同那滔天的负罪感是怎么来的?只是因为他当时不在苏季徵身边吗?
既然苏季徵知道姜时修的事,顾朔没再帮苏景同隐瞒,“他现在完全不能听姜时修三个字,抵触承认自己是姜时修,只要有人提到他是姜时修,他就会发病。”
苏季徵慢慢品出点不对劲来,这话顾悯同苏季徵说过一次,顾悯后面还跟了一句“居然有人能把自己内疚出病来”,苏季徵当时以为苏景同是在内疚在他和顾朔里,苏景同选了顾朔,怎么看顾朔的意思,不止是这样?
顾朔直视苏季徵,“太医们的观点是他在姜时修时期发生过他不愿意接受的事,所以拒绝承认他是姜时修。”
苏季徵目光不善,顾朔没等他说出后半句就补充道:“他在西北大营时没发生他不愿意承认的大事。”
苏季徵沉默,顾朔这句话他是信的。
“我有两个猜测。”顾朔道:“第一个是,你‘战死’以后,他被我父皇的人绑走,路上又被西南王的人绑架,被拷打了几天,还挑断他的手筋,给他下了傀儡蛊。这个过程比较痛苦,他不愿意回想。”
苏季徵不悦:“怎么回事?什么拷打?什么傀儡蛊?!”
顾朔快速把事情和苏季徵解释了一遍,苏季徵大怒,一掌拍在桌子上,恨恨道:“竖子!”
“西南王已伏诛。”
“那又如何?!”苏季徵道:“他死了,他儿子顾悯不是还活着么?老匹夫动我儿子,本王动他儿子,公平得很。”苏季徵扯住顾朔的衣襟,“小子,你逮便宜了,本王在他们那儿摸了不少他们的底细,借本王四万兵马,本王把顾悯活捉下来。”
顾朔:……
“这事你得和景同商量。”顾朔把锅甩出去,苏季徵才死里逃生,他要敢把苏季徵再放到战场上,苏景同跟他没完。
“此事容后再议吧,先把景同的心病成因找到吧。”顾朔把话题引回来。
苏季徵心里不痛快,烦躁得很,但事关苏景同,还是耐着性子想了想,“不像。”
以苏景同的性格,比起痛苦到想忘记这段过去,他更可能把这段痛苦刻在心里,隐忍蛰伏,等待机会把他们都宰了,把受过的苦十倍还回去。
“还有第二个,”顾朔看着苏季徵:“他觉得对不起你,对你有负罪感,他或许怀疑是自己害死你?”
“不可能,”苏季徵立刻反驳:“我中箭是周文帝和东瀛人下的手,跟我儿子有什么关……”
苏季徵的声音戛然而止。
“你想到了什么?”顾朔问。
苏季徵沉默一瞬,搓了搓脸,“我平时有两队护卫,一队在明一队在暗。他有一年不知怎么想的,总疑心我会莫名其妙死掉,悄悄养了一队护卫,打散安排进军队里,想着哪天护我周全。”
顾朔静静听着,这事顾朔有印象,苏景同曾经提过一嘴,他当嬖人那年,苏景同一边在西北布局,一边往军队里安插人手给苏季徵加一层保护。
“他要去西北,我不放心,”苏季徵解释,“西北要打仗,刀枪无眼,万一有个闪失……”
64/71 首页 上一页 62 63 64 65 66 6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