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当穿越时拿错了剧本(穿越重生)——圆不溜啾

时间:2025-03-30 09:53:49  作者:圆不溜啾
  村长有些震惊地望着小九,又看了看小七和靳大夫,好半晌才反应过来:“二位贵客快屋里坐,李老头,你那还有茶没,给人家泡上,我这就去找姮娘过来。”
  李老头眼中也难得出现了些神彩,他紧张地搓搓手,道:“我屋里乱,只能麻烦各位去隔壁歇脚,我去给三位泡茶。”
  小七正要拒绝,被小九拦了下来,将两人带进了自己住的屋子。
  李老头家的茶叶也不知是放了多久的陈茶,虽然也是小有名气的茶,味道却实在不怎么样,但这已经是他最能拿出手的东西了。
  小七和靳大夫象征性地品了几口,正好姮娘和孙阿婆来了,他们便放下了水杯,诊断起姮娘的病情。
  这事小九帮不上忙,就在一旁一边翻书一边慢慢饮着茶水,喝完就自己续上一杯。
  等小九续到第三杯的时候,靳大夫才结束问诊。
  孙阿婆满眼希冀地望着靳大夫,问道:“大夫,我家姮娘,能治好吗?”
  靳大夫道:“能治,针灸辅以汤药肯定是能好转的,但是她积病太久,能好到什么程度,就不清楚了。”
  这个回答已经让在场的众人喜出望外了。
  村长看着低头与小七讨论的靳大夫,似是有什么话想说,许是又怕打扰到他们,只能手足无措地站在原地眼巴巴地瞅着。
  小九从书页中抬了下眼,直接问道:“村长想问什么?”
  村长连忙回道:“那个,能不能麻烦靳大夫也看看周家弟弟的病?他不是生来就傻的,是打仗的时候吓傻的。诊金的话,我们会努力凑齐的。”
  靳大夫闻言,思索了一下,道:“这样吧,姮娘的病至少也要施一个月的针,空余的时间,有需要看病的都可以来找我,其他村的人也行。诊金小病十文,大病一两。”
  “药的话,看情况另算。”
  村长激动道:“好好好,多谢靳大夫!我这去通知大伙。”
  “村长,您稍等一下。”靳大夫叫住正要离开的村长,道,“这屋子有些小,又不够私密,麻烦您这边收拾个大些的房间暂时充作医馆使用。”
  李老头马上接话道:“这事包我身上,今晚就能给大夫您准备好。”
  “行,那就麻烦了。”靳大夫说完又对孙阿婆道,“我还要与七姑娘细细商量下治疗的方案,你明日再带姮娘来找我。”
  “哎,好。”孙阿婆千恩万谢,带着姮娘离开了。
  屋里的村民走完了,小九合上书,放到一旁,道:“你几时又收了徒弟?”
  靳大夫原是宁王府的人。宁王出事后,他辗转遇到了谢明峥,便一直跟着他在战场上行医,军中的大夫几乎都是他教出来的,自然与几个亲卫相熟。
  不过,这人在一处呆不住,经常云游四方。谢明峥当了皇帝后,一堆太医可以使唤,几乎也用不上他,他乐得自在常常不见踪影。
  说起来让人挺心酸的,靳大夫之所以对疯症癔症之类的病颇有心得,也是因着军中一些年轻的兵士难以面对战争的残酷,吓疯吓傻的不在少数。
  小九本来也不报希望,没想到小七真找到了这位大爷,还把人请来了。
  靳大夫道:“路上捡的一小姑娘,有天赋又肯吃苦,我这一条腿都进棺材了,可不得收个亲传徒弟。”
  小九嗤了一声:“您这模样,最多一根脚趾进棺材。”
  村民们动作挺快,晚间就打扫出了一间屋子,各家搬了些柴火,将炕烧热,才来人把靳大夫请了过去。
  小九对医术方面没什么兴趣,也涉及不多。天气好时,便出去村里村外四处闲逛;天气不好时,就窝在屋里看看书,想想事情。
  比如,谢明峥为什么要让他来这个村子?是想让他知道战争带来的其他苦难吗?
