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下听他亲口说自己实在太忙,心中还是有些心疼。便搂过他道:“你说怎样便怎样,实在是累了的话,就都别管了,好好在家休息休息吧!”
“别,我可闲不住。”沈宣故意说道:“你不知前些日子咱们花了多少出去,银子就和流水一样,几千两投入到了地里就看不见了。也就是这些日子云朵糖卖出去了,才开始赚钱。”
“我还得早些帮你把砂州建好了,把咱们投进去的本金给收回来呢!”
第118章
莹娘领了工钱回家,还打包了中午午饭里的一只鸡蛋。
她如今在糖厂已经上了几个月的工,每日都能领到十文钱,午饭吃的比她想象中还要好得多,几乎顿顿都有蛋有肉。就连米饭都扎实的很,能吃多少就添多少,从不限量。
莹娘长胖了一圈,瞧着气色也比之前好多了。
刚开始她还想把午饭整个都打包回家给赵宝珠吃。后面因着干活需要力气,手上存的钱也多了,可以自己买得起肉和蛋了,莹娘打包饭菜回家的情况就很少了。
也就是今天中午饭菜太好,发的一只煮鸡蛋实在吃不下了,莹娘才打包带回去给赵宝珠加个餐。
一到了家门口,莹娘就闻到了赵宝珠在厨房里炖肉的味道。
如今他们三天就能吃上一次肉,今儿正好又是炖肉的日子。
赵宝珠从小下厨,虽然年纪不大,但做饭的手艺也还不错。这肉炖的实在是香,馋的住在附近的孩子都围拢到了赵家门口,眼巴巴的闻着肉香味儿流口水。
海边的渔民们不缺鱼吃,但却实在是馋这肉香。
之前莹娘家穷的叮当响,每年过年也才能买些猪油肉皮的吃吃。没想到最近却是进了糖厂发了财,日子越过越好了!
旁边的邻居白大婶一边洗着海带,见了莹娘回来便对她说道:“莹娘,你们那糖厂什么时候再招工啊?下次招工你可得提前通知我一声,让我家阿瑞也去。你知道我们家阿瑞的,一直是个好孩子,年纪也不小了,瞧着与你家宝珠倒是般配……”
“听说明年还会招工,到时候我一定通知。”莹娘连忙打断白大婶的话,挤出一个笑容应付的说道。
她推开院门,循着香味儿走进房间。便见到穿着簇新衣服的赵宝珠正把炖好的萝卜烧肉片端到桌上,旁边还放着两条香煎青花鱼和一盘炒青菜。
莹娘把袖子里的鸡蛋塞到赵宝珠手心里道:“中午剩下的鸡蛋,你快吃了吧。”
赵宝珠见了鸡蛋倒是有些为难的道:“娘,这许多菜了,哪儿还吃得下鸡蛋!下次你吃不完就算了,别再带东西回来了。如今家里好起来了,也不差这点儿。”
这话倒不是赵宝珠飘了,而是砂州天气炎热,好些东西带回来没办法存放,不吃也要坏了,闹得赵宝珠与莹娘母子只能拼命的吃。有时候真正是撑的不行,实在是不想把肚子吃坏了。
“今日的工钱,你拿去收好了。”莹娘从袖袋里摸出十个铜板。赵宝珠便把钱给收到了钱袋子里。
之前空荡荡的钱袋子,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就已经装满了。莹娘拿了大头出来换成了一锭银子,扣除吃用剩下的,还余了二百多文。
“娘,咱们这几个月挣的,比以前好多年还要多!”赵宝珠摸着钱袋子忍不住感叹道。
“可不是么?”莹娘心情不错,一边拿了饭碗盛饭,一边忍不住说道:“就隔壁那个白家婶子,以前都不带给我们好脸色的,最近每次见了我,都提起他家阿瑞。又是让我帮着他进糖厂,又是想将他和你撮合在一起。”
“我可不愿意!以前他可没少跟着赵宝月欺负我!”赵宝珠闻言翻了个白眼道。
“娘心中有数,压根就没接话茬。”莹娘连忙说道。
以前村里人欺负她与赵宝珠家里没有男人,一个个都没少在背后编排他们。只是自她进了糖厂以后,日子越过越好了,那些人才转了脸色。
赵宝珠眼看着就要及笄了,莹娘却是不愿意在渔村里相看人家的。
赵宝珠勤快能干,厨艺也好,以他家现在的条件,那些太好的人家是不好相看,但城里有个两三亩地的普通人家却还是可以考虑考虑的。
赵宝珠似乎看出了莹娘的想法,便开口说道:“娘,其实以我们现在的条件,家里没有男人也能过的好。我要是嫁了人,就没办法把你带在身边了。还不如一辈子不嫁人,就咱们母子俩儿过活也挺好的!”
