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山上有人家(种田)——西瓜啵啵柚

时间:2025-03-17 08:40:35  作者:西瓜啵啵柚
  说完就见谢知云在笑,不禁也跟着翘起嘴角。
  一路闲逛,净跟着两个孩子买些零嘴了。
  在镇上转了大半圈,身上都挤出汗来,终于碰上舞龙舞狮的队伍。
  街道中间搭了高矮不齐的柱台,一红一黄两只狮子在其间跳上跳下,摇头摆尾,憨态可掬。长龙穿梭于人群之中,翻转腾挪,引得阵阵惊呼喝彩。
  镇上着实热闹非凡,那些惶恐不安,都在喧嚣锣鼓声中,被震得粉碎。
  不知逛了多久,直到两个孩子玩累了,嚷嚷走不动,要背着抱着,一行人才恋恋不舍地动身回家。
  坐在车上,何天珠还在比划着,讲述今儿看见的杂耍多么神奇。
  等越走越远,再听不见镇里的喧嚣,狗蛋、铁蛋兴奋劲儿才过去,靠在大人怀里呼呼大睡。
  今年没有三十,二十九便是最后一天。
  搬进新家,可算是有地方贴对联和窗花,他们专门买了好些漂亮吉祥的图样。
  早上起来,齐山就熬了一碗浆糊。谢知云捧着对联来到院门口,给他帮忙。
  拿木片将浆糊抹到对联背面,谢知云后退几步,指点道:“往上一点,歪了歪了,再往右边移一下。”
  “行,这样正好。”
  院门口布置好,又转进里面,堂屋贴上对联和财神爷,每扇窗户都有窗花。房檐下还挂了两盏灯笼,凑成“平安”二字。就连二黑的狗窝也拴有红布巾。
  谢知云越看越高兴,还把昨天采的火棘果分几个瓶子装好,摆在窗台、木桌上。
  红红火火的,可谓年味十足。
  一通忙活下来,早食吃得晚,晌午那顿就省了。
  早早便开始准备晚上的年夜饭。
  饺子是必须要有的,正好挖了新鲜荠菜,混着腊肉剁碎了包起来就不错。
  至于别的菜,齐山心中也有盘算。炖盘莲藕猪蹄汤,一条红烧鱼,再有香椿扣肉、豆腐肉丸子,随意搭配四道素菜,凑够八个菜,他们俩吃着绰绰有余,又吉利。
  谢知云听他说得头头是道,也不打搅,等定下来,就进灶房帮着忙活。
  洗菜切肉、生火熬汤,一忙就是一下午。
  天色渐暗,隐约听见炮竹声穿过层层丛林,传至耳边。
  两人将饭菜全端出来,摆了一满桌,又拿出一小壶酒和两只竹杯放在桌角。
  谢知云翻出纸钱,笑看齐山:“你也去把炮竹点上吧,响一响热闹。”
  去岁这附近还是灌木矮林,也没什么余钱,就免了。今年不一样,因建房,周围都收拾得光溜溜,上梁、成亲时都点了炮竹,也没什么事儿,就没那么担忧。
  不过花炮他们买不起,只买了两串炮竹,吃团圆饭时放一串,另一串留到半夜子时,正合适。
  外面噼里啪啦一阵响,谢知云也将纸钱点燃,散给二位亡故的至亲。
  “吃饭!”