  小九承认,他确实觉得强抓壮丁这件事不对,也很同情姮娘和其他村民的遭遇。所以,他愿意花钱,花自己的人情帮他们改善生活,但小九始终认为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
  战争总是要牺牲的,与其被敌人屠戮,不如与敌人拼杀而死。
  靳大夫来了好几日,天气方晴暖起来,地上的雪都化了,小九这才有心情出门看看情况。
  李老头不在屋子,也没在田边。
  他在靳大夫那。
  李老头一把年纪,又不识字,大多时候是帮不上什么忙的,只是在院里干站着。也就是靳大夫忙得没空时替他杯里添个水,或是喊个人之类的。
  小九停下了脚步,望向李老头。
  他此刻仍是呆呆地蹲在院子的一角,半仰着头看着靳大夫和姮娘——过几日针灸和汤药治疗,姮娘已经可以对外界的刺激有些简单的反应。
  小九忽然有种奇妙的感觉,他觉得眼前的李老头,好像“活”了一点点。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小九就忍不住在心里骂了自己一句:什么叫活了,李老头几时死过。
  许是有其他事情做,人显得精神了些罢了。
  小九进了屋,小七正对着靳大夫的方子抓药。
  “要帮忙吗?”小九随手拿起一张方子问道。
  小七抽回小九手上的药方,头也不抬道:“别添乱,去村口接个人。“
  小九往日抓的都是放在药柜中切好的,临时准备的房间里可没有,药材都是晾在架子上,得自己分辨。
  被歧视了技术的小九丝毫没有不悦,神情淡定地问道:“接谁?长啥样?”
  “靳老的徒弟,叫向逢。托她买了药,算算日子该到了。”小七道。
  小九应了声,就离开了屋子。
  小九在村口等了许久不见人影,索性沿着村外的小路往镇上慢慢走。他溜达了差不多一个时辰,终于看见了要接的人。
  一个看着和小七差不多年纪的姑娘赶着车正慢腾腾地往雪松屯走。倒也不能怪她走的慢,那两匹马后面挂着三辆板车,好几个大箱子。
  向逢的皮肤有些黑,也没有那么细嫩,一看就是常年风吹日晒的。但她的眼睛很亮,像太阳一样,神采奕奕,充满了活力。让人一看,就心生欢喜。
  “哎,小哥,雪松屯是在前面吗?”向逢冲着小九招手问道。
  小九应了一声,待马车经过时,直接跳坐到了向逢的旁边。
  向逢愣了下,没质疑他上车的举动,而是问道:“你不是刚从那边过来吗?”
  小九道:“我来接你的。”
  “哦哦,是师父让你来的是吧。”向逢是个自来熟,也不在乎小九的冷脸,搭话道,“我听你口音,有点像我们那的,你是北安人吗?”
  小九怔了下,侧头打量了下向逢,竟真有几分眼熟:“是。”
  向逢顿时喜上眉梢,拉着小九聊了起来。小九有一搭没一搭的从嘴里蹦出几个字,但丝毫不减向逢他乡遇故人的兴奋劲。
  直到进了村,这才消停些。
  向逢的到来,很快得到了所有村民的喜爱。
  小七看起来比小九好相处,实际接触村民时,她是尽心尽力礼貌又疏离的。简单的说,就是没有跳出大夫与患者这层身份。
  可向逢不一样,待人热情不说,嘴巴还甜,见谁一口一人姐姐伯伯,爷爷嬷嬷的,把十里八乡的村民哄得笑不拢嘴。
  小九站在篱笆墙外,看着一堆老人围坐在向逢身旁,听她讲怎么锻炼养生,怎么用药认药,就连那个整个冬天嘴角都没往上翘过一点的李老头脸上也堆满了笑。
  院子里热热闹闹的,像过年似的。
  他爹娘还在时,他家里也曾这般热闹过。
  小九有些恍神,小七走到他身旁揶揄道:“真羡慕这种朝气蓬勃的小姑娘,是不是?”
  小九没理她。
  小七感叹道:“你还没见过老靳笑得那不值钱的样,他可宝贝这个小徒弟了。”
  小九仍没接这话,只是忽然问道:“你觉没觉得,村子好像有些不一样了?”
  “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小七问道。
  小九想了想道:“我来的时候,他们像……死了一样。”
  对一切漠不关心,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悲无喜。仿佛活着也行,死了也无所谓。
  “是因为向逢吗?她是怎么做到的?”
  小七随口道:“只要不是你这样死气沉沉的少年人,谁都行。”
  小九愣了下:“什么意思?”
  这次换小七怔住了,她侧身望向小九,上下打量了好一会,突然笑了:“我好像知道主子为什么让你来这里了?”