赵宝珠这边与莹娘吃着饭的时候,赵家二叔与赵宝月那边也正在吃晚饭。
赵宝月家之前在渔村里算得上条件好的,赵宝月虽是个哥儿,但在村里也颇受欢迎,过来家里说亲的人家还算不少。
只是最近这些日子,赵宝珠家里好起来了。好些之前看上了赵宝月的人家,便转头跑去找起了赵宝珠。
赵宝月本就与赵宝珠不和,一直暗暗叫较着劲,这下便更加不满了。
凭什么赵宝珠晒得和个黑煤炭似的,又不好看,还有那么多人家想要娶他?
今日他路过赵宝珠家门口,便闻到了他家里正在炖肉,结果晚饭一看自家餐桌上的饭菜,又是海带汤和清蒸花蛤和黄花鱼。
赵宝月吃了几口就失了胃口,忍不住开口说道:“爹、娘,那赵宝珠家里都能隔三岔五的吃上肉,咱们家里怎么还要过年过节才能吃啊?”
赵家二叔听到这话就有些生气,狠狠瞪了赵宝月一眼后道:“那莹娘进了糖厂赚了钱,咱家又没那门路进去?再说赵宝珠还知道承包了沙田种甘蔗挣钱,家里饭也是他自己做的。你每日闲在家里,怎么不知干活?”
“这么好的黄花鱼,拿到城里卖出去还能挣上五文钱,就这么给你吃了,你还不满意?”
赵宝月被劈头盖脸一顿说,再不敢抱怨饭菜,只低着头灰溜溜的吃完了饭下了桌。
如赵宝月这样的人家在村里还有不少,都羡慕极了莹娘糖厂的工作和承包下来的沙田。
只是这沙田一共也就三百亩,当时不到半个月都给人承包光了,如今再想入股也没机会了。
而糖厂的工作暂时没有招人,村民们想进厂也找不到门路。便只能每日打听着糖厂的动静,希望下次招人的时候,也能把他们给招进去!
大半年的时间一晃而过,眼看着又到了十月秋收的季节,赵宝珠辛苦了十个月,承包的沙田里的甘蔗终于大丰收了。
他虽是第一次种植甘蔗,但尚管事指导的细致,甘蔗地有什么问题他又问的勤,地里的甘蔗一直长得不错,一些病虫害的小问题也都及时控制住了。
甘蔗完全成熟了以后,尚管事便让赵宝珠把地里的甘蔗全都收了。
他将甘蔗捆好堆在一起,附近的糖厂里便来了几个工人,用推车将甘蔗一批批的运了过去。
待全部收完以后,尚管事便叫了赵宝珠过去,让他拿着地契去一趟糖厂,让里面的账房给他数了一贯半钱,也就是一千五百文钱!
“谢谢二位管事!”拿着沉甸甸的铜板,赵宝珠忍不住有些激动!这还是他自己第一次挣到这么多的钱!