  谢知云见齐山进门,拉着他在椅子上坐下,先给倒了一杯酒。
  杯盏相碰,一切尽在不言中。
  过年的大好日子,二黑也难得不用守规矩,等他们吃完再给。
  谢知云特意给他挑了带肉的骨头,鱼、丸子、肉汤泡饭都有,在窝前埋头吃得那叫一个香。
  谢知云酒量不好,原本只给自己酌了一点儿,但实在高兴。边吃边聊,没忍住又添了几口,喝得脸颊红通通的,但眼神依然明亮。
  这是他和齐山一起过得第二个年,没有很多人作伴,却依旧觉得满足。
  他想,以后还会有很多年要一起。
  夜色渐深,各处烟花炮竹齐齐响起,俩人也在院子点燃最后一串炮竹。
  于喧嚣热闹之中靠在一起,迎来新的一年。
 
 
第41章 
  今年来客比较多, 从初二过后,几乎天天有人上山来玩。
  大多坐下喝杯茶,闲聊一阵便急着走。只有平日来往就十分密切的, 才会留下吃饭。
  先前就有准备, 腊肉、骨头早抽空烧好洗净, 扣肉、炸丸子都是现成的, 院门口就能摘菜。做起饭来也方便, 待客时不至于慌乱。
  都是勤俭朴素的人,也不怎么挑嘴,有的吃就高兴。每回备的饭食都吃得干干净净, 少有剩菜。
  一连大半个月, 二黑碗里的肉骨头、油水没少过,天天吃得肚皮溜圆, 肉眼可见的更显肥壮。
  过了正月十五, 四处串门、走亲访友的村人停歇下来,开始忙地里的活。一早一晚依然有些冷, 不到种田的时候, 但翻地、烧秸秆却是可以的。家里喂有牲畜的, 还要把圈里的粪肥铲出来,提前背去地里。
  谢知云他们也没闲着,找到里正又买下七八分的荒地。就是离得有些远,在靠近山脚的地方。
  不过这里没长什么小树, 多是些杂草、藤蔓,还算好清理。两人花了段时间, 给收拾干净。
  齐山又找何家借了牛车,从头到尾耕过一遍,才把晒蔫的草茎点火烧了。家中攒的几袋柴灰也拌上鸡鸭粪, 一齐撒进地里。
  忙着忙着,已是二月中旬。
  天气越发暖和,棉衣棉裤再用不着穿,早早洗净晒干,收进衣箱里。
  山间绿意盎然,农田里油菜花连成一片,老远就能闻见香气。
  之前移栽到小院的几颗野刺花都幸运成活,嫩绿的刺条爬满竹篱,陆陆续续冒出或白或粉的小花,随风摇曳。
  小蜜蜂和各色蝴蝶整日穿梭其中,翅膀染上金黄的花粉。
  正是招蜂的好时候。
  去年闲暇时,齐山又掏了七只蜂桶,还琢磨着做出四个蜂箱。
  俩人挑了个晴天,在花丛外、菜地旁、野桃树下都支好架子,还搭了挡雨的遮盖,专门放置蜂桶和蜂箱。
  不过家附近就这些蜜源,也不适合搁太多,每处都只放置一个。
  等忙完,已是晌午过后。
  早上煎了一筐野葱饼,还没吃完。两人都有些累,懒得再费心做别的饭食。
  只在火塘点燃火,往里加了些木炭。因是自己收集烧水、煮饭时没燃尽的柴火,夹进坛子闷出来的,不大经烧,不一会儿就全着了,变成红通通一片。
  齐山找来铁三角深深插进柴灰,留出短短一截腿在外,往圈上架好两根长木棍后,就把凉透的野葱饼摆上去烤着。
  外面太阳好,烤火还有点儿热。他们搬了板凳坐到门口,时不时过去看一眼,翻个面。
  野葱饼很快现出油光,一人拿一个在手里啃着,又添上新的继续烤。
  谢知云在手里倒腾两下,咬上一口,险被热油烫到,呼呼吹几口气,才尝到味儿。
  刚发出来的野葱苗鲜嫩,拌上腊肉丁,油香面香葱香混合在一起,口感丰富。经火烤之后,外壳酥脆,内里却依是软乎的。
  不声不响吃掉一半,方腾出空来说话:“剩的那些送哪儿去?”