  “为什么?”小九急切地脱口问道。
  小七却只是耸耸肩,回身又进了屋子:“自己想。”
  直到开春,靳大夫、小七还有向逢都离开了雪松屯,小九仍没想通这个问题。
  随着他们的离去,村里渐渐地似乎又恢复成了之前的模样,但又有一些不同。比如,清醒过来的姮娘会在河边洗衣时唱起不知名的小调,清脆悠扬的歌声回荡在村中;比如,孙阿婆不再时时刻刻守着姮娘,偶尔会来李老头家串串门;再比如,周家哥哥偶尔拉着弟弟的在田间散步,他的弟弟不会在听到风吹草动时,惊恐的大叫大闹……
  村子好似多了一些平静的生机。
  但也仅仅如此,比不上向逢在时的千万分之一。
  “所以,是因为伤病吗?”小九自言自语道,随即又摇了摇头,自己给出了答案,“如果是,向逢在时那些人明明还病着。”
  小九的困惑这次没有留太久,因为另一群人带着答案来了。
  小七看到的,是小九送往帝都的那封信;而另一封送往北安城的,是给现在北安边军主将,谢明峥曾经副手的将军的。
  小九找他要了一批人,一批同他一样无亲无故的兵士。
  如今边关大定,自然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兵士,又恰逢春耕,便会安排众人轮流返乡。但军中也有不少无家可归,也无地可种的人。
  小九想着,他们左右是闲着,不如派他们来雪松屯帮这些老人种田。
  这事将军可做不了主,但小九也不能直接绕过主将,所以得先给将军去信,再由将军向皇上请示,得了命令后方能派人过来。
  这一来一回的,自然要浪费不少时间。
  所以,小七他们离开后,这批兵士才到雪松屯。
  他们来了十多个人,还带着良种、几头黄牛和天工坊新制的播种耧车。
  小九不曾在前线拼杀过,但他拷问出的消息救过不少弟兄的命,所以来的这些人对小九也非常热情。
  村民得知来意后,自是万分高兴。
  这次不用他们收拾屋子,这群精力旺盛的汉子自己就麻利的解决了。
  来的人中有个百夫长,到了村里后一个下午就把各家的情况摸清楚了,然后根据他们的人员和土地的情况安排兵士们一对一或是二对一的帮忙。
  完全不用小九操心。
  指给李老头的,是一个叫魏宁的兵士,小九对这个人完全没有印象。
  他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毕竟北安之前有十多万人驻守,核心的谢家军里的五六千人他都认不全,何况其他人。
  这批来人中,他也就和百夫长熟些。
  魏宁也是个不爱说话的,脸上看不到笑的。不过,做事很卖力。
  李老头会和他一起下田。刚开始的时候,两人都是埋头干活,休息的时候各坐一旁,盯着田地发呆。李老头也会给魏宁准备饭食,但没什么交流。
  小九看着别家逐渐热闹起来的氛围,心想:百夫长应该给李老头指派个性格开朗点,要不两个闷葫芦一天都憋不出一个屁来。
  然而,就在小九腹诽后没几天,李老头和魏宁的关系突然变得亲近了许多。
  家中之前屯的那些肉啊菜的,做饭时都用上了,顿顿三菜一汤,有荤有素。李老头会给小九留一些,送到他屋中,然后自己拎着食盒去魏宁的住处与他一起吃。
  李老头出门的时候,嘴角快扬上天了,整个人精神也好了起来;而魏宁,同样也变得柔和了许多,脸上添了些许腼腆的笑意。
  小九又想起了小七的那句话。的确不是人的问题,甚至都不是性格的问题。
  魏宁与向逢有什么共同点吗?
  小九想不通。
  他找到百夫长,询问起魏宁的来历,却得知了一件让他非常意外的事情。
  谢家军几乎都是北安人,他们饱受胡羯侵袭之苦,对胡羯恨之入骨,打仗的时候自然十分拼命。但北安可凑不出十几万人,所以,也有许多兵士是外地征召而来的。
  魏宁就是其中之一,并且,他是谢明峥指定派到雪松屯的。
  “这孩子也是个可怜人。”百夫长远远看着蹲在田边一起吃饭的二人感叹了一句。
  李老头给魏宁碗中夹了个鸡腿,目光慈祥地望着他大口吃掉,神情比自己吃了还高兴。
  小九道:“十万将士中,有几个不是可怜人。”
  百夫长叹了口气道:“顾启在时,北梁各地边境都动荡不安,人手紧缺,所以,强制征召了许多年轻人入伍。”
  “他是家中的独子,母亲瘫痪在床,父亲患有癫痫之症。”
  “北边安定下来后,他告假回家探望双亲,结果发现双亲都去世了。”说到这里,百夫长顿了顿,脸上露出不忍的神情,“你知道他双亲是怎么去世的吗?”
  小九摇摇头。
  “他父亲癫痫发作,被呕吐物堵住了气管,他母亲叫哑了嗓子也没人听见——当时十室九空,他家周围都没什么邻居了,他父亲就因窒息死了;而他母亲无人照顾,活活饿死在了床上。”
  小九猛得扭头看向百夫长,眼中全是错愕。
  “这样的惨剧,也不算少见。你看眼前的村子,你觉得那些死绝了的空房子,有几个是善终的。只是他这个,格外让人难受罢了。”
  “魏宁回来报道后,也没抱怨什么,只是人变得特别孤僻,沉默寡言。”百夫长说着说着,精神一振道,“不过,昨天他来找我,问我他能不能留在雪松屯,说是认了李老头当义父。”
  “现在边关不缺人,应该不成问题。”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