那发钱的账房见他年纪不大,便开口问道:“你这地租今年的就算是结束了,还要再续么?要是愿意再续,就赶紧定下,明天春天开始再种一茬。”
莹娘如今已经在糖厂里上班了,收入也算不错。赵宝珠一个哥儿,日后能进糖厂也好,倒是没必要再做种田这么辛苦的工作。
那尚管事与赵宝珠也算熟了,便开口劝道:“你一个哥儿,年纪也不大。今年挣了钱便罢了,明年这地就别种了,在家休息休息,等过几年长大了,再想法子和你娘一样进糖厂。”
糖厂招人有年纪限制,只招收十六岁以上的,赵宝珠年纪太小,这四五年里都是进不去的。
哪知道赵宝珠听了,却是摇摇头道:“要进糖厂,也是等我大了以后再说。现在我在家呆着也是没事儿,能种上几亩田,补贴些家用不是更好?这三亩沙田我是一定要继续租的。”
那账房听了,便当场给赵宝珠续了约,还是他之前定下的那三亩田。
尚管事看在眼里,却是暗暗点了点头。这赵宝珠他接触的多了,知道是个好的。这般勤快的小哥儿,他心里也是欣赏的。
正巧他家里还有个小儿子没有成婚,与赵宝珠年岁也差不多大。
尚管事心中便留了个意,想着再等上两年,等赵宝珠大些了,去找莹娘提个亲,把他给自己小儿子定下来。
他们庄稼人娶妻娶贤,最看重的就是一个踏实能干。赵宝珠家里虽然条件一般,但他和莹娘都是勤快人,品质也不错,尚管事还是挺看好的。
当然了,此事如今也不过是尚管事心中的一念,数年后到底能不能成,这都是以后才能得知的事情了。
种了大半年的甘蔗终于丰收了,沈宣的糖厂也要开始正式重新招人了。
这一次因着投入产出的规模扩大,沈宣便决定新招一百个人,要求还是与之前一样,无论性别,只看年纪与能力。
年纪太大太小的,邋里邋遢的,干事儿不够利落的,有过前科的全部不要。就这般贴了个招聘的告示出去,糖厂外面就排起了长队,一下子报名了一千多号人。
管事的再从这一千多人里选出适合的工人,就花了整整三日,最后留下的皆是得用之人,与他们签订了合约之后才算正式成为了糖厂的新员工。
糖厂之前的十多名老工人如今已经成了老手,沈宣便让管事的将他们一起升了个职,作为新的管事分别管理一队新来的工人,教授他们制糖,也好减轻总管事的负担。
这些新管事职位提升上去了,拿到的工钱自是也翻了个倍。
就好似莹娘这样的,从没想过自己一个寡妇竟也有做成管事的一天。拿着一天二十文的工钱,手下又管着几个人。莹娘觉得自己的腰杆子都直了不少,说话也比之前更有底气了。
云朵糖的产量起来了,沈宣的宣记云朵糖铺子也正式开到了京城里。
因着不能回京,铺子他是没有功夫去管的。好在有叶秘在京中帮着他操持,铺子很快也是开设了起来。
京城的人比彭州有钱的多。云朵糖这样的糖果,在彭州一日只能卖出二十多两银子,在京城里可就算是翻了个六七倍!