  齐山蹲在火塘边,伸手将饼子翻个面,毫不犹豫地回:“溪边野花多,可以给那儿放几个。其余的我想安到山崖边,听爷爷说好些蜂农都爱这么做,我们也试试,不成再换地方。”
  谢知云想了想,点点头道:“我看行,那边百合、映山红、野桃子什么的都多着,应该能引来蜜蜂才是。”
  齐山也是看中这点,才决心尝试的,“下午你在家歇着,我去山崖瞧一瞧。”
  谢知云不依,他心里也有些打算,同齐山商量:“我想跟去看看,顺便挖些兰草、百合回来,好好养养,到时用盆装了,说不定也能卖钱呢。”
  时下姑娘、小哥儿都有簪花的习惯,文人墨客更是喜好这些,就连他那一身铜臭味的爹都有养花的乐趣。
  可见是有市场的,谢知云觉着这生意应该能做。
  再者他以前为讨谢东行欢心,还专门研究过打理花花草草。府中大小花园,数他院子里的花儿长得最好,开得最旺。多少也算有些经验。
  就是家底薄,培育不起名贵品种。
  不过在山里住了这么久,他以为那些野花野草也别有一番意趣,只要养得好,注重修剪造形,自然会遇见喜欢的人。
  等以后攒点钱,摸索出更多经验,便可以试着养些别的。
  对他想做的事儿,齐山就没说过“不”字。
  于是抓紧填饱肚子,夫夫俩便上锄头和几只蜂桶出发。
  因在深山里,担心遇见危险的野物,二黑也被允许跟着一起出门。
  一进林子,它就兴奋得找不着北,在前面又跑又跳,惊得鸟雀四起。
  谢知云也有段时间没进山,看什么都觉得新奇。一路上折了不少不知名的野花,编成大大的花环戴在头上。
  还给齐山也做了顶,非要他戴上。
  粉白的小花搭配绿叶,衬得高壮的汉子更黑,怎么瞧怎么滑稽,惹得谢知云咯咯笑个不停。
  齐山也不恼,乐呵呵把花环往上抬一抬,省得挡住眼。
  玩闹中,前进的步伐难免慢些。出发近半个时辰,才抵达目的地。
  陡峭的山崖耸立于眼前,表面崎岖不平。绿树从石缝中长出,枝干蜿蜒曲折。偶尔能看见长在石壁上的白刺花、百合、紫花地丁等,被风吹得一颤一颤。
  齐山解下背篓,将锄头递给谢知云,说:“你在这儿附近看看,有没有用得上的野花,我上去放蜂箱。”
  “那你小心,别爬太高,脚踩稳了再动。”谢知云清楚自己去了也帮不上忙,只会叫齐山分心,没耍性子硬要跟着,乖乖接过锄头。
  “嗯,我就在这附近放几个。”
  齐山也不敢托大,小心翼翼地顺着比较平缓的小道,往上移动。挑选向阳,又有大石块避挡在顶上,自认为比较合适的地方安放蜂桶。
  上上下下跑了几趟,把带来的五只蜂桶全给放好,才回到谢知云身旁。
  这么长时间,谢知云一颗草都没挖,净顾着抬头看山崖上的人了,见没伤着,结结实实松了口气。
  齐山伸手拿掉他头顶的树叶,笑了笑说:“我在上面看见岩缝里有蜂窝,蜂桶放这边应当能成。”
  谢知云挺看得开:“能引来一两桶就是赚的,再说放得这么早,有的是时间改换地方,总会比去年收获大。”
  齐山拿过锄头,跟着他一起往前走,温声说:“那是定然,家里的蜂桶留一只出来,我试试能不能把溪边那一桶蜂分些出来。”
  过了一整个冬,去年引进的一窝蜜蜂还没跑,又开始活跃起来。不过齐山以前也只是见过他爷爷养蜂,好些东西都不懂,问了几个蜂农,人也不愿透露赚钱的秘诀,只得靠自己慢慢摸索。
  要长久地养下去,必然不能单纯依靠从野外引新的蜂群,学会分箱才安稳。
  谢知云听出他的紧张,转头宽慰道:“不打紧,慢慢来就是,就当练练手,弄得多了自会掌握其中诀窍。”
  说话间,两人走得远了些。
  谢知云眼尖地发现一丛兰花,虽只是普通的春兰,但估计有些年份,花苞生得多,谢知云数了数,足有十来个。
  有两朵已经绽开,绿瓣红舌,亭亭玉立,自带一股清香,也很是养眼。
  谢知云指点齐山将其根茎都仔细挖起,一整丛装进背篓。这些回去分一分,能育出好几盆苗呢。
  之后两人又挖了些兰草,外形都差不多。只有一株比较特别,是并蒂双花,可把谢知云高兴坏了。
  野百合、石蒜、映山红,还有棕树幼苗也挖了些,能卖钱最好,不成用来装点小院儿也不错。
  回到家,两人就连忙把门口之前用来的种菜的空地收拾出来,将挖回的花草一一栽种下去。
  太阳渐渐西斜,谢知云摸摸那唯一的并蒂双花,眉眼间皆是笑意:“改天去镇上买几只陶土盆回家,分栽些出来,先探探行情。”
  齐山其实不大懂这些养着起什么用,又不能吃,有什么值得花钱的。
  但他向来不会泼冷水,还认真帮着出主意:“或许可以装两盆送给何大哥,他们读书人,应该有喜欢摆弄这些玩意儿的。”
  谢知云双眼发亮:“你说得对,等我再养养,就给他抱两盆。”
  之后几天,谢知云都泡在花丛里,每天要去察看好几遍。
  齐山也忙,将剩余的蜂桶安放在溪边之后,又尝试着给原有的那一窝蜜蜂分箱。
  但他到底没经历过,第一次弄,难免不得其法。不仅没分成功,还把好不容易养熟的蜜蜂折腾跑了。
  为此,他很是懊恼自责,谢知云又哄又劝的,才叫他心里好受一些。
  好在今年运气不错,新放的蜂桶和蜂箱陆陆续续来蜂。总是没动静的换了几个地方后,也引来蜜蜂筑巢。
  他们还给山下送了两只蜂桶,李奶奶和何家各安放一只。说好割蜜的时候分一些给他们,哪有不愿意的。毕竟只是借个场子,又不用他们费心照看,和白得没什么两样。
  十来只蜂桶都成功装上蜜蜂,想想就高兴。仿佛已经看见银钱在招手,那心里跟灌了蜜似的,美得冒泡。
 
 
第42章 
  夜半, 春雷滚滚,细雨淅淅沥沥落下。
  屋里的奇怪声响渐渐平息。
  齐山爬起床,掌着油灯去灶房端来热水, 掀开被子轻柔细致地帮人擦洗。
  谢知云打个哈欠, 微微泛红的眼角挤出两滴泪来, 嗓音绵软无力:“是下雨了吗?”
  “嗯, 下的不大, 就是密了点儿。”
  “哦,”谢知云在枕头上蹭蹭脸颊,又重新阖上眼, 口中却还在嘟囔, “那能种地了,等雨停就该去趟镇上。树苗、陶土盆都得买回来, 还有猪仔也要看看……”
  齐山抽回帕子, 在他水润的嘴唇上轻啄一口,眼中满是笑意, “知道了, 不是瞌睡得紧, 怎还惦记这么多。”
  谢知云眉头簇成川字,迷迷糊糊中似是嘀咕了句什么,翻个身没搭理人。
  虽没听清,但拿脚后跟想也知道定是埋怨自个儿的。齐山摸摸嘴角, 毫无半点儿心虚。
  起身将水直接泼进院子,便进屋躺进被窝, 将人搂入怀里,伴随沙沙的雨声沉醉甜美梦乡。
  远处群山笼罩于云雾之中,只能窥见山尖, 春雨绵绵下个不停。
  这样的天气,去地里干活不利索,一走就粘满脚泥,提都提不动。出远门也不大方便,两人便继续窝在家里。
  不过也没闲着。
  捉了猪仔回来,总不能胡乱扔在外面,肯定得单独给它造个圈才行。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