叶秘也没想到云朵糖的生意竟然会这般好,一时间铺子里的人手不够用了,连自己的陪嫁随侍都带了过去,又匆匆忙忙去买了人来,就这般还是忙得脚不沾地。
沈宣自是不会让叶秘白忙,私底下分了一成的干股给他。
叶秘本就帮着沈宣管账,一年下来挣了不少分红。这下又拿到了云朵糖铺的干股,所得的收益就更多了。
他嫁入王家算是平嫁,虽然多年未曾诞下一子半女,但因着带过去的嫁妆不少,王家人待他也还算恭敬。
如今他一年收益加起来竟有数千两银子,在京中的内眷中也算得上是一笔巨款,王家人待他便更是敬重了。
砂州的冬季是没有雪的,比起寒冷的京城,砂州的冬天温暖的和春天似的,只需要一件厚些的外褂便能过冬。
这是沈宣与薛凤麟来到砂州以后度过的第二个春节,不过短短的一年多时间,沈宣便已经将一开始投入到砂州买田建厂的成本给全部收回了。
海边的码头也已经预备开始动工了。沈宣让工人们准备了材料,便放了他们回家过年,待明年春天开年的时候再来上工。
这一年里砂州耕田的耕田,做工的做工,就算是只靠打渔为生的渔民,因着在海边码头做事儿的人多了,鱼和海货卖的也比之前要好了,整个砂州都呈现出一番欣欣向荣之相。
就连一向拖欠的衙门里的俸禄,也都按时结清了,没有拖欠一天。
还有多的银子,薛凤麟想了想后,留下税收应缴的份额,还拿出了一点,给下面的人发了个红封。
砂州衙门成立这么多年以来,还是第一年不仅按时发薪,还多包了过年的红封。
每个红封里面放了二两银子,算起来也是底层吏使一个月的俸禄了。虽然算不得很多,但人人有份,也算是占了喜气了!
之前那些不怎么听话的吏使,如今早就唯薛凤麟马首是瞻。反而是一手遮天的陈文勋与石锦荣,现下已经被架空了,压根使唤不动底下的人,每年到手的好处也一下子都没有了。
那陈文勋暂且不提,石锦荣却是个墙头草,如今每日也是巴结着薛凤麟,一脸谄媚之色,也再不敢每日迟到早休了。
只是薛凤麟觉得他办事不够牢靠,因此平日里大小事也并不怎么用他,只是淡淡的凉着。
便是这般,那石锦荣也是不敢有什么意见,还只得硬着头皮拍薛凤麟的马屁。
毕竟他如今没了砂州各家送来的好处,光凭着手头那点俸禄,日子实在是不怎么好过。若是投靠了薛凤麟,能在那码头的生意上沾一点儿光,那今后倒也不必指着那点世家的贿赂过日子,不就好起来了么?
第119章
还有两天就是大年三十了,薛府里张灯结彩,预备着过年的吃食。
砂州天气暖和,冬天里还有不少花朵。
当地的习俗,要在春节里用花朵装点房间。沈宣与薛凤麟自是也没免俗,去市面上买了各色鲜艳的花朵回来,摆满了房间。布置的满室芬芳,倒是怪好看的。
难得闲下来两日,两人自是整日腻歪在一起。
也不知是太忙了还是因着砂州天气炎热,沈宣过来以后,好不容易养上去的肉又掉了不少。整个人瘦了下来,比在京城的时候纤细了不少。
他一个哥儿,个子虽高,骨架子却是不大。如今这般一瘦,腰肢愈发细了,全身只剩下一处还有点肉,倒是显得越发挺翘圆阔了。
薛凤麟按着沈宣在自己腿上坐下,硬是喂了一块点心给他。
这是他让黄厨娘特地做的糯米糕,加了红枣、黄芪、茯苓、参须等药材,清甜可口,最是养人。
这点心的方子还是叶家的,乃是薛凤麟特地写了信求过来的。为的就是给沈宣养养身子,让他不要再继续瘦下去了。
“这会子吃这糕点,一会儿饭又要吃不下去了。”沈宣有些无奈的说道。
“我让厨上做了你最爱吃的,一会儿也得多吃些。”薛凤麟劝道:“不过几块米糕,算得了什么?我以前在叶家,这米糕叶辰一个人就能吃一大盘,完了还得吃上一整只烧鸡。”
“我能和他比么?”沈宣听的笑了,京中的哥儿姐儿们,有不少吃得比他还少。只是沈宣辛苦,消耗大,所以人才瘦的厉害。
87/104 首页 上一页 85 86 87 88 89 90 下一页 尾页 |